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29 失望透顶

崇祯窃听系统 429 失望透顶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如果任由这么下去,盛京城都可能会毁了的,就算没毁掉,大清也会被毁了的。

于是,皇太极立刻披甲戴盔,集结了他的御林军,驻守皇宫和盛京城内军营的两黄旗人马,立刻开始盛京戒严。

也亏了他的威望够高,虽然不复从前,可让他本旗的人马听旨,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盛京街头上,只要还在打打杀杀的,不管是建州女真族人,还是其他族的人,一律抓起来投入大牢。皇太极本人,也亲自上了街头,甚至还拔刀砍了一个嚷得很凶的建州女真族人。

在他的铁血镇压之下,盛京城内终于不再那么喧哗。

可是,不少府邸被打砸烧杀,街头上,也横尸了不少。可以说,此时的盛京城内,是一片狼藉。

皇太极在城头上俯视着盛京城,在经过最初的愤怒之后,又开始头疼起来了。

虽然他用了铁腕手段镇压了这次的混乱,可不管怎么样,事后都要有个说法,有个交代才行的。

其实,皇太极自己也知道,他是没有多少选择的。毕竟他的屁股,还是要坐在建州女真族这边,因为这是他统治辽东的根基。

等到第二日早上,一夜未睡,成了熊猫眼的皇太极,就已经有了决定。

他立刻宣布,说确实有人背叛,经过核实,是谁谁谁,其他人都是好的,都是无辜的。

接下来,就很自然了,核实背叛大清者当然要严惩不贷。这些背叛大清的族长等有权势者,抄家问斩,所得仆从、财物等等,皇太极原封不动,赏赐给了那些战死的建州女真族人,还有那些被误打误杀了的其他族的人。

当然了,被关起来的那些建州女真族人,肯定是放回去了,啥事都没有。

盛京之乱,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在宗人府多尔衮被关押的院子内,多铎把外面的这些情况都给多尔衮说了。不过他也不笨,并没有说,这次闹事一开始最凶的那几个人,其实是他派出去的。这个事情,只会烂在他的心中。

多尔衮听了外面的情况之后,才知道外面那么乱,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对于皇太极的处置手段,他立刻便判断道:“看来皇上要整顿其他各族了,那些还自成一派,控制着本族兵力的那些,都会倒霉了。”

“不会吧?你说皇上要动他们?”多铎听了,有点诧异地问了一句,随后,他就一下愣住了。因为他此时已经想起来,皇上宣布那些背叛大清的族,就是多尔衮所说得那种情况。

在满清军队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他各族的人,直接受建虏管辖控制;另外一种,就是其他各族的军卒,归他们族长或者其他有权势的人管辖,然后这些头领再听建虏的指挥。

如今看来,皇太极果然是在收拾第二类人。

这个时候,他们两人自然都知道,那些人未必是真背叛了大清。可是,如今形势下,不管他们有没有背叛大清,对于大清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处理结果了。

“皇上果然厉害!”多铎想明白了,不由得叹了一句道。

多尔衮听了,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道:“唉,不管怎么样,这么一搞,大清的国力,还是会影响不少的。甚至连草原上各蒙古部族,都会受到影响。我估摸着,皇上会施恩笼络他们。”

他想得没错,皇太极这边,一边对辽东境内的其他部族进行整顿,改编其他各族,把其他各族的人丁打散,纳入建州女真的控制之下;一边又笼络一些人,赏赐金银财宝和奴才什么的。甚至对于草原部族,也是多有动作。

比如,伍忠的便宜老婆,也就是皇太极的第三个女儿,封固伦靖端长公主,赐婚给科尔沁族的奇塔特。第四个女儿,,封固伦雍穆公主,也赐婚给了科尔沁族的弼尔塔哈尔。这个弼尔塔哈尔,是皇太极老婆的哥哥儿子。这亲戚关系够乱的,就不多说了。

甚至连他刚满十岁的女儿,也被他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不过这个没有赐给蒙古部族,而是正黄旗的人,叫博尔济吉特-索尔哈。

