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356 再次御驾亲征

崇祯窃听系统 356 再次御驾亲征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蓟镇所辖的清水明月关,这个后世称之为冷口的地方,到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已经被满清军队攻破过几次,虽然又有修补,可终归不复最初时候的雄关了。

在清水明月关的外面,还有作为示警用的烽火台。一般来说,如果有敌人入侵,那外面的烽火台便会燃起狼烟,通知清水明月关这边紧急战备。

因此,如果没有狼烟看到的话,就说明外围的烽火台没有事。正是基于如此,清水明月关这边的城防,并没有多严。军卒们,大都在营房内休息,只有一些轮值的军卒,冒着寒风在城头上值守。

背着风,躲在墙根,两名军卒有点无聊地在说着话。

“这都两年,还是三年了,建虏未曾再入关过,搞不好,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入关了!”

“为什么?我倒是担心,算算时间,建虏说不定在这段时间内,又会跑来了呢!”

“怎么可能!建虏真要再来,首先应该会提前几个月,一般都是十月份的时候过来的。但现在都是二月份了,那些辽东蛮子要敢进关的话,信不信热死他们的狗命都不用赔了!”

“而且,我还听到有消息说,辽东半岛那边,山东那边的同袍,又打回去了!有他们在那边给建虏添乱,建虏又怎么可能还会再绕道蒙古草原过来!”

“这事我也听说了,不是说朝鲜那边还打赢了么?呵呵,建虏估计头疼了。”

“我就说吧,我们这边不会有事了。放心吧!对了,我去尿个尿,总旗要是过来,替我说一声。”这名明军军卒说完,便笼着手在袖子里,长枪也不拿,就靠在城垛上,转身就想走了。

可是,他这一转身,顿时就愣住了,用不可思议地语气,失色惊叫道:“狼烟!”

他的同伴一听,吓了一跳,也连忙转头看去,果然,只见长城外,刚有狼烟升起,聚而不散,非常明显。

“铛铛铛……”立刻,警锣敲响,急促地声音顿时惊醒了清水明月关。

明军士卒,全都从营房里蹿出来,各级军官大声吆喝着,盔甲的碰撞声,杂乱地脚步声等等,各种声音,汇聚起来,回响在清水明月关上空。

过了一段时间后,就越发地明显了。长城外的烽火台,都烧起了狼烟。从中可以看出,敌人来得不少。明军就犹如惊弓之鸟一般,立刻先派出信使,紧急向关内传递军情。而清水明月关这边,则开始严阵以待。

然而,这事情就透着诡异。

一般来说,烽火燃起之后不会太久,敌人的兵锋就肯定直达关前。但是,清水明月关的明军,左等等,没见敌人迹象,右等等,又没有敌人踪迹,等到最后,竟然是烽火台那边驻守的明军军卒有跑回来一个人,向关内明将禀告说:“建虏军队没有攻打清水明月关,往西去了,人数大概有上万。”

这一下,让清水明月关这边松了口气。只要不来攻打清水明月关,他们就没事,不过有关的军情,还是要继续往关内报。

然而,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清水明月关这边,竟然又燃起了烽火,这让这边的明军将士不由得又紧张起来。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敌人进攻,烽火台那边禀告说,这一次,是蒙古部族前来进攻,看到烽火燃起之后,就退走了。

有关的军情,一个接一个地往关内传,蓟镇这边,是蓟辽总督洪承畴的防区,他接到消息后,同样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不妨碍他立刻采取守势,加强蓟镇到山海关一线的防御。

而在京师这边的崇祯皇帝,也收到了边关的多处警报。他这边,可不止是清水明月关这边了,几乎沿着长城一线,都有警报传来。山西那边,建虏甚至还入侵了关内。不过明军严防死守,倒也没有被打下城池,就退出关去了。

陕西那边,也有蒙古部族试图磕关,不过烽火燃起之后,就退去了。

这些消息,让崇祯皇帝很是紧张了起来。对于建虏的动向,他有点摸不清楚,按理来说,建虏不至于出兵草原吧?

