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398 万无一失

崇祯窃听系统 398 万无一失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看到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的样子,济尔哈朗立刻回过神来,一听到明国皇帝的消息,自己这反应有点过激了。这么一搞,很是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

于是,他便和缓了一点脸色,恢复了他一惯的表情对他们说道:“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虽然本王不怕,可是本王担心你们各部族会受到损失。方才七嘴八舌地不成体统,此事,还是要好好商议一下才好。”

听到这话,这些蒙古部族头目就松了口气,原来是这原因。于是,他们自然一个个表达对济尔哈朗的感激。不过,他们显然就走不了了,又回去归化城开始商议最新的军情。

到了大堂,问得更仔细了一些,便又多知道了一点消息。说明国皇帝已经传旨给九边重镇,说在这一战中立下战功的明军军卒,便能选入明国京营。

听到这个消息,济尔哈朗的内心不由得更是感到有点沉重。

明国皇帝果然是厉害,就只是这么一招,就能极大地调动明国边军的士气。这一仗,还真是不好打啊!

这么想着,他便严肃了脸对底下众人说道:“明国边关,能集结起来的军卒,至少也有五六十万,远多于我军。与明军硬碰硬,非明智之举。不过你等也无需担心,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显然是冲着本王来的。”

蒙古部族的头目也是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明白明国皇帝的这个旨意对于明军的士气会有多大的提高。因此,对于济尔哈朗的话,他们在赞同的同时也是松了口气。有大清军队吸引了明国皇帝的注意,他们就相对安全多了。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济尔哈朗随即话锋一转道:“本王就坐镇归化城,看着明国皇帝敢不敢出关。只要他敢出关,本王就有法子,他就是来再多的军队,也叫他们回不了关内。不过大战将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王决定,这一次的战利品就不分了,全部用于本次作战。另外,各部都要抽调精锐在帐下听令。”

一听这话,各蒙古部族头目不由得傻眼了。什么?到嘴的鸭子要飞了?这怎么行!

于是,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开始诉苦了。反正还是那一套,就是比惨。说各自的部族,要是不带这些物资回去的话,部族真要死人了。

听着他们在七嘴八舌地喋喋不休,济尔哈朗也不生气,任由他们在说着,只是眼珠子偷偷一转,瞧了一眼阿济格,发现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心中就更有底,完全沉了泥菩萨,坐在好像是在想着事情,并不发一言。

果然,阿济格的暴脾气决定了,他就不会有多大耐心。等了一会之后,他见济尔哈朗还在考虑着什么,便猛地站了起来,指着那些正在哭鼻子抹眼泪的蒙古部族头目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大清的军令都敢不听了?信不信我大清拍拍屁股回辽东,看你们怎么去抵挡明国皇帝的御驾亲征?”

对于打仗,阿济格还是在行的,在一开口震慑住了这些蒙古人之后,他便又大声喝道:“这一次的战事,你们都有份参与,刚之前,你们也都说了立下多大的功劳。很显然,明国皇帝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你们这些部族,肯定是他要灭族的,否则如何给他的那些百姓交代?”

说到最后,他又恶狠狠地要挟道:“这天下,也就我大清才能打败明军,就凭你们?有本事去打啊?敢不听大清军令的,本王恼了就先把你们灭了!”

“……”各蒙古部族的头目听了,一个个面色都极其难看。说得这么难听,这面上都有点挂不住了。

冷眼旁观这一切的济尔哈朗,看到他们这样子,便和缓着语气适时开口说道:“你们放心好了,本王不会丢弃你们回辽东的。不过物资必须要留下,以备这次战事。而且各族精锐也要抽调出来,就在归化城听令。”

说到这里时,他就盯着蒙古部族的头目们,又抛出了一个馅饼道:“明军多是步军,本王统领骑军,只要明国皇帝敢仗着人多来攻打归化城。不是本王夸口,实际上本王也从不夸口,定能让明国皇帝再难逃回关内。”

顿了顿,济尔哈朗的语气又高了一分道:“诸位,你们想想,只要再打赢接下来的这一战,关内的花花世界,明军可还有抵抗之力?是不是就任由我们去取了?到时候,你们部族还能缺什么?”

说实话,他其实是知道这些蒙古部族情况的。虽然没有这些蒙古头领们哭诉得那么夸张,但是,各族的日子,因为要负担大清的粮草物资,还要抽调人马过来策应,确实已经过得很苦了。

可是没办法,明国皇帝在这个时候御驾亲征,这一战,也是必须要打的。草原不像辽东,这一边,还真不怕明国皇帝的御驾亲征。明国的步军来得越多,其实就越容易击败明军,这一点,济尔哈朗心中可以非常确定。

而要是明国只出动骑军的话,就凭明军的战马缺乏,能有多少骑军?顶天了也就两万左右吧。而大清这边,光是大清军队就是一万多,再从蒙古各族中抽调精锐,要组成两万的骑军,不要太轻松。只要自己愿意的话,五万骑军都是随便可以召集来的。到时候,断了明军的粮道,在这茫茫草原中,绝对能磨死明军,根本就不用苦战。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济尔哈朗才不得不要再威逼利诱一次蒙古各部族,要他们也参与到这一战中才行。

此时,各蒙古部族的头目听了他的话,展望下未来,好像确实非常诱人。可是,眼下该怎么过?都已经快马回去报信,说打了大胜仗,回头马上就能带回很多战利品的。结果不但不能带回战利品,而且还要再从族人的嘴中掏吃得出来,这真得有点难以交代!

