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眼艺 > 第064章 找到那根地瓜了

三国眼艺 第064章 找到那根地瓜了

作者:写书吃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3:16:49 来源:笔趣阁

190年4月,张凉回到渔阳,尾敦带领他的人马,回刘虞身边去了,这个家伙武力虽然不高,但是办事细腻,忠心耿耿,是个不错的部下。

然后召集了众将领开会,这时手下的武将有赵云、太史慈、典韦、张辽、周仓、斐元绍、郝昭和徐荣,对于自己一个太守来说,算得上是人才济济了。

可惜文官就少了,仍然只有田畴一个,好在赵云和张辽都是人才,让他们帮忙管理政务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谋士,按照张凉的话说:“这个世界谁的预知能力能超过我,我脑袋就算再木,至少也能算个二流军师吧。”

赵云在会上向张凉汇报了这几个月的情况,鲜卑异族的残余部队侵扰过上古郡,但规模比较小,每次都是十几二十个人。

张凉对这些游击战的祖宗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命令加强巡逻。

经济方面,上古郡的市场越来越繁荣,不仅南匈奴的人民会来交易,就连冀州甚至并州的商人都会过来做生意。

张凉之前定下的税收政策很合理,人们都愿意缴纳税金。

农业方面,渔阳的狐奴县、犷平县地势平坦,适合水稻种植,利用从青州逃难过来的农民,已经开垦了500余顷。

开垦的进度在继续,估计总共可以开出8000余顷的农田。

值得一提的是,杜家哥两把那棵地瓜带回来了。地瓜是常年生植物,当年种下去以后,一直长到现在,已经结出来很多地瓜果实。

接下来,王东就会将培育和种植的方法传授给下面的人。地瓜是产量极大的作物,以后食物不成问题了。

渔阳的盐铁矿产也在正常开采,只是招贤馆招收的技术型人才很少。

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能够活着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能力去学技术。

这是个大问题,张凉沉思了一下,有了计较:“既然守株待兔行不通,那就主动出击,组建一个招贤部,人数不要多,但要精明能干,口才好的,让他们到幽州其他郡,还有冀州,甚至南方去找,只要找到真正具有才能的,重重有赏。”

“还有我们也可以开设学堂,让现有的人才当师傅,选派一些人跟着学习,学精很难,学懂总可以把。”

“就像上次在青龙山招收的陶老大夫,他医术高明,医德又高,完全可以让他教一批徒弟嘛。别的不需要,只要能在战时帮忙包扎一下伤口,止血止疼就不错了。”

张凉想起了这件事情,立即派人去执行。

“还有兵工厂怎么样了?”武器是战争的重中之中,临走前特别嘱咐过田畴的。

所谓的兵工厂,其实就是规模比较大的铁匠铺。

田畴汇报道:“目前人员有五百六十余名,只是其中有技术的不到一百人。”

“可以开始制作兵器了吗?”这是张凉最关心的问题。

田畴摇摇头:“当前只能制作一些生铁枪头和箭羽,至于其它弓和刀等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

“哎!”张凉蛮失望的,“这个要继续盯紧,我的目标可不是为了生产一些铁枪头,而是要帮我制作更强大的攻城武器。”

田畴当然是点头接受这个命令,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就不知道了。

听完了汇报,张凉开始进行新的规划和任命,首先任命张辽为上古郡守,带领郝昭,并给予五千步兵。

“文远是统兵大才,除了上古的税收按时交付,其它的全由你自己做主,同时你要自己募兵,练兵。我现在给你五千菜鸟,但是半年之内,你必须还我一万精锐。”

张辽刚刚加入,突然被任命为太守,十分意外:“主公如此看重,文远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凉自己是太守,其实是没有资格任命张辽为太守的,可惜现在天子都被人劫持了,哪个不是自己任命自己的。

