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343 大明皇帝,实乃英主也!

崇祯窃听系统 343 大明皇帝,实乃英主也!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面对建虏的强势,朝鲜君臣根本没有一点办法。李倧不得不转身吩咐自己的领议政崔鸣吉,让他派人去把金尚宪带来汉城。

这个金尚宪,可以说和崔鸣吉是死对头,一个对建虏主战,一个对建虏主和,是两派中的为首之人。不过此时崔鸣吉答应一声,要把金尚宪带来汉城时,并没有见到他有多高兴。

在武将队列中,有一人忽然出列,向英俄尔岱说道:“大清要接管造船厂,可是要继续打造战船对付明国水师?”

英俄尔岱闻声看去,认得是林庆业,对于这个人,他可以说,还是比较佩服的。

丙子年的时候,大清攻入朝鲜时,一如势如破竹,就只有这个林庆业领兵抵抗了,且还杀了皇上的外甥。不过其主上无能,朝鲜最终还是臣服大清,而他本人则被皇上欣赏,免了他的死罪。

其实也就是说,在朝鲜的君臣中,也就这个林庆业有点本事而已。

听到是他问,英俄尔岱的态度就好了不少,点点头说道,“正是,所以这个,你们朝鲜是没得拒绝的。”

“但水师要能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林庆业听了,马上提醒道,“光是战船的打造,就要一年半载,而后水兵的训练,也是旷日持久……”

他的话还没说完,边上的尚可喜就不耐烦地喝道:“啰嗦什么?交出造船厂,配合打造战船便是,其他事情,不用你们操心!”

林庆业听了,看看英俄尔岱,便没有再吭声了。

入夜,汉城内,就没有多少灯火,静悄悄地,非常安静。

不过黑夜之中,却有人偷偷地入了领议政崔鸣吉府上。

在原本的历史上,崔鸣吉此时因为受其弟收留谋反同党而遭牵连,被罢免了领相之职,退居衿川村舍。不过在这个位面上,因为建虏突然强行征调了所有水师战船,让李倧有点没底,就又让他官复原职,重新担任了领议政一职。因为他是有名的对虏求和派,建虏那边也知道,由他出面和建虏打交道,能让李倧安心不少。

此时,没有灯火,就那么黑灯瞎火地有一人引路,带着来人左拐右拐,去了府中深处的一处套间里,这里倒是点着一盏油灯,很昏暗,不过也能看清人了。

“末将参见大人!”来人看到崔鸣吉坐在那里,便低声见礼道。

崔鸣吉一见,便一挥手道:“无需客套,消息打听得如何?”

这个悄然而来的人,正是平安兵使林庆业。他听到崔鸣吉一问,便露出一丝兴奋之意说道:“大人,末将打听清楚了,明军大捷啊!”

他见这次英俄尔岱领军前来的兵卒,多是尚可喜的部下,也就是原本属于东江镇的,便有一些认识的。事实上,他的手下,都还有以前的明军将士,被他收留成为他的手下的。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是被收留的明将出卖,然后遭到满清的抓捕。

而眼下,他就是通过这层关系,私自去了解了满清和大明的最新战况。

“大人,旅顺之战,明军彻底站稳脚跟了。”林庆业兴奋地说道,“领军之人,竟然不是武将,而是大明保定总督卢大人!”

崔鸣吉一听,顿时大吃一惊,连忙确认道:“保定总督?真是保定总督?”

要知道,大明登莱巡抚就是管着朝鲜的。朝鲜国内有什么事情,以前都是要报备登莱巡抚这边的。对于朝鲜来说,大明的登莱巡抚已经是够大了。

而攻占旅顺这样危险的事情,比登莱巡抚还要高一级的总督亲自坐镇,这还真是吓到崔鸣吉了。要知道,他在建虏面前,都是沉着周旋,压根就没被人发现,虽然他是主和派,其实骨子里还是心向大明的。

这一点,在原本的历史上,要再过两年,他向大明传递情报时,因为洪承畴被抓而把他供出来,才导致事情暴露,而后和主战派金尚宪一起被关押在盛京。那个时候,他才毫无忌惮,吟诗作赋充分表达了他心向大明之意。

“确实是保定总督没错!”林庆业当即点头低声说道,“大人可能不知道,天朝上国这位保定总督,能文能武。建虏初到旅顺城时,向城头挑衅,就在一箭之地外,这位卢总督箭无虚发,把那些挑衅的鞑子全都射死在两军阵前!”

