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寡人兴汉矣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第三百二十九章 寡人兴汉矣

作者:纳兰幽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4:44:39 来源:笔趣阁

建宁二年四月十日,刘辩以孝献帝遗诏在洛阳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元嘉,是为元嘉元年。

刘辩任卢植为太傅,荀攸为司徒,华歆为司空,朱儁为太尉,是为三公。徐荣为镇西将军、凉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杜畿为靖边将军、并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张辽为镇北将军、幽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赵云为镇东将军、冀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吕布为镇南将军、徐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高顺为陷阵将军、司隶校尉。韩康为宣威将军、益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曹昂为威远将军、兖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太史慈为横江将军、青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贾诩为军师将军、豫州刺史,战时行州牧职权。伍俘为中尉,负责宫内守卫。

其他众臣也各有封赏,因天下未定,并未封侯。

而后刘辩承认刘备帝位,并将其以帝王之礼葬于皇陵,并以关、张合葬,使三兄弟葬在一起,并立碑于其中诉说三人情谊。

同年五月,刘备任命的益州牧司马防因刘备故去,再加上爱子殒命的打击,病逝于永昌郡不韦县,而后余众举城降于韩康。

历时近三年,益州终于平定,韩康、高顺两人也得以休息一番。

交州刺史朱符乃朱儁之子,差人往洛阳向刘辩效忠,虽然刘辩听闻朱符在任上横征暴敛,但又知尚未到对朱符动手的机会,故而只是命人告知益州刺史韩康,派人监督朱符举动。

故而此时天下只有扬州、荆州两处尚未平定,但弘农军在与刘备一战中损失不小,刘辩仍旧以修养生息为策,暂时放任两处互相争斗。

待时机成熟后,一举破之。

周瑜率扬州军进入荆州后,初战得利,然而却被黄忠在武陵斩了数员大将,损失惨重,进军的速度也不得不停滞下来。

但依荀攸、贾诩、郭嘉三人所言,现在还不是对其动手时候,贾诩也自告奋勇,往豫州去,从而可以打探到扬州、荆州的消息。

元嘉二年六月,孙权见周瑜久战不胜,便亲率周泰、董袭两将赶往荆州支援,而当孙权离开后,其叔父孙静长子定武中郎将孙暠率军在乌程起兵,准备夺取孙权的大权,孙权之弟、年仅十四岁的丹阳太守孙翊被杀,孙暠很快便控制了丹阳郡大部分县城。

孙暠之父昭义中郎将孙静赴吴县劝阻他,却被软禁在吴城,扬州震动。

身在长沙的孙权收到消息后,立即率军回扬州处理内部的叛乱,将荆州之事暂时搁置。

刘辩收到消息的时间,也就比孙权晚了两日,随后刘辩传令豫州刺史贾诩、徐州刺史吕布、冀州刺史赵云兵进扬州,而益州刺史韩康兵进荆州,刘辩也与司隶校尉高顺率领一军往荆州进发。

荆州主事刘琦收到消息后,与麾下众人商议对策,此时荆州七郡他只有其三,再加上与袁术军、扬州军连年先后战斗,将士疲敝,形势极为不利,若朝廷大军赶来,恐难以守住。

蒯良、蒯越建议刘琦举南阳、江夏、南三郡向刘辩投诚,效命于刘辩。

刘琦有些担心地言道:“某旧日练合叔父而与其为敌,若是其趁机要某性命,为之奈何?”

“此次陛下应是为扬州而来,若主公主动投效,以陛下仁德之名,必然不会为难主公矣。”蒯良觉得刘琦有些多虑了,劝道。

刘琦闻言便打定主意,派黄忠往刘辩处请降。

刘辩闻讯心中大喜,又见黄忠生的体格健壮,善骑射,将黄忠留在身边,而后任命刘琦为荆州刺史,蒯良为南郡太守、蒯越为江夏太守,并令其派兵与大军一起与扬州军作战。

刘琦收到消息后,见刘辩并未为难自己,心中大喜,至于黄忠,跟在刘辩身边也就跟了,人家黄忠都没有要回来,他也不好意思跟刘辩要人。

随后,刘琦派文聘领一军与刘辩同行,算是完成了刘辩的嘱咐。蒯良离开南阳时曾对刘琦言:“主公若是能亲自率军与陛下同行,定然大有裨益。”然而刘琦却没有听进去蒯良的话,自己躲在南阳郡安乐。

刘辩见率军而来的是文聘,而刘琦至始自终都没有出现,对河南尹郭嘉感慨道:“本来寡人看在宗亲之名,欲封其为侯,如今看来,却是不用矣。”

郭嘉只是点了点头,并未言语,他可不想掺和到这些人情世故中。

刘辩见郭嘉这般模样,摇了摇头,暗道无趣。

随后,待众将各自到达位置,一齐向扬州军发起进攻,而此时孙权仍然在吴郡与孙暠对阵,虽然已经将孙暠围困在吴城,可似乎攻下来还需要一些时日。

周瑜心中了解扬州的重要性高于荆州,料定刘辩一定会率大军全力进攻扬州,便调程普、韩当率军回援,他则与黄盖一起守卫荆南诸郡,同时也将战场分隔卫两块,将益州来的人马阻挡在荆州。

