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二百八十三章、袁术占九江寿春, 陈珪任沛国国相

联军探部一批信报又到,韩桥请主公关注有关袁术的信报。韩遂忙取出阅看,吃了一惊:

南阳袁术退出南阳郡去兖州,最后竟然逃到扬州了!

韩遂马上想到,原来,袁术来信怂恿联军夹击长安是为了掩护其逃跑,联军并未上当。韩遂仔细看下去。

董卓曾派遣使者少府阴修前去与袁术讲和,不料却被袁术杀了。

荆州南阳郡新野县阴家是开国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阴氏家族六大家族之一。

阴修乃南阳士人领袖,袁术杀之,尽失南阳士人之心。

袁绍、袁术兄弟俩大概认为天下将来只能归二人之一,于是盟军一解散就开始远交近攻,往死里整对方。

袁绍南联刘表,扰袁术后方。

袁术北联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和青州,又与黑山军、南匈奴于扶罗、徐州刺史陶谦联合。

袁术骄奢妄为,征敛无度,庶民生计艰难,南阳郡人口外迁逃亡甚多。

南阳郡的财力已供不起袁术军,袁术开支庞大,又不敢裁军。即要防南部刘表,又要分兵武关防长安。而刘表已在荆州占住脚,军力日盛。

刘表军占据南阳郡章陵县,以一县设立章陵郡,蒯越为章陵太守。

刘表军占据汉中郡房陵县,以一县设立新城郡,蒯祺任新城太守。

孙坚死后,刘表军趁势尽占南阳郡比水河以南的蔡阳、湖阳、平氏、复阳、随县、襄乡等县,加上章陵,章陵郡已拥有七县。

这几个县是南阳郡的产粮区,宛城粮食的七成靠此供给,为刘表所占,等于断了袁术的粮道。

上年,袁术出兵打了几次,打不过刘表军,袁术十分沮丧。

刘表的新城太守蒯祺率部从房陵县出击,抵达沔水(沔miǎn),攻占南阳郡武当县,杀袁术的武当令射贡,割其左耳领功,又与蒯越从西南和东南夹击袁术。

刘表军如渡过比水向北,过比阳、舞阳、堵阳、叶县,一旦切断袁术向东进入豫州的通道鲁阳县,袁术就会被困死在南阳郡。

向西过武关,袁术必自量打不过长安的凉州军。袁术只有向东了。

接壤南阳的豫州被各方势力分割,各有数万到十万军不等,袁术的几万兵马一个也碰不过。

颍川破败,无以军资。郭贡占梁国、刘宠占陈国、徐璆(qiú)占汝南、陈逸占鲁国、袁忠占沛国。只有袁忠是袁术家族之人。

一神秘游侠隐士老者,披着黄披风忽到南阳,向袁术出谋献策,袁将军只剩一条路,杀入中原,将曹操赶到黄河北,夺取东郡,进而控制兖州,与平原国公孙瓒军连接,然后夺取黄河以南的中原,就可与袁绍划黄河南北分治,再联合公孙瓒剿灭袁绍,一统天下。

袁术采纳之,策划四路大军攻兖州,但苦于出师无名。

曹操被兖州望族推举为兖州牧,坐拥兖州东郡、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山阳郡、济阴郡、陈留郡、泰山郡八郡,从群豪杰中突然崛起。

王允在世时诏任的兖州刺史金尚带少量兵马这时来接管兖州,被曹操打跑,恰在这时来南阳投靠袁术。

袁术决定以帮金尚接管兖州为由出兵。

于是,袁术趁曹操离开陈留郡枣酸县去接手兖州,盟军刚解散各回各郡国,放弃南阳,悄悄带领全部家当和军队,穿过颍川郡长社、河南尹开封县,一举占领了陈留郡封丘县,准备攻入兖州东郡西南部。此为第一路军。

