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187 打入诏狱严刑伺候

崇祯窃听系统 187 打入诏狱严刑伺候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看到晋商一个个都这么说,陈新甲也是点点头道:“如今的厂卫越来越强势,已经不是前几年那样了。为了安全起见,本官也以为,你们的生意还是尽快交接出去。只要厂卫查无实据,本官好歹是宣大总督,大明的封疆大吏,朝中又有应援,那些厂卫出了京师,也是翻不了天的。”

说到这里,他皱着眉头又是一叹道:“也不知道朝中那些人怎么搞的,战事都结束半个来月了,对于卢象升等人的任命怎么还没出来?看来这个事情上的力度不够,以至于让皇上都有精力在其他事情上这么折腾!”

“对,总督大人说得对!”王登库闻言,立刻附和道,“不能让皇上抓着这事不放,必须转移他的精力才好……”

说到这里,他忽然觉得不对,好像前些天在京师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说过类似的话,然后发现,粮食问题竟然比银票问题还要凶残,难以应付。自己刚才这么说了,不可能出现比粮食问题还严重的事情吧?

他这么想着,后面的话顿时说不下去了。

不过陈新甲却是点点头道:“本官一会就修书一封,联系杨阁部问问情况。要是有必要的话,就看看是否有机会亲自去一趟京师,摸摸皇帝的底看看。”

“有大人出马,相信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范永斗听了,连忙回了一句,心中却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如今好多麻烦事,都顾不上他了。

陈新甲和这些晋商又商量了一会,便决定一边快马往辽东联系交易的事情,一边尽快把各地物资都集中到张家口去。如此一来,就能随时出关。

各家晋商互相估算了下,要把各地的物资都运到张家口,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毕竟有些地方不能明目张胆地运送。为了稳妥起见,陈新甲也要想办法,尽量拖住皇上往山西这边派厂卫,至少不能往张家口这边派。

他们自然不知道,陈新甲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把他们商议的所有内容都传给了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这里。

看完这些信息,崇祯皇帝不由得展眉一笑,呵呵,打草惊蛇,要得就是这个效果!集中在张家口好啊,省事不少!

还有,你陈新甲不是想来京师么?得,都不用你想办法找借口来京师,朕马上就可以给你一个。

这么想着,一道圣旨很快就出来了,大概内容,就是说厂卫查出来,囤积粮食的那几家粮商背后,都是晋商来的。据说之前囤积的粮食,都运往晋地去了。他要陈新甲回京师觐见,商议和厂卫合作,继续彻查此事。

发往这道旨意之后,崇祯皇帝又想了一会,便往御马监军营去了。

三大营所招收的难民,已经全部带来军营。还真别说,这些难民对于建虏是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一听说有机会报仇,加上进入的还是御马监辖下,属于皇帝亲军,那管以后会不会一辈子是军户,纷纷抢着要求加入,也让三大营有了一个精挑细选的对比,这兵员的素质还是让各总兵都是满意的。

崇祯皇帝一到之后,先是走了个过场,看了下这些新兵,让这些新兵对自己有个良好的印象。而后才在御马监衙门单独召见了骠骑营的总兵贺人龙。

“贺卿手下可有熟悉草原地形,知道如何埋伏抓人的么?”崇祯皇帝在他见礼之后便问道,“且人要忠心,做事稳当,有临场应变的能力。”

听到这话,贺人龙不由得挠了挠自己的脑门,要求有点高,好像符合条件的人不多,特别是临场应变,那也就是说,皇上这是要去草原抓舌头,危险性也很高啊!

崇祯皇帝看他的样子,也不急,就等着他想好了说话。

“陛下,末将想了一会,或者有个人比较符合。”贺人龙想了一会之后,才大声奏道,“他叫韩乐宇,原是个百户,在天津之战中,就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先点燃自己衣服再烧建虏通道的法子。现在在我骠骑营中任千户!”

大明将士的功劳,可以由两个选择,也就是可以换成赏银,或者积功升官。以前的满桂,还有如今勇卫营的黄得功,都是从小兵起来的,如果不是他们两人都拿了一些功劳换钱,也早就是总兵了。

这个韩乐宇也是,只升了一级,从百户到千户,剩下的都换钱,不过并没有和其他军卒一样拿去赌钱,而是说要在京师置办一套房子。有了解内情的人说,这家伙是想娶媳妇了。

崇祯皇帝听了,再问了下这个叫韩乐宇的情况后,便让贺人龙回去,换了韩乐宇过来。

不得不说,韩乐宇单独见皇帝,还是挺激动的。

在他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微笑着对他说道:“朕从贺总兵处听闻,天津之战,你的功劳甚大啊!”

