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横明 > 239 虽千万人吾往矣

横明 239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作者:临波倚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13:47:34 来源:笔趣阁

郑贵妃想过他们可能采取的措施,却没想到是拉己方下水。

这就是有些近似于无赖打架了,明明一方是会武术的老手,一方是只会黑虎掏心的盲流。

哪知道双方对阵,盲流可不会老实的比拳脚,而是怎么能赢怎么来。

方才还志得意满的黄猛,这会儿像是霜打的萝卜,蔫了。

“娘娘,这些人也太狠了……”

“他们不狠,也到不了今天的位置,别怕,这才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谣言从来不是杀伤的主要目的,毕竟靠嘴能骂死人的时候,少之又少。

最关键的是对谣言的反应,当年的卫太子刘据,不就是因为抗不住谣言的祸害,最后起兵攻伐,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现在,有谣言针对她郑贵妃以及福王朱常洵,当然不是好事情,不过也就是考验耐心的时候。

若是太子坚持不住,有了动作,那才是郑贵妃以及背后势力最想看到的事情。

……

这一日是方从哲当值,他面不改色的在暖阁前厅坐下来,翻阅着筛选出来的奏章,挑选其中重要的做出回复,再交给李恩批红。

现在是非常时期,原本至少需要万历过目,这会儿都免了,除非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才会去打扰万历。

方书安的看到的折子,已经经过一轮挑选,来自各部的奏章,会被先行发下去自行决定。

毕竟内阁只有他一人,没有人帮着筛选的话,工作量过于大了。

暖阁前厅搬过来几张桌子,与内阁规制相同,基本上相当于将内阁的作用搬了过来。

书案之上,几只熏香炉青烟袅袅,不是伴随着翻动奏折的声音,除此之外,鲜有余声。

原本负责整理文书的刀笔吏,也换作司礼监的宦官们,毕竟,里边有万历皇帝。

李鋕今日有些异样,只见他桌案上的香炉烟晕都要比平日里凌乱。

那些烟气一会儿盘旋,一会儿散作一片,似乎显示着主人同样焦躁的内心。

他翻着御史们上来的本子,不时瞟一眼方从哲,一会儿功夫,不知道瞥了多少眼。

“说罢,多少人弹劾我?”

方从哲已经发现异常,丢下手里的奏章问道。

“阁老,说句不好听的,您应该问问,有几个没有的……”

李鋕无奈地说到。

若是按照常理,确实需要避嫌在家。

现在仍然进宫,御史们当然盯着,一窝蜂的扑上来。

这样的事情,就是身为左都御史的李鋕要拦,都拦不住。

“阁老,这些折子,我看就压下去吧。”李鋕倒是通情达理,你们有写奏章的自由,他们也有筛选并且留中不发的自由。

“压下去?现在压下去,明天会冒头更多!你也是从御史过来的,年轻时候头硬如铁,老夫能够理解。”方从哲说着。

“但是他们也太分不清形式了,现在大明的情况,怎么能缺少您?”

李鋕不和御史们站在一条战线的原因就是在这里,现在天子卧榻,内阁只有一人,若是他现在真的请罪在家,那事情真的就难以处理了。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内情,也不知道看上去风光的大明,实则危险至极,稍有不慎就是内外皆伤的局面!今日除了你还有谁?”老方淡淡地说着。

“崔尚书,不过他会晚些到来。”

“那就等着崔尚书,让他来向陛下提吧!”方从哲说着。

“大人,真的要像夺情那般?那对您的名声损害非常啊,当年张……的事情历历在目。”李鋕说着,顿了一顿,终于还是没有将那个名字说出来。

万历初年,在一条鞭法推行的重要时刻,张居正父亲病逝,按规矩,他需要回乡守孝三年。

但是极为重要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放弃改革回去,等到回来的时候,天时地利都不在,根本不可能成功。

经过一番策划之下,张居正便自导自演了夺情的戏码。

经过几次操纵,他便堂而皇之的留下来,主持改革,将守孝之事略过。

虽然从改革上来说,张居正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成功的为大明实现中兴。

但是造成的后果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广大读书人对张居正的批评。

作为习孔孟之道的读书人,竟然不孝,那怎么说的过去?

于是乎,夺情之事,变成了他一生难以抹去的黑点。

甚至就是在死后,也揪着夺情一事不放。

李鋕没有提此事,就是这么个原因。

现在即便是老方想撂挑子不干,他都不会同意,要不是有这么一位人物在,中枢早就散了。

但是暂不回避的事情他又不能先提起,表面上看是帮了暂时的忙,但是对后边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所以,还是方从哲自己提起此事,早有其他人上奏折就是。

“崔尚书,不知他是否愿意上奏章……”李鋕突然想到什么,说到。

“崔大人要是不上,辽东的事情他自己解决,我可不给他擦这个腚。要不是有我家那傻孙子误打误撞的建议,他现在还在为建奴焦头烂额。”

方从哲眼睛一瞪,说着。

当然,李鋕的意思不是说崔景荣不管,而是怕他和自己一样,担心事情影响方从哲的名声。

“我知道你的意思,先将事情办妥,管它身后洪水滔天。此事不能耽搁,但凡事经历过朝堂大事之人都清楚。至于那些不了解的百姓,任由他们评说吧。”

方从哲说着,好像事情的主人公不是自己一样。

李鋕当然清楚,不回避一事成功之后,对方家后代影响甚大。若是皇帝不做特殊照顾的话,他的后代再想成为高官显宦就很难了。

尤其是现在,还有方书安这等天才的存在。

等于是人为的给他设置一个障碍。

“莫要犹豫,此事就这么办,等到崔尚书一到,便上书请命!”

“方大人,您为大明做的一切,后人必将铭记!”

李鋕深深一礼,表达着内心最真实的敬佩。

方从哲看看他,只是笑笑,露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崔景荣闻听李鋕的话,也是十分感佩。

要说方从哲是官迷,那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事情。

毕竟山东灾难之前,他就已经实打实的辞请,后来便是赈灾和辽东事情接二连三。

寻常人处理好一个,便能在青史留名。

但是若一个处理不好,可就是千古骂名。

方从哲不但将各个事情理顺的很好,更是没有伤筋动骨到大明的根基。

眼下,他还在为此事冒险和担负骂名,固然有为其孙子铺路的心思在其中,但是负面影响可就远远大于带来的收益。

万历榻前,崔景荣好李鋕恭敬的站着,方从哲站在上首处,李恩在下首。

李鋕将崔尚书为方从哲暂不回避之事说出来,等待着万历的判断。

此刻的三人,心跳俱是快成了一条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