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59 老奸巨猾

崇祯窃听系统 459 老奸巨猾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固鲁思奇布想着好多种可能性,便开始盘算起最可能的来了。

在喀喇沁部的东北面,是敖汉部族。

敖汉部族是个大部族,至少比喀喇沁部要大多了。他们的实力也更强,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的族长,是娶了皇太极的长女。应该来说,敖汉部族是绝对不会归附大明的吧?

再过去是纳曼、库伦和科尔沁族,这些部族,和大清的关系都很密切!应该也和敖汉部族一样,不会归化大明的。可是……可是他们这些部族都离明国远。明军要是去攻打他们,肯定会先经过自己部族的牧地,要打,也会是先打自己部族啊!

回过头来,如今部族的西面,察哈尔部成了马贼,如今部族还正受这些马贼的威胁,要是过了一个月的期限,明军也对部族动手的话,怎么办?

想来想去,好像最好的出路,就是投降归附大明。但是,大明说话算数么?

想到这个,固鲁思奇布不由得又想起了以前。

喀喇沁部曾和大明结盟对抗林丹汗,结果战事打起来的时候,大明却采取了阳奉阴违、袖手旁观的做法,于是,独立难支的喀喇沁部大败!一年后,跟随后金才打败了林丹汗,出了这口气。

想到这些,固鲁思奇布一把把洪承畴的书信揉成了一团,丢到草地上,还用脚去踩了又踩。

汉人最是狡猾,这一次,该是又来耍阴谋诡计,想让草原上的部族自己打起来,不但削弱大清的联盟,而汉人又不浪费兵力粮草,想得太美了!

一直把书信踩到了草地里,固鲁思奇布才吐了口吐沫,“呸”了一声,便回转蒙古包内了。

他的亲卫见了,都是握紧手中刀柄,脸上露出坚毅之色,明狗也太嚣张了,就应该这样,来封书信就想让喀喇沁部归附,做梦!

这么想着,他们正要跟入蒙古包的时候,忽然就见到,固鲁思奇布“嗖”地一下又钻出了蒙古包,不顾形象地蹲下身子,伸手去草地上刨着,把他自己踩入草地的信纸又重新刨了回来,仔细而小心地抚平,最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看着这一幕,他的亲卫顿时张大了嘴巴:“……”

固鲁思奇布不知道,不止他一个人在纠结;在他看来,和大清关系紧密的敖汉部,是不可能归附的,可事实是,敖汉部也收到了洪承畴的书信,其首领,也就是皇太极长女的驸马敖汉班第,躲着所谓的固伦敖汉公主,在唉声叹气。

如果像前几年一样,大清足够强大的话,敖汉班第压根就不会有这种烦恼,只要抱紧大清的大腿就行了。

可是如今……想着这些,敖汉班第不由得就很头疼。

他和辽东的关系更紧密,了解到大清国内的细节,比起固鲁思奇布,自然是要多多了。

如今的大清,困难重重,困扰先皇的粮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而且随着明国越来越强大,原本被掠在辽东当奴隶的那些汉人,纷纷想着法子往海边跑,这让大清的劳力严重不足。而且,这还不是主要的。

大清以武立国,靠得就是强悍无敌的军队,但是,这几年,大清军队和明军的战事,就没有赢过,反而被明军打了一次又一次的歼灭战。虽然总体实力还未受损,但是,对大清军队的士气打击,那也是相当大的。

最为可怕的是,明国的锦衣卫密探太厉害了,总是能让明军提前获得消息,最终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大清军队数量原本就不多,被明军这样咬一口咬一口的,还能坚持几年?

没错,就如今来说,大清还有草原上的这些盟友,如果面对面,堂堂正正地打一仗的话,至少大清这边,还能集结十多万军队出来,至少草原骑军都不会少。明军要想打败这么多的兵力,基本上不可能!

