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怪帝邪相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新君的决断

怪帝邪相 第一百五十七章 新君的决断

作者:明泽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5:39:05 来源:笔趣阁

母后拒绝的这么快,还是刘煜有些没想到,按照刘煜的料想,即使母后不同意将宫和笙立为王后,也应该会较为委婉的做出回应,毕竟如果一上来两个人就连这个问题都谈不拢的话,那么两个人很快就会进入到全面对抗的过程之中,这种全面的对抗,相信即使是母后也不愿意面对,毕竟现在朝堂的动荡还在持续,而另外一方面涿州方面虽然没有太过于明显的东西,但是谁都不知道,在与虢国的摩擦过程之中涿州方面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而现在母后竟然直接的拒绝了,似乎这件事根本就不能商量一般,刘煜实在是有些想不通,就为了一个王后就情愿两个人开始全面的对抗么?刘煜不禁皱起了眉头,“母后...”

“别说了,这件事不需要再商量了。”,章之涵摆了摆手,直接打断了刘煜要说话,而且章之涵还瞪着眼睛对刘煜说道,“当初,淼儿说要自己挑选王后,好,本宫顺他的心听他意,然后呢!他选了个什么东西?他选的是个什么东西!一个挑拨我们母子关系的女人!一个要害死本宫的女人!”

见章之涵不断咆哮着,刘煜不禁挑了挑眉毛,原来症结是在这里啊,这倒是让刘煜不禁有些咂舌,虽然自己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件事到底是个什么真面目,但是找这样看来,可以说迟君玉那碗毒燕窝确实给母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

可能也是知道自己刚才有些过于失态了,章之涵揉了揉眉心的之后,便叹了一口气,然后才又缓缓的说道,“煜儿,别怪本宫同你发火,实在是,唉,王后乃是一国之母,兹事体大,不得有半点的疏忽啊,这个人若是得体得当,那么后宫就不会乱,你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朝政之中,如果这个人不得体不得当,那么你在操劳朝政之外还需要操心后宫的事情,可是你哪还会有那么多精力分散在后宫去呢。”

刘煜微微抿嘴,你怎么知道宫和笙不是个得体得当的人?她是那么善良那么贴心的一个人,她是一定会照料好后宫的事情的。你不让她当王后,恐怕是因为自己已经有了人选了,这个人就能管好后宫?只能说这个人会听你摆布吧。

不过,虽然心里是这样想的,但是刘煜并没有说出来,只是沉默着,因为他也不想就这样直接跟母后开始对抗。

见刘煜低着头不说话,章之涵苦笑着摇了摇头,“先王驾崩四年了多了,原本以为淼儿能为本宫养老送终,可不想他却又失去了心智。先王驾崩之后,本宫该自称哀家的,但是哀家这两个字本宫从未用过,因为觉得这两个字太凄惨了。”,章之涵拉过刘煜的手说道,“本宫确实同淼儿有些纷争,但是都是为了莒国,为了黎明百姓为了江山社稷,淼儿野心勃勃,这不是错事,但是他的步调迈的也太大了,要变法没错,但是要动封臣这可怎么能行呢?先王在的时候,那几位还蠢蠢欲动,先王去了之后那些人更是飞扬跋扈的,若真是动了封臣再者说,动封臣的话,那莒北五国的外戚呢?难道会不动么?淼儿的变法的信儿一出,莒北五国的国公纷纷上书,若真是按照他的想法来,到时候必然是烽火重燃,这江山还能是江山么?”

章之涵说的话,倒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情。如果说国君铁了心要裁撤封地的话,又怎么可能就绪保留莒北五国的存在呢?要知道封地是王室宗亲,而莒北五国那都是外戚,连近亲都能撤了更何况是那些外戚呢?纵使莒北五国是为了平抑大国之间的斗争,有一个缓冲,但是看国君那意思,完全是会连莒北五国都不保留了。

刘煜也不禁叹了口气,“母后,儿臣知道,这些年来您也不容易,也是为了莒国黎明百姓、江山社稷尽心竭力。”

章之涵点了点头,“你知道就好。”

见刘煜点了点头,“王后的事情,你还是听本宫的吧,本宫给你挑选的王后是焦小白的女儿。”

听了章之涵的话,刘煜就是一皱眉头,焦小白?那老头都快七十了吧?他的女儿得多大岁数啊?这是给我找王后么?这不是给我找了个妈么?

