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76 祖家军

崇祯窃听系统 276 祖家军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有外人在,也不方便问。

等到了后堂没有外人之后,祖大寿还没有问,方一藻已经先急着开口问道:“总督传来了什么军令?”

“让末将和金国凤互换驻地,以半年为期!”祖大寿连忙回答了一句,而后又有点纳闷道,“不过军令中,并没有提及屯田一事!”

方一藻听了,有点意外。他并不知道建虏已经发兵的事情,因此便没在意,毕竟这个换防的事情,并不算大事。

他此时在意的,是另外的事情,就听他严肃地对祖大寿说道:“屯田的事情,他是让本官直接面传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脸色有点难看地说道:“他要你亲自整顿好了屯田账册上缴,否则等他动手的话,就还要追缴历年贪墨之粮食了。”

一听这话,祖大成不由得大怒道:“他莫非是真不把我们看在眼里了?”

方一藻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明白他心里依仗的是什么!

除去祖大寿本人为锦州总兵之外,祖大寿的二弟大弼、从弟大乐同样位居总兵。另外,他的三弟大成、堂弟大名官拜游击将军,堂兄弟大眷为守备;

另外,子侄辈的嗣子泽润、长子泽溥、次子泽淳、三子泽清、义子可法、堂弟之子泽洪、堂弟之子泽沛、堂弟之子泽远、从子泽源、从子泽盛等,多任副将、参将;

子侄中年纪较轻或旁支者,如从子世祥、邦武、云龙、克勇、邦杰等,则为游击或其他低阶武官。以祖家祖父、子侄、别支子孙三辈人,组成从总兵到副将参将、游击的军官团骨干共四百零七人,关宁军,其实又可称为祖家军了。

当然了,其中有不少人,如今已经在建虏那边,是大凌河之战那次投降过去的。可就算如此,祖家军的势力,也是非常庞大的。

不过方一藻却没什么信心,不接祖大成的话,只是一指放在地上的那些包裹道:“这些是援剿总兵吴三桂那侄儿所部的家书,是皇上凯旋顺便带来的。你们先看看吧!”

他在来得路上,其实已经拆开一些看过了,因此就更是震撼,更没有信心。

祖大寿先是听得一喜,因为他听到,吴三桂如愿升任援剿总兵官,那也就是说,祖家军中又多了一个总兵了。

不过很快,他就听出不对了,便问道:“皇上凯旋了?那他为什么不回归关宁?”

当初为了让吴三桂没有意外地立下功劳,其实是给了吴三桂精锐家丁为本钱的。一千五百的骑军,祖大寿手中可没多少的,因此他就很在意这支军队。

方一藻还是没回答,只是用手一指地上包裹道:“你先自己看吧!他也有信,就在第一个包裹的最上面。”

说完之后,他便端茶自己先喝了起来。

快马加鞭赶过来,算是累到他了。

祖大寿心知有异,便不再说话,连忙跨步过去拿了第一个包裹,解开一看,发现里面全都是信件。很显然,差不多一千五百名军卒都写了,或者托人代写了家书,都在这几个包裹里了。

他先顾不得别的,一眼就看到了吴三桂的书信。

祖大寿自然认得吴三桂的笔记,也知道是吴三桂自己写的,便立刻展开看了起来。

而在场的其他人,则去看其他人的家书,一封封地展开看。

不出方一藻的预料,祖大寿等人看着这些家书,一个个的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

看到这,他心中叹了口气,对此也不奇怪!

包括吴三桂在内,那些关宁军军卒在信中,多有描述他们的经历,话里话外,无不透露着对皇上英明神武的钦佩!