然而一切并非皆如周瑜所愿,刘辩没有直奔扬州,而是率领高顺、黄忠、文聘等将直奔武陵,要与韩康会和,先解决荆州的问题。

这样一来,他与黄盖两个就显得人手有些不足了。

但越是这个时候,他越不能退缩,既然刘辩在此,他若是能拖延甚至是击败刘辩,扬州一处所面对的压力便会小很多。

只是周瑜似乎错误地估计了刘辩麾下军队队伍战斗力,他连续两次设伏皆被郭嘉识破,最终无功而返,又被高顺、黄盖、文聘三将接连攻下数座城池,仅仅七日,他便丢了武陵郡。

不到一月,又接连丢了零陵、贵阳两郡,只得退守长沙。

而扬州境内,战事也极为不顺利,孙权虽然平定了孙暠之乱,却也有了许多内耗,在对阵吕布、赵云、文丑、贾诩等人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才刚刚从孙暠手中抢回来的吴郡立即便转手到了吕布手中,简直是白费了一番力气。

更让孙权气愤的是,庐江太守孙辅举全郡向贾诩请降,未战先降,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随后九江郡被赵云、文丑两人攻下,董袭、潘璋接连战死,仅仅一个月时间,扬州六郡,没了三郡,只余南部丹阳、豫章、会稽三郡。

再加上荆州的长沙郡,也只有四郡而已。

这是,扬州军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张昭、张纮等文臣组成的的主和派,认为败势已显,应主动与刘辩求和。一派是周瑜、周泰等武将组成的主战派,认为扬州军尚可一战,不赢退缩。

孙权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周瑜等人,力主继续战斗。

他的坚持取得了成效。

六月,汉军中由于大多将士皆是北方人,对于南方潮湿的气候开始显得水土不服,军中不断有人染病,刘辩为了避免军中爆发瘟疫,率大军撤回北方,只留赵云、黄忠、文丑、文聘等将守卫已经攻下的领地。

刘辩撤走后,已经退回扬州的周瑜建议孙权开始反击,起初连战连捷,却在居巢被赵云、黄忠两人击破,被汉军反扑,功亏一篑,丹阳郡也丢了一半。

而后周瑜率扬州军数次北伐,想要收复失地,却皆无功而返,最终忧劳成疾,一病不起。

建宁四年五月,周瑜在豫章病逝,临终前将大事托付于鲁肃,使后者辅佐孙权。

而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作为周瑜的继任者。

刘辩收到消息后,派刘范往扬州吊唁,并劝孙权投降,孙权假意迎合,却将刘范扣下,暗地里密谋收复扬州北部的土地。

刘辩收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再次兴兵南下,准备与驻守在此的赵云、黄忠等将拿下孙权仅有的土地。

大军行至荆州南阳郡时,刘辩故意让大军停了下来,并向当地人询问一名叫做“诸葛孔明”之人的住址。

最终,刘辩率军来到了新野县的一间茅庐前,拜访茅庐内的诸葛亮。

然而一连两次,诸葛亮都没有在家,刘辩也就等了一会儿,便率军离去。

刘辩身边的徐宁不禁有些不解地问刘辩:“陛下,诸葛孔明为何人?竟劳烦陛下两次来访,不如臣将其捉来陛下身边?”

刘辩笑了笑,示意徐宁不可如此鲁莽,并言道:“寡人曾闻卧龙凤雏之名也,这诸葛孔明便是其中之卧龙也,且寡人礼贤下士,怎可有此举也?”

徐宁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随后刘辩第三次来到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一次他只带了董横、徐宁、来宁三名护卫,轻车简从。

若是诸葛亮再不现身,他便离开了。

然而这一次,诸葛亮虽然出现,却是隔着门对刘辩言道:“此番出征,陛下必然大胜而归,又何须某矣?”

刘辩则笑道:“孔明,寡人尝闻卧龙之名,言得之可安天下,寡人愿为天下之安,真心来请先生也。若先生不愿仕于寡人,寡人这便离去罢了。若先生愿意,这可是待客之道?”

言罢,刘辩便静静地瞧着茅庐,看诸葛亮有什么反应。

突然,茅庐的大门从内打开,走出一个风度翩翩的俊郎青年,对刘辩拱手道:“陛下三番来访,某失礼矣。”

随后,诸葛亮便邀刘辩进到家中,两人相谈甚欢,聊至深夜。

后诸葛亮只拿了一把羽扇便随刘辩一起离开,让人称奇。

入扬州后,刘辩依诸葛亮之计,派高顺领一队奇兵赴海昏烧了扬州军的粮草,使扬州军士气大跌,又依郭嘉之计在傅易山大破程普,重伤韩当、蒋钦,一路南下,顺利地占据了豫章郡。

