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171 威望反而更上一层楼

崇祯窃听系统 171 威望反而更上一层楼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呜呜呜……”

悠扬绵长的号角声,在军营中响起,而后就见军营大门大开,一队队地大明将士,身穿红色鸳鸯战袍,就犹如一条红龙,往检阅台这边开来。

为首的是三名穿着大红绯袍的文官,在他们的身后,都竖着旗号,老远看去,就能知道当前那人是此次勤王军统帅卢象升,再后面那人是三边总督洪承畴,最后一位封疆大吏自然是陕西巡抚孙传庭了。

在三位统帅之后,是各军的明军将士。走在最前面的,军服颜色陈旧,一看就是修修补补三年又三年地那种,不用说,这肯定是秦军将士了。如果熟悉这支军队,就能从营中主将旗号加以佐证。

在他们的后面,才是天子劲旅勇卫营的将士。他们的装备精良度,一眼就能看出来,比之前的秦军要好多了。

当然了,除了秦军和勇卫营之外,其实还有卢象升麾下的几千人马。只是人数太少,也有点不显眼。此时走在队伍的最后,单独列阵出来,倒也能让人看到了。

他们的战绩,相对来说,没有秦军和勇卫营耀眼。但不管如何,他们的功劳,其实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支军队,就是天雄军残部和杨国柱、虎大威余部。

天雄军是步军,在救援卢象升的时候,打残了。虽然也参与了天津之战。但他们就是被安排在天津城内守卫,并没有出去死战。只是在最后时候,曾去支援过卫河阻击战,后面的功劳并不大。

而杨国柱和虎大威的手下,保卫贾家庄一战,也已经被打残,剩下的兵力,从骑军一下变成了步军,最后虽然参与了天津之战。可他们是在洪承畴麾下当作正规骑军所用,因此当他们投入战事的时候,战事就算结束了。人数太少,以至于没有什么名声。

对于这个出场方式,是卢象升拍板决定的。

既然他们认为勤王军居功自傲,那就按战功来说话便是!

从军营那边就一直排队在道路两边,看着勤王军走出了大营的百姓,一个个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在他们想象中的天兵天将,怎么就和普通人差不多?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看看这些秦兵,其中不乏瘦弱的,年纪偏大的,年龄偏小的。就这样的明军,竟然野战打赢了建虏?这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虽然不懂军中事情,可他们也能看出来,这些将士确实与京师看到的那些军卒不同。这个不同,不是身体强壮与否,而是这些将士身上的一种精气神,是京师那些军卒所没有的。

“看到没有,这就是天兵天将的风范,一看就知道,这是精锐之兵,无敌之师了!”

“可不是,你看他们走路,压根就没看我们,有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刚才我刚对着他们正面的时候,从心底冒出一股寒意!”

“呵呵,告诉你,这就是杀气了。这都是见过血的,谁手中没有几个首级的,剿灭流贼,打败建虏,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

“……”

相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感受,那些书香门第的人,他们的感受就有点不一样了。

“看到没有,本公子冲他们微笑示意,竟然理都不理,哪怕转头瞄一眼都没有!啧啧,看来是牛了啊!”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感受啊!要我说啊,他们果然是居功自傲,这下不会假了吧!”

“嘿嘿,皇上来了他们都没出营,这也太居功自傲了吧?虽然确实是有本事的,可本公子觉得还是有点过份了!”

“……”

而在临近检阅台的两侧,站着文官武将,在他们的队列中,看着卢象升等人领着勤王军过来,不少人都看起了笑话。

让大明皇帝等你们这群武夫?呵呵,等着瞧吧!好好地一场大功,回头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碰,嘿嘿,少一半都算是好的。搞不好,甚至在圣心留下居功自傲的印象,回头就会被好好收拾一顿。

大明需要的是听话的武夫,而不是居功自傲,倨傲不逊的统领臣子,历朝历代以来,很少有皇帝能容忍的!

