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60章 时隔五年,隔空再战

在一系列的阴谋和算计之下,吐蕃、南诏、剑南道组成的反唐联军赚取了大散关的关口。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拿下关口之后,他们却遭遇了驻守大散关的禁军左卫的顽强抵抗。

面对数之不尽,不停的从关口涌入的反唐联军,禁军左卫死守每一寸土地,寸土不让。

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反唐联军却寸步难行,哪怕每多推进一寸,都会留下几具乃至十几具尸体。

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大散关之内布满了数不清的尸骸,浓浓的血水甚至已经汇聚成了溪流,从关口汩汩流出。

就这样,大散关的战斗从子夜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的午后。

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依托大散关内的复杂环境,六千禁军硬生生的抗住了反唐联军的进攻整整一天的时间。

当时间,进入八月二十九的午后,随着在大散关东侧关口坚守的最后一名左卫禁军倒在了血泊之中,进行了接近一整天的鏖战落下了帷幕。

出去遭遇偷袭的时候,被派去各地传递大散关遭遇袭击的信使,驻守大散关的六千禁军全部战死在了大散关之下。

其中,就包括这支禁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大唐现任皇帝李纯的次子,澧王李恽。

彼时的澧王李恽只有十六岁,面对蜂拥而来的反唐联军,初次登临战场的李恽惊惧不已,甚至从一开始就直接被吓得尿了裤子。

然而,面对这位被吓得尿了裤子的皇子,禁军的将士却没有半分的嘲讽或者轻视。

初临战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可能,被吓得鬼哭狼嚎、撒腿就跑,闻到血腥气息,看到残肢断臂疯狂呕吐、眩晕的都屡见不鲜,被吓得尿裤子并不丢人。

更重要的是,会被吓得尿裤子,代表这位皇子是真真切切的来到的绞肉机一样的战场上,而不是像很多所谓的镀金者一样待在后方。

从开战尹始,一直到最后被敌军杀到眼前,这位尿了裤子的皇子澧王李恽一步都没有退却。

同样是这位皇子,在危急关头同样拿出了腰间的佩剑,穿着**的裤子,高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迎上了蜂拥而来的敌军稳住了战阵。

依旧是周围皇子,确定大散关的局势之后,下令派出信使向陈仓、长安、秦州在内的各地传递大散关遭遇偷袭,即将陷落的消息,随后下令左卫死守大散关,任何人不得后退!

最终,这位皇子和整整六千禁军,共同战死在了关口之下。

澧王李恽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而六千禁军也做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这澧王李恽和六千禁军的将士,并没有白白的牺牲。

为了彻底拿下大散关,消灭左卫,剑南、吐蕃、南诏组成的联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接近一昼夜的鏖战之中,反唐联军中至少有一万人直接战死,重伤者超过八千!

原本应该是轻松加愉快的偷袭战,却打成了这种绞肉机一样的攻防战,使得联合在一起的吐蕃、剑南、南诏险些爆发内讧。

彻底拿下了大散关之后,商议下一步对策和计划的时候,吐蕃方面表示了严重的不满。

率领吐蕃方面大军的吐蕃东境五道节度使尼玛巴扎公开的质疑,是不是身为大唐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刘辟搞了什么鬼,否则怎么会在偷袭之后遭遇唐军的袭击!

尼玛巴扎的一句带着浓浓的鄙夷预期的质询,使得刘辟勃然大怒!

身为唐人,背叛大唐和大唐的死敌吐蕃人联合,刘辟既有巨大的负罪感,又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现在刚刚联合进入关中,稍稍遭遇问题,自己立刻就被这些吐蕃人指责作妖,这让刘辟如何能忍!。

面对那些朝廷禁军的疯狂阻击,吐蕃人的损失确实很重,但是遭遇损失了又不是只有吐蕃人!

要知道为了能够顺利蒙骗过禁军和山南道的唐军,现在突袭大散关的的主力是他麾下的剑南军,自己才受损失最大的,结果这些直接就被那个该死的尼玛巴扎忽略了。

在最终选择和吐蕃合作之前,吐蕃人承诺的很好,大笔的钱粮、海量的军资、数之不尽的奴隶、一眼望不到的土地……

现在倒好,偷袭大散关,出力是自己的,付出是自己的,风险是自己的,损失是自己的,挨骂还是自己的!

事实上,刘辟知道对方敢于如此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已经叛唐了,失去了最重要的依仗!

说实话,从这一刻开始,刘辟已经后悔了,他突然发现,在陈宏志、赤苏仁谢、异牟(南诏王)、凑罗栋等人的忽悠和扇动之下,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那就是背叛大唐,投靠吐蕃!

如果自己没有叛变大唐,投靠吐蕃,那么大唐就永远是自己的依靠!

纵然面不和,心也不合,但是只要自己没有公开举起叛逃的大旗,那么自己遭遇危机的时候同样可以得到大唐的支持,

从自己接手剑南道开始,就一直和朝廷明里暗里的对抗,在某一个阶段,双方甚至已经濒临兵戎相见,面对吐蕃人的大举进攻,朝廷依旧伸出了援手。

而现在,再见到朝廷的兵马,只能和眼前一样成为敌人,而不再可能成为自己的后援,所以刘辟很清楚现在自己的处境,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明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必须依托吐蕃人还能活下去,但是心高气傲又心有不甘的刘辟如何能忍下去!

