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怪帝邪相 > 第一百九十一章 都察院改革

怪帝邪相 第一百九十一章 都察院改革

作者:明泽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5:39:05 来源:笔趣阁

熙和元年十一月初八日清晨,当参加早朝的大臣们到达朝房之后,朝房的太监给他们每个人都递上了一份折子。

内阁首辅、户部尚书焦小白来到一个头发已经全白的老者面前,拱手躬身道“涂阁老,您身体怎么样?”

此时这位老者正坐在椅子上捧着折子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见焦小白来到他身边问好,老者便将折子合上了,朝焦小白拱了拱手,“多谢焦大人挂念,老夫还好。”

“您是三朝老臣,如今又在新朝重回工部尚书一职,可喜可贺。”,焦小白笑着说道。

这位老者正是内阁大臣、文华殿太学、工部尚书涂志远,之前因为崇文殿上有人对太后进行刺杀,因而同是废君刘淼一脉的涂志远也遭受牵连,被罢官入狱,几天前才刚刚获释,按照刘煜的命令在家里休养之后,涂志远今天还是第一次参加早朝。

涂志远是建安七年生人,如今也已经是虚龄七十有九了,涂志远是开元二十年考取头名状元,随后先后在衮州和莒州任职,开元三十年调入新安,担任了工部都水司主办,负责莒国水利兴修和度量衡、铸钱,时年三十一岁。宁和七年晋升为文华殿协办大学士、工部侍郎,成为当时中土最年轻的侍郎,时年三十八岁。宁和十九年进入晋升为内阁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仁和十年,时年五十岁的涂志远晋升为文华殿太学。涂志远的资历很高,自开元年间进入朝堂,更是以内阁之臣的身姿,历经了宁和、仁和、永和三朝,如今再次以内阁大臣、文华殿太学、工部尚书的职务在熙和朝中,纵观如今莒国朝廷之中同涂志远类似的都不多,因而即使是如今的内阁首辅焦小白也对涂志远非常尊重。

对于焦小白的吹捧,涂志远只是微微一笑,他并不想继续听焦小白拍马屁,而是抖了抖手中的折子,“这个折子是陛下的意思?”

焦小白点了点头,“陛下的意思是让咱们这些臣子看过了之后,再上朝,这样早朝的时候才能讨论起来,若是没什么问题的话,就按这份折子的意思办了。”

涂志远听了焦小白的话,捋了捋胸前的须髯,然后说道,“这么做,恐怕会伤及根骨啊。”

焦小白无奈的一笑,“那份密折的事儿,相信阁老也听说了,陛下和太后都很震怒,陛下在崇文殿发了一通火。”

焦小白口中的密折,实际上就是说因为钱继伟一案牵连出来的那些大臣的名单,这事儿涂志远是知道的。涂志远出狱是刘煜安排贻清亲自办的,贻清亲自将涂志远接出狱,还将近期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告知的涂志远,还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刘煜的一些想法都转告给了涂志远。

涂志远点了点头,“就怕到时候把下面的人都抓怕了。”

“陛下也有这样的顾虑,就怕底下的人不贪了但也不干活了,所以才弄出这份折子,让大家都看一看。”,焦小白说道。

涂志远又捋了一会儿须髯,突然间问道,“太后那边?”

焦小白有些哑然失笑,恐怕自己的脑门上已经刻了“太后”二字了,“太后是支持陛下的。”

一旁许多大臣原本是打算过来向涂志远问好的,不过见焦小白在那里就都没凑过来,毕竟焦小白是太后一脉的,而涂志远必然会追随国君,因而很多人为了避嫌也不敢上前。

“阁老,呦,焦大人。”,就在这个时候,文华殿协办大学士、刑部侍郎曹西臣走了过来,先后向涂志远和焦小白问好。

“你这个滑头,这个时辰才来?”,涂志远看见曹西臣便是一笑。

“我说阁老那您可是冤枉小子了。”,曹西臣还是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小子这可是直接从天牢过来的,可是熬了一个晚上的,能撑着过来就不错了。”

“还是姚振岳和彭国清的案子?”,一旁的焦小白问道。

曹西臣的脸上露出了很罕见的严肃,“这两个人倒也是嘴很紧,到现在也没说出点有用的东西。”

“他们已经是必死的之身了,若是不牵连其他人,或许他们逃到别处的家人还会有人出手照料,如果是牵连出了其他人,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涂志远说道。

焦小白和曹西臣都是点了点头,曹西臣顺着涂志远的话说了下去,“黄大人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就是不知道陛下到底是想查到什么地步。”

“涂阁老、焦大人。”,可谓是说曹操,曹操到,刚刚提到黄其武,黄其武便走了过来。

“黄大人。”,涂志远冲黄其武一拱手。

“不敢,您是前辈,小子只是后学。”,黄其武很恭敬的朝涂志远欠身。

“同朝为官,没有什么前辈、后学一说。”,涂志远说道。

“黄大人,刚才还说姚振岳和彭国清的事儿,这事儿怎么办?”,曹西臣见涂志远和黄其武都很是客气的模样,便插了一嘴问道。

“这事儿是有点难办。”,黄其武脸上也露出纠结的表情,“密折上那些人,陛下只是让他们把贪的钱吐出来,并没有治罪,看这样子就是怕荒废了朝政。但是既然陛下有心整饬吏治,那么姚振岳和彭国清的事儿也不能一点不查下去。”

“黄大人说的对,这事儿如果一点进展都没有的话,陛下的面子上也挂不住。”,焦小白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曹西臣,“还是得想办法撬开他们的嘴,哪怕只是几只小鱼小虾也好,不然没法跟陛下交代啊。”

“对,西臣啊,两位大人说的都对,继续查下去,不管查到了什么,都先别声张,等到时候看看陛下是什么意思,如果是要彻查你再全都端出来,要是指向抓点小鱼小虾,那你就看着挑出来一些。”,涂志远捋着须髯说道。

“嗯,涂阁老说的是,等下朝之后我试试陛下的态度。”,黄其武点了点头。

曹西臣听了便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说,各位大人听说了么?冯希闵昨夜被陛下召到宫中了一趟,今早城门还没开就持令出城了。”

曹西臣的话倒是让这涂志远、焦小白和黄其武很是惊讶。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焦小白,“不会真的是让陛下给罢官了吧?”