另外,皇太极两个刚到九岁的女儿,也被他给订婚了。分别是他第六个女儿,订婚给伊尔根觉罗-夸札;第七个女儿,订婚给扎鲁特部族长儿子博尔济吉特·铿吉尔格。

当然了,这些个赐婚订婚的,不可能是一口气干出来的事情。

皇太极一边整顿辽东各族势力,一边找借口,找理由做这些卖女儿的事情。但不管他怎么做,总有一些明白人,知道他的用意。对此,只要不想和他反目,自然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了。

在这整个过程中,崇祯皇帝又当了一会吃瓜群众。

虽然他有心借机去捣乱一下,但毕竟他自己这边,也在忙于内政,就没去捣乱,先专心内政了。另外,骠骑营这边要补充兵力,也还要训练;还有,新组建完成的京营也需要训练磨合各边镇的精锐。

崇祯皇帝有这个自信,这个时候,任由皇太极在折腾,不去捣乱也没事。只要大明这边做好了,回头照样能去辽东欺负皇太极。

急,大明这边是不急的!皇太极那样整顿,其他族的人又不是傻子,肯定会心寒。虽然他们奈何不得建虏而不得不屈服,但是,等他日自己再御驾亲征辽东的时候,相信皇太极这么做的恶果,就会慢慢地体现出来了。

皇太极同志,你先自己慢慢地内耗吧,朕得发展生产力,把各省国企方案一个个审阅过去,盯着他们走上正轨再说。崇祯皇帝心中,如此想着。

就这么着,时间慢慢地过去,朝鲜的战事,也有了个结果出来。

虽然郑芝龙的建议很好,但是,不管是他还是卢象升,都高看了朝鲜君臣。

建虏的两万骑军,狂飙突进,竟然在朝鲜演了一出归化城的战事。

朝鲜君臣在汉城一无所知,还是饮酒作乐之时,建虏骑军比朝鲜报信使者还先到达汉城。措不及防之下,朝鲜君臣被建虏给一锅端了。

这一次,朝鲜朝堂上的强硬派,比如金尚宪等人,就被建虏毫不犹豫地斩杀了,再也没有说要带回辽东之类。

朝鲜国主李倧对于气势汹汹的建虏,那是真吓到了。连忙求饶,赌咒发誓,说绝对臣服大清,永不背叛。

刚好在这个时候,郑芝龙统领的水师才赶到汉城。

李倧为表诚意,主动下旨,让朝鲜军队去攻击赶来救援的明军。

不过,他的这道旨意,敢遵从的朝鲜军卒就没几个,趁着上面不注意,做鸟兽散,全跑了。

有的跑进了山里,有的跑去投了明军,反正他们对朝鲜李氏王朝的无能,已经失望透顶。

从万历年间开始,先是被倭寇欺负,烧杀劫掠,李氏国主却只知道逃跑,任由子民被杀。要不是大明出兵救援,把倭寇打了回去,指不定朝鲜人都被倭寇给祸害了。

后来辽东建虏崛起,虽然明国连战连败,可他们却是不服输的,更有毛文龙只身建立东江镇,在侧翼牵制建虏。

建虏两次入侵朝鲜,大明皇帝也一样派出了军队救援,只是路程太远,还没等到明军赶到,李氏国主就屈服投降了建虏。更让朝鲜人不满的是,建虏在朝鲜境内的烧杀劫掠,李氏国主一点都没在意,压根就没向建虏抗议一下。

上一次,辽东建虏主力侵略朝鲜,大明保定总督虽然兵少,却义无反顾地前来朝鲜救援,平壤保卫战,他们朝鲜人又不是瞎子。明军战死了多少人,很多人都是亲眼所见。可以说,大明是真心对待朝鲜,简直就把朝鲜当大明自己的一样。这个天下,还有哪个国家会这样对待一个宗藩国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大明对朝鲜好不好,自有公道在人心。

这一次,一听到建虏入侵,明军就又大规模地前来救援,结果,还是李氏国主无能,再次直接投降了建虏。不但任由建虏在汉城一带劫掠,甚至看到明军来援,还要去攻击救命恩人!

