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25 峰回路转,皇上圣明(为5月月票200加更)

郑崇俭有点搞不明白了,因为他看锦衣卫指挥使的言行举止,好像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更多的,好像只是在秉公调查。

甚至,他隐隐还有点感觉,怎么看锦衣卫指挥使的这样子,好像……好像还要替他做主的样子。

这感觉是真得么?

想不明白,索性就不想了,看看身处藩王府门外,他就犹豫片刻后道:“这里怕是不方便吧,要不我们去……”

“总督大人这边请!”李若琏听了,便转身伸手一示意道,“我知道总督大人还有要紧事要去办,时间耽搁不得,我们边走边说好了!”

听到这话,郑崇俭就有点明白过来了,肯定不是向自己兴师问罪,要不然,也会提醒自己还有要紧事去办。确实,河套那边的事情,之前已经派人去河套交涉,算算时间,要尽快赶回去处理河套那边的事情才好。

这么想着,他就又少了一点顾虑,一边随着锦衣卫指挥使往前走,一边就一五一十地讲述起他在瑞王府的遭遇。

等到郑崇俭讲完时,他才发现,这是到了李国奇军队的临时驻扎地。军营门口那,有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站着,很显然,应该是锦衣卫已经控制了这里。

看到这个情况,郑崇俭又有点闹不明白了。难道锦衣卫是已经抓了李国奇和那些闹事的军卒了?那锦衣卫指挥使亲自赶来,到底是要干什么?

他在想着这事,李若琏却没管他在想什么,而是站定身子扫视了郑崇俭的随行人员一眼,微微沉吟之后,又看向郑崇俭问道:“总督大人,刚才所言之事可有人证?”

“大人,下官在场,可作证,总督大人所言,句句属实!”一名随从文官立刻回应,都不等郑崇俭吩咐,说话时脸上尤有气愤之色。

在他看来,总督大人是去宣旨的,结果却被瑞王如此对待,真是一点体面都不顾了,实在是让人气愤。

其他几名护卫和军官也纷纷跟着七嘴八舌地说话,纷纷表示,总督大人说得完全符合事实,他们也可以作证。

在他们这些武人看来,锦衣卫指挥使要是能秉公向皇帝禀告的话,说不定因为总督大人受了羞辱,就不会处罚总督大人了。至于其他的,他们都没有想过。

李若琏并没有说话,就只是听着他们在说,知道他们都能作证之后,他的脸色似乎更严肃了一分,再度看了他们一眼,才转头又问郑崇俭道:“如此,刚才所言之事可否签字画押,以作实凭?”

“可以!”郑崇俭到此时,已经没有其他想法,反正就是实话实说。

至于皇帝会不会相信瑞王一家子真到了吃糠咽菜的地步,还有瑞王一家像泼皮一般耍赖闹腾,浑然不顾及皇家体面,让天家难看,皇帝会不会把这种事情怪到他这个臣子,怪到李国奇的手下身上,他就没法把握,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若琏得到答复,就没有再停留,随口道一声“请”,便带着郑崇俭他们进了军营,往临时大帐走去。

在军营空地上,果然有五百人左右集结着,全部没有拿兵器的,由锦衣卫看押着。李国奇也在,正面有忧色地看着锦衣卫指挥使和总督大人一起进来。

郑崇俭都不用猜,这些军卒应该就是抢田租的那些了。看他们面黄肌瘦的,脸上还有愤慨之色就知道了。

这些军头一看人来了,顿时有了一些骚动,不过被带刀锦衣卫看押着,倒没有乱动,只是在那七嘴八舌地喊着。

“总督大人,为何不发粮饷,都要饿死了还怎么为朝廷卖命?”

“指挥使大人,我等实在是饿得慌了,才不得已抢点吃的,反正瑞王府那么多粮食,又不差这点田租!”

“大人,不管我家将军的事,这是我们自己饿极了才私下动手的!”

