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146章 太上皇要阅兵

韩愈本身并不以庶务见长,但是他的到来对于长缨军依旧意义重大。

长缨军不是没有属官,但是一直缺乏一个能将所有属官统筹,组成良性体系的核心,韩愈的到来显然补齐了这短板,在行政体系和效率上提升巨大,将郭戎从桉牍、后勤等方面解放了出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郭戎以及长缨军的军校们就能轻松多少。

由于备选者的数量远超与其,虽然已经提高了选拔的标准,但是通过筛选的新兵数量依旧比预期的数量要多太多。

郭戎最初的想法长安城及关中诸县,总募兵人数能够达到接近两万,可以实现奖惩淘汰机制,足够组建辅兵即可。

结果,意外频发之下,长缨军人望暴涨,长安城内入册者超过六万,通过严苛的筛选,仅仅长安城内入选的新兵也接近一万六千人。

长安城内的新兵筛选临近尾声,关中各地征募而来的新兵也已经陆续到达,这部分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加增加中,全部返回之后人数过万已成定局。

再加上一千人左右正在征集的宗室子弟,从长安乃至关中征集的厨子,医师,工匠等作为辅兵的专业人才,再加上长缨军原本作为核心的四千老兵。

根据李愬、郭戎、韩愈的推算,关中的募兵全部返回之后,长缨军的正兵、辅兵、后勤就能达到三万人的满编状态。

现在虽然还没到满编,但是大营内的人数从四千直接暴涨到两万,所带来的压力暴涨,如果不是韩愈地加入,整个长缨军高层就得被直接压地崩溃。

郭戎连翻跑到兴庆宫诉苦之后,烦不胜烦的太上皇又给长缨军补充了两百通过甄别的原神策军低级军官。

饶是如此,新兵什长/教官的培训、新兵的选拔及训练、长缨军专业化辅兵(工兵、炊事兵、医疗等)的建设和扩编依旧让郭戎等人焦头烂额。

炊事兵的第二轮征集,几乎让长缨军成为长安城内酒楼、饭堂的公敌,事实上在太上皇的支持下,勋贵家的厨房,甚至大明宫、兴庆宫身体状况良好的御厨都没能逃过洗劫。

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食堂永远是长缨军最受欢迎的场所。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队列训练的效果远远超出了郭戎的预期,在第一波LYB什长在短时间试验出了可执行的训练条理。

流程化的培训,使得绝大部分新兵在结束了七天的队列之后,掌握了基本口令,习惯了令行禁止,可以迅速进行分流,比如重步兵、弓弩兵、骑兵、工兵等等。

其他兵种是分类训练,而工兵营则是切切实实的得到了生力军的补充,整个营区的建设速度倍增,郭戎计划中那座可以容纳三千人同时进餐的大食堂迅速完工。

大食堂完工的那天,郭戎明显感觉到整个长缨军士气获得了一大波提升,毕竟没有什么艰苦的训练是一顿饭克服不了的,如果有,再来半斤肉。

而这中间,韩愈还给郭戎来了一个让郭戎痛并快乐的惊喜。

从建军尹始,郭戎就曾经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麾下长缨军的士兵识字。

郭戎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兔子能够迅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普及的全民的教育。

哪怕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义务教育,一个掌握的最基础的逻辑能力,能看懂文字的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不是一个纯文盲能够比拟的。

在这个年代,郭戎不敢指望所谓的普及教育,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让自己麾下的士卒识字,郭戎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这也是郭戎在募兵的时候尽可能要求征募识字者的原因,毕竟多一个认字的就等于多了一个扫盲班的老师,而减少了一个扫盲目标。

在郭戎和韩愈第一次的交流中,郭戎就提到过自己的这个想法,只不过郭戎没有想到的是,韩愈在进入长缨军之后,完成长史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余力思考这个。

虽然郭戎已经在想尽办法,甚至直接扫荡了国子监六学,硬生生挖来的三百多文武双全的学子,但是郭戎能做到的也就止步于此了。

郭戎可以唤醒学子的一腔热血,但是在唤醒了热血之后,至少现阶段郭戎是没办法把几百学子变成合格的扫盲班老师的。

然而,郭戎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放到本就是国子博士,又是文坛大老的教育达人韩愈手中就变得轻松加愉快。

