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宋医 > 第51章 汤头歌

宋医 第51章 汤头歌

作者:沐轶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1:13 来源:笔趣阁

杜文浩拿过老太太的手放平,三根手指搭在腕上,凝神诊脉,片刻,说道:

“老太太,您害眼疾之初若我在场,必然不会失明,不过,刚才我用蜡烛灯光给老太太你测试,发现你还有光感,也就是对蜡烛光的移动有感觉,说明眼睛还没彻底坏死,咱们用活血通窍的方子先治治看,根据疗效再调整配伍,好吗?”

庞母微笑点头,也不知道她到底听清没有。

杜文浩在桌前坐下,提笔写方。照例,庞雨琴过来帮着研墨。

方子写好,忽听得身后钱不收躬身说道:“师父,方子能否借弟子一观?弟子是诚心想跟师父学医。没别的意思。”

雪霏儿冷笑:“你师父都已经把你撵出师门,你还厚着脸皮叫师父?”

钱不收立即撩衣袍跪倒:“弟子知错了,请师父收回成命,弟子以后再不敢对师尊有半句不敬之词。”

憨头也赶紧爬过来跟着跪在身后,又扭头对阎妙手说:“师兄,快过来叩拜师公啊!”

阎妙手这次再不敢有半点不敬,跪爬过来,匍匐在地。

连师父都心悦诚服,他还能说啥?

更何况,他是钱乙的大弟子,对钱乙的医学思想很了解,所以刚才听杜文浩那番论断,也同样十分震撼,跟钱乙的感觉一样,觉得这铃医杜文浩,医术之高明,远在他们师徒之上。

现在师父钱乙诚心拜师,他阎妙手当然也赶紧过来跟着拜师公。

钱乙的确是杜文浩这之前十分敬仰的古代名医,杜文浩刚才发火怒怼,只是因为对方无礼在先,现在对方服软,心悦诚服道歉,他当然也就以礼相待了。

当下,杜文浩摆了摆手,淡淡道:“罢了,都起来吧。”

钱不收等人站起身。杜文浩将方子递给钱不收。

“多谢师父!”钱不收恭恭敬敬接过方子扫了一眼,愕然道:“这是什么方子啊?师父。”

“血府逐瘀汤加减!”

这方子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仁的《医林改错》,所以钱不收当然不认识,问道:“请教师父,这方子能医治老太太的眼疾?”

杜文浩没回答,反问道:“你曾给老太太诊治过,你觉得该如何医治呢?”

钱不收摇摇头:“听师父您说,老太太这眼睛属于暴盲之症,这个症候老朽的确不知,这之前老朽多方用药,但汤药罔效,还请师父指点!”

“暴盲”即西医的视网膜血管阻塞导致的突然性视力下降或者丧失。

这种病症的病案最初记载于元朝张从正撰的《儒门事亲》,但病名最早出现在明朝王肯堂的医术著作《六科证治准绳》。

而宋朝以前,没有类似病案的记载。

因为当时的医者不知道这种病的发病机理,无从医治,也就没有成功病案的记载,这钱乙自然也不知。

杜文浩道:“暴盲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暴怒惊恐或情志抑郁,气滞血瘀,以致脉络阻塞。也有可能是痰热内生,上壅目窍所致;

还可能是外感热邪,内传脏腑,致邪热内炽,上攻于目所致,还可能是肝肾阴亏,或阴虚火旺,上扰清窍所致;总之原因很多,要具体辩证才能论治。”

“老太太这病属于哪一种?”

“我刚刚说的第一种,老太太得知二奶奶怀孕跌倒之后,又气又急,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而血瘀,致目中脉络阻塞,瘀血阻络,津液不行,致眼底水肿,血不循经,泛溢络外,故眼底大量出血。

由于气滞血瘀,头部血流不畅,故老太太经常头晕头痛,脉弦,这都是因为肝郁气滞血瘀的缘故。

治疗这种类型的暴盲,要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和甘草。”

“哦……,请教师父这方子,为何如此配伍?”

杜文浩耐心解释:“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这几味均为佐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钱不收眉头微扬,捻了捻三缕花白胡须,点了点头:

“多谢师父指点,师父这方子能治这种暴盲?”

“我也不敢打保票,毕竟,这种病我也是第一次治疗,试试看吧。行了,我累了,回去了。告辞!”

杜文浩跟庞老太和庞县尉拱拱手,又冲着钱不收点点头,袍袖一副,扬长而去。钱不收和憨头恭恭敬敬恭送。阎妙手也躬身而立,只是脑袋都埋到怀里去了。

他一脑袋水泡,痛得钻心,全程都不敢哼一声。

……………………

第二天一大早。

五味堂经过装修之后重新开张了。

药铺开张跟别的买卖不一样,不能敲锣打鼓搞宣传的,更不能在门口吆喝。一切照旧,把店堂例外打扫干净,正常营业就行了。

门刚一开,庞雨琴和雪霏儿便来到了五味堂。

雪霏儿一进门就叫嚷着:“喂!杜郎中!我和雨琴姐来跟你学医来了!”

杜文浩一袭崭新的青布长袍,踱着方步从后院走了进来:“两位姑娘,请坐!”

“我们坐哪?”

“当然是……,这个,你们爱做哪做哪,别妨碍我给病人瞧病就行!”

雪霏儿想了想,拿了两根方凳放在杜文浩的椅子两边:

“玉琴姐,你坐里面,我坐外面,我帮着他跑腿,你帮着抄方。这样行不行?杜郎中。”

“你说了算!”杜文浩在椅子上坐下,二女一边一个也跟着坐下。

三人一起望着大门口,等着病人上门。

等了一炷香功夫,一个病人都没来,雪霏儿有些泄气,嘀咕道:

“病人都哪去了?济世堂是一大清早门口排队等开门,咱们呢,一大早开门排着队等病人,这算什么事嘛!”

