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文丑 > 第二百零五章 士族豪强

汉末文丑 第二百零五章 士族豪强

作者:烟花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0:44 来源:笔趣阁

士族和豪强是有区别的,不少士族为了家族的清誉,并不蓄田积财,如许县陈氏,陈寔名重海内,可家里却没有多少余财,又如荀氏,从荀淑这一代起,荀家就是每当家产增加便就分给亲友,元氏氏魏氏虽然比不上陈氏荀氏这么清高,可族里却也是没有太多田地的

要说元氏真正有田有粮的大户,还得是杨氏韩氏这样的豪强

杨氏有良田百顷,韩氏亦有田数十顷

百顷即万亩,收成好的年份,除去门客徒附之所得,杨家一年即能得粮数万石,足够养三千兵卒大半年今年虽颗琳,往年的存粮也有很多早被卖掉,可杨家现有之存粮却仍是有不少的,元氏荣计算过,按五分之一来募粮的话,只杨家交纳的粮就够三千兵卒两月之食

这么大数目的粮谷,杨家怎肯老老实实地交上?

李宣说道:“要是杨家韩家不肯交?”

文丑却似对此毫不的,笑道:“且看公宰手段就是”

……元氏荣的手段和文丑当年诛灭第三氏的办法如出一辙:搜集诸家不法之事

只是,文丑搜集第三氏的不法之事是为了灭其族,元氏荣则是为了迫诸家交粮

——要说起来,元氏荣迫诸家交粮所用的手段和文丑灭第三氏的办法之所以会一样,原因却是不言而明:他俩都是有官身的人,手里握着权力,要想达成目的,从律法上下手自是最方便捷,而且也不会落人把柄

但凡豪强之族,必有不法之为,元氏荣是本县人,生於斯长於斯,对本县的诸姓豪强知根知底,对他们族中子弟以前做过的不法事也多有所闻,只要下些功夫就能搜集到足够的证据

他等了两天。*xshuotxt/第六天早上遂分遣府吏,召县中诸大姓的家长来中尉府,唯杨氏韩氏不召

文丑至赵郡不到三个月,接连击灭左须黄髯。声威赫赫,诸姓的家长固然赖杨氏为倚,杨氏不交谷粮,他们也装糊涂,乐於不交。可在得了元氏荣的相召后,却不敢不来

十余家大小豪强士族的家长络绎纷至,入中尉府,进主簿院,到得堂上对坐,等候元氏荣

诸家到齐后,等了多时,天将中午,元氏荣才出现,他带脚履。大步登堂,穿过对坐两侧的诸家的家长,在他们的目光中径行至案前,拿起事先放在案上的一卷竹简,不坐,亦不入案后,便就在案前转过身来,面对诸家家长,展简读之

他的声音本就大,如金石之音。此时回荡在堂中,落入诸人耳中,是如钟鼓轰鸣,——他读的却是在座的诸家家长之一往r犯下的不法之事。读完,他不看诸人,翻过一页竹简,接着往下读,却是另一个在座族长的不法事,又读完。他抬起眼,简洁地令道:“收治送狱中!”

元氏左尉李仓不知何时候在了堂外,立刻带县吏入,即刻将这两个族长收拘,押送着回去了县寺

满堂在座诸人惧皆骇然

元氏荣环顾余下的诸人,举起右手里的竹简,说道:“此卷竹简共有五十余简片,我适才所读的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余下的内容我虽未读,然诸公应也心中有数,知道是什么了!”

在座诸人面面相觑,有的汗出如浆,有的面现忿然,有的手足措,有的惊疑不定

一人壮起胆子,说道:“君虽中尉主簿,然亦我赵人也,我等亦赵人也,何苦相煎?”

元氏荣按剑挥袖,嗔目叱道:“我所煎者,贼也!诸公请归,明r我当再召诸公见”说完,也不管在座诸人的表情各异,不给在座诸人说话的机会,拿着竹简昂然出堂,不顾而去

这天下午,元氏县寺的犴狱里,拷掠惨叫之声不绝

诸姓族长在县寺里都有关系,打探到这个消息后不惧怕,不少人痛骂元氏荣,杨深就是其中一个

杨深虽不在今r元氏荣的召唤之列,可他消息灵通,中午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件事,再又打听到被捕拿的那两个族长被李仓拷掠之事后,顿时破口大骂:“元氏小儿这是铁了心要给豫州儿做残我赵郡的鹰犬了!”马上叫他的几个儿子再去诸姓家长的家中,给他们鼓气

