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74 民间皇帝

崇祯窃听系统 274 民间皇帝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皇帝要求,宋应星自然没理由不答应。

等他一走,东厂提督王承恩终于轮到了。他把崇祯皇帝不在京师期间发生的事情,捡了一些重要的禀告给皇帝,然后才呈上了用于记事的小本本。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被崇祯皇帝修理过的曹化淳,外廷首辅是有薛蛮子之称的薛国观,他们两人坐镇朝堂,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

崇祯皇帝听了王承恩口头禀告的那些事情之后,就只是随意翻了翻那个记事的小本本,没想到快要翻完之时,忽然看到了什么,便认真看了起来。这让王承恩有点纳闷,难道是自己疏漏了,有重要的事情没有禀告?

一会之后,崇祯皇帝看完了,把小本本一丢,便问王承恩道:“朕不在京师期间,哪位先生对太子影响最大?或者说,是太子最喜欢听何人讲课?”

听到这话,王承恩一听,便想起来皇上刚才看得内容是什么了。

宫里的事情,他这个东厂提督最清楚。因此,他就马上回禀皇帝道:“是礼部主事吴昌石,太子殿下最喜欢听他讲课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一愣道:“吴昌石?他何时给太子讲课了?”

之前他钦定的名单中,是没有吴昌石的。这个人,是崇祯七年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说起来,怎么样都不够资格给太子讲学吧?

“回陛下,太子讲师缺额好些个,是皇后娘娘做主,点了他给太子讲课的。”王承恩说到这里,见崇祯皇帝还是有点疑惑的样子,便补充解释道,“这个吴昌石在官场口碑很好,其才名都处传诵,连皇后娘娘都听说了,因此便点了他。当时皇后娘娘说,要是陛下回来后,觉得不满意的,再换掉便是。”

崇祯皇帝还是有点不解,就又问道:“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已,何以才名到处传诵,竟然连皇后都闻名了?”

“陛下,此人乃是当初发起创办复社的几个人之一,如今复社名声极响,他的名声,也就在张溥和张采之下而已。都说他当初是发挥不好,否则也不至于排名到了三甲。”王承恩连忙回奏道。

复社,崇祯皇帝也有所耳闻,张溥,自然也是有印象的,确实有点名气。当然,他却不知道,此时,复社的名气其实已经相当响亮,而复社之首张溥,更是如日中天。这个时候,张溥在科举的文人士子中,已经有一个外号叫“民间皇帝”。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这个复社组织。

这个复社,是文人之间交流科举心得而创立。

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什么地方的卷子有名,都能在网上买到。一般来说,科举心得,那都是每个家族的秘密,谁也不会拿出来分享的。毕竟科举就是走独木桥,是竞争性的,把别人挤下去的那种。

可是,张溥等人,却是分享自己的心得。而他,也确实有才名。早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凭着他的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就让他一举成名了。

因此,听说他会分享自己的心得,那些文人士子立刻蜂拥而来,都来听他和其他发起人的演讲。就这么一来二去,这个复社就越来越大了。其成员主要都是读书人,而且是以官宦世家子弟为主。

在这个年代,无数官宦世家子弟组成的一张人脉网有多可怕,这是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基本上,每个成员的背后,都有直系亲属在朝或者在地方上为官,由此汇聚起来的能量,让张溥等人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官场力量。

而张溥等人,显然不满足只是交流科举心得,或者存粹的文学讨论。毕竟张溥的成名,就是靠《五人墓碑记》的。因此,他们开始点评时事,点评朝政,接过了东林党的大旗,也就是“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过了几年之后,他们的野心又膨胀了,就开始操纵科举。

科举的第一步,是要成为秀才;而秀才这一关,皇帝是不管的,都是地方官的事情。于是,这就给了复社操纵的空间。

地方官员多是他们复社成员的直系亲属,如此一来,哪些人能得秀才,哪些人不能成秀才,就由他们来说了算了。要是不能成为秀才,举人、进士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那些文人士子要想在科举这条路上继续走的,就必须巴结复社,为复社鞍前马后的效命,得到张溥等人的认可才行。

