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皇宫的太极殿内歌舞升平,李世民与与自己的宠妃以及几位皇子都在殿内。
惜萍阁内,书清浅跟翠儿还有之前的丫鬟太监也正闹着笑着,一起陪着书清浅过年的还有郑星言。
等到准备吃饭时,书清浅拿出早已经备好的小锦囊,依次递给你他们几个,“来,来,拿好,压岁钱。”
“谢谢主子,”拿了银子的丫鬟太监就是嘴甜。
没拿到压岁钱的郑星言一副委屈的样子道:“他们都有,我的呢?”
书清浅打了一下他的手:“要给也是你给我呀!”说完从衣袖里拿出一个锦盒递给郑星言,“打开看看。”
郑星言依言打开,发现里面放着的是他之前送书清浅的那支簪子,书清浅道:“帮我戴上。”
“这支簪子……”
郑星言帮书清浅戴上之后发现她一直低头微笑,问道:“你笑什么?”
“想起了一句诗句。”
“什么?”
“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书清浅的眼里,是旁人从未见过的光芒。
翠儿瞧着那玉簪熟悉,不免道:“姐姐,这不是之前你好不容易从柳~手里拿回来的玉簪嘛,怎么?郑大夫送的呀?”
书清浅点头:“嗯,很早之前就送了。”
此言一出,不单翠儿,连着那几个丫鬟太监都开始起哄。
“怪不得姐姐说什么都要拿回来放身上,还保存得这么好,原来是心中早有良人。”
“翠儿,休要胡说,小心我封了你的嘴,”书清浅假意凶她。
“可是姐姐,郑大夫是什么时候送给你的,送簪子可就意味着送定情信物,您什么时候就和郑大夫定了情了?”翠儿一脸的八卦脸。
“啊,簪子是定情信物吗?”这回反倒是书清浅有点蒙了,看了看身边的郑星言。
郑星言看着书清浅笑道:“是。”
“行啊,郑星言,你套路我呢!”
“你还记不记得当初元宵节之时你题的一句诗?”
书清浅重重的点头:“记得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嘛。”
“可是它的下一句可是之子于归,宜家宜室,不是你先说要嫁与我的吗?”
“胡说,明明是你先送的簪子。”
郑星言笑了“是你先说的要嫁与我。”
书清浅脸红了,分不清究竟是酒太烈,还是郑星言的情话太浓,她细细想来,可是就是想不起来究竟是郑星言先送的簪子还是自己先题的诗。
“反正不管是谁先动的情,郑大夫一定要待姐姐千好万好,可不能欺负了我家姐姐,”翠儿插话道。
“就是,就是……”其他几人纷纷附和。
“好,星言记下了,”郑星言笑眯眯的看着书清浅。
“好了,好了,吃饺子吧,这还是我第一次在这儿过年,可惜了,子衿不在。”
郑星言安慰她:“放心吧,虞公子一定能照顾好她。”
此时的虞府内,虽说少了一个虞勇战显得分外冷清,但是好在多了一个陈子衿。
通过这段日子的相处,虞夫人看得出来,自己的儿子与陈子衿关系似乎亲近了不少。
虞夫人不断地往陈子衿的碗里夹菜,并且叮嘱她:“多吃点,你尝尝这个,叫做玲珑珠,可是皇上特意赏给我们虞府的。”
“是,谢谢夫人。”
“你再尝尝这个,子衿,你应该多吃点,太瘦了,”虞夫人一直絮絮叨叨的,倒让陈子衿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