“焦阁老的女儿?”,刘煜眼角有些抽搐的问道。

“嗯,今年刚满二十岁,是比你大一些,但是大啊有大的好处,知道疼和人。这姑娘本宫也见过,说话办事都很得体,生的虽然不是倾国倾城但是也算是仪态端庄,有点母仪天下的意思。”,太后看着刘煜慢慢的说道。

“母后,儿臣刚到新安,未来接手国政必然也是千头万绪,依儿臣看来,大婚的事情先放一放吧。”,刘煜揉了揉下巴说道,虽然表面上很是平静,但是心里头却早就开了国了,开什么玩笑,就冲那仪态端庄四个字来说,这个女人必然不是什么能够入眼的模样,肯定是长相惨不忍睹,实在是没什么可夸的才说什么仪态端庄的。

章之涵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也罢,那就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

正在这个时候,有小太监进门跪拜在地然后说道,“陛下、太后,太师章秋歌求见。”

“哦?”,章之涵便是一笑,“快请。”

章秋歌,莒国现在唯一的太师,也是章之涵的父亲,换句话说章秋歌便是刘煜的外祖父。

听到章秋歌这三个字,刘煜的脸上也不禁流露出了笑容,生在这君王之家,他并没有体味到太多的亲情感,不然也不会羡慕寻常百姓之家的亲情味,要是说有人让他感受到亲情的话,或许就是自己的外祖父了。外祖父虽然在朝为官,但是进入内宫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逢年过节或者是母亲的生辰才会被获准进入内宫,因而即使是自己也很少能见到他,不过自己的外祖父倒是时常托内务府的人送来一些小玩应,比如民间的工艺品啊、小玩具啊什么的。每次获准进宫的时候,还会常常在衣服里藏一些吃食什么的,尽是宫内见不到的吃食,不过这些吃食也常常在午门就被搜了出来,老爷子也不得不花钱收买,后来午门的守卫也知道这是老爷子给宫内那两位王子带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了。

如是,刘煜便对章之涵说到,“母后,儿臣去迎迎外翁。”,见章之涵点头,刘煜便一路小跑的出了永寿宫。

此时,年逾七旬的章秋歌正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走了进来,见到刘煜便赶忙撩袍跪倒,“老臣参见新君,问新君圣躬金安。”

“外翁快起。”,刘煜赶忙将章秋歌扶了起来,“外翁不必如此。”

章秋歌倒是笑呵呵的,“礼法不可废,礼部颁的令,新君登基前,一律称颂问新君圣躬金安,待新君登基后再问万岁。”

刘煜扶着章秋歌的肩膀慢慢向前行着,“礼部那些人就是成天捣鼓这些没有用的东西。”

“唉,陛下可不能这么说,礼法这东西是根基啊,我们这等中土上国就是因为礼法森严才让诸国臣服的。”,章秋歌摆了摆手,然后停住了脚步,打量了刘煜然后说道,“四年没见了,长个儿了,也壮实了不少。”

刘煜微微一笑,“母后也这么说,您老身体怎么样?我常常写信到新安来,您总说身体好。”

“唉,岁数大了,毛病肯定是有的,不过挺好的。”,章秋歌说道,不过眼神也突然落寞了起来,“中秋前病了一场,当时国...秦国公还特意出宫来看了老臣,没想到这不过个把月的工夫,秦国公竟然,唉。”

见自己的外祖父眼中含泪,刘煜也红了眼眶,秦国公刘淼的事情实在是太突然了,任谁都没有办法接受,刘煜也不想将这话题进行下去,便赶忙说道,“您老身体好就好,今后多到宫里来,看看母后,她一个人在宫中也是寂寞。”

