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199章 忠心耿耿宣武军

宣武军,事实上,郭戎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听到这个名字,在长安发动叛乱的宦官首领俱文珍就曾经是宣武军监军。

曾经的凤翔节度使,如今的陇右节度使张敬则也是宣武军的出身。

昔日镇压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宣武军是主力之一。

四王二帝之乱中,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等到关东平静,大唐的注意力转向西侧时候,曾经平叛主力的宣武军则开始作死,大乱没有,小叛不断。

这么一个奇葩的宣武军让郭戎一度非常好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宣武军看起来作妖比河北三镇还多。

不过也就是好奇而已,毕竟郭戎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北方的草原以及西北,一个中原的藩镇,说实话跟郭戎还真没大有关系。

直到李诵做出决定,取道宣武军所在的汴州,顺便见一见在中原极其重要的宣武军节度使韩弘。

这时候郭戎才知道宣武军的治所——汴州。

汴州!

好家伙!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TM汴州不就是开封么。

前世郭戎去开封旅游的时候可以听说过开封历史的。

后世的开封地位已经没有之前重要,但是唐代的汴州即使整个中原的核心位置,又是大运河的核心枢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钱粮广布。

河北的藩镇确实很强,但是河北的藩镇也很穷,打仗这东西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黄巢叛军出身的朱温靠镇压黄巢叛乱,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兼并中原,建立后梁,开创一个混乱的时代。

不过,此时的宣武军还远远不是一百年之后,走上了岔道之后大唐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方向。

太上皇带领这支大军要从汴州取道北上,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在汴州的节堂内几乎变成了集市一般热闹。

聚集了宣武军大部分军将的节堂内几乎吵成了一锅粥。

“太上皇这是在向大帅示威,绝不可以低头示弱!”

“可是太上皇带领的是去岁把吐蕃人打得落花流水的禁军,据说全部都是战兵,数量更有惊人的三四万人,恐怕目的就是杀鸡儆猴,如果有所不敬,后果不堪设想。”

坐在节堂的中间望着吵成一团的部下们,宣武军节度使韩弘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太上皇为什么要把离开东都的第一站放在汴州!

自从自己接掌宣武军以来,先是斩杀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的使者,又诛杀的三百多骄横跋扈的军将,使得数年之间宣武军没有再发生叛乱。

去岁,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屯兵曹州,企图乘国丧之机图谋不轨,自己又一次坚定地站在了朝廷的一方,难道是?

“自韩某接掌宣武军,似乎已经有数年没有再发生过动乱了吧!”

韩弘的声音一出,集市一样的节堂迅速安静了下来。

“自大帅将牙将刘锷等三百人斩杀示众,我宣武军已经平靖数年,不曾有任何动乱!”

“父亲整饬军纪,疏通运河,南镇淮西,北慑平卢,拥唐辅民,已经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李唐不念父亲的忠诚,如今太上皇引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明显不怀好意,这分明是……”

是啊,自己明明已经做到这样了,难道太上皇还不满意么,韩弘自诩是问心无愧的,在韩弘看来全天下也没有比自己更为忠诚的节度使了!

太上皇出巡之前就说得很清楚,太上皇本次出巡会途经洛阳,然后北狩草原。

现在河东道大雪漫天,确实不适合大军出现,按道理来说,向东新进,取道汴州北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洛阳的消息已经传来,数万禁军精锐无比,太上皇率领这样精锐的数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谁又敢保证不会是对自己不利的?

韩弘进退维谷之际,一个声音传入了韩弘的耳中。

“父亲,如今太上皇退位之后,反而锋芒毕露,挥手之间神策军灰飞烟灭,翻云之际关陇勋贵魂飞魄散,禁军初创横扫吐蕃,初临洛阳山东豪门俯首,太上皇着实令人可畏!”

“公武,你的意思是?”

“父亲,宣武军地处关东腹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太上皇心怀天下,父亲还要多做打算,以防止措手不及!”

自家儿子,韩公武的话一下子就说到了韩弘的心坎上,几乎是一瞬间韩弘就有了想法。

“公武,去岁李师古派人给我送来的信件可还存留?”

“一直妥善保管,父亲!”

“李师古盐资助吴少诚的证据还留着吗?”

“大帅,依旧在府库中封存,未曾动用!”

“很好,你亲自前往洛阳,将李师古的信件呈送太上皇,言平卢节度使李师古暗中勾结淮西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企图乘先帝病逝之机犯上作乱,为父我已经决定讨伐,请陛下率军禁军坐镇汴州,为我守候退路,等待我凯旋!”

整个节堂之内瞬间被震惊。

“大帅,那李师古麾下的平卢拥兵数万,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先有海盐之利,又连接百济、东瀛有商贸之利,贸然发兵恐怕……”

“哈哈哈!”

听到部下的劝谏,韩弘放声大笑。

“你们啊!我问你们从洛阳到汴州需要多久的路程?”

“我只是说要起兵讨伐,调动兵马、整顿军械、调拨粮草,难道不需要时间么,更何况冬季出兵,难道不需要给将士们配备御寒的物资吗?”

几乎是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韩弘的想法。

太上皇大军临近,如果宣武军贸然备战,定然会给人口实,如果太上皇准备对宣武军不利,等于直接将把柄送上,到时候太上皇直接发布一道讨逆敕令,周围的群狼必定群起而攻之。

但是不做防备,如果太上皇动手,等于束手就擒。

找到一个整军备战的借口意义重大,本来就居心不良的平卢节度使李师古、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明显就是最好的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