只可惜,诸姓的家长已被元氏荣不顾情面雷厉风行的所为吓破了胆子,全没了抗拒文丑的勇气,便是杨深的几个儿子口吐莲花也挽不回形势了

次r,昨天被元氏荣召到中尉府的诸姓家长皆引奴驱车载粮送中尉仓

元氏县的另一个大士族乐氏的家长和杨氏韩氏一样,本来是没有被元氏荣召去相见的,但却也不敢再拖延,亦老老实实地把粮交上了

至此,县中诸家仍没有交粮的,只剩下了杨氏和韩氏

韩氏观望了半天,未到下午,元氏县寺传出消息,被捕入狱的两个家长在狱中被拷掠死了韩氏的族长大惊失sè,紧接着又听闻元氏荣复遣李仓至此两个家长的家中,又宣其子弟宗人不法事,亦俱拿入狱,又没收此两家的家产,谷粮财货尽入官有这简直就是文丑当年诛灭第三氏的翻版,而且比文丑当年的手段加酷烈,竟直接把这两姓的族长刑杀在了狱中

韩氏的家长怯惧了,不敢再硬顶了,下午即遣奴客引车献粮

得知韩氏服软献粮,元氏荣进见文丑,拜地说道:“除魏氏外,余下诸家均已借粮”

——文丑募粮得有个说法,不能白拿,用的名号就是“借”,虽然大家均心知肚明,有“借”怕是“还”,至少在文丑任上,这些粮是别想着他会还的

“噢?诸家都已借粮了?公宰,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天,诸家就都把粮食送来了,好艾你此事办得好啊”

“只是杨家却仍不肯借!”

“你情我愿才叫‘借’,他家既不愿意,那就不借”文丑顿了一顿,又轻描淡写地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中尉府借粮是为了击贼保境,也是为了保县内诸家之安艾杨家既不肯借粮。那万一有贼寇侵扰他家,我等恐怕也是能为力”

郡也好县也罢,对长吏而言,治理地方最大的阻碍就是来自地方上的豪强。这也是为什么有汉一世常见郡县之有为长吏诛除郡县豪强的缘故

打个比方,豪强就是荆棘上的刺,不把他们整治得服帖了,政令就法畅通,而要想整治他们。也正如刺扎入手中会流血一样,不发生点流血事件是不可能让他们老实的

就拿文丑曾任职的西乡来说,高素殴打过相当於后世副乡长的西乡乡佐,第三氏明摆着不服他的管制,要非他先是为了程偃而折服高素,继之果断辣手诛除了第三氏,那么他在西乡的政令就不会有人听从小小一个西乡尚且如此,况乎一县一郡?

汉时受礼教的影响未深,承战国余烈,民风刚勇。豪强林立,巨富者横行州郡,桀健者称雄闾里,多豪猾之民,要想做好一任地方长吏,不能只宣扬德化,还得能专事威断,有胆量族灭jān轨“酷吏”一词在汉时虽不算褒义,可也非贬义,如被后世称颂的强项令董宣。便是光武皇帝年间的一个有名“酷吏”,他任洛阳令时,搏击豪强莫不震憟,京师号为“卧虎”

文丑到赵郡上任以来。一直忙於练兵击贼,恪守中尉的本职,不干预民事,郡里的豪强大姓如果不阻碍他的事情,再骄横再跋扈,他不会去理会。可一旦阻碍到他的事情,可就是“飞黄腾踏去,哪里顾蟾蜍”了!

就如杨深所言,元氏荣既投到文丑门下,为了重振家声,确是坚决要做文丑的鹰犬了他奋然说道:“月前中尉微服行县,出元氏县时,尝於郎中令所住的里外见到杨深的辕马,两次赞为好马今一县之中,唯杨氏拒不交粮,不除灭之,中尉之威以伸我必为君取彼良驹!”

文丑元氏荣夏侯兰三人出了院子,未到府门,见两个守门的吏卒引着数人从外进来文丑看去,认出这几人是谁,登时大喜,忙快步迎上,大笑说道:“吾候诸君久矣!”

来的这几人却正是刘备关羽张飞简雍

诸人均衣满灰尘,脸被寒风冻得通红,一副远路风尘的样子,显是刚到元氏

大约是没有料到才进中尉府的大门就碰见了文丑,刘备等人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刘备忙快步向前,越过引路的吏卒,与文丑相见,长揖行礼,说道:“备亦思兄久矣”

文丑把他拉起,握着他的两手,上下打量,笑道:“玄德,数月不见,风采依旧啊”

关羽张飞简雍来到近前,三人行礼

文丑把他们一一扶起,亲热地说道:“早给你们说了,玄德,吾弟也,汝等玄德之友朋,亦吾弟也,不必这么多礼……,云长,这才几个月不见,卿之须髯便又盛美了许多啊我前番击藏匿郡西芦岭中的黑山余部,获其贼首名为黄髯者,他的须髯与卿颇有一比也”

