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文丑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扬州茂才

汉末文丑 第一百九十一章 扬州茂才

作者:烟花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2:35 来源:笔趣阁

他没有多说,举箸笑叫诸人围案坐下诸人大快朵颐

饭毕,又有少年来收拾走餐具

徐荣再次过来,问他们吃得可好,得了文丑等满意地答复后,恭谨地请他们休息,辞别出院

……

这间上房客舍可宿三人,文丑招呼元氏荣荀彧与他同住李宣李典典韦去别房睡下典韦戍卫门前,值前半夜的班李典典韦值后半夜的班

吹熄烛火,文丑三人就寝夜雨敲打窗纸,室内温暖萣sp 可能是徐荣嘱咐饮酒吃肉的少年小声点,前院没了喧闹,亭舍里很安静

伴着雨声,诸人相继睡入梦乡

……

也不知睡了多久,文丑忽觉有人推自己,费力地睁开眼,见却是荀彧

“怎么了?文若”

荀彧不知何时从床上下到了地上,立在床边,披着衣,提着剑,轻声对文丑说道:“你听”

先听到的是元氏荣的鼾声,再接着听到的是窗外的落雨室内悄静,别无其它的声响文丑莫名其妙,问道:“听什么?”

“适才有人冲入前院,大呼:亭西有贼”

荀彧话才说完,前院纷乱顿起隔着院墙院门屋门,又有雨声,听不大清楚,但能听出这动静是不少人从前院屋中奔出的声响随即,一个高昂的声音传来:“有寇贼夜侵亭西,陈君令:即刻出舍,驰行击贼!”很多人声随之骤起,差不多得有十余人同时大声应诺

众人的人声落下后,一个低沉的人声隐约传来,这是徐荣的口音,估计是在分派命令

须臾,亭舍前院的门打开,前院的少年们应是在徐荣的带领下出了舍院,脚步声纷沓远去

前院的院门关上没多久,后院的院门打开

一人站在院门处对jing夜的李典典韦说道:“亭西来了伙贼寇,陈君带人去击贼了他临走前。令小人转告贵客不必担忧亭舍里有我等留守,必不会使贼人伤了贵客”

文丑披衣起,开房门,答道:“我等的安危。贵亭无需担忧既然亭西来了贼,诸君请都去帮忙吧,不用留下来护卫我等”

院门的这人说道:“这是陈君的命令,小人等不敢违背贵客请安心歇息吧”退出门外,将后院的院门掩上

文丑回顾问荀彧:“什么时辰了?”

荀彧看了看案上的漏壶。答道:“丑时二刻了”

夜深有雨,这伙侵掠苏人亭的贼寇选的时机不错,只可惜徐荣谨慎jing觉,早已有备,在亭的四面均派了暗哨查路之人,一见不对,那暗哨即立刻奔回送讯文丑心道:“只是不知这伙贼寇有多少人?徐荣带出去的有十来人,也不知够不够用?”

猛闻得舍中前院鼓声大作

雨夜悄寂,鼓声如雷

文丑不及防,险些被吓了一跳。想道:“这却是击鼓传jing了是了,徐荣在亭部四周应均布置的有人手,这会儿以鼓声传jing,既可使贼寇惊骇,又可以此召唤别处之人手赶去亭西”

他当年在沙河亭时就夜击过贼,后从军征战,更是久历沙超对这等用兵法约束部众用鼓声指挥作战的办法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几乎不用想就能猜出徐荣的布置

元氏荣李宣典韦也都被惊醒了

元氏荣与荀彧来到文丑身侧典韦李宣持戟剑奔出客舍,来护卫文丑

夜sè茫茫,雨水如浇

立於门口。望夜雨,听鼓声

文丑恍如回到了他在沙河亭越境击贼的那一夜,又恍如回到了不久前与黑山作战的战场上

受鼓声惊动,亭部中各里犬吠鸡鸣荀彧低声。三言两语给元氏荣等讲清了亭西来了贼寇之事文丑侧耳细向西听,鼓声鸡犬之声雨声却掩盖了亭西一切的动静李宣点亮了蜡烛,捧到文丑近侧,微弱的烛光映亮了门前的一点土地和些许落下的雨丝

李典问道:“文君,我等要不要去帮助徐荣?”