他们这么想着,同时也暗暗地去偷看皇帝的脸色,却有点意外地发现,好像皇上并没有发怒的样子。

这么轻视皇帝,皇上竟然不发怒?看来皇上的城府,果然是越来越深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如此大众广庭之下,就算皇上不发飙,可大家都看在眼里了,皇上也要脸面的吧,回头议论起来,就算是皇上,肯定也要处罚一二。否则的话,其他统兵臣子都有样学样,皇帝还能有威信么?

就在他们想着的时候,忽然崇祯皇帝转身对随伺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低声说了几句。而后,就见李若琏立刻下了检阅台,翻身上马,迎着勤王军过来的方向疾驰而去。

看到这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不少人想着,该不会是锦衣卫指挥使要前去问责卢象升等人了吧?

卢象升他们自然也看到了锦衣卫指挥使飞驰而来,顿时,他们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准备坦然面对这一切,迎接背后捅来的一刀,可不管怎么样,心中都微微有点紧张。准备据实上奏,是通报时辰的人说晚了一个时辰。

可他们没想到,锦衣卫指挥使飞驰到他们跟前后勒马停住,还没等他们说话,便大声说道:“皇上旨意,众将士百战沙场归来,解救大明百姓将近二十万,杀伤杀死建虏近三万,乃我大明从未有过之大胜。如此大捷,朕岂能让有功将士在战后再受严寒之苦!特旨今后,凡有大功将士,皆按此例,检阅者,上至朕,大明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皆要先行到达,以示对前线浴血杀敌之保家卫国将士的敬意,钦此!”

这份旨意一出,之前板上钉钉,出阴招按了勤王军一个居功自傲罪名的事情,立刻就变了性质,勤王军晚出现不再是居功自傲,而是变成了皇上的旨意,并且这是皇帝特意奖赏给勤王军将士的。甚至这样晚出现,以后还要成为惯例。

不得不说,所有人对这份旨意都感到很是意外!

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后世的人来说,不要太正常了。检阅军队时,军队不会首先出现在受阅场地,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预备。就犹如勤王军早已在军营中准备就绪一般。而检阅者,则反而是早早到达检阅场地,等待检阅的开始。

就这么着,从崇祯十二年二月的这次检阅开始,检阅的形势开始向后世的方式发展变化了。

而勤王军中,卢象升等人心中其实清楚,之前的怠慢,就算他们如实上奏,按照他们所想,就算最终有军中太监证明,皇上知道此乃误会。可大众广庭之下如此怠慢皇帝,不明真相的百姓可不会这么看,皇帝说不定心中就会有疙瘩了。哪怕事后查清,确实如此,也没法挽回这样的印象。因为皇上不会承认自己心中有疙瘩,只会藏在心中。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了,那就是有了,真得是非常损人的阴招。

然而如今,皇上旨意一出,说明皇上压根就没有介意这样的事情。皇上非常地肯定他们的功劳,对于一些见不着台面的阴招心知肚明,反而借机当众夸奖了勤王军的大功。

顿时,卢象升也好,还是洪孙两人也罢,甚至是当时在中军帐中知道了阴招的那些军中将领,无不对皇上开阔的胸怀,临阵机智的处置方式,感到由衷地敬佩。

此时此刻,他们立刻想起了皇上之前的好。就感觉如今的皇上,果然是一如既往,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得他们能安心打仗之事。

有如此护卫照顾他们的皇上,岂不是邀天之幸!有这样的皇上,这条命交给了皇上又如何!没有后顾之忧的打仗,实在是作为臣子、将领的最大幸运啊!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还是在卢、洪、孙三人的解说提醒下,军中这些将领才知道皇帝好的话,此时此刻,他们自己也亲身体验了一把皇帝对他们是多么地好!

士为知已者死!这种感觉,可不再只是文官所有,勤王军中的武将,此时此刻,也有如此感觉,特别是秦军将领,更是如此。这个时候,他们更是期待,自己能成为天子劲旅中的一员!