一旦认可了,考中生员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虽然复社操纵举人和进士这两步,要困难很多,可是,要是底子都被复社控制了,那也等于是操纵了大明的科举。而这,就是“民间皇帝”的来历。

在温体仁为首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察觉到了复社的危害。不过他没有斗倒复社,自己却先被人扳倒了。

再说崇祯皇帝听了王承恩的回答之后,便皱着眉头问道:“那这张溥是不是也成为太子讲师了?”

“陛下英明!”王承恩一听,立刻点头回奏道,“张溥也被皇后娘娘点中了,不过太子更亲近那吴昌石一些。”

崇祯皇帝听得皱了眉头,自己不在京师的这段时间,这个复社的几个人,竟然能影响到皇后,让他们成为大明下一轮皇帝的讲师,这个能量,似乎有点吓人啊!

这么想着,他便交代王承恩道:“你去暗地里给朕仔细摸摸这复社的底,尽快回报于朕!”

“奴婢遵旨!”王承恩此时自然知道皇帝似乎对这个复社有意见,便连忙回奏道。

崇祯皇帝却还有话交代道:“再查一下,平时这个吴昌石和张溥他们是如何给太子授课的,主要讲些什么事情?”

他感觉到有点不对,太子现在有点虚头巴脑的意味,注重面子更多一些,这可不是一个好皇帝该有的!

平时授课的时候,自然是有内侍宫女服侍的,王承恩只要去调查他们,就能清楚他们平时上课的内容。因此,他又连忙答应一声,见皇帝不再交代了,他才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在山海关那边,崇祯皇帝派去的人也到了。

总督府内,孙传庭一脸阴沉,冷冷地对辽东巡抚方一藻说道:“本官心意已决,今日就出发,清理军用屯田!”

“孙总督一意孤行,意欲逼反为朝廷征战多年的大将?”方一藻却没有示弱,而是针锋相对地质问道。

孙传庭听了,顿时拍案而起,厉声喝道:“那些军用屯田,可是太祖所定,谁敢违背?皇上也明旨支持,所有屯田,任何私人不得占用!”

说到这里,他绕出案几,踱步到方一藻面前,眼睛直视他道:“关宁一线,每年要耗朝廷多少钱粮?你是辽东巡抚,难道心里没有一点数么?”

“建虏年年进犯,军队年年打仗,岂能不耗钱粮?”方一藻依旧不松口,还是反驳道。

“呵呵!”孙传庭听到这里,忽然冷笑一声道,“本官怎么没见到建虏年年进犯?本官怎么就没见到大明之精锐,连守土都不敢,只会待在城里,靠着坚城大炮防守而已?”

说到这里,他看到方一藻还想张口争辩,就有点不耐烦了,抢先厉声喝道:“别以为本官不知道,关宁一线的屯田,大都成了祖家的粮田。朝廷明令不得再搞家丁制,可祖家的家丁有多少?拨下的军饷钱粮,都被祖家私占。要不是看在祖家多年来一直在抗击建虏,本官早治罪于他了!”

“说话要有证据!”方一藻也提高了声音,厉声说道。

“证据?”孙传庭听了,转身走回帅案,从上面拿起一本册子,扬了扬道:“本官这些个月走访了底下各处,可不只是走马观花而已。这里就是本官调查的屯田之数,历年来各军军饷所领之抽查。另外,在朝廷户部存档的,也在这里了,两相比较之下,屯田数目,就算略有差距,也是差不多了,祖制不可违,屯田必须收回!”

