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83 好狠的计策!

崇祯窃听系统 483 好狠的计策!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这大年三十的,孔有德犹如做贼一样,乔装打扮之后,秘密出了后门,在孔永安的引领下,去了一处偏僻的宅子。

他们到来,多少有了一些动静,可孔有德进入主屋之时,却只见里面的人就只是静静地坐着,喝着热水,就仿佛是在自个家一样,没有丝毫紧张,更没有防备之意。

这个情况,让孔有德见了,心中有点意外之余,也多了一种被信任的感动。

这个人,他自然是认得的,耿仲明手下心腹陈绍宗。

此时,孔有德一进门,陈绍宗便站了起来,双手抱拳,而不是打千跪地,带着那种久违之意,低声说道:“孔参将,新年快乐!”

摘下披风和斗笠,丢给在身后的孔永安后,孔有德随手也抱拳回应一下道:“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就不怕我把你卖了么?”

新年快乐这个话题,是他心中的疼,直接就忽视掉了。

“呵呵,末将这点自信是有的!”陈绍宗微笑着说道,“孔参将就不是这等出卖兄弟的人!”

孔有德自己就在桌子边,在陈绍宗位置的对面坐了下来,随口说道:“这可不一定,你是不知道我如今的困境,但要是有你一颗人头的话,肯定能有改善。说真的,这诱惑可不小的!”

说完之后,看到陈绍宗在他对面坐下,便带着一丝好奇问道:“大明皇帝都肯花那么大的代价救你母亲,按理来说,你应该是很得大明皇帝圣心的了。如今却为何,还要派你跑来铁岭,冒如此之大的危险?”

“错了!”一听这话,陈绍宗立刻严肃了脸,断然否认了一声,而后双手抱拳,向京师方向一拱手,态度异常认真地说道,“皇上圣明仁心,因我和母亲相依为命,因此准我随母亲一起前往京师为官。但是,是我自己拒绝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在辽东未定之时就逃离了辽东!”

说到这里,他看向孔有德的眼睛后,接着说道:“此次前来见孔参将,是我主动向总督大人请求的。一来是继续削弱建虏,二来也是为了给孔参将一条出路,不要陪着建虏一起去死!这是我的一片心意,也算是对耿副将的一种交代吧!”

在耿仲明的遗书中,有要求他照顾耿继茂。但是,估计耿仲明在写遗书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儿子会把他这个爹出卖到那种地步。反正就陈绍宗来说,恨不得将耿继茂千刀万剐,还照顾他,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一次,建虏重新占领金州之后,还把耿仲明挫骨扬灰,陈绍宗自然又把这个罪算到耿继茂身上了。因此,这一次,建虏退走之后,是陈绍宗亲自去趴了耿继茂的坟墓,亲手重做了一个跪地铜像,依旧跪在耿仲明的衣冠墓前。

虽然做了这些事情,可陈绍宗始终觉得,他是有所亏欠耿仲明的。因此,他在考虑再三之后,便向卢象升提出了这一次的铁岭之行。

如果能策反孔有德,就可以在建虏腹地给建虏再来一次打击。也能加剧建虏对所有投降汉人的不信任,进一步瓦解建虏的战力。当然,一如他所说,要是孔有德能有个善终,在他看来,也算是给耿仲明一个交代了。

此时,听他说得这么直白,孔有德不由得沉默了。

说真的,他确实没有想着要出卖陈绍宗。哪怕他刚才过来的时候,已经猜到了陈绍宗的来意,可当他真正听到陈绍宗说明来意之后,还是有点意外,也让他想起了好兄弟耿仲明。

大清如今江河日下,他不是看不出来。就在来之前,他仰望夜空,就已经想过这事了。

可是,真要让他做出选择,重回大明的时候,他就犹豫了。

孔有德这个人,算是比较看重义气的。也是因此,在他投降建虏之后,有史料记载,他“每言(毛)大将军时事,辄于色不自胜”。

因此,不管怎么样,皇太极都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他,还封了他为异姓王。对于这一点,他是非常感激的。虽然如今皇太极已死,可要背叛大清,还是有点犹豫的。

再者说了,如果真想回归大明的话,那大明皇帝是什么态度?还有,铁岭远在辽东腹地,这一家老小怎么办?要考虑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见他这个样子,陈绍宗不由得低声问道:“孔参将,难道你真得想要你孔家为建虏陪葬,甚至在死后,被辽东的百姓记起来就骂奸贼,死了后,你又如何去向列祖列祖交代?”

一听这话,孔有德不由得一震。作为汉人,都是以祖宗为重,当然,那些数典忘祖之辈就不说了,孔有德讲义气,那对祖宗的重视,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之前的时候,是走投无路才选择投降建虏。也因此,他一直把死后见祖宗的事情压在心底,不愿去想。到了后来,听说了尚可喜临死前的事情之后,他和耿仲明都曾有过震惊。

此时,由陈绍宗再次提了出来,他的心理压力就大了。

另外,全家都为建虏效忠而死,死后还要被辽东汉人所唾弃,这也是他没法接受的事情。

这么想着,孔有德便抬起头来,看着陈绍宗,欲言又止。

见他如此,陈绍宗便立刻逼问道:“难道孔参将还看不出来,是皇上不想有过多伤亡,所以才没有全面剿灭建虏?要不然,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你信不信明年就能光复辽东?”

“明年?”孔有德一听,不由得诧异道。

大清的根基未损,光是骑军,都有五六万之多,更何况,要是在辽东作战的话,大清还有本土的优势,明军远道而来,又岂是那么容易攻打,就不怕重蹈萨尔浒之战么?