文丑笑道:“前院留守的少年怕是不会让我等出门”瞧了眼院门,说道。“说不定此时的院门外就有弓弩正对着呢”

徐荣没有带全部的人去击贼,而是留下了几人守在亭舍里,一则是为了保护文丑等,二来也是对文丑等的提防他虽然相信了文丑是许县陈氏的子弟,可文丑等前半夜来借宿,后半夜就来了贼寇,未免有些巧,他却也不能不防备一二,以防文丑等与那伙贼寇里应外合

荀彧笑道:“君早年为沙河亭长,也曾夜击贼寇文君,这徐荣的作为与君当年颇有相像”

本来徐荣敬重士子结交少年就与文丑当年有几分相像,今夜出舍击贼,他从容不迫,安排妥当,比之文丑为沙河亭长时更又多了一分相似

文丑细听亭舍外的动静,笑道:“我当年可没他这么从容”文丑那次夜击贼是头次出战,虽也还算镇定,但却不及徐荣今夜的从容不迫当然,这不是说文丑不如徐荣,徐荣前为博广亭长,转任苏人亭长,任亭长久矣,击贼的事情这肯定不是第一回,只能说他很有经验了

文丑见典韦和李宣没有穿外衣,都是只穿了件犊鼻裤,显是匆忙起来,不及穿衣,就赶着来护卫他的,对他俩说道:“夜深雨寒,你俩回屋去穿上衣服”

典韦不肯李宣回屋穿好衣,拿了典韦的衣服过来典韦便在门前将衣服穿上

十里一亭苏人亭部南北不到十里,东西十里余,亭舍在亭部的正中从亭舍奔去亭西用不了多久,但不知来的贼寇有多少,又是深夜雨中,难以辨物,文丑猜度,不管胜负,徐荣或许得等到天亮才能回来了,即使来的贼寇不多,想来他也得一两个时辰

却没等很长时间,鼓声才停下来不一会儿,就听到哗哗的雨声里,舍外人声由远至近前院院门打开,徐荣带着出去击贼的诸少年回来了少年们兴高采烈,大声说笑

李宣说道:“获胜了?”

文丑问荀彧:“现在什么时辰了?”

“将近寅时”

徐荣等出去时是丑时二刻。将近寅时回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击贼取胜李宣狐疑他的迅捷,猜测说道:“莫非是贼寇不多?”

文丑“嘘”了声,叫他别说话。倾耳听前院少年的大声谈笑,议论战果

听得多时,了然了徐荣击贼的经过

并不是贼寇不多,侵部的贼寇不是流民,是从邻近山里下来的一伙盗贼。有三十余人,人数不少徐荣带出去了十来个少年,从亭部各处来援的共亦有十来人二十来人对三十余人,他却是以少击众,而他能在不利局面下迅获胜是因为他率先进击格斗,擒贼先擒王,以矛洞穿了贼之胸贼毙命当超余下的诸贼没了领,四散纷逃,被诸少年尽数格杀

文丑说道:“以矛洞穿贼胸?此吴侯之高午也”

“吴侯”,文丑说的是吴汉吴汉击公孙述。围成都,公孙述将数万人出城大战,吴汉令护军高午等率数万锐卒迎击之,高午奔阵刺公孙述,洞穿其胸,公孙述落马,吴汉因而大胜

徐荣与高午同名,今夜杀贼也是洞穿贼之胸,却让文丑想起了高午

荀彧赞道:“此人有勇有谋”

埋伏暗哨路岗,以鼓声示jing传讯。一处遇贼,全亭奔救,先搏杀贼,这是谋;亲自上阵。亲手格杀贼,这是勇

元氏荣调笑似的道:“却不枉了此人的个头体魄”

徐荣长八尺余,体魄雄伟,以他这身量体魄,亲手格杀一个贼寻陈耳

前院的少年入了堂中,说笑声变得小了后院的院门打开。徐荣进来,见文丑等人立在屋门口,忙上前行礼,说道:“亭西遭了贼寇,打扰贵客安眠了”

李宣眼尖,看出徐荣这会儿的衣服与初见他时穿得不是同一件,应该是上件衣服在击贼时被淋湿沾了血污,他不愿失礼,因此换过衣服才来见文丑等人

文丑笑道:“闻君夜雨下击贼,以寡击众,不足一个时辰即凯旋,疆场名将也不过如此了吧!”

“午乡野粗俗,怎敢与疆场名将相类?贼寇已被我等尽诛,君请安枕睡眠吧”一如上次,这次徐荣仍是寥寥数语,即告辞回了前院

贼既已平,明早还得赶路,文丑等也各回房休息

一夜无话,众人次ri鸡鸣便起

徐荣已经备下了早饭,奉来请诸人吃用饭毕,文丑再令李宣取钱给徐荣,徐荣坚辞不受

问得文丑等这就要启程,徐荣令少年牵他们的乘马出厩,装好鞍辔,亲送他们出了亭舍在亭舍的外墙上,文丑看见挂了一排血肉模糊的级,知这定就是昨夜被杀之贼寇了,指着问道:“陈君何不将这些级送去县寺?也能得些赏赐”