代笔的那些书信,可能内容会少一些,多是讲自己平安无事,还立下功劳,得到了什么赏赐之类。

而自己会写的那些人,包括吴三桂在内,在信中说得事情就多了。

特别是吴三桂对于关宁这边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后面发展得如何了,可多少能预估一些的。因此,他就更是不厌其烦,把一路上皇帝的所作所为,包括说话做事等等,全都说了一遍。

在书信的最后,吴三桂总结说:“皇上英明神武又爱民如子,极得将士们和百姓的爱戴。有这样的皇上在,大明各处之叛逆,迟早会被皇上平定。外甥如今奉旨缉拿叛将柴时华,已向皇上保证,叛大明者,虽远必诛……”

祖大寿看到这里时,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

没想到吴三桂在末尾,竟然还隐隐提醒,让他那些在建虏那边的表兄弟,最好尽快逃回来,或者祖大寿这边,要给皇上说明,他们是迫不得已才在建虏那边的。

看完之后,祖大寿把这封书信拍桌子上个,又去看包裹里的其他书信。于是,吴三桂的书信,就被其他人也轮着拿去看了。

反正他们这几个人,看着看着,最终都不耐烦,不看了,一个个脸色很是难看,就像死了爹娘一般。

“大哥,这些书信,可千万不能发下去!”祖大成忽然开口,向祖大寿建议道,“要不然,会动摇军心的!”

所谓动摇军心,其实就是动摇祖家军的军心。

祖大寿自然明白这一点,他正要点头时,却见方一藻把茶杯一放,发出“啪”地一声,显然是放得有点急了,就听他立刻说道:“不行,这些书信都是在天使面前,交给本官送来,要发下去的。如果不发下去,或者发下去的书信都被换了,等将来他们回来之后知道了。那么多人,难保不会有人把这事说出去。如此一来,就变得本官居心叵测,让本官难做了!”

祖大寿一听这话,不由得大小了念头,他总不能当着方一藻的面说,管你去死!

方一藻好歹是辽东巡抚,算是文官中的封疆大吏,是他千方百计拉拢到的最高官位的文官。不管怎么样,他是不能得罪的。

可是,这些书信放下去的话,他都能想象得到,皇上的威望会在祖家军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皇帝也真是,以前那样不好么?搞什么御驾亲征,还做得这么出色!

皇帝在这个时代人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至高无上者。如果皇帝让人憎恨,那就会降低皇帝对这个时代人的影响。可问题是,如果皇帝是个好皇帝呢?那天然就会有巨大的优势,能影响所有将士百姓!

他正想着,祖大乐忽然开口说道:“中丞大人,那要不在外面人多的地方,您再把这些包裹交给我们。然后这些包裹不小心着火没了,如此应该没中丞大人什么事情了!这样可好?”

祖大寿一听,立刻感觉这是个好主意。回头就算有人问起来,随便推个人去顶罪也不是难事。毕竟只是家信而已,又有多少人会在意?

然而,方一藻听了,却是叹了口气说道:“不是烧不烧这包裹的问题!而是皇上英明神武,这么多人说,不可能有假。如此一来,依本官看来,还是别有什么其他心思得为好!”

“中丞大人,末将只是自保而已!”祖大寿一听,连忙解释道,“是孙传庭蛮横,想要欺压我等。如果……如果朝堂上有人能说说,把孙传庭调回去的话,或者……”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方一藻打断了,就见他摇头断然说道:“不可能!这一路过来,本官算是想明白了,孙传庭得圣宠,绝不可能动得了他的。这方面的心思,最好也是收收。否则的话,一旦被厂卫顺藤摸瓜过来,知道你们在背后想搞鬼,指不定皇上勃然大怒,那样好么?”

听到这问话,祖大寿沉默了,他的兄弟们也沉默了。

后堂变得很安静,安静地让祖氏兄弟心里发慌。其实,方一藻心里也发慌。

过了一会之后,方一藻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这辽东,再要学李成梁那样,怕是不可能了。当今皇上,远比万历皇帝圣明,断然不可能再被糊弄……”

他所说的,就是李成梁在辽东一家独大,手握辽东军权,养寇自重,几乎就是辽东王。

说话时,看到祖大寿抬头看他,似乎想说好的样子,他便伸手摇了摇道:“且听本官说完。如果说之前打败建虏的事情,多半还是三大总督出力,那这一次,皇上御驾亲征,如此轻松就平定河套鞑虏,关内流贼,试问下,如果派你祖家去,能这么轻易平定么?大明诸代先皇,又有哪位皇帝能有这个本事?你们觉得,要是太祖成祖在位的话,能容得下李成梁,又或者你们祖家?”