可是,那蓟辽总督不是说了么,这样的书信,已经送到草原各个部族那边去了。这其中,有多少部族会动摇,会害怕明军,还真是不好说!

别的不说,就连自己,不也是在考虑么!敖汉班第心中想着,不由得又是叹了口气。

身为部族族长,就必须要为整个部族考虑。没有了部族的族长,那是什么都不是,或者是成为那些草原马贼?

这么一想,敖汉班第不由得立刻想到了察哈尔部和乌拉特部的下场。

如果自己不把洪承畴的话当回事,那么明国是否会像偷袭那两个部族的营地一样来偷袭敖汉部族呢?明军会出多少兵力?听说光是骠骑营都有一万多,而且还很是能打的,至少在归化城之战中,就已经证明了这支骠骑营的强悍实力!

就算部族能顶住明国骠骑营的进攻,可是,草原广阔,又没有什么险地可守,明军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进攻,根本就不知道。全族老小一起战备提防明国骠骑营,这也不现实啊!

……

敖汉班第的脑袋一个有两个大,为了敖汉部族的未来,真是头疼死了!

如果这个时候,满清发出旨意,要和明国决战,那他可能就不会犹豫,立刻派兵过去和明国决一死战了。毕竟以他们两家现在的关系来说,算是非常亲密的了。

但是,如今的满清,被山海关这边的关宁军和辽东半岛的东江军左右夹住,根本就动弹不得。想要主动发起决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明军主攻,满清主守。

正想着,敖汉班第忽然看到固伦公主好像往这边来了。于是,他立刻把洪承畴的书信藏了起来。

不过没有用,很显然,部族中有固伦公主的耳目,就见她到了敖汉班第的面前,直接喝问道:“明国那边派人过来干什么?”

听到这话,敖汉班第有点尴尬,不得不重新掏出书信,伸手递给固伦公主道:“是明国蓟辽总督的书信,我正想着,这事是不是和你商量下,把这信送往盛京去呢!”

听到他这话,固伦公主的眼神中有点狐疑之色,不过没有质问出来,而是伸手夺过书信,立刻看了起来。

在她看着的时候,敖汉班第便在边上解释道:“这个洪承畴也真是痴心妄想,就这么一封书信,什么承诺都没有,就想要挑拨离间,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要是有承诺呢?”固伦公主一听,不由得眼睛离开书信,立刻盯着他问道。

“……”敖汉班第一听,稍微愣了下,随后立刻回答道,“就是有天大的承诺,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敖汉部族,和大清可是亲如一家的,对不对,我的公主?”

固伦公主一听,便不再看他,继续去看书信了。

敖汉班第见了,心中叹了口气。部族之中,也不知道有那些人是被大清收买了的。这个族长,还真是难当啊!

不一会,固伦公主看完了书信,皱着眉头对他说道:“这书信中说,其他各部族也都会收到这书信,看来,这个事情很严重,搞不好有些部族鬼迷心窍,会做出一些灭族的事情来。不行,此事应该立刻禀告盛京那边才行!”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敖汉班第一听,连忙点头附和,同时提醒道,“我琢磨着,搞不好南边的喀喇沁部投明的可能性很高,一定要小心!”

“好,那监视着他们,看盛京那边怎么说?”固伦公主听了,带点恶狠狠地语气说道,“胆敢背叛大清的,肯定没有好下场,你看着好了!”

在敖汉班第的附和声中,固伦公主叫过自己的护卫,赶紧把书信送往辽东去。同时,敖汉部这边,也派出了人马,往南边去监视喀喇沁部。

至于更远的纳曼、库伦和科尔沁族这些部族,敖汉班第倒是和固鲁思奇布一个想法,觉得他们就算心里有想法,也肯定会先观望。

…………

几天之后,敖汉部族的异动,就传到了固鲁思奇布的耳边了。

“什么?”固鲁思奇布听到游骑回报,不由得大惊道,“敖汉部的人马有进入我们部族的牧场,他们是想干什么?”

