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文丑 > 第六十二章 雷厉风行

汉末文丑 第六十二章 雷厉风行

作者:烟花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0:44 来源:笔趣阁

这次孙坚率军前来参与讨董之事,也是有着一定野望的,但看其所带之人手中就能够窥视一二,只怕他的野心并不比文丑小。

黄盖、韩当、程普、祖茂,文丑所熟知的孙坚四将一个不少!除此四人之外,另有孙贲、吴景二位孙坚的亲族率兵相随,这即是当下孙坚势力的全部了,虽说不比文丑之势力强上太多,但也不见得弱于文丑之兵势。谈笑间来到阳翟县外,孙坚却见离县不远的野地上停了黑压压的数万步骑,甚是骇然,遂遥指疑问道:“子孝,那是怎么回事?汝之军队还不曾扎营吗?”

文丑答道:“非也,此乃孔豫州之部曲。鄙人之军早已于县南安营了。”

“哦,那孔豫州因何使得数万之军露宿野地,不扎营结寨呢?”孙坚更是疑虑。

“呵呵,实是孔豫州爱惜之军卒,不欲使将士劳苦,故暂驻野地吧。”

“数万之军,怎有不扎营之理,简直胡闹!”孙坚愤然言道。在他的思虑之中,这是行军打仗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孔伷作为讨伐董卓的一州之此事,也算是一方之诸侯,坐拥数万之军队,而不能正确使用之!?ァ?恪? ?担琺c←om?翟谑橇钊似?咧?br/>

“正是,鄙人也是如此之想法,不过却并不能知孔豫州之妙论奇思!或者他在等待着吾等之营寨呢!”文丑也是颇为不岔道。

“吾等之营寨?”孙坚略微一愣,接着回转过来笑道:“怕是子孝之营寨居多吧!恩,如此就是了!哈哈!”同时又表态言道:“既然吾等乃是同盟,鄙人自是不会坐看孔豫州夺汝之军营的!”孙坚不是笨人,再一想他刚入颍川郡界,孔伷自然不会是盯上了他。顿时了然。

而对文丑和孔伷相争之事,在来阳翟的路上,他略闻韩猛说了些,对此,他很能理解文丑。

并且,按照当下之势。现共有三路兵马会师颍川,其中他与文丑这两路都是远途而来的“客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望从本郡往这里运输粮秣不现实,那么就只有借食颍川和豫州,而他和文丑两路人马相加,共有数万之众,人吃马嚼,日用甚大。如将此后勤供应悉委之于孔伷之手,那就好比是被孔伷掐住了命脉,此次起兵虽是共同讨董,可他和文丑都与孔伷没有交情,谁知道孔伷是怎么想的?实在不能放心。所以,即便不为日后作战的统一指挥计,只为本部的粮秣、军械供应计,就算文丑不和孔伷争。他到了阳翟后也会和孔伷争一争这个主导权的。

只是,他虽略知文丑与孔伷相争之事。却没想到孔伷竟把主意打到了文丑的营垒上。而且他是受文丑之邀来的颍川,与文丑乃是两位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顿起了同仇敌忾的心气,没再说别的,直接问道:“我听韩猛说。孔豫州现在郡府后宅住?”

“正是。”文丑明了了孙坚之心意,当下言道。

孙坚唤左右诸将近前,令道:“德彰、德谋、义公,卿等领兵先去县东,筑垒扎营;伯阳、公覆、大茂。卿等点一千步骑甲士,从我入城。”

县东是文丑给孙坚备下的驻营地,吴景、程普、韩当诸将应诺,奔回军中,呼喝下令,命军马转向东去。

孙贲、黄盖、祖茂三将则点了五百精甲,候在孙坚身边,准备从他入城。

文丑知道他这是要干什么,笑道:“文台兄,汝方至,一路远来甚是辛苦,不如先去小弟之营中,待我与你接风洗尘之后,等到明天再入城不迟。”

