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文丑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文丑作色

汉末文丑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文丑作色

作者:烟花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2:35 来源:笔趣阁

诸人在堂上说到午,文丑留元氏荣卢广用饭

饭毕,文丑即委用元氏荣暂先协助田元皓布置校场元氏荣欣然从命

卢广是相府兵曹的人,文丑不能越权任用不过这也没关系,他写了一道公给李瑾,把卢广荐给李瑾,说此人坚毅可用,可以参预都试李瑾当然不会不给文丑这个面,在接到公之当时,即用卢广为相长史之辅,协助相长史筹备都试一事

都试,例来是由郡守与尉共同主持的,因此,校场之布置自然也即由郡府与尉府共同负责郡府里主办此事的是相长史,长史就是郡丞,在郡称丞,在国称长史尉府这边则是由尉丞田元皓出面操办

由此,两边主事的上有丞与长史,下有元氏荣卢广等,这些人多是精明强干的,两下合力,诸项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很快

在田元皓等人筹备都试时,文丑也没闲着,他於次日上午把郡兵屯长以上的军吏悉数召到尉府

近百人应召至,悉披甲带刀,立於堂前院上

尉府本有百余锐士为文丑护卫,平时守在府各处,警戒森严,今天,文丑特地命他们待在屋里不要出来,只带了典韦原卿典韦三人,布衣简从地出来见这些军吏

他站在堂门口的阶梯上,环顾这些人,说道:“兵法:‘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办事之前,如果未能向吏士申明约束,说清奖罚,那么是为将者的错,如果已经说明白了约束奖罚而吏士却不能遵从,那么就是吏士的错了诸君想必应已知,后日将举都试我为国尉,职掌武职,为诸君之将,那么就应当在举办都试前先将此次都试的约束奖罚告知诸君”

文丑到郡以后常去郡兵营。和这些军吏不是见过一次两次了他每去营,随行带的护卫都不多,或七八人,或十余人。这些军吏哪知文丑是何等样人?本来就有轻视他少威仪的今见他的府里居然也是警备松散,空空荡荡的没几个人,简易到不像话,而文丑更竟是身着布衣,只带了三个随从来见他们。毫无为将者的威严,不免越发轻视文丑好些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文丑只当未见,说道:“此次都试之约束奖罚只有两条一,优异者,我当擢进之二,无能者,我当沙汰之……,诸君可听清了么?”

百余军吏参差不齐地答道:“听清了”

“听清了?”

“听清了”

“那就请各自散去吧”

文丑转身离开,典韦原卿典韦跟从其后

军吏们没有想到文丑的话这么简短。着他顺着走廊走远,众人大眼瞪小眼,你我,我你,呆了片刻,有人懒洋洋地说道:“尉既叫我等散去,我等便就散去吧”

众人一哄而散

出了尉府,有那自恃出身的免不了就要嘲笑文丑几句,说他无威不重,没有将才

却也有心思细腻的。略知文丑以往的战绩功劳,不免犯些嘀咕,寻思想道:“尉战功赫赫,与黑山历战杀贼甚众。功常居三军第一,怎可能是这样一个没有威仪的人?他以布衣简从示於我等面前,却是何意?”猜不透文丑意思,家在元氏的便先不归兵营,回去家将此事告与家主

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

到得下午。元氏县里的诸大姓家尽皆已知,传得沸沸扬扬

相府功曹费畅前几天得了风寒,身体不适,一直在家静养,数日未去相府,下午在家听奴仆讲起这件事,方知国将要举办都试,乃急起,命奴备车,欲去相府

他的妻莫名其妙,不知他为什么突然要去相府,担忧他的身体,劝道:“君铂当养精神,何故要忽去相府?”

魏畅说道:“都试,国之大事我为相府功曹,岂可不忠言进谏?”

“进谏何事?”

“汝妇人也,我就是告诉你进谏何事,你也听不懂,快去催促奴客给我备车!”

他的妻无奈,只得催促奴客

备车魏畅乘车急赴国相府,入了府,下车登堂,拜谒李瑾

李瑾见他来府,颇是奇怪,说道:“卿病愈了?”

“未曾”

“既未病愈,当在家养身体,何故来府?今天风不鞋若再冲了风,使病加重,岂不后悔?”

“畅听家奴说,国将举办都试?敢问相君,此事可有?”

“有之”

“都试乃郡国大事,不知此次都试是由谁提出的?相君还是尉?”

“尉”

“由谁主之?”

“我与尉共主之”

“岂可与尉共主之!”

