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697 今昔之别

崇祯窃听系统 697 今昔之别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小的们,把旗号打出来!”

李来亨眼看着前面转过弯之后,就能看到家乡米脂县了,就立刻大声对自己的亲卫大喊了起来,话语中充满了兴奋之意。

他的亲卫一听,纷纷打出了一面面的旗帜。

这些旗帜上,有写李来亨的军职:东江军参将;也有写李来亨所立军功,包括打建虏和倭寇的战事等等。他自己的胸前,也都挂着一块块的军功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兴奋之余,他转头看向边上一人,有点急着地说道:“义父,你的呢?也打出来啊,让他们都瞧瞧,如今我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军,是辽东伯直属的精锐!”

他边上那人,就是东江军总兵李过,他和卢象升一个年龄,都是四十六岁的人了。虽然如今的身份,和当年离开家乡之时,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他却没有李来亨那样的兴致,只是微笑着淡淡说道:“我们只是奉旨回乡看看,没必要如此招摇!”

“对啊,我们是奉旨回乡的,当然要让他们都瞧瞧,如今我们是什么身份,是何等的荣耀!这是皇上的意思!”李来亨兴趣不减,依旧兴奋地说道,“再说了,那些旗号都是我给你准备好的,不用就可惜了啊!”

说完之后,他看到李过只是笑笑,并没有再和他说得意思。于是,他就转头吩咐李过的亲卫道:“还愣着干什么,这都到大帅的家乡了,藏着掖着干什么,都给我统统把旗号打起来!”

说话间,李来亨甚至还驱马过去,对李过的亲卫吆喝了起来。他自己的亲卫见此,也纷纷起哄。最终,李过的亲卫也都打出了旗号。

看到旌旗招展、兴高采烈的那样,李过只是笑笑,也不阻止,显然是随李来亨闹去了。他更多的时候,是看着前后左右的风景,搜寻着脑海中的记忆,并进行比对。

当年闹饥荒,米脂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他随着他叔李鸿基起兵造反。那个时候,路上随处可见死人,白骨等等。如今一路走来,虽然人还是很少看到,可死人或者白骨之类却是已经绝迹。

看着官道附近的田地,目光所及之处,依旧还是干旱,甚至都有田地是龟裂的。李过心中就有点担心,也有点纳闷。

他担心的是,老天爷依旧不给老百姓活路,还是旱魃肆虐,那老百姓的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

另外纳闷的是,一如以前这般的干旱,可却没见到死人,也没见到路人脸上的忧色惧意,按理来说,这都要临近米脂县了,路人应该会多起来才对,怎么就见不到几个人呢?

很快,转过了弯,一眼就望见了远处的米脂县城。

目光所及之处,终于多了不少人气。田间地头,官道上,都能看到一些人。

见到这个情况,李来亨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变得更加地振奋,立刻吩咐他的亲卫道:“都给我把胸膛挺起来,旗帜举高一些。老子如今,可是堂堂正正地回来了!”

说着话,似乎觉得还不够,就又冲李过的亲卫也同样吩咐,还介意他们举得高不高啊,胸膛挺得直不直什么的。

当他们离米脂县越来越近的时候,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这一行骑士,纷纷放下了手头的活计,就站在那里看着他们。

李过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这要是换了以前,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是躲得比兔子还快,来得不管是不是官兵,都不会有好事。

由此可见,如今家乡这边,真得是天下太平了,要不然,不可能站那看热闹。

“咦,这是什么人?看这架势,一定是很大的官吧?”

“不对啊,他们都是武夫,竟然也这样招摇过市?”

“……”

隐约听到他们的议论声,李来亨不由得急了。这个时候,他想起来一件事,就是老家这边的人,多不识字,自己打出的旗号,没人认识上面的字,这岂不是白瞎了去定制这旗帜的银子了么!

情急之下,他都顾不得摆姿势装样子了,连忙用米脂土话亲切地和官道边看热闹的那些百姓打招呼道:“本将是辽东东江军参将李来亨,这位是辽东东江军大帅李过李大人,我们都是米脂人,是老乡……”

听到他用米脂土话自我介绍,不得不说,李来亨的名气不怎么样,可李过的名气,在当地还是很响的。

“李过,就是那个当年跟着闯贼造反的那个一只虎?”