“……”

听着他们的喊话,附近军营中的人头一个个冒出来。很显然,他们之前都被勒令待在自己军帐内。可听到动静,还是探出头来了。可以看到,这些军卒的脸上,也全都是气愤之色。只是迫于军纪,才没有拥出来。但也能看到,有个别军卒,似乎想冲出来了。

李国奇见状,便厉声大喝,把那些人都训斥了回去,空地上的这些人,也被他骂闭嘴了。

对此情况,李若琏没有说话,可他心中,其实还是感慨很多。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对皇帝交代的那番话,还感觉有点狠的话,从他到了秦地,沿路看到的情况,和在这军营看到的一幕幕,他有点诧异地发现,皇上似乎就没有说错,瑞王那种人那么做,其实把这些边军都逼向贼寇一边的可能性非常大。从某种角度来说,瑞王这种行为,确实是在败大明江山社稷。轻重分不清,如此不智行为,落个宁王下场,其实也不算太冤枉。

心中虽然这么想着,可表面上,李若琏却不动声色,只是走向中军帐。不过在路过李国奇身边时,吩咐他也跟着进去。

李国奇心中是知道自己要糟,虽然不至于因此获罪,但降职处罚之类,怕是少不了的了。

进了中军帐之后,他诧异地发现,总督大人竟然写下了长长地一份东西,然后盖上了总督大印。还有他的随从,文武侍从,也都纷纷过去签字画押。趁着李若琏不注意,他便低声问站他身边的一名总督护卫道:“那是什么?”

“总督大人在瑞王府的遭遇。”那名护卫不敢多说,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

李国奇见此,不由得好奇,一时之间都忘记了自己要面临的处罚,心中想着,总督大人到底在瑞王府遭遇了什么?

他这边想着,李若琏那边却仔细地检查了一遍那份东西之后,小心地收了起来。

而后,就在中军帐内所有人的注目之下,忽然脸色严肃地说道:“如今已经查有实据,瑞王勾结流贼,有谋逆之举。我奉皇上旨意,缉拿瑞王进京问罪。其家财一律拨于当地,用于秦地补发军中所欠钱粮。”

这中军帐内的其他人,原本还在想着,锦衣卫指挥使该是要替皇帝宣布什么处罚抢田租的事情了吧?

可当李若琏一说完,他们谁也没想到,李若琏竟然是说瑞王勾结流贼谋逆,要抄家补发军中所欠粮饷。

顿时,他们一个个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由得互相看看,想要知道别人听到了什么。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郑崇俭,他同样万万没想到,李若琏竟然说瑞王谋逆,在呆了呆后回过神来,就诧异地问道:“瑞王勾结……流贼?有谋逆?”

听到他这话,其他人顿时就明白了,自己应该是没有听错。可这么一来,他们就更是奇怪了,这事情怎么会突变成这样?不应该啊!

虽然他们和瑞王不对付,可想着瑞王这样的人,似乎不可能和流贼勾结吧?

心中这么想着,他们就都盯着锦衣卫指挥使,想要听他怎么回总督大人的问话。

只听李若琏冷声说道:“瑞王占了汉中城的三分之一大,可他却抗旨不遵,此乃罪一;且瑞王非但不肯换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和粮票,反而殴打钦差,罪同谋逆,此罪二;如今多事之秋,之前朝廷困难发不出粮饷,以致军卒挨饿,瑞王身为太祖子孙,享大明之荣华富贵,不但抗旨,而且还想追究恶极了的军卒,这要不是和流贼有勾结,能做出这等事情,这不是把我大明边军推进贼窝么!”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音,厉声喝道:“得总督大人揭发,种种迹象可知,瑞王有谋反之意,我奉陛下旨意,要搜瑞王府,还请总督大人继续鼎力相助。外面五百军士,就先暂时借给我一用如何?”

郑崇俭一听,有点哑了:得自己揭发?这……这是把自己强行拖下水了啊?

