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23章 区区十万首级,不足以震慑岛国,非伏尸百万不可

将岛国人的第三批援军以及随行的胶东水师消灭之后,崂山卫重返荣成湾,协助即墨水师,而郭戎则率领剩余长缨军所属兵马返回了文登县城。

站在文登县城之外,看着在黑火药作用之下彻底垮塌的西侧城墙,郭戎出神了很长一段时间。

看着空空荡荡的如同鬼域一般的文登县城,郭戎的思绪随之百转千回。

直到长缨军所属的所有校官到齐,听到了折牧雨的提示,郭戎才从恍忽的和出身的状态回过神来。

“你们是说文登城之内,除了长缨军之外,一个活着的唐人都没有了吗?”

听到郭戎的问题,看到郭戎明显有些不自然的表情,在场的将校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名义上指挥的芦孝兵,迈步走到了郭戎的面前。

“大将军其实刚刚破城的时候是有人活着的,只不过在摆脱着束缚短暂获得自由之后,要么投井,要么悬梁,要么割腕,所以……”

芦孝兵说的不太详细,甚至说的不太完整,但是已经足够郭戎了解文登城内发生的东西,压抑住自己的愤怒,郭戎继续问道。

“还有吗?知道这些失踪了的文登百姓的去向吗?”

芦孝兵摇了摇头,这东西他是真的不知道,打完仗之后他就立刻出击,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搜寻踪迹或者审讯俘虏。

芦孝兵不知道不见得就没有人知道,此刻,留守文登县的何芒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道。

“大将军,卢团长带队出发之后,根据被俘的岛国人的供述,我带领留守的工兵在文登周围进行了搜索,然后在文登城以东的山谷之中发现了五个规模近百丈的大坑。”

“每一座大坑之内都有着数不清的尸骨,从挖开之后的情况判断,这些尸骸的时间应大致在三个月到半年之间。”

“虽然没有进行准确的统计,但是根据范围和深度以及尸骸的密度,我推测加起来恐怕不下三万人!”

“带我去看看!”

随着何芒的带领,抵达了城东的山谷中,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尸骨,郭戎的脸色铁青,额头上的青筋毕露,拳头被攥的咯吱作响。

如果有可能,郭戎真的很想现在带着兵,乘船渡海,直接杀到岛国去,杀得岛国尸横遍野……

只不过,看着怀中的积攒的军报和汇总的情报,郭戎知道现在还不是进军岛国的时候。

眼下,作为叛军核心的河北藩镇的行动已经明朗,规模达到几十万的河北藩镇大军在事实上已经分成了三个或者四个部分。

田季安的魏博军大部再加上王承宗所属成德军一部,总计接近二十五万的兵马,在渡河之后,已经将汴州城死死的围住。

此时此刻,田季安和王承宗联军正在打造攻城器械,开挖地道等攻城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王承宗麾下成德军的另一部大约七八万人,已经濒临沧州、景州,威胁鲁北腹地。

这部分叛军虽然没有围城,但是在事实上切断了郭戎率部北上的路径,如果郭戎想要北上,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打过去了。

河北藩镇之中,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盛,实力最强的卢龙军,则分兵两路。

其中一路,大约10万人马已经陈兵辽西,根据郭戎的推断一来是准备围攻李愬,二来也是防止辽东辽西出现意外,毕竟叛军内部也是各怀鬼胎,再加上如今的辽东各方势力混杂。

另外一路,已经从蓟县南下,人数大概在十五万上下,但是具体的目标很不明朗,然而这是这支目标不明确的卢龙军才是让郭戎最为头疼的。

以这支卢龙军的规模和实力,无论是直接加入沧州战场,或者渡河之后加入汴州战场,都足以形成压倒性的力量。

加入沧州战场,等于让东线沧州方向的叛军数量膨胀到二十五万左右,如果不增加援军,以现在沧州、景州方向恐怕一个月都坚守不下来。

如果选择渡河围攻汴州,会让汴州方向的叛军达到惊人的四十万!

这些都是河北三个藩镇积攒下来的藩镇兵,都是脱产的大唐职业军人,虽然在军纪和作风上没法和长缨军为蓝本的新编禁军相比,但也远远不是岛国那种要身体没身体,要装备没装备的,要见识没见识的三无产品。

而韩弘手中宣武军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万初头,汴州城内更是只有不到三万人。

在没有交出军权之前,韩弘的本质也还是半独立藩镇,只不过是亲朝廷的藩镇而已。

韩弘确实接受了太上皇李诵的条件,也和郭戎达成了共识,但是这一切是能够看到胜利,如果胜利是需要以牺牲韩弘为代价,至少郭戎不敢保证韩弘就绝对不会倒向叛军一方。

即便韩弘不倒戈,四十万大军将汴州团团围住,留在宋州附近的后手也根本就不敢靠近,失去了外援,汴州的陷落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宣武军这个在中原最为重要的节点一旦出现问题,就意味着整个中原的局面将彻底崩坏。

所以无论如何,郭戎都需要去给韩弘提供足够的信心和支持。

除此之外,威胁不止出现在眼前,还在背后。

郭戎偏师迂回的过程中和长安的联系并没有中断,事实上,从六月份开始,灵武、陇右、剑南,剑南北,都出现了吐蕃人集结的情况。

吐蕃人和河北叛军配合,联手进攻大唐早就在预料之中,而且为了防止吐蕃人的突然袭击,进行了坚壁清野在内的举措。

吐蕃人确实出现了,但是出现之后,并没有进攻,反而在拉开架子之后按兵不动,开始了对峙,这就很让坚守西部防线的四镇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然而,更难受的是从六月开始,吐蕃人表现出来的兵力越来越多,直到郭戎坐镇即墨编练新军的时候,收到的来自长安军报中,兵部根据灵武、陇右、剑南、剑南北道四镇汇总的信息,和他们对峙的吐蕃人数量已经超过五十万!

