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13章 岛国的太上皇是他!

事实上,在当天的夜战开始之前,另外一场战斗已经提前结束。

如同芦孝兵预计的一样,在得到了服部的求援之后,坂上毫不犹豫的从已经抵达了文登县的倭兵中抽调了一千多人向泽头方向增援。

这支援军离开文登之后强行军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已经离开文登县城近二十里。

正当他们准备安营扎寨进行休息的时候,由少量侦察兵和轻、重骑兵组成提前出击的骑兵分队突然杀出。

时值黄昏十分,一轮血色残阳悬挂在地平线之上,将从西方而来的长缨军骑兵笼罩在一种血色之中。

面对沐浴在残阳中,气势汹汹的八百骑兵,疲惫不堪又没有任何防备岛国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一个照面直接被击溃,开始疯狂的四散奔逃。

只不过,两条腿的倭兵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在夕阳的余晖中,骑兵们开始轻松的收割人头。

短短一刻钟不到,战斗彻底结束,所有倭国援军被斩杀殆尽,一千五百颗倭兵的头颅,成为骑兵们的战利品。

在泽头,利用服部正左卫门的赌博心理,一场夜战几乎肃清了所有随军入侵唐土的岛国斥候,也等于消除了后续行动中的隐患。

岛国的斥候虽然被肃清,但是岛国斥候无孔不入的袭击给芦孝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吸取了足够的教训。

面对突发情况,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的表现实在不能够令芦孝兵满意。

为了防止在后面的战斗中被拖累,芦孝兵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自己的队伍压缩到两万人,接近超过七千由民转兵的平民以及伤病被留在了泽头。

与此同时,从开战以来就一直驻扎在牟平,由韩湘率领的两个营战兵同时出动。

利用板上田君麻吕将所有兵力集中到了文登,后方兵力空虚的机会,从牟平沿着北部海岸线,迅速向东直插,目标榕城网、成山方向。

肃清了一直在给自己添麻烦的老鼠和跳蚤,完成了包括火药、器械、人员在内所有准备之后,芦孝兵带领精选之后的两万人马恢复了速度,继续沿着官道,向东北方向前行。

一天之后,芦孝兵所部的主力和突前出击的八百骑兵成功汇合。

不过汇合之后,骑兵们还给芦孝兵带来的一个意外的惊喜,抛弃了自己的部下,带领少数几名亲信逃亡的服部正左卫门被抓获。

只不过,对于芦孝兵和蒙乾而言,最大的喜悦还是来自骑兵们的战果,加上骑兵们拿下的首级,芦孝兵此时掌握的岛国人的首级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千。

贞元四年七月二十七,整整两万高度混编的唐军在芦孝兵、蒙乾的指挥之下抵达了大唐河南道登州文登县。

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唐军突然兵临城下,这多多少少出乎了坐镇文登县,掌控整整七万岛国远征军的岛国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的预料。

如果放在一天之前,唐军兵临城下,坂上的心中会充满忧虑和不安,只不过,此时此刻,望着正在文登城正西大约五里扎营的唐军,坂上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按照道理来说,前面有下了军令状的服部带人顶着,自己又给他派去了两支援军,就算唐军突破了防线,服部多多少少也应该派人前来送信,不应该如此突兀的兵临城下。

然而,事实情况,别说情报,自从接到了最后一封求援信之后,自己已经整整三天没有收到来自服部的任何信息了。

考虑到服部阻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天,已经达成了获得奖励的资格,所以服部没有理由会在这种情况下隐瞒唐军的行踪。

所以,在坂上的心中,服部正左卫门和他麾下那些斥候,以及两支援军在唐军的攻击之下已经全军覆没了。

在坂上看来,自己的推断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当初服部所回报的唐军数量是两万多接近三万,而此刻,出现在城下的唐军数量不会超过两万,可见服部的死命阻击一定给唐军带来的惊人的损失,否则唐军绝对不至于产生如此惊人的锐减。

