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反贪大明 > 第八十五章,酒楼上的公子(求收藏求推荐)

“派人先将这老乞丐安置一下,不要让他们跟着我们,跟着我们也是碍事,等我们到了绩溪县见了那荣致再说。”沉吟片刻,梁百户对韩琳道。

“是,大人。”

“小四,这老乞丐就交于你安置个妥当的地方。”韩琳对在坐在桌侧的另一名锦衣校尉道。

“是,大人。”小四马上站起来领命。

并随手丢出一块碎银子,让那饭铺的掌柜夫妻准备几盆干净的水和两件衣物,让这老乞丐简单梳洗一番。

小四是韩琳旗下的校尉,是个面相有些平庸,精气神却很足的校尉。

此次也是跟着梁百户他们一同出行的。

“谢谢……锦衣卫……大人,谢谢……锦衣卫大人。”那老乞丐闻言,就知道梁百户是要管他这件案子了,用脏污的袖子抹了一把脸上的鼻涕和眼泪,又不停地磕起头来。

韩琳挥了挥手,示意小四先将人去安置一下。

同情这老乞丐是一回事,可这人这幅尊荣守在这饭铺里面,还让他们怎么用饭。

老乞丐被带到饭铺外边一个小草棚子梳洗后,其他人又重新恢复吃饭的动作。

天色已不早,为了在日落前赶到目的地,沈沐他们用过饭后,饭铺掌柜也给马喂了点水和草料,然后一行人没有多加耽搁,再次踏上黄土飞扬的官道,往绩溪县方向而去。

不错,他们此次的目的地就是绩溪县。

说起来,这太平县和绩溪县虽是相邻的两个县,但在大明时,却不是属于同一个府治的。

太平县是属于宁国府的,绩溪县则是属于徽州府的。

一路行来,沈沐就发现这绩溪县境内多山多树,溪流也众多,路虽不远,可真不好走。

在前世,沈沐作为北方人还真没有机会来过这绩溪县。

全国那么多有名的县市,他知道的很少,后来为了逃避通缉,一直在国外,没有回过国,也没有机会踏遍华夏的山山水水。

此时,走在古代的这片土地上,他的心情还是有些微妙的,实在是绩溪的风景真的很美,想必到了后世,也是很有名的风景区。

他们的马一路行来,沈沐很快留意到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绩溪县看起来似乎要被太平县的人文环境好一些,路过一个小镇,街上穿长袍的人比较多,店铺招牌上的字大多都很有特色和风骨。

偶尔还不时从路旁的房屋中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这大概才是典型江南的盛世景象,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了肚子,才有余力让孩子去上学。

后来,沈沐查过绩溪县志才知道,唐宋八大家的苏澈曾任绩溪县事,在他的倡导下,绩溪虽是一个小小的县,可文风却极为昌盛,不仅书院极多,社学和私塾这种初级学校也很多。

到了明代时,一个县的书院达到了五十多座。

这反而让他对荣致这个人更感兴趣了,在这样一个读书人多如狗的地方当县令,可见这县令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尤其这读书人习惯鸡蛋里挑骨头,掌握了知识,他们就要发表看法和见地,对官府的所作所为进行评判。

荣致这个人能当稳绩溪县令,官声还不错,可见真不是一般人,更不是个平庸糊涂之人,他真的会制造一个冤假错案出来吗?

梁百户他们大概也知道,这绩溪县不是一般的州县,所以行事也小心谨慎了一些,至少进了县城,这马速就减了下来。

绩溪县的老百姓也许因为大多数人都能够读书的缘故,这自信心相对而言也要强一些,看到他们一行锦衣校尉,显得淡定很多,不像太平县那么惊慌失措。

这一路上,马虽跑的不快,但也不慢,沈沐毕竟不是惯骑马的,等他们进城时,他觉得自个的整个身子骨都快散架了,有酸又疼,看来他的马术还真要多练练。

进了县城,迎面就在街上碰到一些穿着小书生袍服的小学子,有七八岁的,也是十来岁的,一个个挺着小胸膛,走起路来,还挺有范的。

他们看到梁百户这一行人,有些还好奇地停下脚步观看。

还相互之间,勾着头窃窃私语一番。

原本沈沐觉得继续追查那个弥勒教的昙真,他们这一行人应该低调行事,最好乔装改扮才能迷惑对手。

结果却迎来韩琳鄙视的目光,他才知道,锦衣卫真正办事的人自有下面安插到各处的探子行动打听,这些人都有专门的身份掩护,行事更为方便。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到这绩溪县来,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掌握这些探子们打听到的消息,并将这些消息进行汇总处理,再进一步下达新的命令让下面的探子去执行。

沈沐也觉得自己是有些想当然了,这古代的交通包括传递信息的方式比较落后,一条有用的消息如果没在合适的时间内做出合适的决断,就容易耽误下一步的行动。

梁百户他们以前也不是没发现过白莲教弥勒教重要人物的踪迹,只是每每都要落后一步,所以,这次梁百户干脆不再通过书信和信鸽什么的遥控指挥,直接打算追着那昙真走。

也顺便理一理这个昙真的行踪,查查这个贼僧都与什么人接触,要是真能捞着几个大鱼也是极好的。

至于那个老乞丐儿子的杀人案,这梁百户到底有何打算,沈沐自不会多嘴多言,他相信梁百户自有打算。

他对锦衣卫办事的这一套还很陌生,现在最好先低调地了解它的运行规则,而不是高调地表现他自己。

“咦,那是锦衣卫吗?”正当沈沐他们一行人骑马缓缓行过街面上一处酒楼时,一个站在酒楼包厢窗前欣赏景致的年轻公子惊异出声。

这公子一身杏色的书生袍服,年龄十五六岁左右,戴着寻常的文生公子巾,手中拿着一把折扇。

“锦衣卫?”坐在包厢中的另一名不到三十岁的文士闻言,此时也站起身来到窗前,顺着这杏色袍服书生的目光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