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182 不给银子就闹了

崇祯窃听系统 182 不给银子就闹了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御史杨枝起和廖国遴双双到访同僚刘美才府上,只是一见面,他们两人就掏出银票要求道:“刘贤弟,能不能把这些银票收回去,总不能让我们白给你干活吧?”

“对啊,刘贤弟,你给出来的都是范记钱庄的银票,这在我们手中可是废纸一张了。”廖国遴等杨枝起一说完,就立刻跟着说道,“听说你和范家关系不错,这事你总得有个说法吧?”

刘美才的脸色很是难看,他之前确实曾给这两位不少次范记钱庄的银票,但关键是,他手中其实也都是范记钱庄的银票,自己并没有多少银子的,那能给他们俩兑换银票!

于是,他为难地说道:“两位,话可不能这么说啊,我也是受害者啊!要不,我把我的银票拿给两位看看,我还真发愁这银票怎么办呢!”

“那我不管!”杨枝起一听,顿时有点恼了道,“谁给你的银票,你找谁啊,我们手头的银票,可是你给我们的,我们自然要找你了!”

“对,谁给就找谁!”廖国遴地声音也大了一分道,“京师范家的人都被抓了,难道要我们跑那么远的山西去?我们不管,就只能找你!”

去一趟山西,能不能兑换到银子不知道,就算能兑换到银子,如果钱少了,这路上花费的成本算谁的?如果钱多了,现银从山西带过来,可如今又不太平,万一路上被劫了怎么办?反正去山西兑换银票的风险太大,至少这两位御史是不想去,只是向刘美才闹。

刘美才见了,懒得理他们两个了,站起来道:“实话告诉你们两位吧,你们就是再胡搅蛮缠,我也没有银子给你们换。好走不送!”

说完之后,他站起来就想走了。

杨枝起一见,一个箭步,就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大声嚷道:“不给银子,你还想走?真要不给的,别怪我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刘美才看他这个样子,想起眼前这两人要钱不要命的名声,心中还真有点怕他们两个不顾脸面地闹出去,就只好解释道:“我手中也只有银票而已,真没有银子给你们换的!”

边上的廖国遴听了,转头看看,忽然一个箭步冲到前面,压根不管什么礼节不礼节的,直接踩在椅子上,然后跳到桌子上,伸手就摘下了挂着的那副画,同时说道:“这是颜真卿的真迹吧?算了,不管是不是真迹,就拿这个当补偿好了。”

说话间,他动作极快,快速卷起那副画,同时把他的银票往脚下桌子一丢,快步出门而去。

刘美才一见就急了,连忙追过去喊道:“这画就是真迹,乃是我最为贵重的收藏之一了,你不能拿走,还给我……”

看着廖国遴逃,刘美才追,杨枝起楞了一会,而后立刻转头四顾,发现边上该挂着几幅字画,虽然没有挂在正中间那副被摘走的颜真卿真迹值钱,可好歹也是刘美才的收藏,他也就不管了,有样学样,踩上去摘了字画,感觉一副不够,就摘了两幅,卷好了便把银票也往桌子上一拍,就想溜走。

不过他才走了两步,忽然又停住脚步,又转身回去,拿了几张银票塞怀里,而后把其中一副字画塞进袖子里,怀里只是抱着一副字画,才赶紧出门而去。

庭院中,刘美才和廖国遴正在拉拉扯扯,边上已经有下人在围观,此时还没人敢参与到几个官老爷的拉扯中。

看到杨枝起也抱着书画出来,刘美才急了,又想拉他,一时之间,都有点顾此失彼,于是,他没办法,只好向那些下人喊道:“还愣着干嘛?把他们两人给老爷拦下,字画夺回来!”

那些下人一见,就想上前,可廖国遴和杨枝起却是双双大喝道:“谁敢动本官?你们这群贱民,难道不知道欠债还钱么?你们老爷欠钱不还,还有理了?”

刘美才气得有点想吐血,立刻反驳道:“谁欠你们钱了?钱庄又不是我开的!”

“反正银票是你给的!”

“……”

平时满口仁义道德的三个御史大人,互相拉拉扯扯的,嘴上越说越难听,说到后来,互相骂上了。这一幕,让那些下人看得目瞪口呆。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名侍女匆匆过来,有点焦急地对刘美才说道:“家里人说了,老爷就随他们去吧,落个清静算了。”

听到这话,刘美才一愣,随后就松开了手。

杨枝起和廖国遴一见,立刻疾步而出。或者是拉扯的缘故,在他们两人的身后,几张银票掉出,飘啊飘地,飘到了刘美才的眼前。

刘美才捡起银票看了下,脸色异常难看。这两个混蛋,还不是把银票都留下,竟然还藏了一些带走,自己这次真是亏大了!

自己也真是的,充什么门面,把最之前的几幅字画挂在待客厅,结果便宜了这两个王八蛋了!

忽然,那侍女又开口提醒道:“老爷,家里人在等老爷呢!”

刘美才一听,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走了。

在一处厢房,见到了家里人,还没开口,就听那人说道:“刘大人不用在意这些,范兄以后一定会补给大人的,决不让大人吃亏!”

一听这话,刘美才的神色立刻好了不少,要说出口的话,当即就变了道:“我倒不是为了这点小钱,而是诸位拜托的事情,没办好,有点惭愧啊!”

