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做枭雄 > 第四十六章杨总督不简单啊!

回到明末做枭雄 第四十六章杨总督不简单啊!

作者:鲲鹏九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1 23:25:49 来源:笔趣阁

深夜—二更时分,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梦乡、和周公下棋去了,秦锋却带领一队亲兵,在临时总督府的大堂门口负责警戒。

大堂内,杨鹤坐在太师椅上,正借着烛光观看一份秘报,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载的全都是榆林镇的真实情况:军官**、贪污成风、侵吞军田、奴役军户……勾结奸商、倒卖军粮、军纪松弛、边防空虚……一桩桩,一件件,看的人是触目惊心!

秘报从何而来?

暗访得来!

原来杨鹤早就预料到了,自己大张旗鼓的前来巡查,肯定什么都查不出来,自己看到的东西,都是底下人事先安排好的,弄虚作假而已。

因此在前来巡查的路上,杨鹤暗中挑选了十几个头脑灵活的心腹人,乔装改扮之后,悄悄的溜进了榆林镇境内,到各处暗中调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暗中调查的结果就是,榆林镇的情况非常糟糕,以总兵—姜让为首的一众军官们,更是无恶不作、无法无天。

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置呢,杨鹤沉思许久,把目光投向了大堂门口:“秦锋,进来!”

“卑职在,总督大人有何吩咐?”

“来,看看这个!”

“大人,这是机密公文,卑职岂敢随意翻看!”

“无妨的,老夫准许你看,仔细的看!”

“诺!”

秦锋接过秘报,仔细看了一遍,而后放回原处。

“感觉如何?”

“回大人的话:**至极,触目惊心!”

“说的不错,的确是**至极、触目惊心啊,榆林乃是西北第一军镇,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老夫身为三边总督,决不能坐视不理……老夫准备大刀阔斧、好好整顿一下榆林镇,对那些贪污腐化的军官,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你以为如何?”

“此乃军国大事,卑职岂敢多嘴!”

“哈哈,真是个小滑头,比泥鳅还要滑手,放心吧,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了,无论说对说错,老夫绝不怪罪!”

“真的?”

“真的!”

“立字据?”

“哈哈,好,老夫给你立字据,言者无罪!”

秦锋当然不会真要字据了,不过是想试一试,这位杨总督究竟有几分真心实意。

还不错,杨鹤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拿自己当下属,而是当成一个朋友,想和自己讨论军国大事,就像在萧何庙里的那一次。

人以诚心待我,我自当以诚心待人,秦锋决定实话实说。

“大人,榆林镇的情况,的确是腐朽的厉害,不止是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基本上大同小异,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可是现在大刀阔斧的整顿,卑职以为万万不可!”

“哦,整顿军务,加强边防,于国于民都有大利,难道不对吗?”

“大人有意整顿军务,自然是对的,只是眼下时机未到!”

“怎么讲?”

“西北大旱,民变四起,局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如果大人现在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誓必触动一些军官的利益,进而引起反弹,甚至是激发出兵变,那个时候,民变、兵变一起爆发,局势乱上加乱,可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依卑职之间,大人应该暂不下手,稳住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四大军镇,不要让边军出事,而后集中精力平定民变,等到西北一带的局势缓和以后,再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对那些贪污的武官,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一个都不放过,如此才是上策!”

……

杨鹤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最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秦锋这一番话,正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自己为官二十多年了,自然知道事有轻重缓急的道理,尤其是军国大事上,更要按序就班的处理,千万急躁不得,这就像走路一样,一只脚站稳了,才能迈另一只脚,如果两只脚胡乱走,那是会摔大跟头的。

正因如此,自己才一直故做糊涂,没有当面揭发总兵—姜让等人弄虚作假的事情,怕的就是引发兵变,造成更大的混乱!

之前那样说,只是想试一试秦锋究竟有多少斤两。

要知道,一个人要想担当大任,光有点小聪明远远不够,还得有眼光、有忍耐力、有大局观……而秦锋样样具备。

如此良才,如今收入自己的麾下,杨鹤当然是高兴了,也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了。

“秦锋,老夫记得你说过,要想平定西北民变,必须双管齐下,一是招抚,二是练兵!”

“是!”

“老夫记得你还说过,只要给你半年时间,你就能练出一支百胜精兵,有这话吧?”