是大清划定了草原部族的牧场范围,一直以来,各部族也都遵守,不会越界。可是,就在明国洪总督送出书信之后,敖汉部就打破常规,越界到了喀喇沁部的游牧地界,这让固鲁思奇布不得不考虑,该不会敖汉部族真得归附投明,是想柿子捡软的捏,拿自己部族向明国邀功了吧?

固鲁思奇布怕了,以他的部族实力,根本是打不过敖汉部族的。但是,真要让他确定敖汉部族会归附明国,又有那么一点感觉是不可思议,毕竟就凭一封书信,那么大一个部族,就弃大清长公主不顾了?不是他们还生了小孩的么,难道也不要了?

左想右想的,固鲁思奇布的头发都愁白了。最终,为了部族,他不管敖汉部族到底有没有投明,都不得不做出应对准备。一边也增派游骑去看着敖汉部的动静,一边让部族牧民做好迁移准备。

草原蒙古部族之间,开始了互相猜疑,不信任,而这,就是洪承畴的目的。

他当然没有幼稚到,真得凭自己的一封没有任何承诺的书信,就能让蒙古部族投降归附。但是,他更懂人心,在皇上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基础上,就想出这一招,继续瓦解建虏的军事联盟。

对他来说,就只是书写几份书信的事儿,不,就连这几份书信,都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幕僚代笔,他只不过用印一下而已。

要是真有蒙古部族投降归附,那就是最好,是赚大了的;就算没有,他们互相猜忌,最好擦枪走火,那大明也乐得看戏。不管怎么样,就先看着好了。

相对于他这个始作俑者的镇定,建虏那边就也头疼了。

固伦公主的亲卫飞骑把洪承畴的书信送到盛京,顿时,六王会议便不得不紧急召开。这其中,多尔衮领兵去北征索伦部还没有回来。

“他娘的,本王看那个部族敢背叛大清!”豪格第一个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别以为我父皇不在了,大清就是好欺负的!”

阿济格紧跟着附和道:“对,喀喇沁部绝对会有背叛大清的心思,给本王五千人马,让本王去镇压了他们,杀鸡骇猴!”

他心中羡慕多尔衮借着北征索伦部的机会,又重新掌握了军权。因此,他也嚷着要领兵去镇压,这样也可以借机掌握军权。

在大清国内,没有军权的王爷,说话都没什么份量。

不过,他的这个要求,立刻就被人否了,只听岳托皱着眉头说道:“敖汉部也只是怀疑而已,并没有真凭实据,要是大清为此对喀喇沁部动刀动枪,万一是个误会呢,岂不是会寒了草原部族的心?本王看来,有点不妥!”

多尔衮能掌握军权,是多铎全力支持的结果,甚至多尔衮所领军队的一部分,就是多铎给出去的。但是,阿济格这个同样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却得不到别人的支持,甚至岳托这么说,也隐含了这个意思,就是不想再多一个亲王掌握军权。

对于这种会议,多铎自然不会沉默,拍着桌子道:“那洪承畴老奸巨猾,应该不会做没把握之事,搞不好,就是看到了机会,才会送出书信,还那么明目张胆地说给各部族都送去了,这个事情,要是我大清不做出反应的话,蒙古各部族中,肯定会有部族起别的心思!”

他们在说着,作为大清皇帝的福临,却是听得有点不耐烦,毕竟他才五岁,手脚不停,就想着玩,不过被他母亲盯着,嘟着嘴不敢乱动。

福临幼小,因此布木布泰垂帘听政,顺便看着小皇帝。原本以为这是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可是没想到,这些国家大事,真得是让人头疼。此时听到几个亲王的话,各自不同,让她也是发愁,大清到底该怎么做呢?

瞅见年纪最大的代善在那昏昏欲睡,根本没有说好的意思,她就又有点生气,不由得开口说道:“不知道礼亲王是何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