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军棍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军棍

作者:纳兰幽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4:44:39 来源:笔趣阁

对于贾穆的请求,刘辩只是答应贾穆届时一定会替贾诩说一些话,并没有答应一定会将贾诩救出,但还是另后者非常激动。

毕竟刘辩在长安救出蔡邕一事,也慢慢由长安向外扩散,让更多的人知晓,在士人中因为谈资。

安排好河南尹之事,刘辩接下来还要听取他不在弘农这段时间各县的发展情况,湖令司马芝、卢氏令常林、陕令杜畿相继来到弘农城,向刘辩进行了述职。

总体来说,一切都在稳步发展,让刘辩比较揪心的一件事是杜畿居然差一点被李傕派去的刺客刺杀。

陕县与河东郡太阳县隔河相望,西凉军多次由茅津渡河南下,进攻弘农。杜畿早先在陕县一直采取守势,并未敢率军出城迎敌,一来他并未有不俗的武艺,二来他当时初到陕县,并无太多亲信将领,他曾在陕县击溃了郭汜数次攻城。

后来,杜畿身边有了陈忠等心腹将领,便多次率军屯驻于茅津,攻击西凉军渡河的军士,令其不能上岸,挫败了西凉军的多次进攻。即便西凉军改变登岸地点,杜畿派兵沿河南岸一里一哨,也能及时发现西凉军的动向,被河东西凉军视为弘农国阻拦其的一大威胁。

故而李傕便派李暹在飞熊军中挑选刺客,佯装投效杜畿,实则暗藏杀机。

杜畿见到来人体态不凡,一看就是练家子,以为是在哪里隐居的武者。弘农王刘辩礼贤下士、爱惜人才,故而其麾下的将领、官员亦深得其亲传,杜畿至今还对刘辩将身上的棉衣披在他身上记忆犹新,感激着刘辩的恩惠。

他也效仿着刘辩的样子,对来者客气有加,正在说着一些客气而又真挚的话,却不妨一把短刀袭向了他的小腹。

若不是陈忠就在杜畿身边,杜畿已经被那人一刀杀了。

刘辩听着杜畿的叙述,也能想象出曾是多么危险,以致于杜畿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刘辩看着杜畿右腹处结疤后仍留下的痕迹,手心、脚心都有冷汗流出,为杜畿捏了一把汗。

在现今,因为医疗卫生水平的限制,一个普通刀伤若是处理不当,都有可能要了一个壮汉的命,杜畿能够活下来,真是万幸。

就当刘辩以为杜畿应该马上杀了刺客之时,杜畿身后一直跟随护卫、唤作严坚的将领却是突然跪了下来,言道:“王上,臣有罪。”

刘辩仔细观察着这名叫做严坚的将领,身材魁梧,体态不凡……

刘辩一直以为杜畿似乎是一个谨小慎微之人,没想到他居然有这般魄力,顿时让刘辩刮目相看。

只听严坚继续言道:“那日臣刺杀未遂,被军士所缚,大人并未杀臣,而是言臣刺杀失败,回河东必然不能活命,不如留在弘农,何必与贼人为伍,背负骂名。臣方才悔悟,望王上责罚。”

刘辩瞧着这般模样,杜畿不仅没杀刺客,还将刺客感化了,成了陕县的一员将领。

震惊,除了震惊,刘辩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杜畿此时却是一脸淡然,并为严坚开脱。

刘辩见状,便依严坚所请,罚了严坚一军棍,算是对此事做了一个了解。

杜畿走时,刘辩千叮咛万嘱咐,就怕杜畿再做出这些事,一次是运气好,第二次就不一定了,刘辩还赏赐陈忠一些钱财,顺便让杜畿带回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忠义校尉兵符,这是弘农国继鹰扬校尉张辽、陷阵校尉高顺、白波校尉徐晃、越骑校尉梁宇、折冲校尉秦远、弘农城城门校尉苏定、虎烈校尉皇甫元、飞熊校尉樊稠、神射校尉曹性、虎贲校尉徐宁之后的第十一位有前缀的校尉。

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虽然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将门的品阶自然也不会太高,故而刘辩也只能加以前缀来奖赏这些将领。

算是一种荣誉。

像秦远死后,折冲校尉这个称号,刘辩是绝对不会再赐予其他将领。

刘辩赐予陈忠忠义校尉的称号,算是对后者的一种褒奖,当然,这也并不能代表他就有张辽、高顺、徐晃那般的武艺。

待杜畿离开后,荀攸不禁感慨道:“看来伯侯的行事,还是受了王上的一些影响。”

刘辩正要说些什么,突然想道自己逃出洛阳后执意来到弘农城、在崤山救刘协不成护其西迁、奉诏入长安、多次收敌将并委以重任,期间还遇到李平、董茂等人的埋伏,刘辩突然老脸一红,知道了荀攸的意思。

荀攸继而言道:“王上所为之事皆为大义,想做什么尽管去做,臣等定然跟随。”

好吧,就当荀攸这是在夸奖了。

刘辩知道荀攸这也是像他嘱咐杜畿一般嘱咐他,这时刘辩才体会到荀攸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还有一点无奈。

就像是明知道他是对的,却还是不希望他去做,因为危险。

杜畿给刘辩带来了一个大惊喜,常林、司马芝两人却是一人从弘农城带走一个人,一人为他举荐一个人。

卢氏自从出了张恭、张瑾反叛一事之后,刘辩便派了常林去主持大局。

常林几月的所为已经初见功效,卢氏城已经慢慢走上了正轨,然而陈耳、周镇两人并非强将,周镇更是在一次缉捕盗贼时摔断了腿,只能在家休养。

故而常林这一次来,还有向刘辩求将的心思,原本刘辩认为张辽麾下的程秋、马银两人不错,但他却在左右没有看到张辽的身影,明明方才还在。

这时高顺对刘辩推荐了一个人选,正是在长安,为张辽、高顺两人打开城门的韩靖,韩靖早先为长安城门侯,此时正与叔父大司农韩融一起生活在弘农城内,韩融不再回长安,他也不回去了。

于是,刘辩将韩靖唤来,说明来意,后者欣然应允。

就这样,一切皆大欢喜,常林满意地离开了。

而常林之后的司马芝在汇报完工作之后,一句话却是让刘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王上,臣有一族弟颇有才学,为人正直清白,臣举荐其与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