让他有点遗憾的是,如今辽东那边,就只有一个图尔格有甲级窃听种子。但问题的关键是,之前图尔格在船上当死狗,对他的身体影响很大。虽然放回去了,可回去之后就大病一场。返回盛京之后,就一直在家养病。从他那里,就几乎没有收到什么特别的消息。包括建虏出兵草原那边,都听不到动静。

虽然如此,但崇祯皇帝也能感觉出来,皇太极不想被动挨打,这是做出反击了。

他没猜错,从年前最后几天开始,皇太极就做出了决断,开始了反击。

从盛京这边,先是一道道地圣旨,飞驰出京,往草原各地而去。

这个时候,整个草原上的部族,已经全部臣服于满清。因此,满清的使者,从草原的东部,一直到遥远的天山脚下附近游牧的卫拉特部族,分时间的先后不同,全都接到了皇太极的旨意。

给这些部族的旨意,全都大同小异,就是要求臣服满清的蒙古各部族,接到旨意之后都要出兵进攻明国。不管出多少兵力,满清这边不管,就只要有出兵攻打明国即可。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不能让辽东独自承受明国的压力。

根据他收到的消息,明国这边,往辽东派出的军队,占领旅顺以及周边岛屿的明军,都是一口秦腔,是秦兵来的。

而后,他好不容易铲除了祖家军,大大削弱了关宁明军的实力,原本以为压力会减轻一些。结果倒好,又来了一个叫贺人龙的明国总兵,同样带着秦地口音,还是秦兵来的。在关宁这边折腾,比起祖家军更甚。

明国其他地方要是没有压力,就能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调兵前来辽东。这让皇太极非常地恼火,这么耗下去,明国那么大,大清是绝对耗不过明国的。

如果草原部族有进攻明国的,这么长的边界线,明国的压力肯定很大。至少以后明国不可能从秦地再调兵了吧?皇太极如此想着,觉得还不够,就又派了济尔哈朗并阿济格两部前往河套平原,就坐镇在那边,统一调度西部蒙古部族,威胁秦地。

而这,就是清水明月关到晋地一带,之所以发现建虏的原因所在。没有晋商情报的支持,这支建虏军队不敢深入明地,可在边关的骚扰,却是没问题的。对此,大明也不得不防,谁知道这些建虏军队会不会突然发疯一般,往关内突进。

皇太极的这些措施,基本不耗满清钱粮。哪怕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部人马远驻河套,也是从周边蒙古部族那征集牛羊过活。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五开始,大明长城防线就陆续有烽火燃起,各地边军都急报京师,说草原鞑虏有异动。有的甚至还越过了边墙,进入关内。这些军情,最终让崇祯皇帝把五省总督陈奇瑜调去担任宣大总督一职。可以说,各地边军的压力,重新大了起来,也多少影响到了关内的救灾。

这个情况,一直到二月十五左右,英俄尔岱等十名建虏俘虏被释放回了辽东,崇祯皇帝才算搞清楚了建虏的这个意图。

皇太极听到英俄尔岱等人竟然回来了,当然是第一时间召见,问当时的情况。

对此,英俄尔岱倒没有隐瞒,而是一五一十地给皇太极做了禀告,说到最后,英俄尔岱说道:“明国皇帝显得很是胸有成竹,释放奴才等人回来,就只是为了让奴才等人给陛下传达,说要我大清无条件投降,否则要把我满洲族人灭族!”

“哈哈哈,就凭那狗屁皇帝?”豪格一听,当即不屑地大笑起来道,“他会不会打仗的,以为赢了一次就得意忘形了?我呸,我大清赢了这么多次,我们说什么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皇太极,大声禀告道:“父皇,以儿臣之间,要不我们就把那德王的人也丢一个回去,告诉明国皇帝,赶紧无条件投降,要不然,儿臣愿领兵去把那狗皇帝的后宫都端了来!”