这么想着,他不由得又瞧了下自己写得那份东西。然后再想想刚才李若琏所说得那些罪状,心中再仔细想想,不由得又平静了一点。

就犹如官字两张嘴,事情怎么样,还不是官老爷说了算。而大到朝廷层面上,那也可以换成是皇帝说了算。

瑞王所做得事情,如果从严来算的话,扣他一个意图谋逆的罪名,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是皇帝不计较的话,这个事情,最多是训斥一番。甚至要是皇帝和瑞王的关系够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偏袒他,说这都是李国奇的兵引起的,怪罪李国奇,怪罪他这个总督没有约束好手下。

郑崇俭好歹是进士出身,又在官场多年,身处秦地,这次事情的当事人之一。他前后左右一联系,基本上他就明白了整个事情的大概脉络。无非是瑞王的所作所为,不利于大明江山社稷,而皇帝显然在推行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和粮票换取藩王钱粮来救急。瑞王这种自私行事,就撞到了皇帝的刀口上了。

杀鸡骇猴!郑崇俭敢保证,搜查瑞王府之后,肯定能发现瑞王勾结流贼的罪证。这一点,他相信对锦衣卫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回想起自己刚刚在瑞王府的遭遇,想起如今秦地的糜烂局势,郑崇俭不由得心中大声叫好:皇上圣明!

此时此刻,他忽然对于平定贼乱,有了非常大的信心。这个信心,一半来自对于皇帝的重新认识,另外一半来自于藩王府的多年积累。

中军帐内其他人,就没有郑崇俭这么想得深了。他们对于瑞王,本身就是很厌恶,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都有。在听到锦衣卫指挥使的话后,还管其中是不是会有其他隐情,想着瑞王要倒霉了,都是高兴地不得了。因此,他们一个个都看向总督大人,就等着他一句话,甚至都不用总督大人同意,他们跃跃欲试,群起响应的姿态,就表露无遗了。

郑崇俭看到这一幕,就更是知道,瑞王绝对在劫难逃,他便立刻回复道:“指挥使是奉皇命办事,本官身为皇上臣子,自当从命!”

李若琏听了,点点头对郑崇俭又说道:“那总督大人先去忙那件紧要的事情吧,皇上还在等着后续呢!我处理完这边的事情之后,就会赶过去。”

郑崇俭明白是什么事情,当即回答道:“好,那本官留人协助你,本官确实要赶回去了。”

李若琏“嗯”了一声,然后走近兴奋中的李国奇,对他说道:“走!”

等到了中军帐外面,李国奇忍不住大声对那五百手下喊道:“瑞王谋逆,锦衣卫奉旨缉拿,我等协助,全都抄家伙准备出发!”

这话一喊出去,原本都在等着处罚的这些军卒,顿时就傻了。不过他们显然就没有多想,在安静了那么一会之后,就听到他们“轰”地一声,顿时就“炸”了。

反正他们知道,瑞王要倒霉了,他们就应该没事了。这么好的好事,真是大快人心!

于是,这些军卒七嘴八舌地回应了起来,有喊皇帝圣明的,也有喊锦衣卫厉害的,反正各种各样的话都有。喜气洋洋地,就好像要过年了一般。

听到这边的动静,那些军帐中的军卒又伸出头来,看到这么喜庆的局面,顿时也傻了一回。

没过多久,李若琏就带着锦衣卫手下和李国奇的五百军卒,把瑞王府给围了。

在瑞王府上下的傻眼中,开始拿人抄家。

还真别说,瑞王府的金银财物,远比想象中要多。这和他在历史上所留的,不好美女只好钱财的名声相吻合。

先前就有抗旨不遵,殴打钦差,如今又证明其有欺君之罪;到了后来,锦衣卫更是搜出瑞王卧室藏有和流贼往来的信件。

反正不管怎么样,瑞王算是完了。

瑞王府所查抄出来的钱粮,就作为汉中这边边军所欠钱粮发放下去。多余的,也要用于在秦地的战事。一时之间,汉中这边边军的士气,哪怕比起北边也已经补发欠饷的边军士气,都要高得多。

李若琏派人押解不服的瑞王一家前往京师,而他自己则赶往固原总督府去了。

结果,押送瑞王一家的队伍才出了汉中城没有多远,就出了事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