李瑾不知魏畅之意,愕然说道:“尉掌武职,都试怎能不与尉共主之?卿此话何意?”顿了顿,想起魏家有好几个奴客在郡兵里为军吏,因笑道,“卿是担忧你家在郡兵里为军吏的奴客会被尉沙汰么?若是为此,你不必担忧,我可与尉言之,让他莫要沙汰卿家宾客就是——莫说是由我两人共主都试,便是由尉独主,这点情面他也还是会给我的”

“由尉独主更万万不可!……,奴客是我族父家的奴客,与畅何干!畅这是在为相君担忧”

魏畅为相府功曹年余,未尝为魏氏说过一句请托,李瑾知其性,方才是笑言,此时他这么说,便就问道:“卿为我担忧什么?”

“畅忧尉将侵夺相君之权”

李瑾失笑,说道:“侵我之权?卿多虑了,尉不是这样的人尉之所以建议举办都试是因为郡兵不堪用,故此不得不沙汰**擢进优异,绝非是为了侵我之权”

“‘沙汰**擢进优异’,此固应当,可沙汰与擢进却应由相君独主,不可使尉共主”

“为何?”

“优异被擢进之士若是被相君擢进的,那么就会感激相君,若是被尉擢进的,那么就只会感激尉尉在郡兵里本无羽翼,如果任由他擢进用人,那么他就羽翼初成了尉少贵。以抽计,定非肯久居人下者,待其羽翼成,又挟破黑山之功。且为州伯所重,如与相君争权,相君何以应之?到得那时,相君虽是常山国相,恐怕也不得不听从尉的指使了啊此即为畅之忧也前朝宁成为济南都尉。凌国相郅都;周阳由为都尉,凌国相夺之治;本朝先帝年间,唐衡弟为京兆虎牙都尉,不敬京兆尹此些皆为前车之鉴”

李瑾不以为然,说道:“只是与尉共主都试罢了,哪里有卿说的这么严重呢?”

“‘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萍之末’尉善战,又得州伯重,我闻他昔在颍川号为**虎,与宁成的外号一样。可见其人之奋厉威猛,对这样的人,防之当如防虎!防之尚且不及,何况主动让权与之呢?相君今日与尉共主兵事,明日怕就不得不与尉共主兵权明日与尉共主兵权,后日怕就不得不让兵权与尉!”

李瑾是个纯儒,对兵事委实没甚兴趣他此前先后两次被朝委以武职,一次是张掖属郡治尉,干了没多久就因受不了军旅之苦而以病免,一次是辽东属郡治尉。索性就没去就任,直等到朝廷又拜他为赵相,这才之官上任他虽知魏畅说的有点道理,只是一想起兵事就头疼。要让他去与文丑争兵权,他却是十分为难,对魏畅说道:“如卿所言:‘尉善战,且是州伯爱将’,如此人才,正当倚重。我已将兵事尽付与之”见魏畅还要再谏,笑道,“卿病体未愈,应当近医药,养精神,不可再劳思苦虑,且先归家好好调养,待卿病愈后,我还要倚仗卿之大才治理地方”

魏畅无奈,只得辞别归家,回到家里长吁短叹

他妻问道:“你叹什么?”

他叹息说道:“相君竟欲让兵权与尉!我苦谏之,相君却不听,奈何奈何!唉,乱世无兵,何以为国相?”

……

魏畅是李瑾的掾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苦谏李瑾不可把兵权委给文丑,相府里人多眼杂,这件事很快就被卢广得知

卢广马上跑去尉府将之告诉了文丑,说道:“魏畅聪颖忠诚,素得相君信重,他要是执意劝谏相君,怕会对尉不利”

文丑先是吃了一惊,继而笑道:“这是忠君之士他虽相府功曹,我当礼重之”

虽然敬其忠君,却笑其不知己,文丑笑与卢广说道:“魏畅不知我也!我岂是争权之人?便是争权,区区五县,民不足二十万,又岂值我争?我之所欲,不在此也”

按照李瑾的意见,都试的时间定在了后天,又按照早先与李瑾商量好的,文丑与李瑾联名下檄,调城外县的文丑私兵部曲入城接管城防,而令原先负责城防的郡兵归营为后天的都试做准备因有李瑾的署名,守城的郡兵没有抵触,接受了命令

半天功夫,在郡兵曹史卢广的全力配合下,城防就悉数换由了赵云部接管

魏畅在家闻之,喟叹连声,说道:“等到后天的都试过后,这郡兵里恐怕一大半都要被尉沙汰了,待至那时,郡兵空虚人手不足,相君就算想要再用郡兵负责城防,亦难为也”