章秋歌点了点头,便在刘煜的搀扶下走进了,章秋歌见到太后章之涵便又要行跪拜问安之礼,不过却被刘煜和章之涵都拦住了。

“严君不必如此。”,章之涵拉着自己的父亲坐到了塌上,自己则坐在了另一边,而刘煜则坐在了屈伯彦搬来的椅子上。

“陛下,太后。”,章秋歌朝刘煜和章之涵拱手之后便说道,“礼法还是遵循的。”

刘煜摆了摆手,“礼法讲究人伦,百姓即知道尊师重道,更是知道恭敬长辈,怎么到了这王宫之中就颠倒了呢?不能因为我是新君就颠倒了。”

“陛下可不敢这么说,这是祖制,陛下乃是莒国新君,是九五之尊。”,章秋歌赶忙起身说道。

刘煜起身扶着章秋歌坐下,“外翁既然认我是新君,那就听新君的。”,说着刘煜便对屈伯彦说道,“屈公公。”

“奴才在。”,屈伯彦赶忙躬身应声。

“你且记下,孤下面的话,然后递给内务府,再报礼部备案。”,刘煜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是。”,屈伯彦点了点头,便从一旁小太监手中接过了纸笔,准备开始记录。

见屈伯彦做好了记录的准备,刘煜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天地君亲师乃儒家所推崇的,即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此乃莒国历代君王教化民众所应崇拜的、尊敬的,王室宗族及君王也当如此,自今日起更当如此,不应以身份作为尊卑的考量,今后免外翁见孤行大礼,免先王后妃见孤行大礼之事,应由孤行礼问安。”

“陛下...”,章秋歌一直默默的听着,甚至很是赞许的点了头,不过听到后面以后自己这位新君的外孙要向自己行礼,章秋歌便准备阻止,不过却被女儿伸手拦住了,章秋歌看向自己的女儿,却见女儿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

刘煜在屈伯彦写完之后,便将屈伯彦手中的纸接了过来,看了一遍之后又还给了屈伯彦,然后说道,“屈公公把这个现在就交给内务府吧,然后让内务府通知下去。”

屈伯彦点了点头,然后后退了三步转身离开了。

“煜儿长大了。”,章之涵有些感慨的说道,然后看向章秋歌继续说道,“严君日后也不能再对本宫跪拜了。”

见章秋歌还要说些什么,章之涵便摆了摆手拦住了章秋歌,“今后,我们父女还是参照入宫前的称呼来吧,父亲大人。”

“这怎么能行呢?”,章秋歌摇了摇头,“天子与民当是不同,尊卑还是要的。”

“外翁。”,刘煜轻声说道,“何为尊何为卑?依我看,既然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么天子与庶民就是同样的,没有任何尊卑之分,天子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当然也是命,人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没有什么区别。”

章秋歌叹了气,不再说话,他知道刘煜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年武太学评价刘煜是“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但是同时章秋歌也知道其实武太学还说过,刘煜是“凡有决断、鲜有变更”,他对自己下的决定是很坚持的,骨子里实际上是个很固执的人。

见章秋歌一声叹息,刘煜只是一笑,然后抱拳拱手对章秋歌说道,“请外翁大人受外孙一拜。”,说着便跪在地上给章秋歌磕了一个头。

章秋歌起了身将刘煜扶了起来,然后轻轻的拍了拍刘煜的脊背,老泪纵横。

在章秋歌离世之后,整理章秋歌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本子,是从章秋歌二十岁开始的日记,在永和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记录之中,是这样写的,“永和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鄞州公殿下奉旨还都,祭祀太庙晋为新君,待登基典仪后执掌莒国朝政为莒国国君。吾入永寿宫,见新君及太后,新君以礼相待,后免吾参拜新君及太后之礼,吾深觉不合礼法尊卑,新君言天子与民并无尊卑,吾深感温暖,思及永和王即如今秦国公,若永和王在位时良善待臣、温暖臣心,自能平复朝堂动荡,自能掌控朝政,事与愿违,永和王在朝中杀伐凌厉,群臣皆为惊惧,恐遭君王惩治,行事多为阳奉阴违,由此见新君临朝或为盛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