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521 赶紧救啊

崇祯窃听系统 521 赶紧救啊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4:28 来源:笔趣阁

锦州,自从塔山被毁之后,就是关宁防线最前沿的大明城池。

蓟辽总督洪承畴如今就在锦州,亲临第一线,等待前方战事的的结果。

他要等的,是两处地方的消息。一是吴三桂所部去辽河平原接应孔有德,解救被掠的大明百姓;二是皇上那边的战事。

虽然他也有派出夜不收,可从前段时间以来,建虏探马的力量得到加强,并且进逼锦州附近。

洪承畴就知道,怕是皇上那边要进行大战了。只是很可惜,自己手中的兵力守城有余,进攻不足,没法给予皇上以策应。虽然同样领兵打仗,可自己终归也只是文官而已,不像那个卢象升,更像是武将,能亲自上阵,领军冲阵。如此一来,卢象升之军,更具进攻性,而自己,则偏向守护一侧了。

要是有可能,洪承畴当然希望随驾身侧,一起征战建虏,这样能为他以后仕途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对此,洪承畴是非常遗憾的。

不过好在自从担任蓟辽总督之后,至少去年的草原之战,是由自己这边发起,功劳也算是可以,才没有让卢象升一人专美。相比较而言的话,当初的三人中,应该算孙传庭最碌碌无为了吧!

想到这些,洪承畴的心里又好受了一点。自己这边,也不是一直干坐着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至少从宁远到山海关一线的粮田,在自己倾注了心血之后,收成也还算是可以。就如今而言,大明还是一直要以农事为重才行,这是根本……

他正想着,忽然,城外传来急促地马蹄声。

坐在箭楼里的洪承畴,一听就知道有急事,便急步行至窗前往城外看去。

果然,有一名夜不收正飞驰往锦州而来。

看到这情况,洪承畴心中一紧,有点担心,千万别出事?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自己白担心了。

只见那名夜不收离城近了,开始减速等待吊桥放下之时,就已经大声吼开了:“回来了,救回来了,吴大帅所部救人回来了……”

一听到这喊声,顿时,锦州城头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当初,吴三桂所部就是在锦州待命,得到皇上飞鸽传书的旨意之后,就立刻出发,绕道草原去救人。当时,那可是大手笔,轰动一时的。两万来匹空马被吴大帅带走,只是为了去救人。这种事情,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锦州的军民,他们的人心当然都是肉长的。被掠去的大明百姓,要是能被救回来,他们当然是高兴的。在皇上不惜以身吸引建虏注意,又用如此大手笔去救人时,这个救人的事情,就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了。很多人,哪怕平时不关注自己家以外事情的,也开始关心起这个事情来了,这也算是一种舆论的作用吧!

不过自从吴大帅走了之后,锦州就封城了,他们也只能在锦州城内讨论而已。说实话,要远到辽河平原那么远的地方,把几万百姓救出来,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人担心,怕路上出意外,怕被建虏追杀等等。

这时候,突然听说几万人被救回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让无聊的他们,顿时就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狂欢起来。

洪承畴当然也是高兴,立刻传令,让城内烧火做饭,要给历经苦难回家的大明百姓,好好地吃上一顿。

在他命令传下去没多久,隆隆的马蹄声,犹如天边的惊雷,从极远处隐隐传来,慢慢地越来越大,甚至连地面都感觉到隐隐在震动。

城头上,洪承畴走出了箭楼,靠近着城垛,循声远望。

只见在远处山脚拐弯处,先是出现了穿着红色鸳鸯战袍的明军将士,至少有百来骑,开道出现。在他们的身后,则是骑在马上的各色百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欢呼起来的城头守军,慢慢地都安静了下来,这辈子,估计也就只有一次看到这种场景的机会吧!