只不过,对于坂上来说,服部正左卫门以及他麾下那些岛国士卒是死是活,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毕竟,他们本身就都是炮灰而已。

所谓的尹贺守在服部这种来自尹贺乡下下等武士的眼中是了不得的存在,但是在岛国真正的贵胃面前,尹贺守不过是一个从六品下的不入流的官职而已。

重要的是,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坂上已经将分散在半岛上的数万兵马集中到了文登县的附近。

除却留守荣成湾的两千倭兵,跟随服部阻击唐军损失的三千倭兵之外,自己手头聚集在文登县附近的倭兵数量超过六万。

而唐军的数量只有两万,更重要的是,唐军是连番血战之后的疲劳之师。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自己以六万多养精蓄锐的精锐倭兵,围剿两万疲惫到了极点的唐军,这岂有不胜之理由。

此时此刻,在坂上的眼中,唐军的到来,无意义自投罗网、自寻死路。

服部如果活着回来,他不介意和源盛一起给他这一个赏赐,但是既然服部已经死了那也就死了。

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将刚刚抵达城外的唐军惊退,坂上下令所有聚集在文登城附近的倭兵保持潜伏和静默。

直到唐军的大营修筑完毕之后,坂上彻底放下心来,到这这一步,唐军留在了这里,就等于已经处于了自己大军的重重包围,天罗地网之中,插翅难逃了。

随着夜幕降临,唐军的大营中灯火通明,大营之中似乎有无数人的人在不停的奔走,似乎在忙碌着。

城楼之上的坂上不知道唐军在干什么,但是他并不关心,也不想知道,因为在坂上的眼中,唐军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临死之前的挣扎而已。

没有理会唐军的异常,坂上下令之前隐藏、静默的所有倭兵按照原计划从隐藏的地方出动,从南北两侧向西移动,无声无息之间将唐军封死在了文登县和母猪河之间的狭小区域之内。

倭兵们在坂上的指挥之下开始对唐军合围,而灯火通明中的大营中,芦孝兵和大唐的军人们自然也没闲着。

坂上所看到的忙碌和奔走,是工兵营,器械营,后勤营,在疯狂的组装各类器械。

与此同时,营地的中军大帐之中,芦孝兵也将军中所有的校官、尉官以及几名地位较高的道士聚集在了一起。

“根据大将军送来的情报,前胶东防御使李师道,在两年前,亲自带领数百精锐乘船渡海去往了东瀛,然后勾结了岛国皇族某些成员,刺杀了当时的岛国倭王,随后扶植了傀儡,在幕后掌握了岛国朝廷的实际权力。”

“只不过,掌控了岛国的实际权力之后,李师道不仅没有将这一点回报大唐,反而在幕后掌控岛国朝廷,开始疯狂的扩军,利用两年不到的时间组建起来十万倭兵。”

“准备在大唐挑起混乱,然后借助大唐陷入混乱的机会,利用原本胶东水师的庞大舰队,将这十万倭兵送入大唐!”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倭人,就是被李师道麾下的胶东水师运送到大唐来,准备肆虐大唐的倭兵!”

这句话一出,聚集了几十名中高级军官的中军大帐中如同炸了锅一般,被惊讶、疑惑、不满、愤怒等情绪所充斥。

事实上,听到这话语的时候,所有军校的第一反应是震惊,震惊之后迅速变为了愤怒。

灭国,这种东西对于唐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强大的大唐府兵灭突厥、灭高丽、灭薛延陀、灭吐谷浑,打遍天下无敌手,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内将草原压制的不成气候。

安西军、北庭军更是靠着几万战兵,纵横西域、河中遥控万里之地,灭国无数,更有甚至一介书生的王玄策从吐蕃借兵灭中天竺。

对于唐人来说,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去做,中间做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的胜仗为大唐带来的荣耀。

只要带回来胜利的消息、带回来的是无穷的财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手段,无论是谁都会称赞一声好汉英雄。