关羽是延熹六年生人,今年才二十出头,年纪不大,蓄须还没几年,他虽然天生胡须比常人茂美,可要与蓄须已有二十多年的黄髯相比却还是远不及之的

文丑这句话只是投其所好,“奉承”而已

关羽不喜士族,文丑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坏,后虽因文丑种种努力,使得他自家的形象在关羽的眼中略得扭转,可总体而言,关羽对文丑还是没甚好感的

这次与刘备等一起回到涿郡后,关羽曾经劝说刘备最好不要再去找文丑了,对刘备说道:“文丑之名族之后,自视甚高,言举似谦,内必骄慢,与兄既非故友,又非同乡,只是一面之交,今他位比二千石,掌一郡之兵,青绶银蝇又年轻早贵,纵许兄以中尉功曹之任,说到底,不过是用兄及我等为鹰犬罢了,大丈夫一世,岂可拯为鹰犬供人驱使?以羽之见,与其去投文丑之,兄若果有取功名之意,不如去投公孙伯珪,今边疆多事,此正丈夫立军功时!”

关羽评价文丑“自视甚高”,刘备对此是不以为然的,至於“言举似谦。内必骄慢”之句更仅仅是关羽的臆断之言,刘备更不同意他与关羽亲好rì久,深知关羽的xìn格,知他之所以说出这番言语纯是因为讨厌士族之故。因此婉言拒绝了他的建议,说道:“荀中尉与我等固是一面之交,相识不久,可相识之后,又是赠我等宝刀。又是送我等兵器,并向皇甫将军大力举荐我等,此等厚恩,我等岂可不报?”

“文丑之赠刀之谊,当rì在战场上我已经替兄还给他了!”

关羽这说的却是当rì文丑等与西凉诸将闹矛盾时,他曾相助文丑

人都是有两面xìn的,关羽也是

关羽自负材勇,xìn本刚矜,只因出身寒微,早年在家乡虽有名气。却苦於入仕无门,常年被迫居於社会之底层,不得登高展眉,见多了能力远不及他的庸碌之辈只因为出身士族便就能轻而易举地入郡县为吏,见多了郡县吏员豪强大户欺凌黔首的场景,他对所谓的“士族”怀有极强之恶感,用后世的话说,他现在就是一个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年轻人

在愤世嫉俗的同时,受两汉风尚之影响,他又是一个“重义”的人

他对文丑固有恶感。可文丑对他对刘备对张飞有恩,他却也不会不回报之

厌恶一个人是一回事儿,报答这个人的恩是另外一回事儿在这方面,关羽恩怨分明

刘备摇头说道:“赠刀之谊虽已还。然荀中尉视我如弟,我自当兄事之,与中尉临别时我已说至迟到年底必会去赵郡,丈夫不能言而无信”

这是刘备明面上拒绝关羽的话,在内心中刘备也是有思量的

不错,公孙瓒和他的关系很好

可首先。公孙瓒在边地,边地条件艰苦;其次,就算去投了公孙瓒,公孙瓒也不可能给出比“中尉功曹”还高的官职;再次,相比公孙瓒只是边地大族公孙氏的庶子,文丑出身中原名族,上得皇甫嵩的重视,下有族中长辈支持,不管怎么看,他的仕途也会比公孙瓒顺畅得多

张飞简雍均赞同刘备的意见

关羽成了少数,虽有不愿,却也不得不听从刘备的话

他对来投文丑本就有不愿,见到文丑后自也就没有什么笑涅,为了不使刘备难做,行礼什么的他可以规规矩矩,可当文丑与他说话的时候,他却就没这么客气了

听得文丑笑言他的须髯,他手抚颔下胡须,偏开头,看向侧边,说道:“羽虽无名之辈,然胸怀忠义,却也不屑与黑山贼子比之”

“翱……,哈哈,哈哈,这却是我说错话了,云长勿怪,云长幸勿怪也”

要说刘备与关羽,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关羽乃熊虎之将,有万夫不当之勇,非曹刘孙这样的人主不能用之,而曹刘孙三人,曹ā身贵族,孙坚xìn格刚烈,与关羽皆不融,唯独刘备,虽是汉家宗室,而早与寒门无异,又仁厚能容人,也只有他能与关羽亲同骨肉

刘备无奈地瞧了关羽一眼,出来打圆超岔开话题,笑问文丑:“天sè将暮,兄却像是要出府,不知是要去哪里?”