四个月后,汉军最终将孙权围困在会稽郡乌伤城,然而孙权却非常有骨气地拒绝投降,还一箭射中了前来劝降的孙辅。

刘辩最终下令攻城,围城二十余日,使城中粮草断绝,程普、韩当、蒋钦先后战死,最终攻破了城门。

扬州军大将周泰一人守在一座庙门前,身中十数箭而不倒,用性命保护着孙权。

随后,刘辩命人停止攻击,如今周泰这般模样已然命不久矣,他不愿再对周泰进行更多的伤害。

“让其多多尽忠职守一会吧。”刘辩感慨道。

周泰没有言语,只是愤怒地盯着眼前的汉军,紧紧握住手中的大刀。

不多时,周泰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地,失去了生机。

此番效孙郎,定当不辱命。

程普、韩当、蒋钦、周泰等人先后为守护孙家而献出了生命,乃是为人臣者中的极致。

当刘辩率军进入庙中时,只见鲁肃抱着一名青年的尸体放声大哭,正是已经死去的孙权,其嘴角还有一丝黑血,想必是服毒而亡。

没想到孙权小小年纪,性格竟如此刚烈,直到死都不愿投降于刘辩。

年幼时看见刘辩眼睛放光的少年,长大后一心想要超越刘辩,又怎么甘于降于刘辩?

“寡……”刘辩本来想说些什么,可当话刚从口中说出,又瞧见鲁肃憎恨的眼神,便立即收住了。

“看来鲁子敬已不能为寡人所用矣。”刘辩心中感慨道。

孙权死讯传出,其余诸县大多献城投降,即便有个别不降者也都很快被一一攻破。

而后刘辩委任黄忠为扬州刺史、平南将军,战时行州牧职权,镇守扬州,又留文聘为辅,又在扬州留了三个月,待一切安定下来后,才率大军离开。

自此天下已定,刘辩改元“兴宁”,寓意“兴盛安宁”,随他攻伐天下的众将也各有封赏,大多都拜官封侯,大多都在其家乡,比如张辽便是马邑侯、赵云便是真定侯,使之明显乡里。曹昂、夏侯惇、夏侯渊、文丑、牵招、黄盖这些降将也各有封赏。

刘辩又以诸葛亮为太子少傅,教导太子刘麟,也是为了将来给刘麟留一个强有力的辅佐人才。

大汉在刘辩的治理下日趋稳定,以华歆曾经提出的安民六策为基础,行善政,促民生,使百姓生活和睦,州郡又有大将坐镇,即便有零星的匪盗也能很快被镇压下去,让朝野安心。

……

兴宁三年,太尉朱儁病死于洛阳,刘辩掉朱儁长子交州刺史朱符回洛阳,朱符不从,起兵反叛,被早已准备好的益州刺史韩康、扬州刺史黄忠诛杀于郁林郡,余众尽降,距其起兵不过月余。

随后刘辩任命右扶风常林为交州刺史,并请隐居的田豫出山辅佐常林,镇抚交州。

刘辩自登基以来的一大心结也就此解开。

同年陇西太守张横以“马腾”之名举兵反叛,被庞德斩杀于首阳。

当年六月,从弘农时便跟随刘辩的神射将军曹性病死陆浑,使刘辩伤心不已,亲自前往葬礼,并在曹性棺椁前哭道:“卿与寡人结识与为难时,奈何天下已定,卿却离去……”

闻着无不落泪。

……

兴宁十年,西域车莎国遣使向大汉求援,遣使请大汉为其抵御疏勒的敌兵,并愿每年朝贡,与大汉修好。

汉帝刘辩听从太傅卢植、司徒荀攸之言,以汉阳太守皇甫元为将,武都太守华雄为辅,出兵西域,征讨疏勒。

三年后,大汉重开西域都护府,刘辩以皇甫元为西域都护,皇甫元终于超越其父,做出了一番功绩。

刘辩则分别在祭祀刘协、皇甫嵩时,对其言道:“寡人兴汉矣。”

……

兴宁十一年,刘辩使一直不愿相认的吕布为吕珑义父,为已经成年的太子刘麟与吕珑二人赐婚,了却了吕布的一桩心事。

同年七月,汉帝刘辩领徐州刺史吕布、幽州刺史张辽、冀州刺史赵云、朔方太守牵招,由朔方出发,率大军五万进入鲜卑境内,准备一举解决近年来又开始滋扰边境的南匈奴与鲜卑。

临行前,刘辩交给太子刘麟一封诏书,上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是盗用的话,但是刘辩想要传达一种帝王骨气。

刘辩驾马行进在熟悉的鲜卑之地上,不禁感慨道:“当年围困寡人,今寡人要在此地再设两郡。”

言罢豪声大笑。

吕布则是心中暗暗言道:“虏妻之仇,此当报矣。”

张辽在幽州多年,早已打探好路线,为众人做着向导。赵云、拓拔垂、董横、徐宁、来宁等将以及守孝三年被刘辩召回的马礼则默默地跟在刘辩身后。

大军往鲜卑深处而去,正是莫贺城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