所以说,李师道带几百人干掉了岛国的倭王在唐人和唐军的眼中不算个事,反正刺杀的也不是唐皇,至于所谓倭王在唐人眼中跟河边的癞蛤蟆没什么区别。

但是李师道这事就过分了。

干掉了倭王,掌控了岛国朝廷权力之后,既没有向长安报捷,又没有将岛国的资源和财富送回大唐,而是自顾自的在岛国当起了太上皇。

当然,如果仅仅这样也没什么,毕竟还没有损害大唐的利益,但是成为了岛国的太上皇之后,狗日的李师道精锐竟然整合岛国的力量,挑动大唐的动乱,伺机进攻大唐,这简直就是数典忘祖的典范,应该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的存在。

看着群情激愤的军校们,芦孝兵和蒙乾两个人对视一笑,军心可用!

随即,芦孝兵突然厉声大喝。

“你们还记得出征之前大将军请太上皇下达的敕令么?”

片刻的安静之后,在场的所有将校在蒙乾的引领之下齐声高喝。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凡唐旗所展,兵峰所至,皆为臣妾!

凡内外诸夷,敢称兵者,皆枭其首,斩其颅,焚其宗,赤地千里!

凡四方胡虏,有敢犯者,必毁其城,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大将军已经下了诛杀令,凡踏入大唐疆土内的岛国人无论目的、无论缘由、无论男女老幼杀无赦。”

“此战之后,解除了的我大唐的隐患之后,大将军将奏请太上皇和陛下,率军渡海远征东瀛!”

“李师道身为唐人,数典忘祖,大逆不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无论李世道逃到天涯海角,大将军都会率部将他彻底擒拿,明正典刑。”

随即,芦孝兵抬起双臂,稍稍控制一下氛围继续说道。

“五日之前,返回即墨的几名渔民,向大将军报告了一支数量庞大的船队正沿着百济海岸前行。”

“此时此刻,在大海之上有这样规模的船队只有曾经的胶东水师!”

“根据大将军所掌握的情况,岛国遣唐使使团从岛国来到大唐的路线总共有三条,其中一条从岛国出发之后沿着新罗、百济海岸线北上,进入辽东之后折向西南,进入胶东。”

“根据大将军这应该是李师道派出的第三支三万多人的倭兵。”

“根据现有的情报以及即墨、崂山基地船工、学者、渔民的分析,大将军判定胶东水师大概率选择北线,最终在胶东半岛的最东端荣成湾登陆。”

“由于李师道已经掌握了岛国朝廷的实际权利,也就意味着曾经我大唐的胶东水师如今已经等同于岛国水师,以曾经胶东水师的规模,如果为祸,对于我大唐的危害无穷。”

“在大海之上想要将这样一支船队彻底消灭非常困难,对于我们来说,借助胶东水师运送倭兵是最佳的时机。”

“所以大将军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将被李师道掌握的胶东水师彻底歼灭,彻底消除我大唐沿海的隐患。”

“根据渔民提供的风向和水文等信息,胶东水师应该会在三到七天之内抵达,这也就意味着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裕。”

“现在韩校尉已经带领两个营的战兵,从牟平出发,沿海岸线向东直扑荣成湾。”

“三天之前,大将军已经亲自带领刚刚组建崂山卫和即墨水师从崂山港出发,走海陆赶往荣成湾。”

看着在场的军校听着即墨卫和即墨水师一脸懵逼的样子,从芦孝兵目光中得到了肯定之后,蒙乾说道。

“大将军在即墨期间根据长缨军模式,以独立营为骨干,从为即墨服务的役夫、船工、渔民、壮男中重建了一支崂山卫,作为即墨和崂山基地的守卫力量!”

“同时在发现了胶东水师运送倭兵的踪迹之后,大将军利用即墨港内的试验海船,抽调了即墨和崂山基地内的工匠、船工、渔民作为船员,临时组建了即墨水师。”

“只不过他们两支力量依旧相对薄弱,想要彻底将敌军的水师及战兵彻底歼灭,还需要我们能够及时增援。”

“所以明日一战,我们必须要速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