“焦大人是说,陛下当日在崇文殿定下的三日期限?”,黄其武也反应过来了。

“没准,咱这位陛下可是说一不二啊。”,焦小白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苦笑着说道。

“天下脚下可不好待,没准出了新安之后,这冯希闵反倒能够风生水起啊。”,涂志远微微一笑,他看了曹西臣一眼,“小子,知道他是去哪么?”

曹西臣微微一笑,“可能是晋州吧?”

焦小白点了点头,“差不多,之前晋州牧调到了顺州补了黄大人的缺,一直到现在晋州也没有新任的州牧,这新安府尹也做得一州州牧啊。”

今天的早朝也比以往时间要晚一些,刘煜的目的是让大臣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发下的那份折子,也让他们有充分的的时间在朝房之中进行讨论。

崇文殿宝台之上的刘煜看着大殿上的这群大臣们,然后问道,“折子已经发了,诸位大人应该也都看了,这是内阁近段时间起草的,孤和太后都看过了,觉得还可以,不过也难免会有些什么没有注意到的疏漏,或者是不合适的地方,所以今天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刘煜的话音刚落,大臣们便开始了窃窃私语,很快还是有人站了出来,这个人跪拜之后,说道,“陛下,臣反对将御史台并入都察院。”

这个人话音刚落,便有很多人走出来跪在他身后,高声道,“臣等附议。”

刘煜看了一眼带头那个人,这个人正是御史台长卿韩利,刘煜皱了下眉头然后说道,“那你总得说说原因吧?”

韩利见刘煜并没有让他们几个人平身,而是开口询问便知道刘煜心中是有些不开心的,不过事情到了这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便硬着头皮说道,“回禀陛下,御史台同都察院并立,乃是世宗爷确定的,都察院都察全国,御史台都察国都,各有针对,也相互都察。如果陛下裁撤了御史台,一是违背祖制,二是会导致都察院权利激增,无论那一点都将对新朝产生重要影响,臣恳请陛下三思!”

“臣等叩请陛下三思。”,这一次不仅是韩利身后的那些御史们在喊了,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不少大臣跪地叩请。

刘煜扫了一眼,便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可以算是太后一脉的人,看来自己的母后终于还是等不下去了。

正当刘煜再思考用什么话来反驳韩利的这些谬论的时候,贻清出列说道,“陛下,臣有话说。”

刘煜微微一笑,说道,“说。”

贻清拱手躬身之后看了一眼韩利,然后说道,“敢问韩大人是二品官吧?”

还跪在地上的韩利有些疑惑的看向贻清,然后说道,“御史台长卿当然是二品官。”

贻清笑着点了点头,“按照太宗制定的规矩,大臣们是结年俸的,给的都是粮食。不过在英宗的时候改了规矩,变成了月俸,结的是银子。敢问韩大人当时为什么不说英宗违背祖制呢?”

贻清的话音刚落,大臣们之中就有人忍不住低声的笑了。现在正在讨论的折子上所写的是关于都察院改革的方案,其中包括了将御史台并入都察院,然后再各州设立巡抚代替都察院都察,这巡抚一职每三年还要进行一次轮换,每次轮换之时都察院还要派员对巡抚就行都察,保证巡抚没有结党营私、贪赃枉法。

对于这份折子能否改变当前莒国的官场局面,太后章之涵是持正面评价的,但是正因为如此太后不能让这份折子轻易的通过,不然刘煜如果的威望累加将直接威胁到自己,于是太后便发出了命令,让自己一脉的大臣想尽办法挫败这个方案的通过。

当然,即使太后不下这个命令,那么韩利还是要反对的,他现在是御史台长卿,整个御史台只有他一个人说了算,如果御史台真的并入了都察院,那么他就要听从都察院的安排,这怎么能行呢?绝对不行,他身后的这些御史也基本上是这样的想法,逍遥惯了突然有人来约束他们了,这是他们接受不了的。

但是御史台并入都察院这事儿却是刘煜必须要做的,当初世宗在都察院外又设置了个御史台,是让都察院和御史台相互监督,当然也有防止都察院一家做大的目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虽然算是达到了,但是实际上也产生了其他的问题,朝廷之内有这么两个督察机构,除了相互攻击就是扯皮,如今莒国官场风气如此,也同这样的设置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刘煜才下定决心将御史台并入都察院,至于如何防止都察院一家做大,这一点刘煜觉得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朝堂之中还有刑部、大理寺,还有吏部,这三个部门还是能够对都察院有所约束的。

说回这韩利,听了贻清的话,韩利就是老脸一红,贻清说的没错,这俸禄的事儿也算是祖制了,但是英宗给改了,自己当时不但没有站出来反对,反而是非常支持。

见韩利老脸通红,贻清便继续说到,“所以,韩长卿反对这件事儿跟是否违背祖制无关,是同自身利益有关的。”

“胡说!老夫为官多年,一直是矢志报国,对莒国忠心耿耿!”,韩利被贻清揭穿了老底,当然不能善罢甘休,“没有御史台监督,都察院必然一家做大,对朝政没有半点好处!到时候极有可能为祸百官!”

正当贻清摇驳斥韩利的时候,突然在大臣队伍之中传出了一声,“放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