在韩愈的手中,三百多出身六学的学子白天各司其职,晚上则化身扫盲班老师,而长缨军原来的几千老兵则成为了这些家伙的实验对象。

虽然很多人质询当兵的认识字有什么用,但是在学习加俸,不学习加军棍的奖惩制度下,老兵们的身体很诚实。

随着只有能看懂军令才能晋升到团校尉的条理完善之后,所有老兵的学习兴致迅速高涨,毕竟没有谁愿意当一辈子什长不是。

扫盲班是试验取得效果之后,韩愈主动找到了郭戎,结果郭戎发现,韩愈想做的比较自己还要激进。

韩愈本身就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并拥极强性格的人,否则也不会在起起伏伏之中依旧保持率真而死不悔改。

与郭戎初见的时候,韩愈看到了裴植记录的内容,里面的东西比如荣耀,比如大唐至上,比如唐皇是大唐的象征,这些东西对于韩愈来说新颖而独特,引发了韩愈的深思,然后韩愈一下接受了这种有些大逆不道的思想。

韩愈提出,六学学子可以教士卒识字,为什么不借助已经被郭戎点燃的热血,加强一下这些学子的精神世界,灌输一下为大唐而战的思想。

韩愈说的委婉,但是郭戎听懂了,韩愈要给这些学子洗脑。

洗脑。

虽然震惊,但是用忠于大唐代替别的思想并没有坏处,两人一拍即合,两人很快制定了计划。

于是,郭戎的工作又增加了一项,白天临时抽调这些六学学子成建制的进行体能和队列训练,强化他们的荣誉感和整体意识。

而晚上韩愈则会在他们相对疲乏的时候,轰炸式地继续为他们灌输大唐至上的理念。

十天不到,军营内的三百多六学学子至少接受了两轮培训,高强度的队列训练和洗脑攻势之下,学子们的思想渐趋统一,忠诚于大唐渐渐的取代了之前比较杂乱的思想,郭戎和韩愈的计划初步取得成功。

就在这中间,郭戎还抽空去跟郭惠、郭钊完成了一次会面。

对于郭戎提出的补给问题,无论郭惠还郭钊全盘接受,郭钊甚至表示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郭氏这种完全不讨价还价的情况让郭戎很疑惑,直到韩愈给出了他一个解答:郭氏这是想明白了!

皇帝李纯的皇妃就是郭氏,虽然郭氏的儿子不是皇太子,但是在没有必胜信心的时候,李诵选择把郭氏的儿子李宥送出长安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现在这样的做派表明,郭氏已经彻底下定决心把赌注全部压在李诵、李纯父子身上了,某种意义上来说,郭氏现在是可靠的盟友。

就这么忙的脚不沾地中,不知不觉直接十月中旬过半,郭戎及冠的日子已经已经临近,直到某一天的清晨,李愬、郭戎、韩愈,长缨军的三位核心直接被召到了兴庆宫。

“现在总共有多少士卒完成了整体的队列训练?”

“陛下,包括老兵吗?”

“包括老兵!”

“不到一千人。”

“郭戎,朕记得初步训练只需要七天,完整的队列训练只需要半个月,完成的人怎么这么少?”

看着李诵皱起的眉头,郭戎、李愬、韩愈三人面面相觑。

“陛下,以什(10人)为单位的新兵队列训练确实只需要七天,但是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合理分配作为教官的老兵,完成第一期队列训练之后,所有新兵按照兵种进行了分流。”

“只有战阵重要程度最高的重步兵继续进行了队列练习,完整了团为单位百人以上规模的只有一千备选的陌刀兵!另外有掌握了完整分列式流程的老兵约五百人。”

“分列式就是我上一次去长缨军,你让哪些负责教授队列训练的老兵演示给我看,用在阅兵上的吧。”

“正是!”

“嗯,我现在告诉你,你阅兵的建议我采纳了,就订在五天之后。”

“那不是陛下为臣加冠的日子么?”

“对,就是那一天!”

郭戎现在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早知道就不给李诵看了,自己想的是六个月之后进行,谁知道太上皇这么心急。

“陛下,需要披甲么?”

“披甲,持兵,全副武装!”

听完李诵的准确要求,郭戎差点就晕过去了。

重步兵那一套甲,加上主武器(槊、枪、矛、陌刀),副武器(锤、斧、工兵铲),佩刀,匕首,角弓,箭失……

这一套下来少说有六七十斤,穿着这么一套东西去踢正步,郭戎想想脑瓜子都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