这天底下,还有这样无耻的国主么?这样无能的王朝,又有谁会再忠心听从了?

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之下,甚至还有人举起了反旗,要造李倧的反。

说实话,对于朝鲜李氏的无能,就连郑芝龙都有点吃惊。

虽然没有把朝鲜君臣看住,但是朝鲜李氏王朝已失民心,他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反正大明的义务也已经体现出来,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就没必要在这里硬耗,郑芝龙便带着水师返航,回去向卢象升复命了。

而在汉城这边,建虏又是大肆烧杀劫掠。

老弱朝鲜人,只要被他们看到,就会被杀掉。朝鲜人的村镇,建虏会翻个底朝天,抢走所有能抢走的东西,然后一把火烧了剩下的。朝鲜的青壮、包括壮妇,只要被建虏撞到的,统统抓起来。

汉城这一带,算是朝鲜境内最富饶的地方了。建虏这一次,也是抢了个盆满钵满。

李倧看着建虏每日满载而归,心中也是凄苦的同时,就盼着建虏早日回辽东。

他没想到,等到建虏抢得差不多,要回辽东的时候,竟然把他和所有被抓的朝鲜文武官员一起带走了。

朝鲜国内,被建虏这么一搞,就等于没有政权了。

整个朝鲜,逃脱了建虏烧杀劫掠的那些人,纷纷转而投靠明军。

他们中,有的人,是为了抱大腿,获得明军的保护;有的人,是为了想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报仇;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明军成了朝鲜境内最大的势力,而且大明的仁义就摆在那里,明军的战力也经过了平壤之战的检验,就成了朝鲜人最好的选择。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卢象升也很是意外。

对于建虏满载而归的队伍,他也想过偷袭,不管是为了那些从朝鲜劫掠走的粮草物资,还是朝鲜君臣,但是,这一次,建虏根本就没给卢象升的东江军机会。

东江军的实力,他们大概已经有数,一直防着东江军,探马四出,放出很远,而本身又都是骑军。在他们的高度戒备之下,东江军自己在平壤之战中实力大损,至今没有恢复过来。因此,卢象升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根本就没办法去偷袭建虏军队。

对此,卢象升一边派人向京师飞报情况,一边下定决心重振东江军战力,就从来投的朝鲜人中挑选青壮,选入东江军开始训练了起来。

同时,基于朝鲜已经废了,东江镇设在皮岛,也离辽东有点远,因此,卢象升做出决定,把皮岛作为训练新兵的大本营,而他的帅府,迁往辽东半岛那边的广鹿岛。

正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的信使也到了,密旨交代他,必须以保证东江实力为主,朝鲜之事,能救则救,不能救就不要硬耗东江军去救。

另外,信使过来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是这个,而是组建信鸽的通讯网络。需要在辽东这边培养信鸽,让信鸽把这里当家,只有这样,再把信鸽带去天津那边放飞的话,它才会飞回辽东这边。

卢象升闻之,当即大喜。他本来就为通讯迟缓的事情大伤脑筋。如今皇上那边主动在做,为此还调来了国内最擅长信鸽培养的人才,这对他来说,比派来一千兵力都要来得高兴!

与此同时,卢象升当然也遵从崇祯皇帝的旨意,开始用心在辽东这边。他一边继续让郑芝龙巡视辽东沿海,接那些逃到海边的汉人百姓上岛,并从中分析建虏的情况;一边也开始散布谣言,说某某某和明军这边有往来。

反正这种事情,不管建虏信不信,都够他们忙乱一阵的。

整个崇祯十五年的上半年,建虏和大明这边,就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了。

然而,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明末的建虏,气运真是好得爆棚。

就在崇祯皇帝觉得,按照这么下去,大明实力在快速增长,建虏却在内耗,只要一有机会,说不定就能征讨辽东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