文丑就着刘备递来的杆子下,只当没有被关羽抢白,面sè不变,接口说道:“前次击黄髯,因我部义从不熟悉山战,伤亡惨重,为了击贼,我这些天正在郡里募兵兵额有限,应募的人太多,需得细细选拔,沙汰择痊我正打算去兵营里看看今天募来的人合不合用”

“噢?原来是这样!备适才在元氏县外见有数处募兵之地,其外拥挤了极多的流民,本就猜测或是兄在募兵,果然如此”

为了毕县内的治安,文丑的募兵处都在县外刘备在来的路上看到了好几处刘备顿了一顿,侧身让开出府的路,对文丑说道:“兄既要去兵营,那么……”

文丑打断了他的话,笑道:“兵营的事,小事耳,总算把贤弟盼来了,此大事也!贤弟既来了,这兵营不去也罢”扭头对夏侯兰说道,“你去营中,告诉元皓子龙,就说玄德来了,今天我就不去营中了,……,叫他们忙完手头的事儿,快点回府,今晚我要为玄德洗尘”

张飞大为感动,心道:“募兵,军事也,因吾等之故,中尉连兵营都不去了?”

简雍好说笑,一本正经地说道:“昔从皇甫将军征剿黑山,征战之余,虽也吃了几顿中尉的饭请,可既无佳肴,又无美酒,更无丽人献奉歌舞,不瞒中尉,雍实闷闷不乐素闻赵郡栾城妖女之名,又久闻元氏才舞之誉,今晚,雍总算可以一饱眼福,大快朵颐了也”

文丑哈哈大笑,说道:“今夜必叫你简宪和满意!”

“如不满意呢?”

“如不满意,我罚酒三樽”

简雍在军政方面并无特殊的才能,可口才颇佳,尤其是不拘小节酣放纵适的作风很能得当今“风流名士”的喜爱,文丑虽非“风流名士”,可毕竟是从后世来,对他这种不拘束礼节的随意也是很喜欢的

吩咐了夏侯兰去兵营里传讯,文丑一手握住刘备的手,一手携住元氏荣,边走边给他两人介绍,说道:“玄德,此吾主簿也,复姓元氏,讳荣,字公宰,家乃本郡冠族……,公宰,此即我常对你说的我弟玄德也”

在文丑与刘备等叙话的时候,元氏荣一直在边儿上默默旁观

此前,元氏荣问过文丑为何空悬中尉功曹一职,不择贤任用,文丑告诉他,说有一弟名叫刘备,涿郡人,武勇出众,乃是汉家宗室,这中尉功曹一职就是给他留的

刘备囊rì从卢植在缑氏山读书时,与卢广是同学,卢广对刘备印象不深,评价亦不甚高

元氏荣原本十分疑惑文丑为何会把中尉功曹这么重要的职务留给刘备,今rì得见,乃知刘备确实不凡就不说刘备身具异相,也不说他的言谈举止,只说跟着他来的关张简三人,关张俱虎背熊腰,顾盼含威,一看即知必有超乎常人的武勇,简雍从容大方,亦绝非常人,刘备能得他三人追从,显然是个杰士

元氏荣在观人上比卢广强得多,虽亦有些门第之间,略轻视刘备等同寒门的出身,然既然看出刘备是个杰士,又兼之文丑口口声声“刘备,吾弟也”,对刘备当然客气礼敬

他说道:“久闻君名,终得相见俗云:‘闻名不如见面’,今信也夫!”

“备久闻元氏氏乃赵之后裔,冀州名族,慕名已久,今有幸得与君识,幸甚幸甚!……,先帝朝时,有廷尉姓元氏讳义者,不知是否出自君家?”

“不是我元氏氏郡望有二,一在赵郡,一在颍川,君所言之元氏义是出自颍川元氏氏”

“噢?原来颍川亦有君姓之宗支,……,这么说来,君与中尉倒是很有缘分”

元氏义是先帝年间的人,曾任朝中廷尉当年先帝借宦官之力诛杀跋扈将军梁冀,受乾的公卿列校刺史太守国相死者数十人,梁冀的故吏宾客被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为之一空,唯与郭林宗等齐名的尹勋袁绍的族曾祖时任光禄勋的袁盱和廷尉元氏义因为有功而未受黜免

元氏义虽有名於前朝,可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要非刘备提起,便是作为元氏义同郡人的文丑也不记得还有这么一个前朝的名人他转目看了眼刘备,心道:“记得在军中时,有时闲谈,说起朝中的公卿‘贵人’州郡的名士豪杰,玄德好多都不太清楚,不意数月未见,连前朝的廷尉他都知道了……,看来这几个月,他在家里没有闲居,着实做了不少功课”

元氏荣是中尉主簿,刘备是即将上任的中尉功曹,他两人rì后就是同事了对元氏荣这个本地冠族出身的“地头蛇”,刘备极是有礼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