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今皇上的本事,可以比得上太祖成祖了。这一点,祖大寿听出来了。事实上,他对皇帝如此轻松就凯旋,甚至还让派出去的关宁军,包括他自己的亲外甥都对皇帝非常佩服,他就知道,他其实已经没有资格去和朝廷对抗。

祖大寿与“祖家将”的崛起,其实可以追溯到祖大寿之父祖承训的时代。祖承训参加李成梁“辽军”,经历了从小旗升到署都指挥同知的卫所武官,后升任副总兵,也开启了祖氏家族的前途。

祖大寿继承其父的军籍,任宁远指挥佥事。野猪皮努尔哈赤造反之后,祖大寿因“辽人”的身份而受重用,在“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下,世代居住在宁远的祖氏家族及其将领的作用,备受前几位辽东巡抚或者督师的期待,被称为“其族党甚强”的“祖家将”。

而这个祖家将,是以大明卫所制高级武官的指挥佥事祖大寿为最高指挥官;辽西将领之间构成亲属网络,祖姓内部形成了“义子”“家丁”等拟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一个军事利益集团。

比如说,祖大寿将亲妹嫁给中后所的吴襄;而祖大寿的子侄辈裴国珍、胡弘先、夏国相则与吴三桂家族联姻。必须强调的是,裴国珍、胡弘先都是出身宁远卫的高级世袭卫所武官。

就是通过各种关系,形成了祖家军,关宁军实际上的别称。

祖大寿虽然能认清现实,可是,多年的努力,想要一朝放弃,转而成为规规矩矩的大明武将,心中又怎么可能一下就放开?

看到祖大寿在纠结,方一藻忽然提高了一点声音,语气也变得坚定道:“要是你一意孤行,本官就宁愿向皇上自首,就算以后官路无望再进一步,也不会陪着你们一条路走到黑的!”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被祖大寿拉下水了。不但收了祖大寿大量好处,而且他儿子和吴三桂也结成了异姓兄弟,被祖大寿绑在了他的祖家军这边。

但是,第一是吴三桂很显然是站在了皇帝那边,更为关键的是,从皇上之前允许官吏太监自首,可免其罪的事情在,就比如高起潜;如果万不得已之下,他自首的话,应该也能如此!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加起来,让他觉得,这条路或者还是活路。当然了,要是祖大寿能听劝,那是最好的了。

他的这话一说出口,顿时就震惊了在场的这些祖氏兄弟。有的人诧异,有的人震怒,反正一个个都盯着他。

祖大寿也不例外,他没想到方一藻竟然都怕到如此份上,实在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他还没有说话,方一藻就又苦口婆心地说道:“其实,对于朝廷来说,最坏的一步,就是你们投奔了建虏。可是,问题是,你们能拿下山海关么?要是拿不下山海关,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必然前来讨伐你们,你们能挡得住?”

“哪怕退一步说,就算你们拿下了山海关,有三大营的强军在,关内的红夷大炮只会比这里多,到时候,朝廷强攻山海关,你们觉得能守住么?”

“再者说了,你们投降了建虏的话,那不照样要被奴酋管着,你们觉得,奴酋就真允许你们祖家势力不受他控制?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去投靠蛮夷,让祖宗蒙羞呢?”

方一藻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该说得都已经说完了,他站了起来就准备走了:“这些包裹,本官带走,你们好好考虑下吧,这接下来的一步,该如何走,相信对你们来说非常重要!本官只等三天,三天之后如果得不到你们的答复,又或者你们还是要一意孤行,那本官就回山海关了。”

意思很明白,他是要回去自首,不再和祖大寿他们同流合污了。

说完之后,他没有犹豫,大步走到门口处,准备向外喊他的亲卫。

在大堂内的这些祖氏诸位,有的面露颓废之色,有的目露凶光地盯着方一藻的背影,很显然,他们的心思各异,最后,他们又把目光转向祖大寿,让他快点拿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