“我既然已为袁公表为颍川太守,如今到了郡中,我怎能不先入郡府?且待我先去见过郡府诸吏,安置下了住处,再赴卿宴不迟。”孙坚笑道。

“既然卿有此意,那为卿接风洗尘的事儿就等卿见过郡吏再说。……可要我陪卿同去?”文丑再言道。

“不必,卿只需遣一人在前为我引路就是。”孙坚豪爽言道。

周路也跟着文丑一起来迎孙坚了,文丑把他叫到近前,笑对孙坚说道:“周君久在郡府,熟门熟路,并与郡吏皆相熟,就由他为卿引路吧。”

周路心道:“孔豫州现在郡府后宅住,我听孙将军这意思,‘见过诸吏、安置下了住处’云云,明显是要去赶孔豫州走啊?他才到郡,虽有主公为助,可孔豫州帐下四万余兵马却远多于他和主公的联兵,而他就敢直接去赶孔豫州,……孙将军到前,主公对我等说‘孙文台世之猛将,江东猛虎’,此言一点不差,此人真有虎胆,果是一头猛虎。只是其对待士子态度,远远不及主公啊!”

孙坚抬头看了眼天色,这会儿离傍晚还早,他扬鞭点了点前头数里外的阳翟县城,说道:“此地离郡府近在咫尺,卿可先回营中为我整治酒食,至多一个时辰,我即可至也。”

因为孙坚是从郡南来的,所以文丑和他分道的地方在县南,离阳翟县城约二三里远,距文丑的营地约有十来里,文丑与他暂别之后,驰马回到了本营。

到了营中,文丑先不忙着令给孙坚治备酒席,而是急唤来颜良、赵云、文霸等各部校尉,下令道:“诸部凡于校场操练者,即刻归营,凡在帐中者,即刻披甲,命三军立刻集结备战,……子勇,带汝部骑士出营戒备。”

颜良等人莫名其妙。

颜良心道:“大兄不是去迎接孙将军了么?方才还遥见孙将军的部曲从营外道上迤逦而过,旗帜如林,尘土大兴,却怎么没过多久大兄就独自归来了?还令我等备战?……孙将军哪里去了?为谁备战?”问道,“大兄可是出了什么变故?缘何忽令三军备战?”

文丑答道:“文台领了一千精锐驰去阳翟了。”

“驰……。”颜良话只说出口了一小半,只说了一个字,便即醒悟,明白了文丑话里的意思。他和赵云等人对视一眼,包括本来懒懒散散的文霸。此时也挺直了腰杆,面色严肃了起来。

众人皆知:孙坚被袁术表为了颍川太守,而孔伷现正居住在郡府的后宅里边,并无相让之意,孙坚方至县外,就统一千精卒直入阳翟。所为者何?不言而喻。这显是冲着孔伷去了,而且其斩杀荆州刺史、南阳太守之事就在不久之前,众人怎还不知事情之原委?

赵云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孙将军部曲何在?”

“孙将军令之去了县东。”文丑言道。

孙坚给吴景等人的命令是令他们带兵去县东筑营,可明眼人皆能看出,这道命令其实只是表面上的,想那孙坚作为主将,他亲带一千精锐驰往阳翟,找孔伷的麻烦去了。吴景等人作为他的部将怎可能会真的就没心没肺地去扎营安寨?不用说,他们定是去了县东备战。

阳翟县城在颍水南岸,城北离水颇近,地卑潮湿,不能安营。为防董卓部再入境杀掠,周路前些时把郡兵悉数调到了城西驻扎。而城南现则是文丑的营地。在孙坚到前,也许是为了耀武扬威,宣示实力。以“震慑”文丑,孔伷把他带来的豫州军安置在了文丑营垒的斜对面。即县南和县东之间。现在孙坚的部曲去了县东,在县东备战,换言之,也就是说,就现下的三部兵马形势来说,文丑和孙坚两部刚好把孔伷的豫州军包在了中间。隐然形成了夹击之势。

赵云心道:“孙将军方至县外,便率精锐驰去县中,这分明是要与孔豫州为难,万一事不成,又或虽成。却也必会惹得孔豫州勃然大怒,说不定他就会点兵与我开战,所以主公一回营就令我三军戒备。”

他又想道:“万一真的开战?孙将军虽是远道疲兵,可我部却是养精蓄锐已久,并有县西的四千郡兵随时可驰来支援,有心算无心之下,孔豫州部曲虽众,亦不足畏也。”

“有心算无心”,这说的自是豫州军现下毫无准备,而文丑、孙坚部却提前做好了部署和预备,如此一来,豫州军兵马虽众,既无营垒为护,又仓促失措,败之实在不难。

文霸倒是灵光一冒,低声问道:“我部骑兵只是出营备战么?要不要我遣两曲精锐先去豫州军近侧监视?”

