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201 皇上是暴君么

崇祯窃听系统 201 皇上是暴君么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一听说在京所有官员都要参加明天的朝会,所有人便知道,有些事情该是摊牌的时候了。

谋逆大案,到底有个什么说法?估计也在朝会上会有个分晓。

一时之间,官员之间,又或者民间,都是议论纷纷。他们都很好奇,皇上到底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上至内阁辅臣,下至粮商都参与了谋逆大案?

刚好又在这个时候,京师的戒严终于解除,所有人可以自由出入,就算出京师也没关系。

于是,酒楼茶馆的生意重新红火了起来,无一例外,每个地方在讨论的热点话题,都是明日的朝会。

“你们说,杨阁部……杨嗣昌到底有没有谋逆?”

“这个谁知道呢?人隔肚皮心不是!”

“本公子觉得不会,他一个内阁辅臣,难道权势能比得上万历年间的张首辅?一个文官谋朝篡位,在我们大明根本就不可能!”

“对哦,他又不执掌兵权,又不是朝中一言独大,怎么样都不可能谋朝篡位啊!”

“可皇上不是有证据么?明天看证据是什么就是了!”

“……”

不管哪里,基本上的观点都是如此,没有人认为,杨嗣昌有谋逆的可能,哪怕他勾结宣大总督陈新甲,还有御史刘美才等人,以及那些粮商,基本上也没有谋逆的可能!至少在大明朝,还从未有过谋逆的事情发生!

这么一来,他们就更好奇,皇上到底会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些人谋逆了呢?

与此同时,在绝大多数的人心中,多倾向杨嗣昌等人没有谋逆,有点同情他们,觉得崇祯皇帝很可能是凭借皇权,硬是把他们打成了谋逆之臣。

更有的人,从厂卫抄家这个角度出发,觉得皇帝是因为国库没有银子,所以就用这种手段来短时间内搜刮大量的银子。这种手段是什么,所有人都不敢明说,可这其实已经不用明说,大家都明白,无非是诬陷他们谋逆罢了。

“呀,那些粮商确实可恶,可要当谋逆论罪的话,那可是诛九族的,这真是太惨了!”

“可不是,还有那些御史大人,寒窗十年,千里为官只为财,捞得钱财多了,抓了也就抓了,这一判为谋逆,呀,真是太惨了!”

“那杨阁部不也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内阁辅臣,这……”

“……”

如此一来,不管是那些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隐隐地对崇祯皇帝都有一种排斥感。觉得皇帝这么做,实在太过份,太残忍了。但是,他们也没办法,皇帝终归是皇帝,只能是心中同情那些被判为谋逆的臣子了。至于那些粮商,同情的人倒是不多,唯一同情的,只是他们的家人罢了。

于是,在万众瞩目之下,所有人期待的朝会终于开始。

这一天早上,在京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全都早早地赶到了紫禁城外。不少人的手中藏了奏章。如果皇帝对于谋逆一案给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他们就准备辞官不干了。要任由皇帝这样下去,动不动就扣谋逆帽子的,谁能受得了!

事关所有人的前途,气氛显得比以往更为肃穆。至少在这些文武百官看来,更是显得有点悲壮。就好像有点荆轲刺秦王的那种悲壮心情。万一真得是皇帝的证据无法让人信服,那就唯有与官途诀别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也不耽搁,很快就驾临,在群臣见礼之后,便开始了这一次的朝会。

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率先咳嗽一声,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厂卫抓了众多官员,导致京师官员人心惶惶,还请陛下明示,不知道这些官员所犯何罪?之前所言之谋逆大罪,如今已经过去多日,不知证据何在?”

