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醉枕大明 > 第六十八章 去戚府拜访

醉枕大明 第六十八章 去戚府拜访

作者:会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9 00:02:08 来源:笔趣阁

自从开始学习无名拳法,黄文宇这一阵子听太监府坐馆先生陈老夫子讲课时,态度认真了很多!

纪浩对黄文宇的练气的要求,可不只是简单的抄写那几篇《论语》,还要求他必须倒背如流,并且弄明白经文的意思。

黄文宇为了能够尽快练气,必须弄懂那几篇《论语》的意思,所以现在听陈老夫子讲课态度很是认真端正。

甚至,在有时候听到陈老夫子讲得课,有不明白之处,黄文宇还会不时的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请陈老夫子帮忙解答。

这才开始学无名拳法没多久,黄文宇已经将《论语》中的《学而篇》、《述而篇》和《为政篇》等三篇文章背熟并学通了。

这倒是令陈老夫子老怀弥慰,心情大是舒畅。

陈老夫子也教了黄文宇有大半年了!

往日这位小爷不是听课时整天神游物外,就是随便找个理由借故直接不上课。

陈老夫子拿他也没什么办法,又不能和普通人家的子弟一样随意打骂,再说这小子也不怕打,有时候陈老夫子气急了打他几下,这小子也跟没事人一样毫不在意。

这太监府的坐馆先生实在不是那么好当啊。

陈老夫子也是一位饱学的大儒了,在他塾下开蒙的蒙童早就不计其数了,他还是第一次碰到黄文宇这样油盐不进难缠的主儿。

陈老夫子年纪大了,要不是为了那丰厚的束脩,为了挣个养老的棺材本,怕是早就不伺候这位小爷了!

好在这黄胜虽然是个太监,但是却自我标榜有文士之风的太监。而且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是以黄文宇的学问毫无寸进,黄胜倒是依然对陈老夫子尊敬有加,时常嘘寒问暖,对他进行安抚工作。

但是陈老夫子一直觉得老脸挂不住,本来他觉得若是等教满一年,这黄文宇的功课再无寸进的话,他就必须辞馆了!

虽然太监府的束脩给得非常高,而且很多私下里很多事情确实也能借得上黄公公的势,但是陈老夫子的文人风骨隐隐发作,而且这黄文宇的学问一直毫无寸进的话,他实在不想把这太监府的坐馆先生再做下去了。

本来照此发展下去,陈老夫子呆满一年估计就会辞馆了。

可是这几天突然有了转机!

也不知怎地,这位顽劣不堪、一心向武的小爷突然开始认真听讲,这还是陈老夫子授课一来的头一遭!

而且这位小爷说起来还是颇为聪明的,这一开始认真做起学问来,这学问还是长进很快的。

这才短短几天功夫,这位小爷便就把三篇《论语》学通了!

这倒是令陈老夫子大是高兴!

嗯,他觉得既然自己这弟子的学问有所长进,那这自然是他教学有方,他自己便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做这束脩极高的坐馆先生了!

当然,他不知道自己这学生是之所以这么努力学习《论语》,完全是为了练气,更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师傅帮自己练形。

纪浩对他许诺,只要他每学会一篇《论语》,也就是练气迈进一小步,便会帮他练一次形。

不得不说,为了尽快练气有成,也为了能够多练几次形,黄文宇还是蛮拼的,而且黄文宇也算是颇为聪明的!

纪浩见了这黄文宇这么快学通三篇《论语》,而且还倒背如流,也是赞叹不已。他觉得若是换做自己,未必便能这么快背过并学通,那三篇拗口艰涩的《论语》。

当然,纪浩作为一个言出必践的人,既然答应了自己徒弟只要让每学会一篇《论语》,便会帮他练一次形,那便一定会做到。

于是在福来客栈后院,王富贵刚让伙计们收拾出来的一块宽敞空地上,这几天纪浩好好帮黄文宇练了三次形。

当然,若是换句通俗点的话来说,那便是好好的揍了黄文宇三顿。

不过,黄文宇谨记自己师傅说得“未学打人,先学挨揍”的教诲,坚定的认为自己师傅这是在帮自己‘劳其筋骨’、帮自己练形,是以对此挨打练形之事甘之如饴。

也正是因为自己每多学会一篇《论语》,便能够多一次练形的机会,他才求知若渴的努力学习这艰涩的经书,为得便是能尽快进行下一次练形。

…………

今日又是登州文武官员们旬休的日子,纪浩打算趁此机会去戚府拜访一下戚继光,顺便将自己新制作出来的“千里眼”给他送去。

上一次放了戚继光的鸽子,纪浩觉得赶紧去找补一下、联络一下感情,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这是自己要正儿八经抱紧的大腿,以后自己在大明就打算靠他罩了。

戚府在西城,毗邻画河西岸,也是一座屹立登州城百年的府邸了,倒是一点都不难找。

纪浩从画桥过了画河,往南走了没多远,便找到了戚府。

这是一座五进的大院落,占地面积不小。

来到大门前,见两个镇宅的两个沧桑而古朴的石狮子气势十足的蹲坐在门口,彰显着这座府邸的身份。

说起来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家在登州府的历史,比起世袭登州卫指挥使的王家来,还要悠久一些。

王家的先祖是跟着永乐皇帝靖难得来的功劳,而戚家先祖则是跟着太祖皇帝老朱打天下得来的功劳。

登州卫戚家先祖戚祥,早在太祖皇帝老朱还在郭子兴手下打工时,便去濠州投奔他了,并做了他的亲兵!后来又随着老朱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大明立国之后,戚祥后来在随从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

太祖皇帝老朱感念旧情,大手一挥,给了戚家一个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铁饭碗。

不过比起王家在登州子嗣兴旺、人才辈出,不断开枝散叶,逐渐成为登州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来,戚家却是一直人丁不旺、子嗣单薄、势力难张,因此在登州影响力有限。

特别是到了最近几代,这子嗣问题更为严峻。

戚继光老爹戚景通,便是因为上一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宣膝下无子,从义乌南塘戚家过继过来。

而戚景通也是子嗣艰难,其原配张氏不育,后又娶王氏,到了五十六岁才得子戚继光。

当然,作为后世对戚继光的生平比较了解的纪浩,知道这个情况在戚继光身上还会延续,他好像也有些子嗣艰难。

见了这戚府的规模,纪浩不由的对后世一些史书上关于戚继光去京城办理袭职时,连路费都凑不出来的记载,表示很怀疑。

戚继光老爹戚景通可是做过山东总督备倭、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副将等高级别武官的,就算再清廉,也不可能连个进京路费都给戚继光凑不出来。

当然,估计去五军都督府办理袭职,肯定少不了花些银子打点,不过这么大宅子,就算再落魄,随便拿出点东西来变卖了,应该也能应付了,不至于那么凄凉。

…………

纪浩虽然来到大明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这年代的很多礼节细节还是有些不那么注意!

等他到了戚府门口了,这才想起自己来戚府拜见戚继光,也没带张名刺拜帖什么的!这年代文士雅士、官员士绅互相拜访时,对这个投名刺这个礼节还是很看重的。

不过既然来了,也没有再回去的道理,当下他只得硬着头皮直接去在戚府门房报了姓名,说是要来拜访戚继光。

好在戚家这门房似乎也没那么多讲究,门房中一个跛脚老门子见纪浩虽然没带名刺,但一身宝蓝织缎长袍、风度翩翩的模样,很可能是某家贵介公子,倒是没有任何怠慢的意思。

当下,那个老门子让一个年轻门子赶紧去府中通报,自己招呼纪浩在门房中小憩。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