只不过,不忍下去,自己又能怎么样……

刘辟进退维谷,年轻的尼玛巴扎也不是傻子,看到刘辟的状态之后,他也发现自己有些太过冒失了,激动之下,把赤苏仁谢提醒自己的话忘在了脑后,把对待刘辟的真面目展现了出来。

现在的刘辟确实已经成为了丧家之犬,但是这是一条有用的狗,既然有用,那就还需要给这条狗一定的好处和面子,从而让这条狗尽可能的为自己效命。

在狗还有价值的时候,直接把狗激怒了明显不是什么正确的选择,只不过让年轻气盛又掌握大权的尼玛巴扎给自己眼中的一条狗道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场面一度显得极为尴尬。

好在,在大唐的西部边陲,反唐的联军也是由三方力量组成,吐蕃和剑南之外还有一个作为添头存在的南诏国。

与两人同行的还有南诏王亲弟弟凑罗栋,如果不是有凑罗栋在这里给了两人一个台阶,两人可能在军议的当场直接来一场全武行!

在凑罗栋的调和之下,双方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关于后续进军也讨论出了结果,一切看起来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巨大的分歧已经表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裂痕已经产生……

除了使得吐蕃、剑南裂痕产生之外,禁军左卫的六千将士也用自己的生命为整个关中争取的最为至关重要的一天时间。

尼玛巴扎失去理智的直接指责刘辟,也正是因为这整整一天的时间,彻底打乱了他苦心制定了计划。

在吐蕃高层的眼中,如今的尼玛巴扎是最为优秀的吐蕃才俊,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接过赤苏仁谢,执掌整个吐蕃的权柄。

面对别人的称赞和夸耀,尼玛巴扎从来不加颜色,因为此时此刻的尼玛巴扎已经知道昔日追击了近万里的目标正是如今在大唐炙手可热的郭戎。

只有尼玛巴扎自己知道自己在草原上经历了什么,从草原返回之后自己经历了什么,在陇南战败之后自己经历了什么。

换句话说,除了尼玛巴扎,没有人知道这五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也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让尼玛巴扎从一个纨绔的吐蕃贵物,迅速蜕变成了一个吐蕃的希望之星。

在大唐方面,大唐的防御战略几乎出自郭戎之手,这一次吐蕃人的进攻计划出自尼玛巴扎之手。

在不知不觉之间,同样是五年的时间,让昔日在尹州吐蕃、回鹘交界地开始成为对手的两个年轻人迅速成长,再次成为了正面交锋的对手。

对于郭戎制定的那个坚壁清野,步步为营,各自为战,依靠空间和时间消耗进攻锐气的防守策略,来自吐蕃的众人同样是毫无办法,因为这一点,真真切切的打在了吐蕃的七寸上。

于是乎,从赤苏仁谢手中接过了指挥权之后,面对和郭戎相似的困境,尼玛巴扎和郭戎的选择几乎如出一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根据尼玛巴扎制定的计划,吐蕃大军主力吸引唐廷的主力,将剑南道的刘辟忽悠瘸了之后,经由剑南道,偷袭李唐在关中的南大门之一的大散关。

夜袭拿下大散关之后,不等唐军反应过来,大军立刻向西,向西北,向北,向东等诸多方向出击。

散布恐慌、制造混乱的同时,和正面的吐蕃大军里应外合,将李唐花费了五十载营造出来的整个陇山防线彻底摧毁的同时,将正面和吐蕃大军作战的唐军主力歼灭。

等到彻底拿下陇南、陇西、关中西部,前后夹击歼灭了唐军主力之后,大军挥师东进,扫荡关中,围攻长安,彻底将和吐蕃鏖战了一百多年的李唐彻底瓦解。

诱导刘辟叛变,偷袭大散关,先入关中中心开花……

这一系列操作和计划,尼玛巴扎不可谓不是机关算尽,如果尼玛巴扎的所有计策全部实现,那么郭戎就算有通天之能也绝对无力回天。

郭戎做梦也想不到刘辟这家伙不仅叛变还会主动当带路党。

但是,同样的,尼玛巴扎也没有想到郭戎可以从无到有的为大唐重建一支强大的到让人恐惧的禁军。

正是来自这支禁军的六千精锐,死死的将尼玛巴扎的大军挡在了大散关之下整整一天,同时派出了大量的信使,前往关中、陇西、陇南各地,

八月二十六,剑南军信使抵达大散关。

八月二十七,子时,剑南、吐蕃、南诏开始偷袭大散关,战斗开始在大散关爆发,澧王李恽下令左卫死守大散关,同时命令左卫派出信使前往各地传递消息。

午时,大散关的遭遇袭击的消息第一个抵达陈仓,随太上皇驻防陈仓的羽林军立刻派出侦察兵,并派出骑兵试图进行增援。

黄昏,羽林军的侦察兵和骑兵逼近大散关,确认大散关已经陷落,侦察兵继续侦察,骑兵迅速返回陈仓。

八月二十八,子时,左卫派出的信使抵达陇州。

八月二十八,左卫派出的信使抵达秦州、泾州、萧关、长安。

随着信使抵达目的地,事实上,使得对方的图谋得破产,只不过,这种大范围的信息传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个副作用。

当大唐和吐蕃正在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吐蕃人突然出现在了千里之外,不仅如此,还出兵偷袭了大散关。

这一消息随着左卫信使迅速传递到了整个关中以及陇西、陇南两个战区,使得整个大唐的西部陷入了一种极度惊恐的状态。

要知道这只是消息,而不是吐蕃人已经濒临城下!

好在,同样是这一天,在长安还没有得到消息的时候,坐镇陈仓的太上皇李诵敏锐的发现了问题所在。

随后,李诵以自己的名义,向关中、陇西、陇南各处、各地发布敕令。

“今日与吐蕃之战关系我大唐命运,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今战端已然开启,是以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夷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凡我大唐子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朕,李诵,陇西李氏子弟,将率军镇守陈仓,李诵率领两万将士立下誓言,但凡一息尚存,绝不会放任贼寇……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