庞雨琴也道:“杜先生治好我姨娘的病,满城都知道了,怎么没人来呢?”

“还不是前些日子阎妙手使坏!还有他们的老婆!对了还有仁义堂的许四海,没少说咱们五味堂的坏话!”

“啊,他们都说什么了?”

“能说什么好话,造谣生事呗!”

“这些人可真无聊!不过,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来找杜大夫看病的,他医术这么好!”

……

二女隔着杜文浩,探着脑袋交谈着。

杜文浩却神情悠闲,拿着一本医书,靠在椅背上,慢慢翻看,似乎压根没在意她们说什么。

雪霏儿噘着嘴,一把将他手里的书夺了过来。

杜文浩无奈道:“我说两位美女,你们说你们的,我看我的书嘛!捣什么乱!”

“不!你答应了教我和雨琴姐学医的,现在自己却拿着医书看个没完,把我们两晾一边,你说话不算数!”

切,哪有学生逼着先生教东西的?得看先生高兴不高兴。

算了,既然你提出来了,就先教你们入门的东西。

先教什么呢?

有了!杜文浩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歌诀,递给庞雨琴:“念念!”

庞雨琴接过来,清了清嗓子,念道: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念完之后,庞雨琴茫然将歌诀放在桌上,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杜文浩道:“这是‘四君子汤’的歌诀。

四君子汤是补阳气的经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四味药为主,因这四味药药性平和,所以称为四君子汤。

主要用来补充增强人体的气血阴阳,阳虚气弱,脾虚肺损,四肢无力。

可碾成末水煎温服,也可以加生姜和大枣。

这道经方经过增加,就可变化成别的药方,比如加上陈皮、半夏,就叫六君子汤,可以补气祛痰,用于阳虚气弱而有湿痰的症候……”

忽听门口有人说道:“师父,在忙呐?”

杜文浩一抬头,只见门口站着神医钱不收,身后跟着两个徒弟阎妙手和憨头。

杜文浩点点头:“神医来了,快请坐。”

“不敢!师父在此,哪有弟子的座位。”

“你一把花白胡子,上年纪了,这座位还是应该有的,否则站久了晕倒,那不是多的事情都出来了?为师让你坐你就坐吧!”说罢,指了指旁边的一把椅子。

“多谢师父!”

钱不收坐下,阎妙手和憨头站在他身后。

阎妙手头上裹着纱布,脸上涂着药膏,很是难看,一脸惶恐低着头,不敢看杜文浩。

钱不收望了桌上那张写着歌诀的纸一眼:“师父将四君子汤写成歌诀了?有意思!”

又扫了一眼,忽然咦了一声,拿起来瞧了一眼,脸色微变,惊讶道:“除却半夏名异功?师父知道老朽‘异功散’配方来处?”

钱不收也就是钱乙,有一道经方,是将六君子汤去掉半夏而成,取名“异功散”,主治阳虚气弱而胃脘饱闷。

这个秘方异功散被阎季忠记载在了《小儿药证直诀》里流传后世,又被清代老中医汪昂写入了《汤头歌诀》,杜文浩刚才写出来的歌谣里,就有这道方子。

钱不收以为这异功散是他不传秘方,想不到杜文浩居然知道。

不过这已经不奇怪了,先前杜文浩就连说出了他两个秘藏经方,现在又说出一个来。看来,自己以为独创的东西,人家早就知道了,自己还当宝贝珍藏。

想到这,钱不收禁不住有些黯然。

雪霏儿道:“杜郎中,你还没解释最后这句‘或加香砂胃寒使’的含义呢!”

“这个……,仲阳,你来指点吧。”

钱不收是宋朝大夫,这汤头歌诀是清朝写的,他见都没见过,但他毕竟是一代神医,自然不怵这种临时考问,而且四君子汤出自宋朝《和剂局方》,他自然知道。

读了一遍,说道:“那弟子就斗胆做个解释,师父歌谣这一句是说,阳虚气弱者如果呕吐痞闷,是胃虚有寒,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可治。就这意思,没错吧?师父。”

“嗯,果然博学!”

“师父谬赞了。”

“对了,你们今天来找我,有事吗?”

“我等前来,是来……”

刚说到这,忽听门外脚步声急促,夹杂着妇人焦急的声音:“神医!请问神医在这里吗?”

接着,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快步走进了五味堂,身边跟着一个中年妇人,焦急地呼唤着。

一眼看见钱不收,又喜又急上前道:“神医,您果然在这里,快救救我孩子吧!”

“是啊!神医,我们去了济世堂,说你到这里来了,赶紧赶来,快救救我儿子啊!”那男人背着孩子焦急地说道。

钱不收显然认识他们,花白眉毛抖了一下,急声问:

“孩子怎么了?又犯病了?”

“是啊,今天一早在家里还好好地,突然倒在地上不知人事,手脚乱抽,两眼翻白,口吐白沫,嘴巴都咬破了,我和他娘急着抱孩子去济世堂找您,说您在这,就过来了。”

钱不收一指大堂里侧的给危重病人用的木床,说道:

“把孩子放在床上!别着急,孩子已经挺过来了,暂时没事,让老朽瞧瞧。”

这时候,孩子已经抽搐过了,虚弱无力地躺在床上,无神的两眼望着钱不收,鼻孔里急促地呼吸着。

钱不收在床边坐下,凝神诊脉,片刻,说道:“前次开的药还有吗?”

“有!还有两剂没服完呢!”

“剩下的不要服了,老朽给你重新开个方子,抓药另服。”

钱不收在椅子上坐下,提笔写了一付药方,递给那孩子的母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