听到皇帝当面夸奖自己的得意之功,韩乐宇忍不住咧嘴笑着谦虚起来。

这个韩乐宇,家境其实是不错的,至少应该算是陕北的富农出身。不过遭了流贼,家没了,他就从军杀贼。这些事情,崇祯皇帝从贺人龙那知道了。

不过此时,他还八卦另外一个事情道:“听说你拿军功换了银子,准备在京师买房娶媳妇了?”

听到这话,韩乐宇又忍不住咧嘴笑了,同时给皇帝解释道:“是我在战场上遇到的一个姑娘。就是我烧桥的时候遇到的……”

这事说起来也是缘分,此时又是皇帝问他,因此,他便一五一十地详细说了起来。要是其他人的话,恐怕会觉得和皇帝说这事不好。毕竟皇帝日理万机,谁在意你一个小兵的鸡皮蒜毛事情。

不过韩乐宇感觉和别人不一样,总感觉皇帝对他们有一种亲人般地亲切感,因此他才没有别人的顾忌,既然皇帝问,那就聊呗!

崇祯皇帝原本只是想从侧面再看看这个韩乐宇的情况,毕竟事关晋商,要小心点为好。可没想到,竟然还真听到了一个八卦。原来这个韩乐宇看上的姑娘,和伍忠联系了起来。

得知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基本可以肯定,这个韩乐宇是不会有问题的。再说了,自己不是还有窃听种子么?就算他真有问题,自己也能及时应对。

想到这里,他就严肃了脸,对韩乐宇说道:“朕获悉一个消息,有奸贼从张家口那派人出关外,往辽东去联系建虏。你可有把握替朕去把这信使抓来?”

“陛下,不知这人何时出发?”韩乐宇一听,稍微一愣之后便马上问道,“带了多少随从?”

“估计在今日下午,最晚明天肯定会出发。”崇祯皇帝回答了一声,而后不确定地说道,“带多少人就不确定了。”

韩乐宇一听,又开始问其他问题,并没有因为他面前这人是他所尊重的皇帝,他就把这些都憋在心里。

崇祯皇帝对此也是有耐心,把情况都说了下,包括说明晋商所派,只是没说具体哪个晋商。对此,韩乐宇没有一点反常,明白整个情况后,便向崇祯皇帝保证道:“陛下,末将率手下兄弟出关拦截,定能抓获此人。”

崇祯皇帝听他说得有把握,心中也是高兴,当即给了他一份密旨,连贺人龙都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就率领他的千人轻骑,要了一些之前缴获的东西,带着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立刻出了京师而去。

再说陈新甲接到旨意,当即是大喜,没想到瞌睡遇到了个枕头。都不用他想办法,找借口,就有了机会可以去一趟京师了。

于是,为了给晋商争取时间,他二话不说,临走之前,交代给各地的心腹手下,特别是张家口那边,让他们一定要为晋商做好掩护。而后,他才快马加鞭,往京师而来。

对此,崇祯皇帝心中是十二分地感谢。这一招打草惊蛇,还真是把这些蛇都给惊出来了。回头就按照陈新甲交代的抓人,至少这些人是不会被冤枉了。

京师这边,好几天过去了,依旧没有看到皇帝拿出证据,就又有人想闹事了。比如御史刘美才,又开始上书弹劾厂卫,由此带动其他人,也可以弹劾了起来。甚至连杨嗣昌也上了个奏本,说谋逆大案拖久不利民心稳定,要厂卫尽快提供证据,了结此案。

事实上,从大量粮食被抄出,京师开始实现人头限量供应之后,基本上就已经稳定下来了,根本不存在民心不稳的情况。杨嗣昌所指的民心不稳,或者也只能说是官心不稳。

对此,崇祯皇帝理都不理,他在等陈新甲自投罗网,在等晋商把他们囤积在各地的粮食物资都集中到张家口去。

两天之后,陈新甲终于快马加鞭地赶到了京师。他没有第一时间进宫缴旨,而是让人去打听如今京师的形势如何?至于他自己,又是换了衣裳,悄悄地溜去了杨嗣昌府上。

“啊,是陈大人!”杨府管家一见来人,不由得吃了一惊道,“我家老爷还在内阁,并不在府上。”

陈新甲自然知道这个点,杨嗣昌不在府上,不过他心急京师的事情,一定要在面圣之前和杨嗣昌合计一下心中才有数。因此,他立刻断然对杨府管家说道:“本官有十万火急之事和阁部商议,不管如何,立刻请阁部回来一趟吧!”