离锦州越来越近了,城头上的人,也能看得清楚。他们发现,这些百姓,一个个虽然都是年轻人,可都是瘦骨嶙峋,一看就知道他们经历了不知道多少苦难。

不过此时,这些骨瘦如柴的人,抬头看着飘扬着大明旗帜,站满了官军的锦州城时,一个个都是开心地笑着,不少人在笑着的同时,还流下了泪水,怎么擦都擦不掉!

谁能想到,这辈子还能回来,还能回到大明的地方!

不少百姓到锦州城外之后,翻身下马,跪在地上,伏下身去深深地吸一口自家泥土的气味!不管怎么样,这里泥土的气息,就比充满膻腥的辽东泥土要好闻得多了。

经过确认没有问题,吊桥放下,一队队的明军将士排列两边,放这支风尘仆仆而来的队伍入城。

看到经过自己面前入城的百姓,不少明军将士不约而同地会对他们说道:“回来啦!”

“回来就好!”

“好好歇歇,放心好了,没事了!”

“……”

如果在以前,他们可能会冷血,会因为看惯了生死离别而变得麻木不仁。

可是,如今是皇上费劲心思救了人回来,这其中的人心暖意,同样是能干扰人的。这和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其实是差不多的。人类内心原本所拥有的同情善良之心,就都表现了出来。

城里头,不少锦州的百姓,也同样如此,男女老幼,全都出门,在街道两侧看着回来的这些苦命人,一个个同样安慰着他们。

面对这一切,这些曾经绝望过的大明百姓,一个个激动不已,含着泪水,或者流着眼泪,除了点头,还是用力点头。此时的他们,内心感动之余,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人世间,就应该充满温暖!这才是盛世该有的吧?城头上,洪承畴看着这一幕,心中不无感慨道。

此时的他,已经获悉吴三桂和孔有德等人并没有回转,而是要牵制建虏,掩护这些回归的百姓,还有策应皇上那边的战事。对此,他有点担心,不过此时,却也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去接见了孔有德的家眷,安抚了他们。

两天之后,锦州城再次迎来了喜讯。

“大帅回来了,大帅回来了……”

随着夜不收的禀告,锦州城再次轰动了起来。

洪承畴以总督之尊,也亲临锦州城头前去观看。

他知道,吴三桂真回来了,这一次的功劳就不小,至少在皇上那边,绝对是受重视的一员武将了。

蹄声如雷,一队队地明军将士出现在城外远处,“吴”字帅旗,迎风招展,格外的醒目。

看到军队人数不少反增,就知道吴三桂所部并没有遇到建虏的强烈攻击,都平安归来了。于是,锦州的百姓,再次兴奋了起来。这样的结果,他们是最喜欢看到了。

救的人,回来了,救人的人,也回来了,并没有出事,这是最好到了!

等到了洪承畴面前,风尘仆仆的吴三桂当即抱拳行礼禀告道:“末将在救得辽河平原的百姓之后,直袭沈阳,掘了叛逆努尔哈赤的陵墓,围攻沈阳……最后,按皇上旨意所交代,在建虏信使连续突围,估计到达海州之后,便撤军回来了。”

吴三桂打不下沈阳,就以沈阳为中心,祸害了方圆百里,能破坏的都给破坏了。庄子,粮田,沟渠、水井等等,还把努尔哈赤这个罪魁祸首的骨灰也撒了,听着这一切,洪承畴不由得笑容满面。皇上安排吴三桂所做的这个事情,绝对是对建虏最沉重的一击!

在吴三桂的身后,是孔有德,他在又一次见到大明穿绯袍的封疆大吏时,就想起了以前对他不错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就感觉对不起孙元化,也为自己投降建虏的事情,心中隐约有些不安。此时,他低着头,等待吴三桂和蓟辽总督说完话。

不过洪承畴自然早就注意到他了,在听完吴三桂的禀告之后,他就亲自走到孔有德的面前,和蔼地问道:“你就是奉旨揽了建虏粮仓的活,回头又一把火烧了建虏粮仓的孔有德?”