“是!”

“很好,老夫已经想好了,准备在榆林境内招募一支军队,就交给你来全权负责训练,如何?”

“多谢大人栽培,卑职一定尽力!”

有机会掌握一支军队,秦锋自然是千肯万肯了,不过老话说得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位杨总督如此重用自己,肯定有别的条件吧?

果不其然,杨鹤有些不好意思的继续开口了:“你负责练兵,老夫负责招抚,而要想招抚饥民,就得让他们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田可耕……这就需要大量的银子才行,如今西北大乱,各府、州、县的赋税根本征收不上来,藩库中早已空空如也了,辽东连年征战,军费开支浩大,户部同样调拨不出银子来了。

幸好老夫出京之时,圣上龙恩浩荡,从内库中拿出了十万两皇银,用来救济饥民们,可是西北地区的饥民有数百万之众,区区十万两银子,无异于杯水车薪啊,西北地区的秦商们,生意做的极大,个个腰缠万贯,老夫思来想去,决定跟秦商们借一些银子,用来救济饥民,听说你和秦商之首—薛家的关系不错,可否为老夫促成一下此事呢?”

找秦商们借银子的事,杨鹤已经谋划很久了,也派人商谈过几次,可惜都没能成功,倒不是秦商们小气,而是被官府给坑怕了。

怎么坑的?

具体来说,就是互相推诿,有借没还!

比如说,西北地区闹灾害了,需要大量的银子赈灾,可是底下收不上来税,上面拨不下来款,怎么办呢?

总督甲灵机一动,找秦商们借了三十万两银子用来赈灾,说好了五年归还,利息三分。

过了三年,总督甲身体不好,告老还乡去了,由总督乙接任职务。

又过了两年,还银子的日期到了,可是总督乙拒绝归还,因为这三十万两银子不是自己借的,而是前任总督甲借的,冤有头、债有主,谁借的银子谁来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没办法,商人们只好找到已经退休的总督甲,要求归还三十万两银子,不要利息都行。

总督甲说了,之前是替公家借的银子,公家借来公家还,与私人没有任何关系,再说了,我个人很穷的,要银子一两都没有,要老命有倒是一条,你们看着办吧!

就这样,总督甲、总督乙互相推诿,谁也不肯还银子。

又过了几年,总督乙也卸任了,又换上了总督丙、总督丁……人换的越多,这笔账就越糊涂,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样的事情,已经连续出过好几次了,秦商们被坑的极惨,大量的银子打了水漂,因此再不肯借银子给官府了。

最近几天闲聊之时,杨鹤得知秦锋认识三大秦商之一的薛家,还救过薛家父女的性命,于是想让他利用一下私人关系,从秦商们手中把银子借出来,好用来救济饥民,推行自己的招抚政策。

“卑职敢问一声,大人这次准备借多少银子?”

“三十万两……不,二十万两就可以了,老夫可以签下契约,等到民乱平定之后,一定会归还这笔银子,如果总督府不还的话,就由老夫个人来还,老夫如果不在人世了,杨家的子子孙孙也会还这笔账的,直到还完为止!”

说话间,杨鹤提起笔来,真的写了一份还债契约,一份坑害子孙后代的契约。

杨家是书香门第,读书的本事不错,赚钱的本事就不行了,生活上不算太富裕,三十万两银子,如果不出意外,怕是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还的清了。

如此人间悲剧,自然不能让它发生,秦锋拿过了契约,几下撕扯的粉碎:“大人不必如此,卑职有个办法,可以弄到更多的银子,而且是不用归还那种!”

“更多银子,不用还?”

“嗯,不用还!”

之前数万流寇围攻绥德城,是秦锋挺身而出,帮助秦商们打败了流寇,保住了他们的产业,事后还把功劳拱手相让。

这件事上,秦商们欠了秦锋一个大人情,如果秦锋出面的话,多了不敢说,借二三十万两银子肯定不成问题!

不过嘛,借银子始终是下策,弄一个双赢才是上策!

接下来,秦锋压低声音,把自己弄银子的计划讲述了一遍,听的杨鹤频频点头,老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好,好,真是好办法,就按你说的办,老夫全力配合!”

“诺!”

秦锋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第二天就离开了榆林城,直奔神木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