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忠言逆耳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第三百二十一章 忠言逆耳

作者:纳兰幽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4:44:39 来源:笔趣阁

张邈虽然只带了少量人马逃至荆州,却是受到了袁术的热烈欢迎,让张邈有些受宠若惊。

然而袁术身旁的另一位身材健硕的年轻人却是对张邈颇为不屑,嘲讽道:“背主之人。”

这正说到张邈心中痛处,登时气上心来,作势要拔出刀砍向张邈,袁术见状赶紧拦住张邈,对那年轻人言道:“伯符,休要胡言。”

原来这青年正是从扬州而来的孙策,早先孙策不听刘表之言,杀黄祖,出走扬州,算是与袁术结了些善缘,再加上孙坚与袁术的关系,袁术对孙策以长辈而居,也是为了极力拉拢孙策。

孙策此次率兵来荆州,虽然心中并不理会袁术的这一套,却也不想暂时撕破脸面,故而在袁术说完后,佯装抱歉地对张邈言道:“某失言矣,还望将军不要往心里去。”

张邈也曾听得些孙策的传闻,人言孙策之勇更甚于其父孙坚,如今更是占据扬州之地,麾下兵马数十万之众。

张邈见方才要砍的人是孙策,心中已经有些怯了,见孙策如此言语,也就借坡下驴,言自己并未往心里去,算是抹过了这一篇。

有了孙策与张邈相助,荆州的战事又开始向着对袁术有利的一方偏转,当然,主要是孙策麾下的扬州军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虽然黄忠、文聘两人皆是骁勇的将才,但孙策麾下韩当、黄忠、周泰、蒋钦、凌操等将也不遑多让。

其中韩当、周泰两人最为骁勇,每战必然冲杀在前,杀敌最多。

孙策曾在长沙为官,深受百姓的欢迎,其至长沙时,多有开城投降者。孙策在长沙郡临湘县大破文聘,重新收复了长沙。

袁术派麾下大将桥蕤接手长沙,孙策麾下大将韩当、周泰二人颇为不满,率军堵住桥蕤不让后者进城,孙策却是不以为意,劝回两将,将桥蕤请入城,并派使者向袁术道歉。

袁术见到使者后,对孙策的处理非常满意,命人带些礼品犒赏孙策,并对左右言道:“孙伯符与其父一般,为某所用也。”

张邈以“孙伯符可能怀有异心”劝谏袁术,袁术却不以为意,安慰道:“孟卓多虑也,其对某麾下一将都如此客气,又怎会有异心。”

张邈闻言不再言语,只是在心中做着自己的打算。

后孙策率军继续进入南郡,与黄忠战于当阳、夷陵、荆门山三处,才最终取得胜利,收复了南郡。

但袁术原本派去随军,待拿下南郡后掌控南郡的纪灵却在当阳一战被黄忠一槊刺死,孙策麾下大将凌操也在夷陵攻城时被黄忠一箭射中面门,流血而亡。

可谓损失不小。

袁术后派之人未到,孙策便使韩当为南郡太守,镇守南郡,自己又杀往桂阳郡。待袁术所派遣的将领李丰到夷陵接手南郡时,韩当却是将其拒之门外,李丰气急败坏,在城外叫骂,韩当一骑杀出,与李丰斗在一起,李丰打韩当不过,不得已而退走。

袁术闻讯派使者去见孙策,孙策却言李丰守不住南郡,若黄忠去而复返,必然再被攻下,故而不同意将南郡让于李丰。

而袁术麾下两员强将纪灵、张勋两人全部战死,再无强将,故而对此无计可施。

袁术麾下从事阎象、袁涣劝谏袁术,言孙策异心已露,需立即发兵南郡,趁孙策与文聘、蔡中在江夏鏖战之时,拿下南郡。

袁术却依然不信孙策有异心,认为孙策依然如孙坚一般可以掌控,故而放任孙策。

阎象又言:“将军,如此放任孙伯符,将来必招祸患,恐将军命不久矣。”

袁术闻言大怒,命人将阎象拖出去杖责,直到阎象昏死过去。

后阎象醒来后只是大哭,不再去袁术府上议事。

旁人问其缘何为此,阎象只是言道:“留有用之身,为将军收尸矣。”

袁术闻阎象此言,以其咒自己死去,要派人到阎象家中杀了后者,从事袁涣与长史杨弘死劝,言阎象跟随袁术多年不曾犯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袁术才放过阎象。

但自此之后,却是没人再敢劝谏袁术,各自打起了心中的小算盘。

从事袁涣见劝谏袁术不成,便暗中与李丰、乐就、梁刚等将商议,言孙策此次虽然名义上是来助阵,暗地里却是准备吞下荆州,众将深以为然,尤其是才被赶回来的李丰。

但李丰又言打不过韩当,问计于袁涣。

袁涣言道:“既然强攻不成,不如假装犒赏军士,诈开城门。”

乐就言道:“韩义公识得我等,如何会为我等开门?”

