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金荣的石头记 > 草原新貌,导游难为(上)

金荣的石头记 草原新貌,导游难为(上)

作者:不懂拐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8:27 来源:笔趣阁

张簟和阿凡提在太原没停留多久,待到皇帝开放买刀限制的消息传开,他们在大同走不了了。

大同军户比较富裕,买刀眼睛都不眨巴,比太原人大方,老大老二老三一人买一柄,等着传世。

阿凡提喜笑颜开地数钱,张簟则参观了云岗大佛,宿愿得偿,心满意足。

孙恤心总兵及其公子在商队刚到大同时设宴招待了爱国商人们一次,对忠君大亨阿凡提及爱国账房张簟巴米尔给予了高度赞扬。阿凡提学习了好几句汉语,当然腔调怪异,不能卒听。但张账房能写汉语诗,据说还是家传,那就很难得了。

山西人富,不少人迢迢几百里奔向大同,甚至有些太原富户感觉没到买刀吃亏了,直追而来。难得朝庭开了禁,普通人家也能买违禁品管制刀具了,百年不遇的好机会啊!

由此阿凡提每天都有大量生意,虽然只能一次性买五十柄刀,但是商家有的是办法绕开,最多就是花点工夫,再雇佣民伕排队,另加上些微不足道的费用罢了。

天下楼的英雄宴如今是大同响当当的硬招牌,阿凡提和张簟久闻其名,却一直因常年满座而不得入内。好像也没有谁想到在天下楼从不停歇的英雄大会上招待波斯商人,由是张簟常因自己出身番邦,相貌不似汉人而引以为憾。

走的地方多了,越深入赵国,渐渐地拿葛尔丹汗国和大同作比较,张簟巴米尔心底里的情绪越发地复杂起来。

灰蒙蒙的大同街道有点脏,人虽多,却全是军户,少了许多真实的市井气息,是个没有什么活力的城市。治安虽然平稳,可能是军户们脾气都很好........在喀城,说军人脾气好的人多半是活腻歪了!骂人的话什么不能说?非得说人家脾气好.......

但也有个奇怪之处,这个军人之城商业异常发达。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货物流出长城,也有数不清的物资从草原涌入,根本不做停留便向关内京城方向流去。

难道草原上还有一个商业重镇?不是说草原一直被严禁贸易的吗?怎么什么货都敢送出关?赵国人怎么想的?

这种事很容易打听,在城门口守了一两天,什么都明白了!居然有个汉人主导的商人天堂在草原深处,那就是曾被葛尔丹攻破过的青城!张蕈随大部队来过。

咦?赵国不锁国禁商的原因是青城换主人了?土默特被赵国吞并了?

自从张簟助葛尔丹攻下青城,杀掉史鼎指名道姓要的土默特汗全家之后,张簟就再也没有关注过这个注定要被诸多势力瓜分的肥肉。葛尔丹暂时无力经营青城,所以拿了史鼎的好处后就退兵了。没想到如今居然有个汉人堆里长大的成吉思汗后人取代了敖斯尔,主理青城。更滑稽的是,居然周围的大势力包括百部南狩同盟、赵国、清国在内,默认了土默特易主。

听说那个金荣有贾府背景,太上皇背景,王子腾、孙恤心、天网、皇城司多重保护?怪不得(城门兵你真敢给我们孙总兵脸上贴金啊,你老人家算老几?实话实说)。

有诸多大佬加持,察哈尔,EEDS,内外喀尔喀诸多汗国只能忍。

葛尔丹失踪了半年,是不是也在青城观察这个金荣,并期待着随时挥兵再来,统一蒙古草原?

要不我们也去凑个热闹?

阿凡提对草原兴趣不大,大同这么繁华舒适,远胜大马士革、伊斯坦布尔,或者印度的华氏城,何必去草原深处找不痛快?

张簟笑,带了一万柄刀,携草原人喜欢的丝茶瓷,便和孙恤心打了个招呼,准备直奔青城而去。

孙恤心自去年以来就顺风顺水,顶头上司继任总检点史鼎屁股上一堆尴尬事,一边忙着在军中消弭王子腾的影响,一边找人通说童隰以弥补和金荣的关系,暂时顾不到大同来,孙恤心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说一不二!

贾蓉密会了贾琮和张蓁,孙绍祖更是全程陪同伺候,在贾蓉面前混了个脸熟。

一听波斯商队要分开一小股去找金荣,孙恤心还不怎样在意,孙绍祖却动了心思。虽然小贾哥哥好处分润了不少给自己,那五千两银子早就回了本,但在小孙弟弟看来,回本算啥子哟!三倍五倍利才正常的嘛!贾琮你瞧不起我吗?八百匹马,几十头骆驼,万把两银子就打发我了?

