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二百七十二章、刺史韩馥让冀州, 奋武曹操夺东郡

联军探部又送来一些最新收到的信报,其中有件大事,冀州刺史韩馥迫让冀州,勃海太守袁绍接管冀州。

冀州韩馥和袁绍方面:

当初,何进遣并州云中郡人西园军暂行军司马张杨还并州募兵,何进被宦官所杀,张杨留在并州上党郡,有众数千人。

袁绍在司隶河内郡时,派故京兆虎牙都尉刘勋去说服张杨,张杨从上党前往河内郡归于袁绍,与南匈奴单于于扶罗同屯于冀州魏郡和司隶河内郡交界的漳水。

在冀州魏郡邺城向盟军供给军粮的冀州刺史韩馥看到豪杰多归心袁绍,甚忌之;阴贬节其军粮,欲使其众离散,于是袁绍怨恨韩馥。

韩馥部下猛将凉州金城郡人麴义反叛,韩馥与麴义交战兵败,袁绍就与麴义相结交。

本年七月,袁绍的谋士逢纪对袁绍说:“欲成大事,不占据一州,无法站住脚根。

现在冀州强大殷实,但刺史韩馥乃平庸之才,如暗地里约幽州公孙瓒率军南下,韩馥知后必然害怕恐惧。

同时派出一能言善辩之人向韩馥讲明祸福。韩馥为突发事情所迫,吾等一定可趁机取代彼位。”

袁绍认同,立刻写信给公孙瓒。

公孙瓒接着信后果然率兵从幽州出发进入冀州勃海郡北部,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策谋暗中偷袭韩馥。

袁绍派外甥兖州陈留郡圉县人高干以及豫州颍川郡颍阴县人荀谌、颍川郡阳翟县人辛评、颍川郡人郭图、河南尹修武县人张导等人等前去游说韩馥。

荀绲有三子荀衍、荀谌、荀彧。荀绲在济南相任上死于黄巾起事那年,曹操因剿黄巾军功接任济南相。

荀谌说韩馥:“公孙瓒趁着得胜南来,而且各郡都响应公孙瓒。袁将军率领军队向东而来,其意图难以预料。吾等从心里感到大人危矣。

勃海太守袁大人,宽厚仁爱,容纳各种人;面临危难出奇制胜,智谋勇气远远超出常人;袁家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处。

勃海虽是一个郡,其实相当于州。现在大人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绍大人的情况下,长期位居于袁大人之上,袁大人是当代的豪杰,必定不肯长期在汝之下。

而且公孙瓒带领燕、代的士卒,其兵锋不可阻挡。冀州是天下的重镇,如果两支军队合力进攻,会师城下,冀州的危亡立刻就会到来。

袁大人是韩大人的故旧,又为同盟。当下良策,不如将整个冀州让给袁大人,袁大人必然对韩大人非常感恩戴德,公孙瓒就不可能再同韩大人争冀州了。

这样韩大人有让贤之名声,自身地位可比泰山安固。希望韩大人不要疑虑。”

韩馥性情怯懦,十分害怕,架不住公孙瓒和袁绍两路夹击,自量才能的确不如袁绍,于是竟同意了,准备让出冀州。

韩馥的冀州长史耿武、冀州别驾闵纯、冀州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得知后力劝韩馥:“冀州虽狭长,但能披甲上阵者有百万人,粮食可支撑十年。

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吾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股掌之上,不给彼喂奶,立刻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拱手送给彼?”

韩馥说:“吾曾为袁氏属吏,才能不如袁绍。掂量己德行而谦让,乃古人所看重也。诸位为何觉得不好矣?”

在这以前,韩馥的冀州都督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强弩兵驻守河内郡河阳县,得道韩馥要出让冀州,立刻带部从孟津上船入黄河东进。

时袁绍尚在河内郡朝歌县清水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清水口,赵浮、程涣的船数百艘,整兵鼓夜从岸边袁绍大营划过,据说袁绍甚恶之。

赵浮、程涣赶回邺城请求抵御袁绍,韩馥未听从。

韩馥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正式让出冀州刺史官位,搬出刺史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

袁绍来到邺城,韩馥的冀州从事十人争先恐后弃其而去,独耿武、闵纯杖刀拒,兵不能禁,袁绍后令田丰杀此二人。

袁绍轻松接管冀州,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但无兵、无属下。

袁绍任命巨鹿郡人田丰为冀州别驾,魏郡人审配为冀州治中,耿苞为冀州主簿。

冀州常山国蒲吾县和真定县耿家来自本朝开国名将耿纯,原籍乃巨鹿郡宋子县,现为常山国平棘县,耿纯毁家跟随光武帝打天下,光武帝指定蒲吾县为其家族新居所,耿纯受封东光侯,勃海郡东光县、安平国武邑县等都有家族支脉。

南阳郡人许攸、逢纪,颍川郡人荀谌、辛评、郭图,河南尹人张导皆为谋士。

但荀谌兄长荀彧与荀谌同投袁绍,但不知为何,此时突然离开邺城去投曹操。据说曹操任荀彧为别部司马。

又任用司隶河内郡人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这时又想迎合袁绍,便擅自发兵包围韩馥宅屋,拔刀入院。