“……”崔鸣吉听得半饷无语。他当然见过建虏的嚣张,同时也知道,那些其实都是建虏精锐的探马,他们虽然是在挑衅城头,可也不会不妨。没想到如此情况下,竟然都被那位卢总督射死!

过了好一会之后,崔鸣吉才低声感慨地说道:“天朝上国人才济济,总是能人辈出啊!建虏嚣张已久,可最终的话,本官相信,还是会被大明剿灭!”

“末将也是这么想的!”林庆业深有同感地点点头,而后又兴奋了起来,又低声对崔鸣吉说道,“大人可知道保定总督麾下水师总兵是谁么?”

崔鸣吉明显不知道,对他这种明知故问的问话,要是换了以前,说不定他会不高兴。可此时,受到好消息影响之下,他下意识地配合问道:“是谁?”

“原名郑一官,如今叫郑芝龙!”林庆业低声,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道。

“啊?”崔鸣吉一听,声音都不由得高了一分,不过随后他马上意识到声音大了,便连忙又压低了声音,带着兴奋之色确认道,“可是那个海盗王,如今海面上全部由他说了算的那个?”

相对建虏的孤陋寡闻,朝鲜君臣这边,多少听说过一点郑芝龙的名声。因此,他才有此一问。

“正是!”林庆业低声回应,用力点头道,“如今末将才知道,为什么水师交战,未战先溃,那肯定是打不赢的啊!而且那郑芝龙擅长火攻,一旦交战,逃无可逃的。”

崔鸣吉听了,点点头,沉默了一会之后,忽然感慨地低声说道:“大明皇帝,实乃英主也!”

“……”林庆业一听,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个话,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回应。

看他这个样子,便知道他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并不怎么了解,便向他解释道:“保定总督所辖,原本可以不用前来旅顺,相信哪怕是皇帝,也没法让一个封疆大吏渡海而至险地,毕竟他名义上还是文官来的。可是,保定总督还是来了!”

林庆业听得点点头,不过他心中想着,这好像也不是理由啊,如果是这位保定总督有班超辛弃疾之志,就算身为文官,皇帝不逼迫,也应该会来的!

“还有,这个郑芝龙,海盗王是吧,他是什么人,我们至少有耳闻吧?”崔鸣吉又给他分析道,“可是,这样的人物,都服从了大明皇帝的调遣,跑来北方征战沙场。由此可见,要是大明皇帝非英主的话,这等枭雄可会为大明朝廷卖命?”

听到这话,林庆业立刻点头,服了崔鸣吉的判断,连声感慨道:“还是大人见微知著,只从这点事情上便能分析出来大明朝堂上的事情,末将佩服!”

“该佩服的,是大明皇帝啊!要是我们国主……”崔鸣吉感慨地说话,一不小心,差点说出心底的话,便临时改口,连忙问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能让礼曹判书被建虏带回辽东,派人恳请大明出兵相救,你看是否可行?”

金尚宪在朝鲜历史上非常有名,还有手裂降书的典故,当时候丙子胡乱的时候,原本他是要被献给建虏带走的。但其主战名声实在太大,而朝鲜臣子中,又多是心向大明的。因此,当时朝鲜国主特许他不用出城投降,且把另外三人,也就是三学士交给满清,作为朝鲜主战派而交差了事。

换句话说,或者更可以知道金尚宪在朝鲜的名声。这个金尚宪,有朝鲜文天祥之称,由此可见一斑!