“对,肯定是了,听说当年被皇上俘虏之后就自愿去辽东打建虏了!”

“哇,如今可是衣锦还乡,荣归故乡了啊,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可不是,都做到朝廷的大帅了呢!真是厉害啊!”

“……”

如期得到赞美,不过都是给李过的,边上的李来亨听了,不由得有点急了,为什么就不夸夸自己呢!自己也是改邪归正,自愿去辽东杀建虏,也当到了参将了啊!

他激动之下,却没想过,李过当初的名声比他大,如今的官位比他高,那别人自然是把焦点给了李过,而不是他了。

城门那边,忽然涌出了一群人,为首那人,身穿绿袍,是为米脂县的县尊。

就见他抱拳问道:“可是东江军总兵李大人当面?”

虽然李过的品级如今要远高于七品县令,不过李过是武将,县尊是文官,这要是换成以前,县令基本上不可能来迎接回乡省亲的武将。

可如今,这县尊还是来了。对此,李过心里清楚,这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是奉旨回乡省亲,地方上估计也收到了皇上的旨意,才会如此。

想到这个,李过心中不由得非常感动,就感觉皇上对他们真是太好了。不但为他们着想,安排他们回乡省亲,甚至都还吩咐了地方上不得怠慢他们。能遇上这样的皇帝,这辈子真是太幸运了!

李过倒不会托大,连忙翻身下马,和家乡的父母官客套了起来。

边上的李来亨见一直没有自己的事情,不由得感觉有点无趣,兴致便落了一些,只能跟在义父的身后听着而已。

米脂县县尊和李过两人并排前行,亲切交谈,一切很是和谐。县令还备下了酒席,要给李过接风洗尘。

聊得比较熟了之后,李过也见到县城里面,似乎比当年饥荒之前的人流,也要少一些,他心中的纳闷不减反增,最终便向县尊提了出来道:“不知附近可有什么节日集会,这人都是去凑热闹了么?”

米脂县县令听了,稍微一愣,随后左右看看,便恍然大悟,当即微笑着解释道:“大帅是指米脂县的人数不多对吧?”

听到这话,李过稍微有点歉意的点点头。

一个县的人口,是决定这个县属于上中下三等中的那一等,和县令的政绩挂钩的。如此当面提出来,似乎有点让人难堪的意思。

不过很显然,这县令并没有这方面的介意,只是笑着说道:“米脂县一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活人不易。得亏朝廷大力推广的那什么土豆,是一种抗旱农作物,很是解决了不少人的肚皮。不过要想过得不错,以如今米脂的土地肥力,也差不多只能养活这么多人了。”

“那其他人呢?”李过顺口问了之后,感觉问得有点不对,就马上改口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以后人口要是多起来了怎么办?”

县令听了,当即笑着说道:“这些年来,天下太平,这人口自然是增长的了。多出来的人啊,都去闯河套了。”

“闯河套?”李过听了,不由得一愣。

他当初在南阳之战中当了朝廷的俘虏之后,自愿前去辽东杀建虏。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在辽东,或者干脆就是在朝鲜。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条件,加上他又没亲人在家乡,因此基本上对家乡这边的情况了解很少。

看他这个反应,县令就明白怎么回事,便微笑着解释道:“朝廷有政策,鼓励关内汉人去河套地区开荒种田。于是,不止我们米脂县,包括延安府在内的很多地方,干旱比较严重的,全都去河套那边了。这个,一般就俗称闯河套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想必大帅这么多年来是第一次回来,不知道细况。如今的归化城,可以说是很繁华了。大帅要是有时间,不妨去看看,值得一看的。”

当年皇上御驾亲征,灭万余建虏于归化城,这个事情,李过当然是知道的。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说法,他作为陕北人,自然也是听说过的。

如今听县令这么一说,他还真是很好奇。关内干旱地区的百姓都有了另外的活路,把归化城那边都搞得红红火火了?

真要是这样的话,以后估计都没榆林军事重镇什么事,更不需要长城了。

忽然,他想起什么,不由得皱眉问道:“虽然长城沿线的蒙古部族,不是被皇上所灭,就是已经归附。但是,还有漠北三族和西部蒙古的啊,河套那边,安全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