徐荣答道:“先挂上几天,震震远近的贼寇,之后再送去县寺不晚”

文丑颔,下阶到道上,笑道:“承蒙陈君款待,非常感谢,我等告辞了”

“鄙亭难遇贵客,昨夜本就招待不周,又夜半遇贼,扰了贵客清梦,午深为之疚贵客这应是要渡河北上吧?不远有一横桥,可至对岸,午忝为地主,请为贵客带路”秋雨未停,徐荣随便披了个蓑衣,步行在前领路,行出数里,把文丑等领到桥畔,辞别归舍

他昨夜殷勤招待,今早又冒雨相送,文丑本以为他在送别时会说些什么话,有些什么请求,却见他一言无所请,心中想道:“此人有侠气啊”目注他在秋雨里离去的身影,记下了他的名字

从苏人亭外的横桥渡河,行十来里,再渡一河,——此河亦赵境内四水之一,复行数里,便是栾城县最

常山国五县,大致划分的话,可以分成三块

一块是元氏与石邑,此两县在境最东南,彼此间没有山河之阻,相距不远,只有二三十里一块是九门与真定,此两县在境最东北,彼此间也没有山河之阻,亦相距不远,也是只有二三十里余下一块就是栾城栾城在石邑与九门两县间,距南边的石邑百十里,距北边的九门五六十里。赵境四水皆在这一块里,三条河水在栾城与石邑间,一条河水在栾城与九门间

如打个比方,可以把常山国这五个县比作一个扁担

元氏与石邑九门与真定这两块在扁担的两头。栾城县差不多是在扁担的中间

五县之中,文丑最重视的就是栾城

如再打个比方,把常山国比作一个人,那么栾城县就是腰

万一发生战乱,栾城失守。那就等同是把一个人拦腰截断了腰一旦被截断,作为首领的元氏石邑就法与作为腿脚的九门真定呼应,在整个战略全局上势必就要陷入被动

如前文所述,文丑此次行县有三个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守境做准备,次要目的是选择一个主动进攻的目标,另外附带了一个目的,即寻找贤才选拔擢用

守境不说,寻贤也不说,他打算选择的进攻目标初步就定在了栾城县境内,——这也是田元皓荀彧的意见

前番击左须是因缘巧合。是左须先遣人来行刺他,他才借机用计伏击的,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一次主动的进攻

将要在栾城县内发起的这次进攻才是他就职以来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他对此非常重视

因而,虽然县城在望了,他也很想早见到那位扬州茂材栾城令李芬,却依然是过县不入,冒着雨行察了一遍县外的诸乡亭,又去西边的山丘地带察看了一番。直到把县外的地貌人情尽数看罢,做到了大致了解,到了傍晚,才与元氏荣等来到县里

入到县中。元氏荣当前领路,带着诸人径去县寺

他与李芬是老熟人了,这两年里多次造访李芬,守卫在县寺门外的戟士吏卒均认得他,请他与文丑等到门塾里稍候,分出一人去县寺内通报

秋雨下了一夜一天。不见转小

因有雨故,天气阴霾,今之暮色比平日深

文丑负手立在塾门口,观望县中街道

秋雨淅淅,又是暮重时分,街上行人稀少文丑指着从县寺门前走过的几个人,问守门的吏卒:“他们是?”

这走过去的几人与寻常百姓不同,排着纵队,步伐整齐,均带刀剑,像是巡逻的

吏卒答道:“我县西边多丘多山山中贼众,时持扰县境,为防他们混入城里,县君特选了数十名精明勇敢的吏卒,编为数队,日夜巡查县中”

“原来如此!”文丑顿了下,说道,“贵县西边确然多山,我等在来的路上尝远望县西,只见层峦叠嶂,绵延尽我听说这些山里最大的是西山?”

“不错,西山向西绵亘数百里,直接太行侵扰我境的贼寇大多藏身此山中”

西山西接太行,东边一直延伸到栾城县西二三十里的地方元氏石邑西边也有山,但要与栾城县西边一比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至少元氏石邑两县不会出城二三十里便是山区

文丑颔首,心道:“入冬前是一定要在栾城县打一仗的,只是栾城县西的山区远比元氏石邑西边的山区深幽复杂,我部义从从来没打过山地战,如果硬打,伤亡会不小”

他在去元氏上任时路经过西山,今天又专门去近处看了看,对西山深险的山势很有顾忌

他扭头看县寺门内,想道:“元氏荣说李芬机警多智,是个人才,他在此地为令两年了,也不知对山中的贼情山势有几分知晓?”