这么想着,他们又看到了冷着脸,盯着他们的阿济格,顿时心中又一凉。明国皇帝御驾亲征之际,要是自己敢不听大清的号令,搞不好这个阿济格还真会灭族立威。

他们心中非常清楚,大清和明国是不一样的,谁要敢惹毛了他们,那是追着打的,灭族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反倒是明国那边,打不过明国立刻认怂,上表多说些好话,基本就能应付过去的,说不定还能得明国封王,给点赏赐什么的。

只是这一次,好像打得明国有点疼了,连皇帝都御驾亲征了。这种时候,明国皇帝估计也在火头上,一如阿济格所说,明国那边也是要报复的。

这些蒙古部族的头目们,想来想去,发现他们其实就没有别得选择。互相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又看看冷面盯着他们的阿济格,最终都一起向济尔哈朗回应,表示愿意听从郑亲王号令。

于是,济尔哈朗又安慰了他们一会,就让阿济格陪着他们,重新去把那些东西要回来。

等他们一走,边上站着的英俄尔岱,带着一丝忧虑开口对济尔哈朗说道:“殿下,明国皇帝既然敢来,肯定是有什么凭借的。一旦出边关来攻打归化城,这归化城怕是守不住的。”

“嗯,本王知道。”济尔哈朗听了,却是赞同地点点头道:“此次战事,怕是不能硬碰硬,只能是引诱明军在草原上耗尽粮草物资而后再退军之时,才是决战的好时候。”

说到这里,他看向英俄尔岱道:“辽东那边物资紧缺,皇上也肯定盼着能从外面得到补给。本王这边刚好有一些,就派人送回去。明军打过来,守不住归化城时,也不会便宜了明军!”

听到这话,英俄尔岱有点诧异,连忙问道:“殿下,这些可都是刚才从各蒙古部族手中夺下来的。要是他们知道殿下把这些人口物资都送去了辽东,怕是对殿下,对大清会有非常大的意见。”

一听这话,就见济尔哈朗笑了起来,看着好像是个老实人,此时却笑得有点奸诈了,就听他回答英俄尔岱道:“无妨,等到时候本王给他们答复,说是拿这些人口物资去向皇上请兵就是。大清军队再开拔过来,明国皇帝就更难赢了,这一点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不过其实就不用皇上派兵,相信归化城这边的战事,会先一步结束。”

“……”听到这话,英俄尔岱不由得无语,同时,也对济尔哈朗佩服得五体投地。难怪济尔哈朗虽然不是先汗的亲儿子,却能一直位列大清八大贝勒之一,皇上开国之后,又得封亲王之尊。

这一次,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想要来攻打郑亲王所领的草原联军,恐怕是赤壁之战的翻版了。

就这么定下了初步的方案后,济尔哈朗就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前去打听明国皇帝的消息。当然,英俄尔岱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也想着法子,通过叛将柴时华这边的关系,也往边关那边去探听消息。

总之,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明国皇帝的动向,这是打赢战事的首要条件。

与此同时,从宁夏那边抢来的人口物资,又从蒙古各部族的手中全部拿了回来。还让他们立刻回去安置本部族人,然后抽调精锐回归化城听令。

等蒙古人一走,济尔哈朗挑选了最精壮的奴隶,把辽东积蓄的粮草物资尽量挤出来,准备运往辽东。

一切准备就绪,济尔哈朗召来柴时华,和蔼地对他说道:“你此次立下功劳不小,本王也曾有过承诺,因此,此次押送人口物资前往辽东,就由你来负责,一路上听从他的安排,前去辽东觐见。”

说着这话的时候,济尔哈朗指了一下站在边上的一名建虏头目。意思就是说,这次押送人口物资的队伍,是由这建虏头目坐镇,但具体的事情,就要柴时华来负责了。也就是说,那建虏头目是领导,他是跑腿的。

柴时华是明国叛将,肯定不愿面对明国皇帝御驾亲征的。而跑去辽东邀功请赏,这正是他最盼望的事情。因此,这一听之下,顿时大喜,又连忙卑躬屈膝地请教那建虏头目。

这个建虏头目,就是随着英俄尔岱一起过来归化城这边的西林觉罗。

英俄尔岱奉了皇太极的旨意过来,没有新的旨意之前,是不好回辽东的。而这边马上要打大战了,不管是济尔哈朗还是阿济格,也不可能走得开,就算是他们手下将领,也同样如此。但是,英俄尔岱带过来的,却没这个问题。刚好西林觉罗的官位最高,就由他押送人口物资回去了。

在西林觉罗和柴时华互相介绍认识之后,济尔哈朗又对他们叮嘱道:“如今这边马上要打大战,本王没法抽调太多的兵力给你们。因此,押送的军队,就由柴总兵这边负责。你放心好了,打着我大清的旗号,蒙古草原上,还没有哪个部族敢眼红而动手的!”

如今,在草原上,至少在中西部草原上,大清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因此,柴时华对此很是放心。

而后,济尔哈朗又补充说道:“唯一可虑的,是明国边军。因此,本王给你们划了一条路线,离明国边关远一点走,就不会有事。”

说着,他就给柴时华和西林觉罗详细说了他们的行军路线。

这条路线,是济尔哈朗经过深思熟虑,详细考虑过周边的蒙古部族情况,还有明军可能的情况等等,最终的出来的一条路线。至少在济尔哈朗看来,就是万无一失了。因为他甚至连蒙古部族都考虑,尽量避开了,免得他们看到后心里发堵。

全部交代之后,济尔哈朗甚至亲自送了他们出发。

看着这支队伍远去,他心中不由得暗道:“皇上,臣弟虽然无能,也好歹能帮到您一点。这些人口物资只是开胃菜,等打赢了这次战事的话,相信辽东的困境就会迎刃而解了。”

他却不知道,他的所有这些部署,都通过“金牌卧底”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全部反馈到了崇祯皇帝这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