他又强起之,去到魏氏的族长魏松家里,对魏松说道:“尉至境,蛰伏半月不言语,借遇刺之机乃设计伏击左须,一战大胜於马服山,遂挟大胜之威,定下后日都试,又借都试之机,调其家兵接管城防,其志不鞋他这显然是想借机把兵权尽控入手莫说族父安插到郡兵里的那几个奴客虽有些勇力,却不知兵,就算他们知兵善战,尉为了控兵权,此番恐怕也会找借口把他们尽数沙汰掉的与其等尉沙汰,使我魏家面上无光,族父不如主动把他们召回”

魏松向来重魏畅,视魏畅是他们魏氏一族的千里驹,听得魏畅此劝,虽然不大相信文丑会无视他们魏家在元氏的名望而将其家在郡兵里的奴客尽数沙汰,却也从谏如流,命人去将那几个奴客召了回来

卢广听闻后又来尉府,将此事告与文丑

文丑闻言大喜,笑道:“魏畅这是在助我啊”

魏畅当然不是在帮助文丑,可魏家的这个举动却等同是在帮助文丑

都试还没开始,魏氏就主动将自家的奴客召回,近似於向文丑示弱魏氏乃元氏冠族,尚且“惧”文丑之威。余下的那些豪强大姓还不得掂量一二?

田元皓元氏荣等按时布置好了校超在卢广的大力协助下,赵云部接管城防的过程亦很顺利第一网书蛧万事俱备,等到都试这一天,文丑乘车先去相府。亲接李瑾出府

李瑾被魏畅那么一劝,对文丑也是生了点狐疑忌惮的,如今见文丑亲来迎他,候於府外,执礼甚恭。摆足了下吏的架势,顿时狐疑顿去,忌惮全消,心道:“我就说中尉不是夺权之人!”

他正要借助文丑之才保境安民,文丑既敬他,他自亦还以敬重

两人同上车中,前去校场

校场在城外

都试在未被废弃时是郡国一年一度的阅兵大典,仪式很隆重

校场上设了斧钺,建起旌旗,十分威严千余郡卒排列整齐。绛衣戎服,持矛戟,配刀弩,在各自军吏的带领下,分按部曲,步卒在前,骑士在后,踏着鼓笳等演奏的军乐次第入场

军乐是由专门的骑吏演奏的

六个骑吏各执不同的乐器,骑着彩头结尾的骏马,行在参与都试的郡卒前边。最先入场

都试,“都”是大的意思两汉的兵役制度不同,本朝盛行募兵制,前汉则沿袭秦制。盛行征兵制在前汉之时,普通百姓到了法定的年龄,必须服两年兵役,第一年是在地方服役,称为正卒,主要是接受正规化的军事训练。每年秋天进行都试,通过都试来评定优劣,优秀者於次年到京师充当卫士,合格者则到边防为戍卒,因为在这头一年中,地方不会只举行一次阅兵考查,考查的规模有大有小而以都试的规念大,故此称为都试,意即大试

前汉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列举中国与匈奴在兵事上的长短,言匈奴之长技有三,中国之长技有五,中国的长技里有三个和弩有关,一个是“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一个是“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一个是“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第三个里说的“材官”是“材官蹶张”的简称,即弓弩兵“革笥”是皮甲,“木荐”是木盾中国的弩兵万箭齐发,同时射向敌军,那么匈奴的皮甲木盾就不能支持了

汉军之所以强盛,一在骑兵,二在弓弩,较之而言,弓弩之重在骑兵之上飞将军李广与匈奴战,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指挥部队以大黄弩射杀对方的将领和进攻的骑兵,迅速扭转了战局李广的孙子李陵以五千步卒敌八万匈奴骑兵,且战且行,转斗千里,一天就消耗掉五十万支箭矢,前后杀敌万余,直到矢尽才被迫投降可见汉弩兵之强

故此,郡国的都试主要是以试射为主,又因此被称为“秋射”

郡兵诸部步骑入到场中站定,持矛戟林立,鸦雀无声,静候李瑾与文丑

郡卒的步骑们面向之处立有一个高台,李瑾先登,文丑次之

都试是武事,李瑾文丑均披甲带剑

李瑾登台的时候倒也罢了,前后的随从虽众,然李瑾个矮,又胖,又生的慈眉善目,无有将威,又不曾征战沙超亦无剽悍杀气,尽管披甲带剑,却半点也不似个一军之主

当文丑登台之时,随从的侍卫虽仍不多,只有十三四人,但俱为他军中的虎士,前为典韦刘庆开道,后是董直李典压阵,左右是赵云赵云李典典韦,或重甲持戟,雄武过人,或精铠带刀,杀气外露,或皮甲风流,秀美异常,前呼后拥着文丑如众星捧月也似