说实话,皇太极自己听了英俄尔岱的禀告之后,他也有豪格的这种感觉,就觉得明国皇帝压根不懂得打仗。就只是赢了一仗而已,竟然就嚣张到了要大清无条件投降,还真不知道他是有多膨胀了?

他正想着,就听到范文程开口奏道:“陛下,奴才以为,不如趁这个机会,释放德王等人回去,给明国一个印象,就是我大清服软了。如此一来,定能麻痹他们。而后,突然发动朝鲜战事,当能有奇效!”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道:“朝鲜这个白眼狼,朕已经失去了信心,既然他们不义,就休怪朕不仁了。前期准备,估计也差不多了。那就按范卿所言,一边麻痹明军,一边准备发起对朝鲜的战事吧!”

就这么着,皇太极拍板决定,而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起来。

而英俄尔岱等人,非战之罪,是被朝鲜的猪队友所连累,才有了那次败仗,因此,皇太极不予追究。

皇太极的圣旨已下,各地开始了动员,分散在各地的建虏开始了集结。

多尔衮领军驻守塔山,防备宁锦一线的明军,同时派出使者,说要释放德王,要和明国谈条件。

这个事情,锦州守将金国凤自然是无权做主的,立刻飞报山海关这边的蓟辽总督府。

而在旅顺那边,代善得到旨意之后,也立刻向旅顺派出了信使,说要释放德王,要和明国谈条件。

驻守旅顺的李过,同样无权做主,立刻派了快船飞报皮岛那边,要卢象升才来定夺此事。

与此同时,时不时入侵朝鲜境内的建虏军队,也开始收缩返回辽东。同时有流言传出,说大清皇帝得到了明国皇帝的警告,心中害怕,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让步,就希望明国能放过大清。

这个流言,让听到的朝鲜人喜出望外,立刻飞报汉城。朝鲜君臣闻讯,则都是大喜。不过谨慎起见,他们也向皮岛那边派出了信使,前去了解情况。

得到的消息说,大明保定总督卢象升已经离开皮岛,前往旅顺,应建虏要求谈判明国藩王释放回明国的事情。

从这可以看出来,建虏似乎真有诚意向大明服软。为此,朝鲜君臣都很是欢喜。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建虏却是偷偷集结了最大兵力,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幸运的是,满清的整个意图,都被崇祯皇帝知道得清清楚楚。因此,他立刻针对辽东局势做出了应对。

卢象升那边,联系不方便,就算派出信使,要把消息送到卢象升手中,估计也已太晚了。

而山海关这边,倒是没问题。但建虏的对策,也只是想稳住山海关这边而已,并不会动刀兵,就算不通知,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建虏此次真正的目的,一个是灭朝鲜,另外一个是想吃掉卢象升所部。这个事情,绝对不能让建虏得逞。

原本崇祯皇帝想着,再有个一年半载的,给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继续训练,再说讨伐辽东的事情。可如今辽东的局势急转直下,没想到那皇太极竟然如此有魄力,不动则已,一动就要搞大事情。

考虑良久之后,崇祯皇帝做出决定,突然宣布,御驾亲征,要再次领三大营出征。

这个消息,非常地突然。不过,真要细想起来,却也有迹象可循。

突然之间,长城沿线都出现了警情。而皇上之前就领兵出征过,一举歼灭了河套鞑虏。如今再次出征,倒也算是熟门熟路了。

朝中虽然有人反对,不过崇祯皇帝此时的威信已高,乾坤独断了的事情,谁都阻拦不了。

就在皇太极亲临大军往朝鲜边境开拔之时,崇祯皇帝也在京师领着三大营出了京师。

皇太极和崇祯皇帝的第一次直接较量,在崇祯十四年上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