陈绍宗见他不信,便冷笑一声道:“现在建虏所谓的摄政王,就是皇上的手下败将,之所以还有命,那是皇上不屑杀,放了回来给原来的皇太极一个警告而已。你觉得,建虏在皇太极手中都不行,在多尔衮的手中,就能行了?”

顿了顿,不等孔有德说话,陈绍宗就继续说道:“最重要的一点,我也不妨告诉你,皇上有旨,让东江军那边也都揪着建虏的粮食问题,你觉得建虏兵再多,能有用么?难不成,还能去大明再抢一回?大军开战,没有粮食,怎么打?”

一听这话,孔有德便如同雷击,彻底傻在那里了。

没错,确实是粮食问题最为致命!虽然自己这个王爷不受大清待见,但好歹还是大清的王爷不是!可是,如今连白面馒头,连肉都吃不起了,大清的粮食问题,可想而知了!

是啊,人多又有什么用?粮食紧缺,人越多就越粮食紧缺。粮食还能从哪里来,有东江军在,大军根本离不开辽东,更不用说,如今盖州也落到明军手中。还有,明国的御林军之厉害,大清军队入关,还能再讨得好?

这些事情,在孔有德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脸色白了下之后,不得不承认,大清很可能要远比他所想得更快灭亡!

说起来,原本他心中多少还是有一点侥幸之想的,不过如今,都已经破灭了。

到了这时,孔有德想起自己的家人,便对陈绍宗抱拳说道:“多亏你点醒了我,不知孔某该如何做为好?”

“很简单,多收拢大明百姓,尽量给他们活命,最好把建虏的种粮事情多揽下来,然后等明年收获之前,寻找时机,全部毁掉。”陈绍宗语速很快地说道,“等到你的回复,总督大人就会趁着这段时间奏请皇上,让关宁军从草原一侧接应孔参将一家以及尽可能多的大明百姓逃回大明!”

听到这话,孔有德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个主意,能听出来是那卢象升的想法。他这是在大清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不,不是盐,而是毒药,在大清命门上再狠狠地来一击,真是好狠的计策!

不过他也能听出来,卢象升的这个狠,是对建虏而言的。因为在卢象升的这个计策中,还在想着能多活一些大明百姓,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个好官!这样的好官,在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而且,卢象升不止是接应他一家,而是要把大明百姓也都接应出去,那就说明,卢象升绝对不是糊弄他,而是真要这么做。认识到这一点,也让他放心不少。

这一次,他就没有再犹豫了,立刻抱拳,郑重地回应道:“好,孔某一定竭尽全力。回到大明之后,有罪之身,任凭皇上处置,绝无怨言!”

陈绍宗一听,当即微笑着摇头道:“孔参将放心好了,只要你是真心回去,且立下这次的大功,皇上绝对不会处置你的!说不定,以后光宗耀祖,都在你这一念之间了!”

一听光宗耀祖这个词,孔有德忽然有点恍惚,难道自己真得还能光宗耀祖,重活太阳底下了?

他很快回过神来,明显积极了很多,主动和陈绍宗商量起了细节上的事情。

最后,孔有德便对陈绍宗说道:“这里没有纸笔,等我回去写一封书信给总督大人。”

不管怎么样,效忠的表态是要有的,毕竟口说无凭。

谁知陈绍宗听了之后,摇摇头道:“虽然我回去被建虏抓住的机会很小,但为防万一,还是不带孔参将的书信了。只要我能活着回去,总督大人自然是相信的。”

听到这话,孔有德被这种信任的感觉又感动了下,过了一会后才说道:“要是没有孔某的书信为凭,总督大人如何向皇上奏请关宁军这边出兵?”

听到这话,陈绍宗不由得笑了,当即回答道:“孔参将这是有所不知了,要说皇上最信任的封疆大吏,我们总督大人可是独一份。这种事情,只要我们总督大人向皇上奏请,那是绝对会准的。这一点,你就不用操心了!”

听到这话,孔有德不由得有点哑然。以前和现在东江军,区别还真是太大了啊!

不过回过神来,他又有点操心地问道:“皇上信任总督大人,这是好事。可是毕竟又牵扯到关宁军这边。难道蓟辽总督就不会有意见?还有,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不会捣乱?”

“呵呵!”陈绍宗听了,不由得摇摇头笑了,就好像听到了好笑的消息,又仿佛是有点自傲地说道,“皇上英明神武,谁人敢欺蒙皇上?欺君之罪的人头,可是摘过好几个了。”

说到这里,他伸手拍拍孔有德的肩膀,有点感慨地说道:“不要拿以前的印象来说了,等你回去,自己亲眼去看看吧,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说实话,虽然我还没回去过,可我娘有书信来回的,等辽东战事打完之后,我是一定要去京师看看的。”

被他这么一说,孔有德不由得也非常期待,大明真得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

随后,他们就没有再多说话了。陈绍宗稍微休息之后,就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到来之际,和孔有德告别离开了。

孔有德一夜未睡,但是精神却非常好。回到自己的书房,坐了半个时辰之后,他就开始写奏章了。

大年三十的这个事情,他谁都没说,包括他的老婆孩子,就只有管家孔永安知道而已。

…………

盛京,崇政殿,在小皇帝的下方,多了一个座位,坐着成为摄政王之后的多尔衮,可以说,他是痛并快乐着。

那小皇帝只是摆设,根本不管事,太后不懂军国大事,在他的强势之下,基本上也很少说话了,这大清,终于到了他说了算的时候了。

不过,这也是大清的多事之秋,麻烦事情多得不得了,让他压根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甚至到了深夜,他都在崇政殿处理政务,为此,有时候,他也就歇在了宫中。

当然,肯定是没有去后宫歇的,至少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