管家自然知道陈新甲能当上宣大总督,可都是自家老爷一力举荐的,知道自家老爷和这陈新甲的交情非常好,因此,在陈新甲的再三催促之下,犹豫片刻之后,就亲自跑去找杨嗣昌了。

而此时,陈新甲的手下,也找来杨府,把打听到的情况禀告给他。听说暂时还没有往外派厂卫,他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

没有多久,杨嗣昌回来了,脸色有点不好看,一见陈新甲便问道:“有什么事情,就不能等本官散衙之后再说么?”

这段时间来,他一直感觉失去了圣心,想弹劾卢象升等人,也屡屡不成功,心情一直不是很好。

说到这里,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大把银票,丢在陈新甲面前道:“这些都是废纸了,你拿回去吧!”

很显然,他在见陈新甲之前,先去取了这些东西。

陈新甲只是瞧了一眼,便知道是自己历次送给杨嗣昌的那些范记钱庄的银票。对这些,他并不在乎,当即说道:“这些没事,回头方便的时候,为了表示歉意,我让人把双倍银子送过来好了。”

听到这话,杨嗣昌稍微一惊,没想到陈新甲这么有钱。看来这宣大总督的官职,是个肥差啊!

银票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还能得到双倍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不过杨嗣昌相信陈新甲既然这么说了,就不可能不给。因此,他的脸色立刻好看了很多,让管家上茶,而后才和蔼了脸色问道:“贤弟,何事如此急迫地把为兄唤回来?”

见到银子攻势有效果,陈新甲也不意外,毕竟这年头当官,不都是为了银子么!

他听杨嗣昌问话,便连忙回答道:“我是奉皇帝旨意进京,说是要配合厂卫查晋商囤积粮食一事。”

看到杨嗣昌有点不解,他就又联系详细解释道:“那几家囤积粮食不卖地粮商,其实都是晋商开的。因此皇帝就怀疑是晋商谋逆,要派厂卫去山西乱来。您说着叫什么事儿?”

杨嗣昌当然知道,山西那边有名气的商人,和陈新甲的关系都不错。估计陈新甲这么有钱,很可能银子就是从那些有名晋商处来的。于是,他也立刻明白,陈新甲说有十分紧要之事,是指什么了。

对此,其实和他本人的诉求也是一致的。毕竟他的很大一部分银子收入,也是来源于陈新甲这边,自然不希望那些银子源头,也就是晋商等人会被查。另外,他也不希望,只是区区粮商囤积奇居而已,就被皇帝定为谋逆之案,就这么胡搞下去,而对卢象升、孙传庭等人的任命却一直拖着不办。

于是,他就立刻和陈新甲不谋而合,都想着让皇帝转移注意力,阻止皇帝继续搞那荒唐的谋逆大案。两人商议一番之后,很快就有了结果,陈新甲也安心地离开了杨府。

很快,就在当天下午,京师就突然刮起了一股妖风,说建虏出关已久,上百万百姓不同程度的受害,这些事情,还没有人负责,强烈要求皇帝为百姓做主,给百姓一个公道。

甚至有的人,更是直言,原勤王军统帅卢象升,就是要负主要责任。哪怕后来虽然有打赢建虏的战事。可不还是有将近二十来万百姓,还有无数物资被掠去辽东。甚至德王一系,都是生死未知,此事也必须要卢象升负责。

一本本地弹劾奏章,又犹如雪片一般飞往御前。等到天黑之时,崇祯皇帝这边,由蓝天保等人分门别类,又进行了一次统计,而后,给崇祯皇帝禀告说,和之前统计地差不多,就那些御史言官和一些其他官员,上次弹劾的,这次依旧在弹劾。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冷冷一笑。自己一直留中不发,就以为自己没办法了呢?自己只是在等时机而已,如今时间也差不多了,那就收网好了。

这么想着,就在陈新甲满怀信心进宫觐见时,在他见礼完毕时,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崇祯皇帝暴怒喝道:“你这奸贼,为一己之私,置国家法度于不顾,枉顾君恩,助纣为虐,参与谋逆我大明社稷江山。来啊,把他给朕打入诏狱,严刑伺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