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549 大清的未来就靠我了

崇祯窃听系统 549 大清的未来就靠我了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辽东这边,卢象升已经回到了海州,并没有待在鞍山驿堡,更没有继续向辽阳发起进攻。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让他带着足够的兵力去攻打辽阳。

要是去攻打辽阳的兵力少了的话,建虏虽然已经日薄西山,可战力却还是有的,搞不好是去送人头,那显然是不能做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明军的夜不收开始出现在辽阳附近,从鞍山驿堡到辽阳一带,就成了双方斥候的战场,至少眼下是这样的。

此时,在海州的总督行辕,卢象升正站在一副巨大的辽东地图前,对已经升迁为参将的李定国,还有陈绍安说道:“皇上已经传来可靠消息,倭国已经和建虏结盟,不但会出兵朝鲜,而且还会运粮给建虏。他们将从这里运粮到这里……”

说着话时,他用手一指地图,在朝鲜北部海域的某个点,而后继续说道:“建虏为了尽量节约粮食,不想浪费在路上。因此,他们已经决定从图们江这里通过船只往内陆运,能走水路就绝不走陆路……”

听到这话,李定国和陈绍安都露出吃惊之色。不过前去参加过年前阅兵仪式的李定国要好一些,因为他知道,如今唯一一块金质大明英雄勋章,就是被锦衣卫密探获得。而这位锦衣卫密探,甚至都当了一阵子建虏前奴酋皇太极的女婿。他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刺探能力,那是真得强!

在他们想着的时候,卢象升已经严肃地宣布道:“因此,皇上旨意,要选派一支骑军,秘密前往图们江口,把倭国送给建虏的粮食给烧了。本官决定,派你们两人去。如何?”

李定国的战事指挥能力,已经在耀州驿之战中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他领军,能随机应变,卢象升放心。而陈绍安是辽东汉人,又在建虏那边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又没有像孔有德那样认得的人多,因此,他带路和李定国配合的话,卢象升也是最为放心。

“末将遵命!”李定国和陈绍安听了,不约而同地抱拳领命道。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揪着建虏的七寸打,对建虏是多么的致命!

卢象升听了他们的回复,点点头说道:“如今建虏因为兵力不足,已经收缩了很多。本官仔细想过,你们沿着这条路走,应该能避开建虏的耳目。你们这一仗,兵力并不在多,而在出其不意。因此,就领东江军的本部骑军去即可。”

骠骑营有留在辽东五千,但是相对而言,还是东江骑军更适应辽东的气候环境这些。再者说了,人去多了容易被建虏发现,失去了突然性,就不容易捣毁建虏的粮食,那就不好了!

看到李定国和陈绍安在认真地听着,卢象升便又继续讲解道:“另外,为了掩护你们,本官会加强对辽阳的骚扰,吸引建虏的注意。你们在烧毁建虏的粮食之后,便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能在北方骚扰建虏,闹出大的动静就最好;如果没有战机,也不要勉强,回来便是……”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音,严肃地强调道:“此战最主要的目的,是烧毁粮食,另外,要尽量减少将士们的伤亡,这也是皇上重点强调的,记住了没有?”

“末将遵命!”李定国和陈绍安听了,立刻同样严肃认真地回答道。

至于崇祯皇帝即将领军到来,光复沈阳的消息,卢象升已经给他们两人提过。这也是卢象升为什么要交代他们两人,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在建虏北方闹出动静的原因。

等到第三天,准备完毕的李定国,便和陈绍安一起,带着三千东江骑军,悄然离开海州,消失在辽东大地上。

等他们一走,卢象升就前去坐镇鞍山驿堡,按照约定,增强了对辽阳的骚扰。虽然粮草不足以支持大军攻打辽阳,但是,多派些夜不收却是没任何问题的。

对于明军的反应,在盛京的多尔衮了解到情况之后,很是松了口气。他向一直忧心忡忡的布木布泰解释道:“明军打下鞍山驿堡之后,最多只是派夜不收骚扰辽阳,由此可见,明军必定同样是缺乏粮草,才会错失战机。”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一点声音,更显得胸有成竹地断然说道:“以明国皇帝之精明,绝对不会看不到我大清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可还是没有发兵攻打,就说明明国国内也没有余粮。等到明国的粮食有了收成,再运来辽东的话,我大清早就得到倭国的粮食,已经先一步缓过气来了。”