按兵不动、引而不发的五十万吐蕃人给陇西、陇南、剑南乃至关中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刚刚组建完成的十二卫作为援军被分别派往了各地作为后盾。

为了安定人心,太上皇李诵甚至说出了敌人如果再来,他会率军亲征,实践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

连李诵都想着御驾亲征了,郭戎已经可以想象到现在长安的状况了,无奈的摇了摇头,再次看了看眼前所埋的文登百姓的尸骨。

“牧雨!”

“道!”

“拿纸笔,记录!”

…………………………………………………………………………………………

“……李师道狼子野心,岛国心怀不轨……,区区十万首级,不足以震慑岛国,……岛国弹丸之地,必定以半岛为跳板,窥探我大唐……,以岛国之禽兽,岛国一日不除……岛国一日不灭……,亡我之心不思……臣郭戎以为非毁其庙,灭其族,横尸百万,放可使得岛国有所忌惮请……待来日收复河西,重振西域,使我大唐荣光再现之后,臣郭戎请率军登陆岛国,平安京内祭奠,富士山上扬旌……”

“啧啧啧,郭戎这小子最近大有进步啊!”

长安城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之内,皇帝李纯坐在床榻的旁边,为卧在床榻之上的太上皇李诵阅读郭戎刚刚送到的信件。

正看着眼前骨瘦如柴,须发全白,虚弱无比,但是精神矍铄的老人,李纯的心中百感交集。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自己的父亲早就该离世了,就连为自己父亲续命的张嘉轩都说自己的父亲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至于还能撑多久全看天意。

虽然大逆不道,但是李纯知道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怨恨父亲死死的把控着军权和财权,自己曾经无比的希望自己的父亲早点离世,然而从最初的怨恨和不满,到了现在李纯对父亲只剩下的感激和卷恋。

从贞元二十一年,到元和四年,早就油尽灯枯,随时可能离世的父亲拖着半残的躯体,硬生生的死扛了五年!

在这五年里,他击溃了掌握了神策军严重威胁皇权的宦官集团,瓦解了北方威胁大唐的回鹘势力;

他稳固了中原的亲朝廷藩镇集团,缓和了山东豪门的关系,重建了支撑大唐的关陇勋贵体系;

他创立了一支强大的禁军,提拔了一批年轻干练、才华横溢的禁军将领,遴选了一批年轻有为、极具开拓精神和实干精神的文官。

他的改革让大唐的科技和创新取得了质的飞跃,为大唐选定了一条未来的道路,给自己留下了无比丰厚的遗产。

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自己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一步一步的帮助自己顺利的接管了大唐真正的权力,实现了大唐最高权力的平稳过渡。

在将所有权力移交到了自己手中之后,躺在自己面前的已经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然而,掌握了整个大唐权力的李纯却不愿意忤逆失去了权力的父亲的任何一个想法或者念头。

此时此刻,听到李诵对郭戎多多少少带着调侃的称赞,李纯笑了笑点头道。

“确实,郭戎行事,行军习惯正兵,这稍稍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所以李师道才会把明面上的力量放在青州,将见不得人的岛国人放在了最偏远的文登,自以为掌控了即墨就可以让朝廷对他投鼠忌器。”

“估计李师道做梦也想不到,一向求稳的郭戎会玩一次的奇谋。”

“正面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悄然分兵从侧翼突进,先是意外击溃了已经叛乱的吴少项评定淮西,接着以巧破力,奇袭即墨,消除了隐患的同时,在胶东军和岛国人联合起来之前将他们分割开来,这等于一下子打在了李师道这条常山之蛇的七寸上。”

“首尾不能呼应,前后不能应和,被拦腰截断的李师道安有不败之理,我算是看出来了,以正合,以奇胜他算是玩明白了,也不枉父皇花费整整五年的时间,甚至拿几万,十几万大军来让他历练,也没有辜负父皇的信任。”

“只不过,父皇,我怎么也没想到,父皇已经如此的厚待,李师道不仅不思报国竟然如此狼子野心,若不是郭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不妥,一旦让李师道的图谋实现,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听着李纯一点一点的分析,李诵时不时点点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他看来,郭戎才是他留给李纯的最大遗产。

李诵知道李纯没有经历自己一样绝望的经历,所以李纯不可能像自己一样无条件的信任郭戎。

但是从李纯可以一点一点的分析出郭戎的优点和进步,就已经证明李纯在心底对郭戎的认可了,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够了。

李诵了解自己的儿子志向的高远,也明白自己的儿子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君王,要实现他的宏图远志需要无数郭戎这种人的辅左和支持。

“现在收拾完了李师道留在胶东的残余力量,肃清的岛国人,解除了背后的隐患之后,郭戎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跟河北的叛军主力决战了!”

听到这里,李诵的眉头一紧,突然开口,打断了有些激动和亢奋的李纯。

“也就是说,郭戎已经决定长缨军和左武卫的主力西调,准备在汴州城附近和河北叛军进行一场决战了?”

“是的,父皇,详细的作战计划和目标已经被呈送过来了,儿子和……”

看到李诵举起的手,李纯再次停下的自己的声音。

“郭戎已经把山东的局面处理的很好了,大军在外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郭戎可以安安心心的和叛军决战,纯儿,你还记得出征之前最后一次军议郭戎所分析的吐蕃人可选的三条进攻路线吧。”

“记得,不过,坚壁清野,节节抵抗,稳守反击,以空间争取时间的计划已经定下了,现有兵力部署也足够支撑。”

“不够,不够稳妥,吐蕃人这一次的举动不正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