但是张辽刚来就位于赵云和太史慈之上,这两个人虽然忠诚,但是人都有七情六欲,谁没有些脾气,张凉知道必须解决好,只能私下找他们开导。

士兵是国家之根本,而且必须是勇猛善战的士兵。张凉目前手下的常备部队除了给张辽的五千新兵,其余还有三万,其中五千是骑兵,交由赵云负责统领训练。另外的步兵交给太史慈负责。

张凉还从步兵中挑选了两千人组成自己的警卫团,交给典韦和周仓训练。

这两千人全都是张凉查看属性挑选的,不仅武力上等,忠诚度也高。

张凉给这些人的配备除了良好的铠甲和长枪外,人手再配一个圆形大盾,目标就是把这些人训练到斯巴达三百勇士那种程度。

系统不给自己特配兵种,那就只能自己训练警卫团了。

接下来张凉还单独地召见了藤鹰,这个是自己的锦衣卫,不能见光。

“根据主公的要求,这段时间主要在公孙瓒的北平郡进行渗透,我们派的人虽然没有打入内部,但是已经和公孙瓒手下的一些官员建立了联系,依靠金银贿赂,可以得到一些消息。”

听了这个话,张凉非常高兴,竖起大拇指道:“干得不错,刘虞那边有什么动静?”

藤鹰对这个也是记在心上的,随口就来:“刘虞作风简朴,平日里都是与自己的谋士商讨民生建设,最近在连接乌桓,已经派人去送了好几次礼物,其他的也没什么动静。”

“这位仁兄真是个好官啊!但是这个混乱年代,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张凉感叹一番。

想着不久公孙瓒强大后,刘虞由于不善军事,兵败被杀,于是加紧督促手下将领们训练军队。

另外自己一个人思索着将来如何避开公孙赞和刘虞的争斗,苦无良策。

这天张凉正一个人在发呆,突然传报蔡琰求见:“快快有请,上茶!”

回到渔阳后,张凉把蔡琰及其丫鬟管家都安排在了自己的府邸,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条件自己要创造好。至于后面的事情,那就得慢慢来了。

蔡琰带着丫头进来,微微欠身行礼后向张凉问道:“小女子在将军府上呆了也有月余日子,当初将军答应帮小女子寻找父亲,不知可有什么消息?”

张凉心里一咯噔,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还好自己猜也猜得到她父亲蔡邕目前在干什么,于是面不改色:“派出去查探的人最近刚回来向我报告,我正要去找小姐。”

“哦,我父亲他怎样?”蔡琰神情紧张,毕竟董卓西迁长安,一路死人无数,如果上天不保佑,说不定她父亲就会在那些死人堆中。

张凉微笑着安慰她:“令尊大人安全得很,目前正在长安侍奉天子。本来应该把小姐也送过去,但是此去长安山高水深,一路艰险,小姐出行,实在不安全。”

“况且我看如今董贼把持朝政,枉杀忠良,那京官不做也罢。不如把令尊大人也接来这渔阳,这里虽然不如京都繁华,但风土人情也别有一番特色。”

张凉还真想把大学士蔡邕给找过来,继续道:“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令尊和小姐都可以静下心来专心编译《汉史》,完成这样一件千古伟业。”

张凉早就想好了措辞,反正不会让这个女人离开自己。

听到张凉的话,蔡琰奇怪道:“将军也知道我父亲要编写汉史?”

张凉对这种问题已经驾轻就熟了,笑到:“哈哈,有所耳闻,令尊大人有才,门生又多,宏愿就是要编写汉史。而小姐才华得到父亲真传,也以父亲的愿望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我这里,可以提供安静稳定的环境给你们。”

“其实我父亲也是被董贼逼迫才上朝为官的,如果真能像将军所说的那样就好了。”蔡琰也很担心父亲的安危。

“小姐可以亲笔书信一封,我派人快马送往长安,除了向令尊报平安外,再将我刚才的意思转达,您看如何?”

董卓逼蔡邕出来做官,为的就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身边也有博学多才的人,轻易是不会放蔡邕离开的。虽然知道这样,张凉也不好明说。

“如此,就有劳将军了。”蔡琰目前只能依靠张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