他本只是想来见一见李芬这个“扬州茂材”,此时却消李芬能给他一协助了

适才去县寺内通报的吏卒转回,在他身后,一个身长七尺余的三旬男子撑伞步出

这男子未着官衣,穿着黑底彩绣的丝服,头戴高冠,足登皮履,腰中宝带,左剑右佩

他右手撑涩左手按着剑柄,大拇指露出在文丑等人眼前,指上戴了一个镶嵌绿宝石的指环深暮雨下,指环上的绿宝石水汪汪的,熠熠生辉

文丑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出来,这男子的衣装配饰虽不显奢华,却皆价值不菲,心道:“此必就是李芬了”

元氏荣此前介绍说李芬家是吴郡冠族,冠族多半豪富,只有豪富之家才能穿戴得起起这样讲究的衣配

元氏荣在文丑的身侧,低声对文丑说道:“此人即是姚暋鄙辽砺醪剑?鲔佑??

县寺大门离门塾有十数步远,李芬一边大步过来。一边哈哈笑道:“公宰,你可是稀客!上次一别,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今儿个怎么想起来找我了?还冒着雨来?”

“正因三月余不见,思念贤兄。饮食味夜不能寐,所以冒雨而来”

“哈哈,你这个公宰,嘴里没句实话,是因为想我而来的么?怕是另有别事吧!”

李芬与元氏荣相见

元氏荣没有带雨具李芬倾斜了涩替他遮雨两人携手来到门塾前

李芬打量文丑。问元氏荣,说道:“这位君子儒雅外现,英武内蕴,气度不凡,不知却是谁家士族右姓的子弟?”

文丑含笑行礼,说道:“在下常山文丑,见过姚令”

“常山……,艾不知是中尉驾到,昇未能远迎,失礼失礼”

李芬反应敏捷。马上想到了文丑是谁,连忙收起笑容,把伞交给元氏荣,就要撩衣下拜

文丑上前一步,把他搀赚笑道:“我这次是微服行县,不欲外人知道,……”指了指地面,“地又湿泞,姚令须行礼”

李芬遵命起身,往门塾内瞧了眼。飞地扫过荀彧李宣典韦诸人,说道:“塾内狭鞋委屈了诸君”对文丑说道,“请君入县寺”

他刚才尊称文丑“中尉”,听了文丑说“这次是微服行县。不欲外人知道”,立刻就改口称文丑为“君”

文丑心道:“‘机敏’二字,当之愧”笑道,“请”

李芬在前领路,诸人步入县寺

今天是休沐之ri,县寺中吏员不多高速

李芬带着文丑元氏荣等人穿过前院。来到后宅,留下典韦李典典韦三人侍卫堂外,请文丑等到堂上坐定,笑道:“不知中尉光临,仓促所备,好在鄙县的歌舞女略有薄名‘雨师驾驷,风伯吹云’,当此深暮秋雨绵绵之际,脍炙温酒,临清风於堂上,赏歌舞於阶下,也算是一件事吧”

这会儿暮sè深重,已是晚饭的时候,听李芬意思,是准备招待文丑吃饭,以歌舞佐餐

文丑心道:“适见他衣装昂贵,现下方入堂中,他不问我的来意,也不问我沿途所见,不对我说军事民情,开口便要奉酒献歌舞,观其举止,全是富贵人家纨绔子弟的做派,而公宰却赞他:‘机jing敏捷,细密多智’‘在职两年,郡考州课总为翘楚’?”

文丑是个能够克己的人,要换了他是李芬,在大乱方过郡县缺粮深冬将至境内流民成群结队的严峻情况下,是绝不会穿戴奢华一见上官就奉酒献歌舞的

他倒非怀疑元氏荣对李芬的赞语,只是有点不喜李芬的做派,抚了抚颔下的胡髭,正sè说道:“姚令美意我心领了栾城妖女之名我亦尝闻,然以我浅见,於此时观歌舞似乎不合时宜”

“昇愚陋,不知缘何不合时宜?请中尉示下”

“谚云:‘厨有腐肉,国有饥民;厩有肥马,路有馁人’黑山破,民多弃家流离,而今秋凉,雨水绵绵,愈增寒意我一路行来,见贵境的流民不少,不下雨还好,这一下雨,他们缺衣少食,将会难以度境内有饥馁之民,姚令为百里宰,岂可歌舞升平?”

李芬笑道:“治民安境,公事也;鼓乐歌舞,娱己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ri苦多’,此中尉早年之诗也先帝时,秦嘉亦诗云:‘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疏忽数十年,转瞬即消逝,与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何不秉烛欢然饮,剑观歌舞?大丈夫居世,贵在顺心意昇以为,人生在世有两桩事”

“何两桩事?”

“建功业,为后世传,享食sè,不愧自己,人生之,莫过於此以昇之愚见,怎可因公事而放弃自娱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