除此八人,又有苏则苏正高甲高丙夏侯兰,衣甲挟弓弩,策马驰行到台下肃立

文丑披挂重甲,佩戴宝剑,在赵云赵云等簇拥下上到台上,大步行到李瑾身边,转过身,笔直地面对台下站定,放眼环顾诸部郡卒和李瑾的矮胖无威相比,他不怒而威

前天在中尉府,文丑布衣简从。看似毫无威严

今天他的随从依旧不多,可换上了甲衣,带上了宝剑,又身处在校场杀伐之气重的地方。他的威仪立刻就出来了此时上午,阳光明亮,场上诸部曲的军吏仰望文丑,只觉他铠甲耀眼,在赵云赵云等的簇卫下。威严十足,令人不敢久视

文丑前后的变化太大,这些军吏颇不适应

有一人挪动了下脚步,偏头对身边的吏卒说道:“中尉前以简易示人,今以甲骄我等,这是想立威么?”鸦雀无声中,他的声音虽然不算大,却也传出甚远,落入了文丑的耳中

文丑瞧也不瞧他,向台下喝道:“夏侯兰!”

夏侯兰驱马出列。高声应道:“在”

“三军列阵而吏士趋讙者,何罪也?”趋讙,趋即快走,讙即喧哗

夏侯兰熟知汉家军法,不假思索,应声答道:“军法:趋讙,论斩无须时”

赵云按桨行半步,虎视台下,喝问道:“适才何人趋讙,出列!”

赵云知文丑今天要沙汰郡兵。为助文丑能够行事顺利,他特意没带面巾,把脸露了出来他脸上满是纵横交错的刀疤,人望一眼便觉可怖。再望一眼便觉胆寒,没人敢看他第三眼,闻他厉声喝问,面面相觑,无人出声回答

赵云再问道:“适才何人趋讙,出列!”仍然无人言声

赵云三问之:“适才何人趋讙。出列!”还是没人说话

赵云乃转身请得文丑将令,命台下的高甲高丙:“将趋讙之人拿下!”

高甲高丙等在台下的诸骑从到台下起就在目不转睛地观察郡兵们的一举一动,早就看清是何人趋讙了接到文丑之令,高氏兄弟即挺矛驰马,径入郡兵阵中,在郡兵的众目睽睽下奔到适才趋讙之人前,高甲将矛交到左手,右手探出,把这人揪赚转马回行

这个趋讙之人便是前天在文丑府前懒洋洋说“中尉既叫我等散去,我等便就散去吧”的那个人,却是元氏最大的豪强杨家的宾客恃杨家之势,这个人在军中一向散漫,不过,虽然散漫,平素待部卒还算不错这时见他被抓,他部下的这屯郡卒顿起骚乱

一屯兵卒约百十人

高丙横矛驻马,duli其前,挺弩对朝,嗔目喝道:“岂不闻军法?‘趋讙,论斩无须时’!”

百十屯卒里有不忿的,想鼓动人抢回被高甲带走的那个屯长,但看到高丙的手指放在了弩机的机括上,被他怒目扫过,却终究没有敢出声

高甲把那个趋讙的屯长拿到台下,丢到地上,回命:“报,已将违法吏卒带到!”

赵云回禀文丑

文丑依然是瞧也不瞧那人一眼,面无表情地吐出了一个字:“斩”

立在他身边的李瑾闻言大惊,刚才文丑令人捕拿那个“趋讙”的屯长时,他还以为文丑只是想稍微惩治一下这个屯长,借机立威罢了,却万没料到文丑说斩就斩!他知这屯长是魏家的宾客,忙出言说道:“此军吏不知中尉之威,只是初犯军法,稍加惩治即是,不必斩了吧”

文丑正色说道:“国相既说‘威’,请教国相,何为威?”

“这……”

“丑不才,请求为国相试言之:汉家《军法》说军法的用处,开篇明义:‘立威以威众,诛恶以禁邪’,军法就是用来立威诛恶的不诛恶,何以立威?如果违法了军法而却不按照军法规定的条款处置,还要军法何用?如果军法无用,如何明赏罚?如果不能明赏罚,何以治军?又如何击贼?故兵家言:威之立,始自诛恶别的事皆可从相君,唯此事不可从也!”

李瑾自与文丑相识,从未见过文丑正颜厉色的样子,此时见之,位虽比文丑尊,年虽比文丑长,却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竣烈严厉之气所夺,诺诺无言,拱手而已,不敢再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