封丘县离枣酸县很近。

韩家荆州贸易与事务副总管曹兹留在南阳郡宛县,未跟随袁术去兖州。

第二路军,事先求公孙瓒攻兖州东郡北部。公孙瓒派其所任的兖州刺史单经屯平原郡平原县,平原相刘备屯平原郡高唐县,威迫曹操。

第三路军,事先邀请徐州刺史陶谦出兵,从南面攻东郡。

第四路军,事先约好并州上党郡黑山军和南匈奴于扶罗军从西北面攻东郡

陶谦军出兵神速,竟然率先从徐州一路冲到兖州东郡发干县。发干县离曹操任东郡太守时的治所东武阳县只有数十里。

而单经和刘备军刚到东郡北部边界。

曹操刚击败并收编了青州黄巾军,还军屯兵兖州济阴郡鄄城。得知后立刻出兵,与冀州甘陵国的袁绍守军南北夹击,击溃了陶谦军、单经和刘备军。

单经战死。曹操破袁术的第二路和第三路盟友军。

曹操探得袁术军已达兖州陈留郡匡亭(匡城),从鄄城出兵围住了在匡亭袁术的先锋刘祥所部。

袁术从封丘出兵救援。封丘到匡亭只数十里,袁术军行走缓慢,待到匡亭,曹操已连夜攻占了匡亭。

袁术尚在犹豫是围城还是撤回封丘,曹操率军从匡亭城中杀出,又有数路城外曹操疑兵。袁术军大败,逃回封丘。

并州上党郡黑山军和南匈奴于扶罗军见袁术军已败,于是引兵退去。

并州上党郡黑山军回上党时发现高家军已介入上党,于是和高家军展开争夺。

袁术趁曹操军与陈留太守张邈军尚未对封丘城合围前,率军突出,在陈留郡雍丘县暂住,逃往陈留郡襄邑县。

曹操骑兵一路追杀,袁术军逃进襄邑县太寿城。

曹操命掘挖汴渠,灌水入城,袁术军陷入混浊水中大乱,逃出城去。

继续南逃,逃出兖州地界,退往豫州梁国宁陵县。梁国属郭贡的地盘。

袁术军尚未歇息数个时辰,曹操骑兵又追到城下叫喊攻城。

袁术军胆寒,不敢接战,慌忙弃去一切身外之物,只提着兵器,拥挤逃出城门。

袁术不敢得罪郭贡,沿豫州梁国和陈国边界,进入豫州沛国相县。

沛国乃袁术族人沛国相袁忠的地盘。袁忠兵马粮草多,装备精良。

曹操军尾随而至,袁忠率军拦阻曹操军,二军在沛国境内对峙。徐州刺史陶谦出兵助袁忠。

袁术军得到袁忠的粮草补给后渡过淮水来到扬州治所九江郡寿春县。

陈球族弟陈温乃董卓任命的扬州刺史。上年,陈温被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袁遗攻破寿春,逃往九江郡合肥县。

袁术表徐州下邳国名人陈球长子陈瑀为扬州刺史。陈瑀从下邳国带家兵和陶谦赠兵南下,击败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袁遗,占据寿春城。

袁遗逃亡沛国,被兵所杀。

本年春季三月,袁术带余部来到寿春城下,陈瑀竟然拒绝袁术入城。

袁术只好暂退到九江郡阴陵县。

阴陵县县城乃九江郡治所,九江太守刘邈去世,袁绍任命扬州会稽郡人周昂接替九江太守。

周昂闭城不纳袁术的先锋将孙贲。

孙贲攻城池,周昂领兵出战。周昂弟周喁乃袁绍表任的豫州刺史,从九江郡历阳县带兵来救周喁,二人皆败于孙贲。

周昂战死,周喁逃回老家扬州会稽郡。

袁术入城,终于得一立脚之地。

写信好言示下陈瑀,陈瑀不知权术,又颇胆怯,未立即进攻袁术。

袁术去淮水北沛国向袁忠借兵,重新进军寿春城下。

陈瑀惧怕,使其弟陈琮请和。袁术将陈琮绑起来,执之而进抵寿春城下,陈瑀只好让出寿春,和被释放的弟弟走归老家下邳。

袁术进城,抢得避难此地的国色天香的冯芳之女,纳之为妾。

冯芳乃当年的西园军助军右校尉,上年奉袁绍之命带兵助袁遗攻克寿春城,赶走扬州刺史陈温。冯芳受重伤去世。

袁术遣将四出,迅速控制了扬州淮南广大区域,兵势得以恢复。

袁术自封为扬州牧,兼称徐州伯,封部将张勋、桥蕤为大将军。不仅牧扬州,还要位居徐州刺史陶谦之上。

袁术得寿春后,拒还袁忠的兵马,做为袁术的族人,袁忠不敢多言,弃官出走。

沛国虽属豫州,但自天下大乱后,袁忠一直与徐州刺史陶谦交好,以防郭贡吞并。

徐州刺史陶谦本是袁术的盟友。陶谦见袁术夺袁忠兵权,不仅有占沛国之意,更疑有夺取徐州之心,于是趁袁术忙于攻占九江郡各县时出动重兵,占领沛国相县。

袁术探得徐州兵中有丹阳精兵,不敢妄动,只得让出沛国大部分领地,收兵占有沛国南部靠近淮水的虹县、向县等地。

陶谦立刻表任陈球弟之子陈珪为沛国国相,占据沛国中部和北部。

袁术早在南阳时就派扬州吴郡钱唐县人骑都尉吴景为丹阳太守,带兵讨伐赶跑了袁绍表任的丹阳太守周昕。吴景乃孙坚长子孙策之舅。

孙贲当年扶送孙坚的灵柩到扬州吴郡曲阿县安葬。

袁术到寿春,孙贲赶到寿春依附袁术,袁术表孙贲为豫州刺史,以续孙坚之职。孙贲乃孙策之从兄。

袁术又派兵围住九江郡合肥,董卓表任的扬州刺史陈温固守合肥。

韩遂怀疑向袁术献计的游侠隐士正是引弓门客所用的“分合指码”的创始人,计策虽好,然袁术军战力太烂。

韩遂十分重视袁术的动向,更关心困在丹阳郡茅山的妻儿和韩家人的安危,喊来成公英、韩理一同看扬州的信报。

跟班韩佟帮助找出扬州各郡朝廷正式任命的现任郡守。

九江、丹阳二郡已为袁术所占。其余各郡太守是庐江太守扬州吴郡吴县人陆康,吴郡太守扬州会稽郡人盛宪,吴郡都尉扬州吴郡阳羡县人许贡,豫章太守扬州庐江郡舒县人周术,会稽太守豫州颍川郡人唐瑁。

唐瑁乃汉少帝刘辩的唐姬之父。

成公英认为这些太守几乎都是扬州的望族书生子弟,很难抵抗袁术军,如果李傕把持的朝廷不派得力刺史经营扬州,迟早扬州全境会落入袁术之手。韩遂和韩理赞同此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