盯了一眼孙传庭手中的这本册子,方一藻其实心中清楚,祖大寿那边也早就知道了,如果他这边拦不住,祖大寿也有对策。因此,他见孙传庭又搬出了他那套说词,便冷冷一笑道:“孙传庭,希望你不要闹出乱子。一旦山海关出事,京畿之地无险可守,后果之严重,就算你得皇上信任,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说完之后,他就想甩手走人。身为辽东巡抚,他有这个底气当面顶撞蓟辽总督。更何况,他和祖大寿狼狈为奸,更有底气来对付孙传庭这个外来户。

走到大堂门口时,他忽然又停住,转回头,冷声对孙传庭说道:“奴酋可是三番两次招降祖将军,给出的条件不要太优厚,一旦逼急了,你就等着以死谢罪吧!你一意孤行,本官这就回去,向朝廷弹劾于你,这是公事,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说完之后,他才不管孙传庭的脸色如何,就想甩手走人。

可就在这个时候,有校尉匆匆赶到了,看到两位封疆大吏都在,便立刻禀告道:“大人,皇上圣旨到!”

听到这话,孙传庭便立刻吩咐道:“摆香案,接旨!”

清理军用屯田,他是铁了心的。按照祖制,如果各地屯田都正常的话,朝廷就不用负担那么多。如今的朝廷虽然有钱了,可他清楚,那是一棍子买卖,不可能年年抄家一大堆人的。要想长远,屯田收回来,就能大大减轻朝廷的压力,另外也能压制势力日益膨胀的祖家,不至于整个山海关这边,都要看祖家脸色行事。

在京师临行前,他得皇帝亲口允许,让他在山海关,按他的想法干。又从之前的勤王中,他知道当今皇上是个有担当的人,既然话都说了,那么也一定会支持他,这就是他孙传庭敢动祖家的底气!

这一次圣旨突然到来,他也不担心什么。相信皇帝那边,只能是有利于他的事情。除非……

孙传庭想到这里,忽然心中一紧,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除非皇上剿匪不顺,还要继续抽调关宁军。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要仰仗祖家的军力了。如此一来,祖家肯定会以此拿捏,说不定顺势就反击自己!

他这么想着,方一藻很显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性,就见他冷冷一笑道:“皇上御驾亲征才半年,带走了三大营不说,还抽调了吴副将所部,原本山海关这边兵力就弱了,要是皇上剿匪不利,继续抽调关宁精锐的话,祖将军怕是有话要对皇上说,呵呵,你自己悠着点吧!”

听到这话,孙传庭还是冷着脸,并没有丝毫变化,在他的心中,依旧是相信皇上的担当。

这时候,天使已到,孙传庭和方一藻便不再争吵,赶紧迎接。

让他们两人有点意外的是,天使笑眯眯的,显得心情很好,更让他们纳闷的是,天使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包裹,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点稀奇!

此时香案已经摆上,两人就也没问,先行接旨了。

这不接旨还没什么,一接旨之下,孙传庭和方一藻顿时都大吃一惊。

他们万万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厉害,把河套鞑虏给歼灭了,获得牛马羊无数,而且就在这短短半年时间,又剿灭了所有流贼,而三大营几乎就没有损失,如今已经回转京师。

这个事情,对于孙传庭来说,简直是不要太好的消息!他一向没有表情的脸上,竟然都难得露出了笑容,等天使宣读完了旨意之后,笑呵呵地大声山呼万岁!

而方一藻,就有点失神了,就仿佛灵魂出窍了一般,不知道在想什么,山呼万岁,也只是本能嘴巴动动而已。

等孙传庭接了圣旨之后,天使便指着那包裹说道:“吴副将已经升任援剿总兵,如今还在陕西镇压叛将柴时华。他向皇上保证了,敢叛大明者,虽远必诛,不抓了叛将柴时华,他就不返回辽东。喏,这是关宁军将士的家书,皇上凯旋,就顺便提他们带回来了,总督大人顺便就把这些家书给发了吧,这样也能让吴总兵所部的家人安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