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做枭雄 > 第四十七章神木堡!

回到明末做枭雄 第四十七章神木堡!

作者:鲲鹏九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0 02:33:12 来源:笔趣阁

榆林镇东西一千二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此范围之内,共有大小军堡一百八十余座。

众多军堡之中,如果问那里最富庶,怕是要引起一番争论的,可要问那里最穷苦,肯定能得到一致答案:神木堡!

神木位于榆林右卫的东南角上,西邻窟野川、南接延绥府、东望堡德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洪武六年,朝廷下令,在这里设置了一座军堡,因地而名,称之为神木堡。

神木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理环境则是糟糕透了,周围全都是大山,沟壑纵横、石多土薄,可以耕种的土地寥寥无几,故而粮食产量极低,根本无法做的自给自足,只能源源不断的从外界运送粮食,养活驻扎在这里的军户们。

洪武、永乐时期,大明王朝国力鼎盛,边军供应充足,自然没什么问题了。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大明王朝的统治逐渐腐朽,国力一日不如一日,边军的供应也越来越少,再供养这样一座军堡就有些困难了,而且随着边防局势变化,神木堡的军事价值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于是乎,为了节约边防开支,嘉靖三十三年,朝廷下令废弃了神木堡,堡内军户全部迁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堡垒,任凭风吹雨打、雪辱霜欺。

没想到,六十多年过去了,沉寂多时的神木堡,又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而让它重新焕发出生命第二春的,正是秦锋!

离开榆林城之后,秦锋带着耗子、董天豹等人,快马加鞭来到了榆林右卫—卫指挥所,而后用三边总督府的令牌征调了一千名士兵、以及若干物资,对神木堡开始了大规模的整修……

与此同时,秦锋以三边总督府的名义,发出了二十七份请帖。

半个月之后,收到请帖的客人们全都来了神木堡,秦锋亲自迎接。

“王掌柜的,里面请!”

“宋掌柜的,里面请!”

……

“瑾瑜,你也来了,里面请,一会儿坐我旁边。”

共计二十七位客人,全都是绥德一带的大商人,个个身价不菲。

女公子—薛瑾瑜也在其中,还是穿着一身男装,小脸还是那么漂亮,举手抬足之间,却多了几分沉稳之气。

看来上次父亲中毒的事情,对她的精神刺激很大,都说咀嚼痛苦、可以让一个男人迅速成熟起来,如今看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女人。

神木堡内的房屋还没有盖好,只好在空地上支起一座大帐篷,里面打扫的很干净,已经摆放好了桌椅板凳。

接下来,秦锋居中而坐,薛瑾瑜侧坐相陪,其余商人们分坐两旁……有士兵端上了丰盛的菜肴,其中以野味居多,都是从附近山中猎来的。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来,干一杯!”

“干杯!”

……

酒宴开始之后,秦锋频频举杯敬酒,与一众大商人们谈笑风生,气氛很是融洽。

当然了,融洽只是表面现象,暗地里各有算计!

一众商人们已经知道了,秦锋当了三边总督—杨鹤身边的中军官,这次以总督府的名义请大家伙来过,肯定是为了借银子的事。

如果换成别人,商人们肯定是不借的,吃官府的亏太多了,借出去的银子全都打了水漂,教训深刻。

可是秦锋就不一样了,他是绥德城的大恩人,更是在座商人们的大恩人,恩人开了口,必须给几分面子才行。

因此在来的路上,一众商人们就偷偷商量好了,可以借出二十万两银子给总督府,日后不还也没关系,就当是报答秦锋的恩情了。

不过有一件事,众商人们弄不明白!

借银子的事非同小可,为什么不在固原城,或者榆林城内商议,而是跑到这荒山野岭中来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吃饱喝足之后,将残羹剩饭撤下去,又喝了杯饭后茶,该开始说正经事了。

“诸位都是聪明人,秦某也就不故弄玄虚了,咱们直接开门见山,如今西北大旱、流寇四起,到处攻城掠地,局势乱成了一锅粥,为了平定乱局,总督大人决定推行招抚之策,只要流寇们肯放下刀枪,一律既往不咎!

话又说回来了,要想让流寇们乖乖的放下刀枪,就得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田耕、有房子住……这就需要大量的银子,今天把诸位请到这里来,就是商议一件大事——做生意!”

“做生意?”

