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91 序幕(为盟主岳氏肥牛加更6/11)

崇祯窃听系统 491 序幕(为盟主岳氏肥牛加更6/11)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4:28 来源:笔趣阁

一听这话,孔有德立刻露出洗耳恭听之态,静等多尔衮发话。

“相信孔卿应该知道大清如今的困难!”多尔衮露出一丝无奈之色道,“但卿所言也是有理,人,本王就不调走了,但是,等下次送粮过来时,要减半了,这一点,相信卿能理解吧?”

说来说去,还是没粮闹的!

孔有德听了,知道这是多尔衮最大的让步了,这还是这些大明百姓对建虏的用处很大的原因。因此,他不敢犹豫,便连忙应下道:“殿下旨意,奴才自当遵从。”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又补充道:“其实,之前拨下来的那些,也是不够的。奴才让他们寻着能垫肚子的野菜,才能让他们撑着干完了之前的活!”

多尔衮听得点点头,再次拍了拍孔有德的肩膀,欣慰地说道:“卿之用心,本王是看在眼里的。放心好了,世袭罔替的旨意,本王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卿交粮食上来,能堵住其他人的嘴,本王很高兴,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

“能来就怪了!”孔有德听了,在心中暗暗地说了一句。不过表面上,却是诚惶诚恐,甚至下马跪地谢恩。

不得不说,如果真一直抱着建虏腿的话,这个世袭罔替的赏赐,还是很重的。

然而,孔有德是认清了心思,早已决定回归大明。眼下所有的一切,只是在演戏,为他自己回归大明而献上的一份投名状!

要说演员的话,多尔衮其实也算一个。就见他也是立刻下马,亲自扶起孔有德,就好像孔有德是他最好的臣子一般。甚至还当着孔有德的面,给他交心,感慨地说道:“要是那些人也像孔卿你一般为大清做事,那样本王也会少操很多心。这个摄政王啊,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实在太累!”

于是,孔有德少不了又捧了他一会,陪着视察完了整个辽河平原的农田情况之后,才算把他给送走了。

没了这个应酬,孔有德也回到了自己的孔府,刚一进门,就见他的一儿一女闻声冲出来,一脸兴奋地向他请安。

其中孔庭训甚至还追问他道:“父王做得这么好,摄政王殿下有没有赏下什么东西啊?”

孔有德听了一愣,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孔庭训带着一脸期待之色又补充道:“都说摄政王殿下英明神武,肯定有赏赐下东西吧?”

不知道为什么,孔有德看到自己这个儿子好像对多尔衮很钦佩的样子,顿时,他的眼前,就感觉闪过了一个人影。仔细一想,是耿继茂。

顿时,孔有德的心情变得很不好,便一甩袖子走向自己的书房方向,冷冷地了扔下一句话道:“今天的课业,拿来给我检查,如有错漏,家法伺候!”

孔庭训一听,顿时有点傻了。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惹父王生气了,还是说,父王原本就心中有气,自己撞上了?

对于家法,他心中是很怕的。

原来的时候,其实也有,不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到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家法就突然严格了起来,不但限制多了,不能做这,不能做那,必须要干什么,必须不能干什么,但有违背,那处罚也比以前重了好多。以至于孔庭训,一听这家法两字,心中就犯怵!

此时此刻,他只能暗叹一声自己倒霉,然后拉着他姐,帮着先看看课业,免得有错漏被执行家法。

经过这么一个插曲,所有人都知道,老爷的心情不是很好,因此,能避开就尽量避开。

孔有德所在的书房这里,就变得非常安静。

“唉!”孔有德心中叹了口气,想起了耿继茂,自然就想起了他的那个好兄弟耿仲明,不由得又为他兄弟叹了一口气。

想了一会糟心事之后,他的心思,就回转到自己的正事上了。

自从大年三十的时候,陈绍安来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来过。虽然孔有德按照约定在这么做了,但是他心中也没底,就不知道陈绍安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不得不说,没有音讯,他要担心的事情就很多。

陈绍安到底有没有平安回去,还是在路上出了意外?这个他不知道。

卢总督如果得到回复,有没有向大明皇帝上奏章,会不会赦免自己?会不会派军队来救人?这些,他也不知道。

可以说,所有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心中就没底。

离秋收时候,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大概就只有一个来月吧。可眼下,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想到这些事情,孔有德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他儿子孔庭训到了。

于是,训了一顿儿子,总算心情好一点了。有的时候,生个儿子,就有这功能。哪怕他是恭顺王,那也不例外。都说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么教训,总不可能再出第二个耿继茂吧?

唯独孔庭训一肚子委屈,觉得他父王没错找错,不讲理,挨批之后去找他娘哭诉了。

“梆梆梆”,敲门声响起,随后门口传来一声低呼:“老爷!”

一听声音,孔有德就知道是自己的管家过来了,便让他进了书房,确认边上没人之后,他便带着一丝期待问道:“可有什么消息么?”

孔有德一直在辽河平原的田地上监工,可是,他后来等急了,就怕陈绍安找不到他,就把孔永安留在了孔府这边。

“还是没消息!”孔永安自然知道自家老爷问得是什么消息,便微微摇头回答了一声,随后,他向孔有德征求意见道,“老爷,要不,我走一趟?”

听到这话,孔有德仔细地想了一会,最终还是摇摇头道:“你是我身边人,离开时间长了,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不妥,不妥!”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道:“还是再等等吧,说不定,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孔永安听了,也是跟着叹了口气。他甚至还有点不安,因为当初是他把陈绍安带来见孔有德的。如今却没了下文,好像是把老爷给坑了一样。

在沉默了一会之后,他抬头看向孔有德又猜测道:“老爷,会不会是这铁岭不甚安全,周边那些被老爷收拾过的满洲族人,都盯着您,想寻您的错处呢!”

