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眼艺 > 第052章 走上正确的轨道

三国眼艺 第052章 走上正确的轨道

作者:写书吃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3:16:49 来源:笔趣阁

而藤鹰回归他的侦察连,经过张凉的不断提点,总算明白了自己管理的侦察连的主要职责。

除了培养传令兵、斥候外,也要开始发展细作,也就是间谍,深入到敌后去窃取情报、破坏敌人主要设施、离间书信的递送。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刺杀敌方首脑人物。考虑到能力问题,目前张凉的要求主要还是让他们打探消息。

杜雷和杜斯兄弟两是最早跟随张凉的,但是天赋不好,再怎么训练也就是个合格的士兵,张凉让他们两负责后勤去了。

大家都升为校尉,对于他们的出身来说,已经算不错的高度了。想当初曹操孙坚这么雄厚的家族背景,在黄巾起义之时也都还只是个校尉。

刘备这么枭雄人物,现在还是个县令,论起官阶,还比不上他们这些校尉,所以大家都很高兴,干劲十足。

武将的职位任命完了,还有更重要的文官。渔阳郡下大小有8个县,分别是渔阳、犷平、安乐、狐奴、平谷、潞县、雍奴、泉州,这些地方的民生建设可都要靠文官人员。

张凉自己目前的班底是无法管理好的,于是想到了田畴。田畴已经被张凉用各种理由从刘虞那里长期租借了,封为主簿,掌管渔阳郡内大小文事和民生建设。

王邦资质也一般,跟着田畴帮忙。至于陈华,他家人都在安喜县,不愿意来到更加苦寒的渔阳,所以并没有搬来,为了对他忠心办事表示感谢,张凉花钱帮他买下了安喜县令一职。

反正十常侍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也不需要人再去洛阳送礼了。

田畴是幽州本地的士族,重用他对本地的一些文人有拉拢的作用。

田畴也推荐了一些相熟的文人给张凉,张凉全都热情招揽,一一查看过他们的属性,虽然没什么大才,但帮忙管理郡下的小县还是可以的。

随着一万人的民兵队伍安排到各个县城中去,整个渔阳郡终于被张凉掌握在了手中。

接下来就是要发展,渔阳地处偏僻,面积虽然辽阔,但是人口不多,根据记载只有不到十万户,人口才三十多万。

这与中原地区是不能比的,像冀州的渤海郡、兖州的陈留郡、徐州的彭城等都有近百万人口。想要发展起来,首先就要解决人口的问题。

张凉首先在自己的军队里宣传,动员那些家在其他地区的士卒将家人带来渔阳,不论男女老幼,只要肯来的全都盖新房安排住处,并给予土地耕种。

这样的政策下去,招来了不到五千人,毕竟渔阳刚刚战乱,还时常被异族乌桓侵扰,是个是非地。

作为一个现代人,张凉当然知道矿产的重要性,上任后就派了一支队伍去接管犷平县的铁矿,阻止一切私人的盗采。

这个铁矿可以说是渔阳的经济支柱,历任太守就是靠了开采矿石卖给其他地方才有钱维持开销。张凉控制住这个矿产后,开始招工扩产,这样又从青州各地招募了一些流民。

在粮食方面,渔阳主要是小米小麦,产量不高,基本靠天吃饭。这时田畴熟悉地理的特点又发挥了作用,建议张凉让人在狐奴县开垦荒地为田,那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又有潞河可以灌溉,可以种植水稻。

“在北方种植水稻?”张凉刚开始简直不敢相信。

“主公不必担忧,在狐奴种植水稻早有前人铺路!”田畴笑着说,“汉初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因为击破匈奴有功,拜渔阳太守。后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开启了种植水稻的先例。”

“哦!既然可行,这事就交由子泰你去办!”对于民生建设方面的事情,张凉觉得这些政务那么高的人是不会搞砸的,自己还是去干别的事情好点。

“启禀主公,苏双应主公之邀,已经到了,正在府外求见。”周仓现在成了张凉的贴身护卫了,在收到了小兵的报告后,统一由周仓前来汇报。

“来得正是时候,快请到客厅里去。来人,泡茶!”

客厅里苏双见到张凉进来,站起身来行礼,脸上洋溢着商人特有的笑容:“恭喜大人,贺喜大人荣升为太守之职。如此年轻就已贵为一郡之主,真是古今少有啊。”

“哈哈,苏老板真是会说话,想必最近生意不错吧!”张凉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被人拍马屁了。

“呵呵,大人就不要挖苦我了,自从上次受难以后,我已不再贩马,只在家中养老而已。不知大人找苏某前来所为何事?”

张凉喝着茶,随口道:“是这样的,我想办个养马场,但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想请苏老板出山帮忙,不知道可不可以?”

“这个。。。在下年事已高,家眷和亲朋好友都在中山,只想陪伴家人享享晚福,想来渔阳帮大人的忙,就算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精力了。”

“其实大人何必自己养马,早年我都是通过与塞外的游牧民族交易换来马匹,他们常年生活在马背上,马匹品质优良,更能适应战场。”

“哦,有这种事情!”张凉当然知道游牧民族的马匹更好,但是这些民族大多和大汉有仇,以前大汉强盛的时候就远远地躲开,如今汉室内乱,这些彪悍的民族就经常入侵,对汉族子民烧杀抢掠,这怎么可能交易。

“当然可以,大人有所不知,草原上的民族生活用品奇缺,而且饮食物品多以奶肉为主,十分单调而且不易储存。万一草原出现什么灾害,他们的生活就难以继续,因此他们也非常愿意和我们大汉人民作交易,得到一些更容易储存的谷物粮食,还有绸缎瓷器等。”

苏双不愧做生意大半生,见识比一般人广阔多了。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那么这种交易都在什么地方进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