袁涣笑了笑,言道:“将军不成,某去其还能怀疑不成?”

于是,袁涣自己带了些礼品先行,赶往夷陵,乐就率一小队人马随行。而李丰、梁刚两人则率大队人马,趁夜行军,跟在袁涣身后。

待到得夷陵城后,韩当果然没有怀疑,迎袁涣入城。结果乐就率众占领城门,李丰、梁刚率众赶来,杀进城中,韩当准备不足,仓促应战,败走华容。

孙策闻讯率军由江夏杀回,与韩当合兵一处,再次进攻夷陵,袁涣等人一面率军抵挡,一面差人回宛县请援。

袁术收到消息后大怒,但张邈、杨弘两人劝其事已至此,不如派兵支援,袁术却又犹豫不决,言:“若真如此,便是与孙伯符决裂矣。”

张邈劝道:“公路,此乃危急存亡之时,不可犹疑。”

袁术这才同意派张邈领兵支援袁涣,然而张邈未到,夷陵城却被攻破,这期间也有张邈故意减慢行军的缘故。

孙策攻破夷陵城后,将李丰、袁涣两人抓获,问道:“某为袁公路攻城略地,汝却袭击某后方,岂非忘恩负义小人之举。”

袁涣啐了一口,骂道:“汝借相助之名,却行强占荆州之举。孰乃小人,天下皆知矣。”

“汝不知天下弱肉强食之理乎?”孙策见袁涣识破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掩饰。

袁涣却是不屑地言道:“某只知忠义之理矣。”

孙策闻言不悦,命人将袁涣、李丰二人带了出去,将其杀死,与乐就、梁刚两人尸首放在一起。

随后,孙策留韩当守南郡,率军杀向宛城。

宛城一部分兵马被袁涣等人带走,战死在夷陵,还有一部分被张邈带走支援袁涣。此时城中只有不足两千人。

袁绍见孙策率军来此,仍然天真地想要安抚孙策,孙策佯装与袁术商量,诈开城门,率军入城将袁术抓住。

孙策提着袁术骂道:“袁公路,某父因汝而死,今日某杀汝,乃为父亲报仇矣。”

言罢孙策一刀将袁术砍翻,杀死在宛城中,袁术家小也未能幸免,袁术麾下长史杨弘大骂孙策,亦死于宛城,慑于孙策之威,无人敢为袁术收尸。

一日后,一个身着白色素袍的中年文士来到街上,为袁术收尸,此人正是前袁术麾下从事阎象。

孙策派人抓住阎象,问其为何冒自己之威,为袁术收尸,阎象悲戚地言道:“将军杀某主,乃是为亡父,此为子之道。某为主收尸,使其免受兽鸟之害,此为臣之道。将军既行为子之道,何故阻某为臣之道也?”

孙策闻言心中感慨不已,遂不再阻拦阎象,使袁术能够入土为安。

数日后,张邈派人传信表示愿意归附孙策,黄忠言张邈麾下颇有兵马,不如暂时收之。如今孙策杀袁术,难以掌控袁术旧部,正好可以使张邈安抚。

孙策却是厌恶张邈反复,不顾黄忠劝阻,使黄忠留守宛城,率周泰、蒋钦攻打张邈。

而张邈此时驻扎在华容,周遭地势险要,道路两旁山势险要,正适合依山而做一些部署。他见孙策来攻,便在两侧山上做了埋伏。

孙策引兵赶到,见两侧山势险要,想起韩当讲起孙坚死前的情景,劝谏孙策小心有埋伏,孙策却是言道:“张孟卓必然不会为此,否则也不会败走荆州。”遂引兵向前。

结果,张邈两侧山上伏兵尽出,而孙策军不能上,前后又被堵住,完全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

而张邈麾下尽皆袁术旧将,对孙策杀了袁术一家老小愤懑不已,战意正浓,对孙策军毫不留情。

孙策在混战中被两箭分别射中肩膀与腰间,周泰、蒋钦二人死战,护送孙策杀出重围,退回夷陵城。

这一战,孙策军几乎损失了八成人马。

更让众人揪心的是,孙策身上两箭虽然并不深,却是喂了毒。回到夷陵时,毒已入髓,无药可医。

不出两日,孙策便毒发身亡,临终前言不该不听黄忠、周泰之言,中了张邈的埋伏,托付韩当、周泰等人辅佐其弟孙权,若大事不可为,可以传国玉玺为礼,投效弘农王。

众人含泪应允,最终带着孙坚的遗体离开荆州,赶回扬州,向吴夫人报丧。

一代本应掀起一番风雨的青年才俊,就这样死于荆州,使这乱世少了一些动人的故事。

刘辩收到消息后,如是感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