他没说你是东江军的参将,也没说建虏的恭顺王,只是就孔有德回归大明所立下的这个大功为开场白,这让孔有德听到,不由得心中松口气,连忙跪下去,低头请罪道:“迷途罪将孔有德,见过总督大人!”

“哈哈哈……”洪承畴见此大笑,伸手扶起孔有德道,“皇上下旨,务必把你一家老小都给平安地带回来,由此可见,在皇上心中,你是功大于过。以前的事,就不用提了,真要有什么事,你自己回头见了皇上再说也不迟!”

他心中其实明白,孔有德这次立下大功,皇上肯定是会赏的。因此,对于手下这些武将,他也是态度和蔼,以拉拢为主。当然,如果换成孙传庭的话,估计说话就不会这么和蔼了,这也是他们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也不错的原因。

“你的家眷也都在锦州城内了,一会回去好好团聚下吧!”洪承畴笑眯眯地拍拍孔有德的肩膀,在孔有德站起来之后,再次说道。

孔有德听了,却没接这个话题,而是脸上露出关心之色,立刻问洪承畴道:“总督大人,不知道皇上那边打赢了没有?”

一听这话,洪承畴不由得沉默了下,随后摇摇头道:“建虏探马屏蔽,至今未有消息!”

“呀,早知道就应该多骚扰盛京,不该这么早回来了!”孔有德一听,顿时就担心地说道,“建虏尽起全国之兵,下至十五岁,上到五十岁,全部征发赶赴海州决战的。”

听到这话,吴三桂心中顿时有点不高兴。

事实上,也确实是,在撤军的时候,孔有德曾有说过,还可以再坚持几天,夜不收放远点,有消息再撤好了。但是,吴三桂没有答应,说旨意就是让他要撤退的,因此他们就撤了。

此时,孔有德这么一说,就显得他吴三桂有点不在意皇上安危的意思。或者孔有德没有这个意思,但他这么说了,吴三桂就能感觉到这个意思。

洪承畴之前并不知道建虏是集全国之兵和皇上去决战的,因此,这一听之下,顿时就大吃一惊,立刻皱了眉头说道:“竟然如此?那建虏军力岂不是几倍于皇上所领之军?难怪建虏会加强探马,要遮蔽消息……”

“大人,末将愿领军赶往海州增援!”吴三桂没等洪承畴说完,就立刻急切地禀告道。就算打断了洪承畴的说话,他也没有顾忌。

洪承畴并没有在意这点,听到吴三桂的话,转头看了下还在陆续进城的骑军,紧皱的眉头并没有松开,摇摇头道:“你部骑军已是疲惫不堪,须得休整才能再战!”

吴三桂所部骑军,从出发之后,其实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了。特别是从辽河平原到沈阳的这段时间内,更是连续作战,再匆匆撤回来,那是绝对衣不解甲,随时做好打仗的状态,精神的弦是一直绷着的。

吴三桂当然是知道军中情况的,不过此时,他看了孔有德一眼,然后又立刻对洪承畴说道:“如此,末将愿挑选精锐,从驱逐建虏探马开始,否则末将寝食难安。”

洪承畴听了,这次倒是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与此同时,洪承畴自己也开始准备起来,一旦骑军休整过来,他这边也决定出兵增援。

他是文官,是封疆大吏,在知道皇上身陷险境之时,哪怕有旨意让他守城,他也得去救才行。

随后,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城内传开。

锦州百姓和平安归来的百姓,听到皇上还在和几倍于自己的建虏大军打仗,他们也都立刻担心了起来。

“皇上这是为了能救出我们,才把建虏的兵力都吸引了过去,皇上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是啊,当今皇上这么好的皇帝,一定不会有事的!”

“要我说,怕建虏干什么,要比人多,我们大明的人多的是,他们能从十五岁到五十岁的,难道我们大明就没有?”

“锦州城都有五万军队吧,皇上有难,还考虑什么,赶紧去救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