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醉枕大明 > 第152章 佚失古籍中学来的

醉枕大明 第152章 佚失古籍中学来的

作者:会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9 00:02:08 来源:笔趣阁

从王家出来,纪浩又去了矿税太监府。

昨天他听自己两个儿子说了,黄太监回府了。自己那两个儿子如今在太监府跟黄文宇一起读书,而夫子是人家黄公公雇得,不用自己掏束脩,他觉得自己这做孩子家长的,怎么也要过去跟人家黄公公打个招呼。

另外,觉得既然要将这硝石制冰的秘法争取利益最大化,那去太监府给黄胜送一份,赚一个无本人情也是不错的。

太监府这么大规模,夏日对冰的用度定然也是不小的。纪浩觉得真说起来,这份人情也不算很小了。

……

太监府后院,精舍内。

黄胜见了纪浩的展示的硝石制冰的技术,倒是来了兴趣。

不过他感兴趣的主要地方,却不是这硝石制冰的技术,而是纪浩如何知道这独门技艺的。

这硝石制冰的技术虽然奇妙,但在黄胜的眼里,最多也就算是些奇技淫巧,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问,其实并不怎么入他的眼。就算再多的奇技淫巧,最多也就是个匠人,难登大雅之堂。

他最感兴趣的是纪浩本人。一个年纪轻轻书生竟然会这么多独门手艺,也算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了。

说起来,其实也不只是黄胜有这样的看法,这个年代的上层人士大都是同样的看法,对所谓“学问”的重视,远多过各种技艺。

黄胜饶有兴致的问道:“这用硝石来的制冰的秘法,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还有你那制作琉璃镜子和千里眼的本事,到底是从来学来的?”

纪浩光想着拿这技术赚钱了,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自己在外人眼中,就是一个整日埋头读经书、一心考功名的秀才,突然会这么多独门秘技了,确实是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

面前这太监身兼缉访刺探地方的职责,看来倒是颇有职业的敏感度,一眼看出了问题。

纪浩自然不能让这老牌特务抓到破绽,虽然他未必会害自己,但是被人家攥着小辫子的感觉,总是不好。当下他听了黄胜的问题,毫不迟疑的回答道:“这些独门技术,学生全是从一本古籍上学来的。”

读书人嘛,本事自然都是从书中学来的。书中自有乾坤,这是任何人反驳不了的定论。若是书中有独门秘法,自然也是不足为怪的。

黄胜听了纪浩的回答,饶有兴趣的追问道:“哦,古籍?这书既然记载了这么多神奇的技艺,倒是很神奇的一本古籍。那这本古籍叫什么名字啊?”

纪浩微微一笑道:“这是一本佚失古籍,学生是偶然从旧书摊上淘到的,不过得到的也只是残卷,并不知道其具体书名。不过这古籍中所记载的技艺都是奇妙的很,想来是某位先贤大能著述的,未能得闻其名,实在是遗憾。”

回答完黄胜的这个问题,怕黄胜追问这本古籍现在在哪,因此他不待黄胜继续发问,便提前堵住他的问题。当下他带着无限的遗憾,长叹了一声,感慨道:“这本古籍,学生以前都是经常带在身上的,只是才学到了几种失传的技艺,未能得窥全书,便在上次被苏二推落水时,把这本古籍丢了。也不知道是被苏二得去了,还是掉到水里失落了。可惜了,实在太可惜了。”

反正这苏二死了,这事儿也死无对证,纪浩觉得推到这死鬼身上,定然是毫无问题的。

黄胜听了纪浩的话,显然是不怎么相信他的话。

只不过他追问此事,只是出于猎奇的心思,并没有别的目的,听纪浩说得不尽不实,倒也没有再继续追问此事。再说,纪浩都把这事推到苏二身上了,也无从继续追问了。

纪浩见黄太监不再追问,这也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这家伙见猎心喜,非得刨根问底,自己一不小心露出破绽呢。

