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文丑 > 第二章 商议

汉末文丑 第二章 商议

作者:烟花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0:44 来源:笔趣阁

readx;话说这边文丑正苦思对策,却不知沙河乡官寺内也颇不安宁,乡有秩杜宜在大堂内来回踱步,眉头皱的都能滴出水来,乡佐,游徼等在堂内争论不止,整个大堂乱成一团,有惶惶不安脸色苍白的,也有激情四射满面红光的,不一而足,唯有一身着浆蓝色儒袍的老者端坐于堂内文案后,手执一卷简牍,细细观看。他是沙河乡的三老,姓姜名承,字继德。

汉承秦制,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另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及力田掌耕地等佐官乡吏;亭设亭长主管治安,令有亭父、求盗、亭卒;里的长官为里长,里父老。

“杜君,难道你忘了中平元年之事了吗?”姜承放下竹简,轻声言道。

杜宜正不知该如何是好,猛然听得姜承提到中平元年,不由以手拍额道:“哎呀,多谢姜公指点,险些误了大事矣!”并吩咐乡卒,“快快去请各亭亭长来,还有务必把文氏主事之人请来。”

这时堂内众人亦是恍然。

原来在中平元年间正是发生了波及八州二十八郡的黄巾之乱,而常山国就在其中,当时郡内县、乡十毁七八,当真是饿殍遍野、赤野千里。沙河乡就是在文氏上任族长即文丑之父的组织带领下,成功抵御了黄巾军的侵扰,而其临乡桃林乡却毁于一旦。

……

文氏里父老名叫文宇,字子通,年有五十有余,自文丑之父亡故后就是文氏的主事人。如今他正策马奔向乡内官寺,文丑、文霸紧随其后。

文丑在马上穿过乡市和几个里落,远远看见有一处颇显气派的院落前已有二三十人翘首以待了,皆是乡中吏员和距离稍近的亭长、里长,那就是乡吏办公之地官寺所在了。

“文公,你总算来了,急煞我也!”这边文宇驱马还未走到近前,乡有秩杜宜就迎了上来。其他吏员也紧跟其后。

文宇见状,骤然立马屈身道:“杜君,折煞老夫了。”

“啊!”众人一声惊呼。

却是文霸在其父停马的关头一时未反应过来,骑着那马儿就迎了上去,幸亏其人从小弓马娴熟,但见他猛的一勒缰绳,那马儿长嘶一声,人立起来,堪堪停住。文宇狠狠的瞪了文霸一眼,再看文丑早就滚鞍下马持立在文宇一侧了,随后有些恨铁不成刚的叹了口气。文霸默默的下马站在一旁。

“此子骑术了得!不知?”乡有秩杜宜手指文霸道。

“此犬子文霸,不知礼数,教诸位见笑了。”文宇无奈道。

“文家又有一猛将矣!沙河之幸!”杜宜又指文丑面向文宇问道:“此即文烈公之子‘孝三郎’呼?”

“然也。”

“杜公,不敢妄承‘孝’名。”文丑当即拱手拜曰。

众人闻得他是文烈公之子,又如此进退有据,温文知礼,不由纷纷恭敬见礼。

文丑之父名叫文烈因护佑乡里,故乡里民皆尊称其为文烈公,而文丑以年幼之体丁忧三年,由是以“孝”闻名乡里,因其排行第三,今又承乡有秩杜宜之口,由是“孝三郎”的雅号不胫而走。当然这都是后话。

说话的当口,其他几亭的人也到了,众人一一见礼过后进入大堂,依次坐定。

“想必诸位都听说了,十几天前黑山军祸乱高邑县境内多乡,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有秩杜宜看向左首第二位的文宇道。

此言一出,乡中吏员先前已知也没有什么,但新来的马些亭长、里长们,听闻却是脸色大变,纷纷交头打听具体情况。

“要我说,就该磨好刀剑,杀他个小兔崽子!”右列一个生的五大三粗的汉子边摩拳擦掌边说。

“不可,贼军势大,听闻高邑县都紧闭城门不敢略其锋,咱乡里有多少人啊!不可不可……”乡佐立马出来反驳道。

“怎么不可,中平元年时候的贼兵不比他们多!不还是被我们打跑了!”这人脸上有一条疤痕,自额头一直延伸到鼻梁,煞是吓人,说完还朝文丑的方向拱了拱手。貌似跟随过文丑之父参与抵御黄巾贼寇之战。文丑亦是拱手还礼。

“那是贼军刚成,还没有多高的战斗力,现今的贼兵那个不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又岂是原来可比!还不如早早搬进城里,还有城墙保护。”一亭长说。

“但是,麦子眼看就要熟了,我们逃走岂不是又毁了一季收成!”乡里力田担忧道:“再说,没了这一季的收成不知道又有多少户人家倾家荡产呢!”

“我们何不请县里来兵,帮忙驻守抵御黑山贼呢?”

“县里就那三、五千兵,县城能守好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

“贼兵无非就是要些粮食,我们给他们一部分不就成了。”

“有一就有二,我们哪来那么多粮食给他们,自己还管不饱呢!”

……

文丑见得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得面红耳赤的,互不相让。不由想到:“乡民还是有尚武的基础的,这也不可谓不是一个机会!”正思考间。

“文贤侄,不知你有何看法?”却是有秩杜宜见文丑目光闪烁,兼其方才表现出色,未尝没有考教他的意思。

众人听有秩杜宜开口,皆停止争吵看向文丑。一直闭目养神的乡三老姜承闻言也是睁开双目,注视文丑。

文丑指了指自己,见乡有秩杜宜微笑点头后,又向众位一拱手,理了理思路道:“如今争论就在战与不战,战之,若败则家破人亡,当然若胜那是最好的,”文丑扫了乡力田一眼继续道:“若是不战则忧房毁粮绝,最后也不见得能躲过这一灾。”

众人纷纷点头,若有所思,文丑目视乡有秩杜宜接着道:“据小子所知,本乡原有八亭六十三里共三千余人,经中平黄巾之乱后,多有流民落户本乡,随增两亭十三里,人口将近五千。杜公,小子说的可对?”

“不错。”有秩杜宜有些诧异的点头道。

文丑紧接着道:“若是将这五千人中所有壮丁抽出,怕是不下千人,现今贼军在高邑县祸乱,定有不少流民流落本乡,若是我们能将他们暂时安抚,为我们所用,怕是又增加数千人。纵然不能上阵杀敌,就算只让其揺旗助威,怕也有不少威势。”

这时乡三老姜承道:“纵然如此,若是贼军大部来攻,也是不能抵挡的啊。”

文丑又朝姜承拱了拱手道:“诚如姜公所言,我们还不能确定贼军是否来攻,就是前来,又有多少来攻,这就是关键所在,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做以下准备:其一通知各户将家财收拾停当,以备不测;其二组织斥候队分为骑兵,步兵两种密切观察本乡周围方圆五十里,一旦发现有贼寇活动立马来报,尤其是高邑县方向;其三组织乡民在乡外围挖壕沟,筑工事;其四安抚流民,增加兵员;其五控制县城一城门。若是无寇来犯那是最好,若是来寇低于五千我们未尝不能与之一战!若是有成万大军,我们就要投奔县城里了。小子浅见,如有差缪之处,还望见谅。”文丑又朝众人拱了拱手,随后持立文宇之侧。>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