“监视”的话,哪里用得着两曲骑兵这么多?文霸这是想先放两曲骑士到豫州军边儿上,一旦开战,这两曲骑兵就能立刻展开冲锋,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给没有营寨保护、宿住野地上的豫州军造成杀伤,更重要的是,造成慌乱,以方便后继的文、孙部骑兵、步卒大举进攻。

文丑欣慰想到:“骑兵之长,在迅捷猛烈。子勇久掌骑军,多历战事,已不再是昔年在常山从我征讨黑山贼寇的那个初出茅庐、唯以性猛为擅的文子勇了,此言深得骑兵三味也。终于不再是一个事事都需要自己操心的小子了。”沉吟片刻,却言道,“用不着两曲这么多,派四五骑去就够了,再派几骑去县外近处打探。”

这却是因为文丑的营地离豫州军的驻地不到十五里,骑兵瞬息可至,暂时不必先派人去其近前,待等得了报讯后再去不晚。

诸将神色严肃,立在文丑身边的田丰却是神态轻松。

他对文霸等人笑道:“孔豫州一文士也,帐下兵马虽盛,然皆非嫡系,来源甚杂,如陈、梁、鲁、汝南诸国之军,名归其统,实各有军将,孔豫州到县不肯安营,使之露宿野地,彼辈本就已颇怀不满,若是讨董,或许勉强还能听从其令,而击我部,势必相违。吾料之,今孙将军入城,孔豫州纵怒而兴兵,事必无成。诸君可奉明公军令,戒备便是,却也不需太过紧张。”

田丰如今也算是久在文丑帐下了,兼且其智谋出众,诸将早已服其能,这时闻得他的分析,俱以为然,神情都轻松了一下,齐声应道:“诺。”

看着诸将鱼贯出帐,立在文丑近侧的田畴、郭嘉和荀彧神态不一。

郭嘉和田丰的神态相似,也是很轻松,虽说郭嘉较为年轻,不过其之见识却是非常,往往能够一语中的,抓住事情的根本,从而为文丑提供优谋良策;而田畴作为文丑势力的第一个谋事,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并且拥有卓越的地位。而荀彧却蹙着眉头。

文丑看到了,问道:“文若,何事蹙眉?”

荀彧皱眉言道:“明公,为了粮秣供应和讨董作战,明公与孔公暗斗是在所难免,可现下孙将军带兵进县,万一真的彻底激怒了孔公,以致两军失和,即便不致发生内斗,可对讨董怕也会不利啊。”

田畴却开口说道:“颍川现虽无郡守,可孔豫州身为州刺史,却昂然卧居颍川郡府,又欲自理颍川郡事,於情不合,於理难容,郡府里的王阵、周路诸吏都对此怀有非议,却也难怪孙将军在闻知后会直接带兵进县。刚才,元皓先生与主公也都说了,孔豫州一文士也,无军旅之才,反正将来讨董依靠的还得是主公和孙将军,即使和他撕破了脸,想来也不会影响到讨董之局面。”

“话虽如此说,可孔公帐下的豫州军有数万之众,占我颍川联军的一半还多,倘若因此之故而使此数万兵马不能参与到讨董中去,未免可惜。”荀彧依然忧虑言道。

田丰笑道:“这数万豫州军却非是孔豫州的私兵,而是举旗讨董的义兵,不错,他们固然是豫州的兵马,可却不一定只会肯听从豫州刺史的命令,明公亦讨董的诸将军之一也。‘良臣择木而栖’,只要明公和孙将军表现出足够的智略和武勇,那么豫州军各部的军将中,有讨董之意的,自然便就知道该听从谁的命令了,而如果本就是没有讨董心思,只是来滥竽充数的,那么就算不和孔豫州撕破脸,这部分人马也不会在讨董时出什么力。”(未完待续请搜索百书楼,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