……

既然送完了人情,纪浩便不打算跟这黄太监多待了,打算跟他告辞。说实话,这处精舍虽然装潢的很是典雅,门外的风景也是雅致,但是纪浩总感觉这里阴气森森的,不想在这多待。

黄胜这时想起刚才看得一道公文,见了纪浩,不由忽然想起这家伙鬼点子一想很多,便打算让他帮忙参详一下,看看有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下他开口说道:“今日你不来的话,咱家还真差点忘了了,你还是咱家府上的幕僚呢!呵呵,你来的正好,咱家这里还有一事儿,需要你这幕僚给咱家参谋一下。”

纪浩听黄太监一说这事儿,倒还真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为了让自己做他幕僚,不但送给自己一套宅子,还许了每月一百两银子的聘银,但到现在为止,自己光领好处了,貌似还什么力还都没出过。

拿人钱短,当下纪浩忙道:“请公公示下,学生一定尽心竭力。”

黄胜见纪浩如此说,不由的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将今天早上看到的那玲珑金矿的矿监上报的,关于玲珑金矿周边盗挖盗采越来越严重的事情,告诉了纪浩。想听听他有没有好办法,来打击这些矿盗。

登莱地区是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黄金产地。

随着唐宋时期脉金的开采时代来临,拥有无数条矿脉的登莱地区,逐渐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黄金产地。

从宋真宗时期,朝廷派潘美前来招远县督办罗山玲珑金矿田之后,登莱地区的黄金产量,便占据全国产量的绝大多数。据《宋史》记载:元丰元年,金矿分布于全国二十五个州,产金一万余两,其中登莱两州合计9583两,相当于全国总产量近九成。

在如今的大明,全国黄金的主要产地,依旧是山东的登莱地区。

登州府的招远县、黄县、福山县和栖霞县,莱州府的掖县和平度州,都是重要的黄金产地。

当然,除了除了登莱地区,山东其他地区,比如东昌府的费县,青州府的益都县,也有黄金产出,只是与登莱地区的黄金产量比起来,自然是难以媲美的。

山东矿税太监府之所以设在登州,自然也是为了就近督矿。

在大明,金银矿大都是由官置场监采挖。

当然也有一部分矿场是由民间矿主开办的,但是需要有官府的许可,缴纳定额的开采所得。他们这些矿场是通过官府举行的“买扑”,从官府“扑买”到开采权的。所谓,“买扑”就是类似于后世的政府举办的公开招标,谁承诺的缴纳的黄金额度高,谁就获得开采权。

除此之外,金银矿是不允许私人开采的。

虽然官府严禁私人偷采金矿,但是黄金贵重,随便一点所得,便价值巨大,而登莱地区又有众多的矿脉,淘金比较容易有产出,因此便吸引了无数亡命徒前来冒险淘金。

这些亡命徒在矿山的隐蔽处四处刨坑挖洞,偷偷采金,令官府的矿场产出下降很多。更有些强横的亡命徒,在一些矿山处拉帮结派,称霸一方,还勾结地方势力,欺压百姓,为祸地方。

对此,官府自然是不允许的,黄胜这个矿税太监也不能坐视不理。

黄胜自从上任后,便饬令各地方官府,严厉打击这些盗挖盗采的矿盗矿霸。

那些各县的主官对于黄太监的打击矿盗的指令倒是也很配合,毕竟这也关系他们自己的政绩,而且他们对这些矿盗们也是深恶痛绝。

于是,各地县衙便都派出大批衙役经常去清查缉捕那些矿盗。

但是那些矿盗们的消息灵通的很,那些衙役一旦前来缉捕,他们便暂时偃旗息鼓。一旦那些衙役走了,他们就再度出来盗挖盗采。

如此反复,衙役们累得腿跑细了,却没多大作用·。

今日招远县玲珑矿场的矿监,那份公文上,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上面说,最近这玲珑金矿附近的盗采盗挖,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矿场的产量。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