他是都察院中少数几个没有被抓的,且都察院衙门中的御史,基本上被厂卫抓了个空。于情于理,他都要出来讨个说法。

而且,首辅薛国观并不能服众,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走狗,搞不好抓捕这么多官员中,就有他的主意在内。因此,就没有人寄希望于薛国观为他们出头。

这种情况的发生,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杨嗣昌。就是他,在背地里添油加醋地把薛国观的建议传了出去,让别人觉得,薛国观压根就不考虑文官这个团体,帮着皇权来损害文官团体。

礼部尚书林欲楫也跟着出列奏对道:“陛下,谋逆大案,实在不易久拖。且前次刚有原成国公谋逆一案,如今又有上至内阁辅臣,下至粮商的谋逆大案,如若一直拖下去,恐于朝局不利,还请陛下明示。”

他们两人都是暗中藏了辞官的奏疏,要是皇帝今天不给一个交代,就辞官不做了。

由他们两人带头,其他不少臣子也纷纷跟着出列,附和他们的言论,焦点就集中在这谋逆大案上。因为贪腐的事情,是个人都知道,基本上都是有贪腐,皇帝要认真,反而不好说。因此,要想破解皇上动不动就让厂卫抓人的局面,就唯有从谋逆这点上突破了。

看着底下的一大堆臣子全都要求公布谋逆一案的证据,崇祯皇帝心中不由得冷笑一声,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包括民间,如今的舆论都为自己这个皇帝在诬陷他们谋逆而已。

扫视过群臣神态,崇祯皇帝便冷着脸说道:“既然诸卿都想知道证据,那朕就今日公之于众了吧!”

说完之后,他便点名道:“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何在?”

“末将在!”李若琏一听,立刻出列抱拳应道。

“把人带上来,与朝堂上给诸公说说吧!”

李若琏自然知道是带谁,便答应一声,下去带人了。

底下臣子听了,都是不动声色。他们要看看,皇帝到底是要带谁过来说谋逆一案?是不是诬陷,他们相信自己能看得出来!

让他们有点意外的是,锦衣卫指挥使带来的人,竟然是两名年轻女子。其中一名未被抓的御史还认出了这两人,不由得失声道:“高知县的女儿?你们……你们不是被建虏掠走了么?”

来人自然是高青雪和高青菊两姐妹了。

听到声音,闻声看去,认得是自己父亲的同年,以前曾见过几次面的。

一见故人,便忘记了李若琏的交代,也没有先给皇帝见礼,那眼泪就下来了,悲呼一声:“郭伯伯!”

这郭御史倒是知道分寸,让他们赶紧给皇帝先见礼,而后他倒是要听听,到底这两位侄女会说什么?

其他文武官员也都好奇,这两位看样子是城破殉国的高知县女儿,她们能知道什么?

见礼之后,高青雪便开始说起自己的事了。从被建虏围城,城破,苦难开始说起。

“……奴家以为没有了活路,可没想到,有一名锦衣卫密探冒险救了奴家,答应照顾奴家的几个妹妹,让奴家逃出来向朝廷报信……”

高青雪说到这里,看了这些文武百官一眼,见他们都很关注,声音中少了一点悲伤,多了几分恨意道:“说有晋商名范永斗者通虏,在建虏军中亲眼见到鞑子那什么和硕睿亲王亲自出帐迎接这范贼。据他从鞑子那打听来的消息,说多有晋商和辽东建虏私通。大明有此等内奸,如何能打得过建虏?因此他冒险让奴家送出这个消息。”

她说到这里时,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插嘴说道:“那范贼去了建虏军营之后,建虏就突然南下,突袭了济南府,才有德王失陷。”

听到这些话,不知情的所有人,都不由得非常意外。

原本他们都是关注杨嗣昌等人的谋逆大案,可没想到,皇上让人来说的,竟然是另外一个非常让人震撼的消息。

之前的时候,皇帝从前几次建虏入关的时机上推断出,说大明存在内奸的可能。不过好像就是杨嗣昌等人给予了否认,后来这个事情就没再提起。

这个晋商范永斗,在场有不少官员还是听说过的。毕竟范记钱庄在京师可是很有名的。之前的时候,因为信誉好,大部分人手中的银票,就是范记钱庄的。

不过他们很快又想到了,那范记钱庄就是因为成国公谋逆案中查出和宫中宦官有私通,因此被厂卫查封了。

想着这些,林欲楫立刻开口问道:“不知道那锦衣卫密探是何许人也,何时潜入了建虏军中?”