“也有这个可能吧!”孔有德听了,稍微一想,点了点头道。

如今确实没什么法子,回归大明的事情,绝对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而管家也没法失踪,自然就没法主动去联系,如今之计,就只能是等了。

回到孔府,孔有德的真正目的又没达到,便也没有多待,第二天就又走了,这让他儿子孔庭训松了口气。别的人看到,都觉得孔有德是真得一心扑在农事上,就这拍摄政王的马屁,也是没谁了!

甚至有一些对头,还诅咒孔有德这么积极,回头就被摄政王给交换去了明国,被明国皇帝大卸八块,千刀万剐什么的。

从铁岭回去之后,孔有德心中一直担心,不少时间,都有点心不在焉的。

实在是这事关系太大,就怕有什么问题。要是能回去大明,以后睡觉就不怕做梦,不怕梦见任何人了!

这一日,他背着手,巡视在田间地头,却忽然间,就感觉脚头一湿,随后就听到自己亲卫的骂声在身后响起:“没吃东西么,蠢货,淋到王爷了,该当何罪?”

回过神来,低头看了下自己的脚,一只水桶倒在边上,撒出来的水,就在脚头,布鞋已经湿了。

在他侧面,跪着一个大明百姓,低着头,连声在说道:“王爷饶命,王爷饶命,奴才不是故意的,王爷饶命……”

没看到脸,但是,孔有德却感觉有些熟悉,便低喝一声道:“抬起头来!”

听到这话,那人抬起头来,一脸的泥巴,不过孔有德见了,却是一愣。他一直在盼着的人,就这么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眼前这个人,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陈绍安。

“大家都说王爷仁厚,不会打人的,还请王爷饶命,奴才不是故意的……”陈绍安还是一脸惶恐地求饶道。

他的话,让孔有德回过神来,顿时心领神会,立刻喝道:“大胆奴才,你可知这鞋子是本王心爱之物么?”

说完之后,他对身边的亲卫低声吩咐道:“散开,盯着四周,别坏了本王的名头!”

他的亲卫一听,心中想着,王爷就是好面子,平时对这些汉奴不错,如今怒了,还是在意这个名头。

不过王爷想怎么样,那就怎么样,他们当然不会管。

等他们一散开,陈绍安便立刻低声说道:“没法接近,就只能这样了。”

听到这话,孔有德不由得松了口气,原来是这原因!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很快皇上就会发起战事吸引注意。铁岭那边,预留心腹接应开门。”陈绍安用极快地语速低声说道,“粮田这边,准备引燃之物备用。接应骑军一到,就立刻动手。”

孔有德虽然有很多话想问个清楚,但知道不是问话的时候,立刻跟着演戏,只是短短接触了一会,就装出生气的样子,带着亲卫走了。

不过他的脚步却轻快了不少,心情也明显好了一些。

这让他的亲卫见了,不由得都有点诧异,该不会王爷发泄了之后会心情好一些?

他们是不知道,孔有德在陈绍安这个短短的一句话中,就已经听到了很多信息。

他之前的担心,都不存在了。甚至大明皇帝为了接应他一家和这么多大明百姓,都要发起战事来吸引建虏的注意,还会派出骑军前来接应。试想一下,皇上如此重视,那他要是回到了大明,肯定不会有罪,而且还能论功行赏的!

最为重要的是,皇上那边还考虑到了他的家人,听这个意思,回头是还要攻打铁岭的。冒这个风险,这可都是为了他一家人!

想着这些,孔有德就激动了。甚至他在盼着,那一天快点到来。

从这一天开始之后,孔有德留了心思,不过再也没有在这两万多青壮中找到陈绍安。他估计,陈绍安是回去了。

于是,他就把心思放到了自己那边,开始按照陈绍安的通知,不管是辽河平原这边还是在铁岭城,都开始暗暗部署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也在留意大事发生。不管怎么样,他这边的事情,要等大明皇帝的战事发起了,才会开始的。

孔有德也算是打惯了仗的,根据所知的情况估计,他的眼睛就盯向了海州。他感觉,大明皇帝最有可能发起的战事,是攻打海州。

不过,要是大明军队真要攻打海州的话,说句实话,他是有点担心的。

海州那边,是建虏的重点防守城池。因为海州的得失,直接关系到鞍山驿堡。而鞍山驿堡又是辽阳重镇的门户,是决不能丢的。

虽然他并没有渠道去打听海州的情况,但他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想到,海州那边的军力,至少就目前来说,是绝对能防御明军攻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部署大量骑军,这样明军刚去攻打海州的话,一路上都是难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建虏骑军切断后路。

这么想着,孔有德就又操心起海州那边的战事了。有时候,他甚至都怀疑,别是自己猜错了,大明皇帝要发起的战事,不是海州,而是其他地方?

在他琢磨这些的时候,其实营救他一家和那两万多大明青壮百姓的序幕,其实早已经拉开了。

只是这序幕是属于细水长流性质的,别说他不知道,就是盛京这边,都没有察觉。

…………

“报,前方发现明军夜不收,应该就在小山包那头。”一名建虏探马飞驰而至,到一队建虏堆那,向为首那人禀告后,又补充一句道,“闻到肉香味了!”

一听这话,顿时,所有建虏都是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有多少人?”

“还在探,属下先赶来禀告这个消息的。”那探马一听,连忙回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