而勤王军中的普通百姓,虽然他们之前不清楚就出营这么一个事情,就已经被人阴招对待了,可这不妨碍他们听到皇帝的旨意之后,觉得自己拼死厮杀所得来地功劳被皇帝当众承认,并给予很高的待遇,也同样是欣喜万分,感觉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就只是这么一道旨意,整个勤王军,上上下下立刻又有了新的变化。甚至连一般人都感觉到了,这支勤王军的精气神,又再次提高了很多!

一路行进,路过那些文武百官面前,卢象升等人压根理都不理,甚至连一向注意自己和文官保持良好关系的洪承畴,这一次也没有理他们。此时的他们,眼里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崇祯皇帝!

行进到御前位置,卢象升率先翻身下马,用军中礼制,单膝跪地奏道:“微臣已驱逐建虏,前来复旨!”

卢象升其实没有官职,他的官职是临时加派的,统领天下勤王军,为了这个差事,就给了他一个虚衔,就是领兵部尚书职。实际上真正的兵部尚书,做着兵部尚书地事情,是另外有人。因此,卢象升要为他专门干得这件事情回复旨意。

紧随他其后,三边总督,这是实打实地职位,当然,他的头衔,其实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包括孙传庭当陕西巡抚,也是御史头衔,领得是陕西巡抚的实职。

洪、孙两人也跟着参见皇帝,回复勤王旨意。

在他们的身后,秦兵、勇卫营、天雄军等等,皆是单膝跪地,就犹如这条出营之红色巨龙,匍匐到了皇帝的脚下。

与此同时,专门押解俘虏的将士,也两人一组,押解着被俘的建虏,推到御前,强制他们跪在皇帝脚下。一共是接近一百余人。还有鞑子的各色旗帜,军中旗鼓,更是有一堆,也被展示在御前。

至于杀敌之首级,自然不可能带来这里了。否则几万个头颅,会堆成啥样?过了这些天,哪怕是天冷,也会发臭的!

不过就算如此,所有京师的百姓,其实还包括文武百官,这是第一次真正见到被俘虏的鞑子,一时之间都有点好奇,盯着看,同时心中也有点恍然大悟,原来鞑子长得是这样的。

为了展示这些鞑子,他们的军服自然不会剥下来,只有军帽特意去掉,露出了他们特有的金钱鼠尾,享受寒风的吹拂!

不得不说,鞑子确实身材普遍比较高大,一个个都是比较壮实的那种。一百来人,皆是真鞑子。天津之战,抓到的俘虏不少,御前献俘,勤王军都不屑用那些二鞑子充数,这些鞑子,可都是实打实的鞑子。

相对这些鞑子来说,勤王军中,特别是那些秦兵,不少人的体格,还真比不上这些鞑子。不过这又如何,还不是成了大明的俘虏!

围观的百姓,此时忘记了之前的一切,都是笑呵呵地对那么多鞑子指指点点。面对鞑子,不再是畏惧的心态,而是胜利者的姿态。不知不觉间,对于鞑子的恐惧,无形中都不见了。

鞑子押解到御前时,自然也有专门大嗓门地人,会特意介绍此次的战绩,解救百姓,击毙多少鞑子,活捉了那些鞑子等等,都会在这种公开场合禀告于皇帝。

这些俘虏中,身份地位最为贵重的,乃是鞑子镶白旗的固山额真,是满清八大臣之一,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额亦都第八子,也就是满清前锋主将图尔格。在原本的历史上,两年后,就是图尔格领军再次入关劫掠,破六十七县,最后还被封为三等公爵。

这可是鞑子崛起之后,抓到的最高地位的鞑子,所有人,再次震撼于这次勤王军的大捷,可确实从未有过之大胜!

不过此时,这支立下从未有过之大捷的勤王军,却都跪在皇帝的面前,眼中皆是崇敬之意,就犹如子女跪在爹娘面前,把自己的成绩摆出来让爹娘知道一般。

化解了一个区区阴招,反而使得崇祯皇帝在军中的威望,更上了一层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