“对,这些事情,实在让人意外。晋商而已,何以要通虏?”左都御史也跟着问道。

李若琏看了皇帝一眼,摇头说道:“身份暂时还不能公布。”

一听这话,不少官员就有意见了。你说出这个密探是谁?那还不是由得你们锦衣卫乱说了。搞不好,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吧?

李若琏猜到了他们心中想法,却压根没有理会,转头对另外一名女子吩咐了一句。

高青菊便开始说她这边的情况道:“奴家的姐妹都没了,只剩下奴家一个人,在过卫河的时候……”

她把那天的事情说了遍,这其中,当然有提及发现她的韩乐宇了。

这就是涉及到了天子劲旅,有名有姓,虽然过程好像很惊险,可毕竟有其他人证了。

“陛下,可否传那韩乐宇当面一问?”林欲楫躬身向皇帝请示道。

不过这个时候,那些不愿相信的人,大都还是不肯相信的,觉得这个也可以编的,当面问了也问不出什么的。

韩乐宇此时已经回京,崇祯皇帝自然不会不同意,便传旨下去,早已等着的韩乐宇便很快就到了。

于是,林欲楫等人就立刻询问韩乐宇,有关那一天卫河之战的细节。

韩乐宇当然据实相告,甚至还当场脱了衣服,展示他手臂上的伤疤,以证明他没有说谎。

可就算如此,那些不相信的人,其实还是不相信,因为在皇帝的压力下,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编的。

于是,就有文官奏对道:“陛下,如果只是这些证据的话,公之于众,恐不能为百姓信服,特别是众多晋商,更是会喊冤。此事事关重大,还请慎之!”

林欲楫也是奏道:“陛下,商人逐利,黑心者有之,也是人之常情。可这些,和杨嗣昌等人谋逆一案又有何关联?”

他之前问得是谋逆大案,可皇帝却让人说晋商通虏。对于这些晋商的事情,他不关心,或者说,他更关心的是那谋逆大案。毕竟谋逆这事,是最为影响他们的,他们不想让皇帝把话题带偏了。

今天,皇帝一定要给个交代,要不然,这个官就没法当了。

崇祯皇帝听了,只是淡淡地说道:“诸卿稍安勿躁,且耐心等着。”

说完之后,他又冲李若琏点了点头。

看到皇帝这个平淡的神态,林欲楫不由得稍微一愣,回头想想,皇上好像成竹在胸的样子,那行,且看着吧。

于是,他们这次没看到李若琏去带什么人来,而是从袖中拿出一份供状,当众读了起来。

这份供状,就是范记钱庄范福的。

上面记述了这个范福所做的那些事情,其中还有包括被锦衣卫秘密抓捕的那次事情。

这个供状一公布,就让人吃惊了。

如果说之前那事,锦衣卫密探不公布身份,那有可能瞎编之外,那这个事情,有名有姓,涉及到的人就多了。

比如,涉及到了御史刘美才,涉及到了和宫内人勾结,涉及到了他们阴谋扳倒勤王军统领卢象升。另外,还有守城门的军卒可以作证抓捕那一日的事情。

这些事情,虽然没有明着指责什么,可这每一件事情,影响可都是非常大的。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范记钱庄想着左右朝局,想着让局势有利于建虏。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不少人忽然意识到,该不会厂卫是早就注意到了这范记钱庄有问题,然后接着成国公谋逆一案,顺手抓了而已吧?

此时此刻,不少官员感觉到这晋商一案中,水很深。如今已经牵出了御史刘美才,后面还不知道会有谁?想着这些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杨嗣昌。

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想到了自己或多或少和范记钱庄打过交道。该不会,自己那些事情,也有问题吧?

这么想着,他们就有点紧张起来了。

事实上,当初范记钱庄能在京师成为第一钱庄,其实是有很多达官贵人为范记钱庄提供了保护,站台。当然了,他们大都只是见钱眼开,看在钱得份上才那么做的。

崇祯皇帝在上面扫视着底下臣子,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当李若琏把范记钱庄的事情抖出来之后,之前还有很多官员脸上带有的愤愤不平之色,似乎少了很多。

呵呵,好戏还在后头呢!崇祯皇帝心中一声冷笑,示意李若琏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