怎么着再附加青城一个商铺给我打理才对嘛!谁叫我准备当你的妹夫呢?皇帝都跟贾赦打过招呼了,这婚事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你作为大舅哥不表示表示吗?

以孙绍祖的观察,这个张簟身份绝对不止于账房先生!那个阿凡提很多时候都是在张簟表态之后才拍板,里面有鬼!

就让我来监视这个波斯人,看他到底是什么成色,商人或者探子。

张簟高高兴兴地同孙公子一同踏上草原之路,两家商队一前一后紧挨着。

孙家带着香料、盐、丝织品、妇科药、白面、大米。看来这不象像是做生意,更像是在送礼:你吃过离着一丈远就清香扑鼻的大米吗?孙公子带了一千斤!你听说过用小瓷罐装的碧螺春吗?骗子!孙公子带了一骆驼小罐茶!

另外更奇葩的,你听说过有人进草原带着大匹不染色棉布和京城瑞蚨祥、瑞林祥、谦祥益出的小布老虎鞋帽内衣,还有摇摇椅,拨浪鼓,藤制小床,细纱帐,大桶的海带昆布,大桶虾干,大包紫菜,甚至还有大罐的黄泥螺吗?

这些海货从宁波港坐船经大运河运到天津转陆路进草原.......想想都牙疼!一个叫贾璜的大胖子像照顾易碎的玻璃瓶一样地保护着这些海货,层层油布,不能雨不能晒。那味道十分地驱蚊除魔。

草原上有人吃这个?张簟闻着那味儿就想吐。

快要进入青城五百里范围了,当天晚上,张簟看见孙绍祖和那个贾璜躲马队后面偷偷摸摸地吃东西。张簟上前正要喊,“好啊,吃好东西也不叫我?”

贾璜以一种一般胖子难以完成的高速度、轻盈身法捂住张簟嘴巴,然后给张簟掏出来一把.......嗯嗯,干豆?

不,孙绍祖纠正,是干毛豆!黄豆成熟前带着豆荚剪了,用盐水加花椒煮,阳光下晒干,南方人的下酒菜!

那酒呢?张簟咽了口唾沫。

孙绍祖鬼鬼祟祟地又塞个皮口袋过来,马奶酒!好辣口!爽!

三个人就在星光下,就着篝火光,你一口我一口地就着好吃到极点的干毛豆下酒,一边抢着说说京城,西域和草原风情。

忽然大地震动,大队骑兵在接近。

不用吼,护卫马夫们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走位。马队迅速集结成五个圆环,弓箭刀兵到位,严阵以待。

蒙元马队挥刀舞剑地左右分开绕阵旋转,呼喝之声不绝,人数不多,五百左右。

张簟并不紧张,听说敢在大同与青城之间的商道上搞事的马贼(或疑似马贼)都晒成了人干。

甚至青城到其他相邻汗国之间的主干道上马贼都已绝迹。正经做生意就能大赚,当马贼有什么意思?能赚几个?

果然,对方用蒙语汉语分别问明马队是哪家商铺的,去哪里,路上有没有碰到马贼或者是骗子之类。

自然有管事的应付了。忽然贾璜大声喊,“前面那位是不是贾珩贾仲晨啊?”

那人转身一看,贾璜!二人见面分外亲热。贾珩是开春后贾府送往草原的第一批子弟兵,算是五服之内的兄弟。当时贾璜说破天也没有被选上第一批(主要是胖),还跳着脚骂了半夜。

贾珩三个月不见面,居然就有了脱胎换骨的气势,本来他功夫就不弱,能单挑罗教血手的那种,是曾跟着贾代化戍边的亲兵后代,如今领着五百汉蒙骑兵,威风凛凛,气势凌人。

贾璜感受到了贾珩的杀气,不自觉摸摸自己的大肚子,咬咬牙,啐了自己一口。

贾珩又跟孙绍祖也打了个招呼,道任务在身,还要巡边,明后天下班了找大家喝酒,就告辞率着马队去了。

张簟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肥仔璜居然还是“那个”贾府的第二代核心人物,到草原来给金荣送节礼的(元宵节?新年?圣人诞辰?端午?清明?夏至?请指明。贾璜:碰上哪个节日就是哪个节礼)。

怪不得孙绍祖那么目高于顶的英伟少年、实权人物,对这个胖子亲热的好像老家来的亲哥似的。

来头这么大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