韩馥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长子,将彼两只脚打断。

袁绍立即抓捕朱汉,将彼处死。但韩馥仍就惊恐不安,恳求袁绍让彼离去,袁绍同意,于是韩馥离开邺城前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于扶罗方面:

袁绍接管冀州后,南匈奴流浪军单于于扶罗可能受到董卓收买,突然改变主意,欲叛袁绍,投靠董卓。

和于扶罗同屯于漳水的前西园军暂行军司马张杨不从,于扶罗胁持张杨出走。

袁绍派麴义攻打于扶罗,于扶罗败于邺城南,逃往冀州魏郡最南端的黎阳县。

于扶罗攻破从并州五原郡曼柏县度辽营内迁到冀州魏郡内黄县的度辽将军耿祉,军力得以重振,控制了黎阳、内黄二县。

壶寿和黑山军方面:

耿祉受重伤去世,董卓任命凉州刺史张则接任度辽将军,凉州刺史位空缺。

张则将凉州武都郡的官军带走五千步骑去镇守司隶左冯翊郡祋栩(duìxǔ)县(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防守三辅北部,侍机恢复并州,只留下五千官军随武都太守山昱镇守武都各县。

左冯翊郡北部有早年留下的数百个营所,或称营垒、堡垒。张则所部负责巡守这些营所。

董卓又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中郎将壶寿为冀州牧。

河内郡原河内太守王匡的治所怀县残破,张杨有数千兵,放弃怀县,而以野王县为郡治所。

野王县在沁水中段,沁水在武德县境内入黄河。沿沁水上游到黄河依次是河东郡端氏县、河内沁水县、野王县、州县、怀县、武德县。

袁绍军从河内郡东北部的朝歌县迁往邺城后,冀州牧壶寿、兖州陈留郡人校尉韩卓、校尉荆州南阳郡宛县人潘隐、校尉荆州南阳郡宛县人范曾从长安带来一万二千步骑占据朝歌县。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黑山军大首领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

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彼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向朝廷推举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在司隶河内郡林虑县西起事的黑山军将领杨凤也受朝廷招安,被灵帝遣使拜为黑山校尉,领上党、魏郡、河内三郡交界处的诸黑山军首领。

之后的乱世之下,朝廷无暇顾及杨凤。

杨凤联合河内郡荡阴县的“司隶”、河内郡朝歌县西鹿肠山苍岩谷的于毒、白绕、眭固、五鹿部、上党郡沾县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羝根)等黑山军将领,在三郡交界形成了一方势力。

名义上归平难中郎将张燕节制,实际各自独立。

魏郡内黄县小吏陶升,跟随张燕起事,占据内黄县,自封平汉将军。前年,被从并州五原郡曼柏县度辽营内迁到冀州魏郡内黄县的度辽将军耿祉击败,丢掉内黄县,跑到朝歌县西鹿肠山苍岩谷,与于毒等汇合。

董卓任命的冀州牧壶寿到达朝歌县,附近黑山军首领均表归顺。

陶升提议先攻冀州魏郡,杨凤认为应先占兖州东郡以解后顾之忧。

壶寿采纳了杨凤的建议,任命杨凤督运粮草,又命陶升筹备进击魏郡邺城。

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五鹿等十余万众攻入兖州东郡濮阳,兖州刺史刘岱任命的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逃回刘岱治所山阳郡昌邑县。

代理奋武将军曹操引兵从兖州陈留郡酸枣县入兖州东郡,急行过燕县、白马县,击破黑山军白绕于濮阳县,占据该县。

黑山军于毒等只好转去魏郡。

袁绍以此为由上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设在东武阳县。曹操屯主力于东郡顿丘县。

徐州琅邪王刘容派弟刘邈前往长安,朝廷封刘邈阳都侯,出任九江太守,接替离职的边让。刘邈还向朝廷称赞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

阳都县在徐州琅邪国境内。

兖州刺史刘岱对袁绍、公孙瓒两头通和,袁绍妻刘夫人与子袁尚为人质一直居刘岱兖州刺史治所山阳郡昌邑县,公孙瓒亦遣从事范方率一支骑兵长期助刘岱。

据说刘岱想以曹操御黑山军,也不想得罪袁绍,只好忍受袁绍的同伙曹操占东郡不归还。

曹操离开盟军大本营兖州陈留郡酸枣县,随之,各路反董卓之军驻酸枣余部皆返回各自郡国,盟军解散矣。

在韩遂看来,高干帮袁绍,高干父高联在益州蜀郡任太守,看来高家更信袁绍,而不信袁术。如此推断,高联不会与袁术联盟。

董卓果然兑现了凉州暂不设刺史的承诺。年初以此为交换条件,韩遂礼送董卓及其亲信将领在凉州的家眷、族人、部曲等去长安。

当年同服兵役的杨凤还活着,探部通过夏阳韩家与白波军杨奉等及黑山军杨凤有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