这个家里人正是从山西过来的王登库,到了京师后落脚在他府上。

王登库知道,刘美才是指,他们原本是想让这些人去给皇上闹,要求兑换银票。可没想到,局势的演变,压根就没完他们预想的那样发展。突如其来的猛烈,让皇帝当众有了决议。

如今可不止范记钱庄的银票出了问题,皇帝做出了裁决,就是针对所有银票,让持有银票的那些人,都去向银票所有人追讨,要是拿不出来皇帝明旨会抄家抵债。

对此,还没人能说出什么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而针对范记钱庄的这个事情,在这个基础上就更为严格,恐吓了一下银票所有人之后,他们没有一个去向皇帝那边闹,而是都想方设法要先挽回点损失。免得厂卫那边真审问出范永争有问题的话,就一分钱都没了。

如今明白了京师这边的局势,王登库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毕竟只是一个商人而已,这涉及朝局,涉及皇帝的事情,还真没经历过。

呆坐了片刻之后,王登库叹了口气说道:“这么看来,银票的事情,暂时是没有办法,闹得太凶已经脱离控制了。眼下就只有一个办法,转移朝廷的注意力,等这个事情冷下来之后再想办法才好!”

他临来之时,是有得到过交代的,就准备启用备选方案了。

看到刘美才看向他的眼神有点不解,王登库便又解释道:“京师这边,眼下最能影响银票事情的,莫过于填饱肚皮的问题。我会让名下的那几家粮商都停止售卖,并且放出风声,就说粮食都售空了,这个事情肯定能转移注意的。”

听到这话,刘美才点点头道:“如今地方上已经多有上奏,说那二十来万百姓,已经没得吃了,这一旦断粮,可就是大事了。朝廷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的!”

“好,那就这么办,我马上去安排!”王登库说着,又安慰刘美才道,“大人这边,尽管放心,等这次事之后,三倍补偿大人便是!”

听到这话,刘美才就开心了。他相信王登库,既然话这么说出来了,那就肯定能兑现的。

正在这时,刘美才的管家过来了,是从街上来的,向刘美才禀告街上打听来的消息。

“老爷,有人在收范记钱庄开出的银票,打折收的。”

“据说是他们有实力,准备多收些银票,然后派人去山西找范家要钱去!”

“有些钱少的,就把银票卖给他们了!”

“外面到处都有在骂范记钱庄的,把他们都害惨了!”

“……”

听着这打听来的一条条消息,王登库和刘美才相对无语。不过王登库却也知道,范永斗已经避回老家去了,十之**找不到人。至于这些去追债的人,倒也不用特别担心,山西乃是总督大人的地盘,有总督大人看着,也不可能任由他们胡来。

与此同时,在崇祯皇帝这边,他的心情却是非常不错的。经过这么一闹,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之前只是挂了一块牌子而已,如今必须要扩建,要按后世银行雏形来建。至少不能一个窗口做所有事情。存款、放款、提现这些都要分门别类,专门窗口做专门的事情。要让来过大明皇家银行的人,从第一认知上就感觉靠谱。

崇祯皇帝做了设计图后,尽量利用现有商铺,把临近的几间商铺打通改造一番即可。类似后世的那种宏大什么的,眼下没时间。至于安全问题,这个就更没问题了,让厂卫和三大营都派军卒里里外外地执勤,就不信还能偷盗存银?

此时的他,其实是忙成了狗。有些事情,还都是没法让别人代劳的。而且这个时候,就算是能代劳地事情,他也还不放心都让别人代劳,要亲自过问,要考核办事人的能力等等,只有真正全盘熟悉了,才会放心有能力的手下去做事。

这不,他此时已经移驾宫里的兵仗局,视察这里的情况。回头三大营就要派往山西去了,虽然不大可能去打仗,可说好地军械装备更换,要能先做的,就要先做起来。

兵仗局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掌制造军器,所属有火药司。可以说,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所需军备,完全可以由兵仗局来解决。

兵仗局设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军器库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此时的他,就是在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的陪同下巡视着。

或者是之前有王之心的例子在,或者是知道了三大营成立后,皇帝肯定会驾临兵仗局,因此在这兵仗局这边,倒也看不到太多的问题,但是,兵器、护甲存量很少,火药也不多。

掌印太监冯德伦亲自捧着账册,向崇祯皇帝解释道:“陛下,兵仗局久未收到银子,也很久没收到铁料、煤炭等,已经好久没有开工了。”

看到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就又马上解释道:“工部那边说,建虏肆虐,因此都断了供应,他们也是没办法!”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发怒,他记得自己之前有说过往不究,因此,掌印太监给出来的解释中,至少从那个时候开始,账目还是清清楚楚的。

但是,一圈视察下来,特别是对那些工匠的精神面貌,哪怕他这个皇帝驾临,都能看出来,这些工匠真得是很有问题。

一个个面黄肌瘦不说,就只是跪迎皇上,都能看到他们有气无力。

这些工匠,其实都是免费劳动力,是服工役的。有本事的工匠,有点钱的,都可以出钱免役,让别人来代劳服役。这也是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开始有的,即所谓一切向钱看,所有东西,不管天赋劳役什么的,都可以折合成银子了。

对此,崇祯皇帝自然很不满意了,就这样的工匠,能指望他们打造出什么精良军械?更不用说,还要他们来创新了。

不管兵仗局以前怎么样,至少从今以后,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来,有关的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否则所谓军械精良,革新什么的,哪怕崇祯皇帝脑海中有很多点子,也没法付之实施。

当然了,他今天只是来全面了解这兵仗局的情况,并没有立刻说什么。回去之后,他准备好好想想,至少全面构思一下才好。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他才刚回去,首辅薛国观急着跑来求见,还一头汗水的,显然是出了重大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