一众商人们面面相觑,本以为是借银子,怎么变成做生意了?

再说了,秦锋是军人,又不是商人,如何和大家伙做生意呢,难道秦锋想改行了?

疑惑之际,一队士兵走了进来,抬着几个大箩筐,里面装满了黝黑发亮的煤块,上面还沾着一些湿润的泥土,像是刚从地下挖出来的。

这是什么意思?

“锋哥,你的意思是说,神木这个地方有煤矿,要跟大家伙谈这个生意?”

薛瑾瑜果然冰雪聪明,一下就猜出了答案。

秦锋赞许的点了点头。

世人只知道,西北一带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故而粮食产量一直很低,远远无法跟江南那样的鱼米之乡相比,被视为苦寒之地!

世人不知道,西北一带其实很富有的,只是‘财富’没有被发掘出来,那就是丰富的地下矿产,金、银、铜、铁、锡、铅、矿盐、玉石、石油……的储藏量都非常大,其中又以煤矿的数量最多了。

秦锋不是学地理的,对于矿产的具体分布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秦锋知道一点,神木这个地方肯定有煤矿。

因为几百年以后,这里会出现一个人人皆知的巨型煤矿,位居华夏十大煤矿之首,不仅储藏量惊人,而且煤矿石的质量好、埋藏浅、易开采,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直接露天开采。

如此巨大的资源摆在面前,如果不知道好好利用一下,那就真是太笨了!

“哈哈,没错,这个地方的确有煤矿,而且是一座大煤矿,诸位如果有疑虑的话,可以跟我一起去看看,就全都明白了。”说话间,秦锋领着众人出了神木堡,向附近的一座山峰走去,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

这里有一个洞口,直径八尺左右,斜着通向了地下深处,为了安全起见,洞内支撑着大量的原木架子,最细的都有成人大腿粗,从而保证不会坍塌。

不断有士兵进进出出,抬出一筐筐新挖的煤矿石,在附近堆积成了一座小山,而负责指挥的,正是耗子的老爹—王搬山!

王家人世代都是土夫子,精通‘分金定穴’之术,一眼就能看出山脉走势、地形变化……既然能盗墓,那就能找矿,二者本来就是相通的,只是一正一邪罢了。

于是乎,秦锋派两名亲兵回了一趟七杀堡,将王搬山请了来,让他负责寻找煤矿,为了加快找矿的速度,还给他配备了一件神器—洛阳铲!

洛阳铲由一个半圆形铲头、和多节铁管组成,连接在一起之后,可以将地下深处的泥土带出来,查看情况,再加上‘分金定穴’之术配合,王搬山很快就找到了几十个矿点,并带人成功挖出了一眼矿井,每天出煤数千斤之多,而且产量还在不断提高。

“煤矿,真的是煤矿,没想到这荒山野岭当中,还有这种好东西!”

“哈哈,诸位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自下去看一看,放心吧,只有几丈深,打的还是斜洞,里面用原木进行了加固,不会有危险的!”

“好,下去看看,眼见为实嘛!”

对于商人们来说,只要是有利可图,别说下煤矿洞了,就是阎王殿他们都敢走一趟。

二十多位大商人,轮流下煤矿洞看了一遍,上来的时候,个个笑容满面,眼睛里都是金光!

早在两汉时期,国人就开始用煤做燃料了。

到了魏晋时期,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可以挖出八丈多深的煤井,容纳一百多人同时作业。

……

到了元、明两朝,煤炭的使用就更普遍了,不仅是民间,就连王府、皇宫里都在使用煤炭取暖。

比如八大晋商,在山西一带就拥有大量的煤矿,每年赚取大量的利润,多的让秦商们为之眼红,却又无可奈何,现在好了,在神木地区发现了大煤矿,以后秦商们也可以赚大钱了。

接下来,秦锋领着一众商人们,又查看了其他的采矿点,而后又登上一座山坡,居高临下,观看周围的山川地形:如何采矿、如何修路、如何运输、如何出售……全都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规划,听的一众商人们热血沸腾,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接下来,一行人返回了神木堡,开始了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分配这些煤矿?

秦锋取出一张山川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红点,一个红点代表一个煤矿点,共计是八十六处。

想要挖煤吗,想要赚银子吗,那就承包这些煤矿点吧,童叟无欺,价格公道,一个煤矿点五千两银子,承包期是十五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