听到这话,林庆业稍微犹豫了一会,而后回答道:“听尚可喜手下人说,当初在旅顺的时候,保定总督喝令朴镇宇不得助纣为虐,让他投降,结果……结果朴镇宇回答说他奉国主旨意,前去听从建虏调遣,和大明的关系,就已经是敌我关系,让保定总督认清现实,死了心……”

听到这话,崔鸣吉的脸色不由得立刻恼怒了起来,不过随即又恢复,他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事实上朴镇宇应该也别无选择。他正在想着,就听到林庆业接着说道;“保定总督大怒,说我朝鲜出兵相助建虏,他日必然要上奏大明皇帝,踏平朝鲜!”

崔鸣吉一听,不由得脸色白了一白。

之前的时候,其实朝鲜已经出兵帮过建虏,就是皮岛海战,当时朝鲜这边,领兵之一就是林庆业。

不过那个时候,不但朝鲜兵,就连三顺王手下的假鞑子,也多是出工不出力,最终攻下皮岛的,还是建虏本部出了大力,领头冲锋的那个人,就是后世有名的鳌拜。

而且战后,岛上大明军民被建虏屠戮一空,但是,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关系好的,都被他们给收留而免遭屠杀;等建虏撤走之后,朝鲜人就给那些大明军民收尸安葬,入土为安。

这些事情,皇太极心知肚明,被记录在了《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40中;不过他并未追究汉人和朝鲜人的出工不出力,反而大加赏赐。不得不说,皇太极笼络人心的手段确实是高的。

崔鸣吉皱着眉头想了好长一会时间,忽然抬头,神态坚定地说道:“本官自当修书一封,向上国总督大人阐明不得已之苦衷。只是……只是……”

如果修书一封,这要是被人给抓获或者举报了,那铁定就没法逃了。因此,这种留有实据的事情,他很是犹豫。不过要是不能有真凭实据,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的话,那也不可能获得上国总督的谅解。

他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不过林庆业却能明白他想说什么,立刻便笑声说道:“末将在江边寻得一僧人,名曰独步,乃关西妙香僧也;据末将看来,此人可靠,当能用之!”

说到这里,他看崔鸣吉很是关心地样子,便把他对这个独步僧人的了解,都一一说给崔鸣吉听。

等他说完之后,崔鸣吉便脸色郑重地说道:“你把这个独步僧人偷偷送过来,本官要亲自见一见。另外,就这几日时间,要多方打听建虏的情况。”

“末将遵命!”林庆业知道领议政大人应该是做出决定,要冒险向大明说明情况,因此有点兴奋,立刻低声回应一声。

而后几天,在明面上,朝鲜君臣都在伺候着英俄尔岱和尚可喜,甚至都陪他们去看造船厂,还下旨给地方,要求配合大清智顺王,不得怠慢。另外,也在等着金尚宪到来。

在暗地里,林庆业偷偷地送了那个叫独步的僧人到领议政府内,崔鸣吉一番交谈之后,很是满意,心中便有了决断。

再之后,金尚宪就被带到了汉城,面对英俄尔岱的审问,他直接了当地就承认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见他这个样子,英俄尔岱反而并没有生气。实在是在朝鲜君臣中,这样的人实在是个异类。于是,他就押解着金尚宪返回盛京。至于尚可喜,就留在朝鲜这边监工战船的打造,同时,训练他的手下。

这英俄尔岱前脚刚走,林庆业就返回驻地,同时,还暗地里带走了僧人独步。

临别之际,崔鸣吉再次表达了他的重视,一定要独步把他的书信带给大明保定总督。并且赋诗一首,名曰《赠独步》,以为送别:秋入园林万叶鸣,鬓华如雪镜中明。向来无限关心事,都付山人一锡轻。

受朝鲜“宰相”的重托,独步也不敢怠慢,在林庆业的掩护之下,可以说是日夜兼程,先一步赶往辽东那边。而英俄尔岱却不知道这些,只是缓慢而行,因为他不止是押解金尚宪,还带着朝鲜又一次上贡的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