“如此甚好,本宫也就安心了!”布木布泰听了,也是大大地松口气。对于多尔衮的判断,她还是很相信的。

多尔衮看到她的反应之后,便转头看向豪格,叮嘱他道:“倭国粮食事关我大清未来,你此去务必要把粮食尽量多的运回来。”

在大清最需要团结的时候,运粮的这个事情,多尔衮最终是交给了豪格,也算是之前一直打压豪格一系的补偿。

其实,这个事情上,他也藏了小心思。

就是豪格这个性子鲁莽的蠢货,他要是拿到了粮食却又有异心的话,多尔衮是不怕的,他相信能打败豪格。

另外,豪格离开了,皇太极留下的这一脉,就只剩下了鳌拜统领的护军,力量也会大大削弱,他多尔衮的权威就更难被挑衅。加上布木布泰和他穿一条裤子,这摄政王几乎可以说是等同于皇帝了。

多铎在辽阳,就只有岳托还在盛京。

对于岳托这个人,虽然从目前看,是已经拥护多尔衮的,但是,多尔衮对他还是不放心的。如果岳托拿到那些粮食有异心的话,他还是怕的。

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最终是豪格去接粮食了。

此时,豪格听到多尔衮的叮嘱,当即拍着胸脯说道:“此时之重要,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么,我会不知道?”

“好了,不要啰嗦了,明日一早我就出发!”豪格不想多看眼前的这对狗男女,转身就走,同时说道,“大清的未来,就靠我了,瞧好了!”

看着他走出了崇政殿,多尔衮便转头,和蔼悦色地对岳托说道:“如今盛京这边又挤出了粮食送到辽阳,底下人的情况,还需要我们多安抚一下。盛京这边,能多节约一点粮食就多节约一点粮食,等豪格回来,就不会再有饿肚子了!”

“叔王放心!”岳托倒是对多尔衮恭敬有加,回答一句之后,便离开了。

等他一走,崇政殿内就没什么人了。多尔衮看看布木布泰,叹口气说道:“宫里还是要当表率,忍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没办法,眼下最缺的,就是粮食。多尔衮不得不四处叮嘱,要安抚人心。要不然,恶急了,那是会出乱子的。

布木布泰倒是比较淡定了,微笑着对多尔衮说道:“放心好了,有了倭国粮食的盼头,本宫相信大家都会忍得住的!”

对此,她还真有把握。打仗的事情,她不懂,可这人心,她还是有点自信的。

多尔衮听了,点了点头,侧耳倾听下,盛京城如今是非常地安静,甚至连鸟叫声都没有。要是换了以往,说不定会高兴这份宁静。可是此时,多尔衮却是叹了口气,心中想着:如今的盛京,就像一个死城一样,希望能早日渡过这个困境吧!

…………

相对于连鸟都被吃光的盛京,宁锦这边,那就非常热闹了。

海岸线上,一艘艘的运输船组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一直往北而去。

而在陆地上,崇祯皇帝的御驾,领着御林军浩浩荡荡地行军。洪承畴在这边,也早已有了安排,大军宿营地安排地妥妥当当,大军一到,就能吃好睡好。

不得不说,洪承畴能安排到这个份上,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当然,这也和关宁这边百姓的支持分不开。

也不知道是有意无意,京师那边百姓踊跃借粮,支援朝廷打建虏的事情,早已传到这里。带动了这里的百姓,也是学着京师百姓,踊跃参与到这次征讨建虏的行动中来。

当洪承畴把这些事情报到崇祯皇帝这边,而崇祯皇帝也亲眼看到这些之后,就欣然下旨,京师百姓的福利,宁锦百姓同样能享受。也就是说,他们的付出,都会得到大量的回报。

顿时,这个消息,就让宁锦百姓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崇祯皇帝的这一次出征,讨伐建虏的行动,还真有点像后世打淮海战役时候一样,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

就这样,在崇祯十八年的五月中旬,崇祯皇帝领军到达了海州。

在大军到来之前,卢象升之前增派的夜不收一直没有减少,同样起到了一个屏蔽消息的作用。

大军在海州休整的同时,崇祯皇帝听卢象升禀告辽东这边的细节详情,再结合他从窃听系统中收到的消息反馈,心中便有了计较。

五天之后,辽东战事,正式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