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256章 太上皇的独白

元和三年十二月,完成了漠北的攻略,建立了大唐在草原方向两条纵深战略防线之后,在漠北整整停留了一年的北征军重返丰州。

在漫天的大雪之中,一身甲胃的郭戎无声无息地凑到了张道爷的身边。

“老张啊,你跟我说句实话,陛下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

饶是跟郭戎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听到这句老张,穿着一身用羊毛做成的道袍,胳膊下夹着一根拂尘,气宇轩昂、仙风道骨、帅气逼人的张嘉轩张真人依旧险些一头从马上栽下来。

“我记得我跟你说过,陛下的身体状况不好,我会同意陛下出塞也是权当一搏!”

“自从出塞之后,陛下的情绪虽然相对比较平稳,状态看起来也不错,刘润龙哦,不,刘总刘节度使送来的人参又相当不错,经过调配之后对于陛下的身体就是有很大的益处,但是终究不可能真的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能够为陛下延寿已经是极限了。”

“可是……”

“你是想说最近几天吧!”

“是,最近几天陛下的状态看起来相当不错!”

“会相当不错是因为要从塞外回来了,精神比较好而已,陛下的身体状况其实很差,如此长距离的跋涉,寻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陛下了。”

“那你觉得有必要在丰州多停留几天,让陛下好好地休息休息,然后再返回长安吗?”

“你说的原来是这个!”张嘉轩没有表情的点了点头,说罢,张嘉轩望着大雪看向了身后太上皇专属的驾马车。

“说实话,调养与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陛下现在身体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能修养好的,在丰州多停留三五天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哪怕再疲劳一些,只要情绪稳定,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波折。”

“其实,如果能行的话,最好还是让陛下尽快回到长安进行调养,到时候不操劳政务,或许能为陛下延寿一到两载!丰州毕竟是苦寒之地,我所携带的药物无论是品类还是种类都无法和长安相提并论,只不过听说因为燃煤导致长安……”

说着说着,张嘉轩皱起了眉头,郭戎也是一阵的无语,因为某种意义上说,他才是把煤炭大规模引入长安的罪魁祸首。

没错,导致长安出现类似后世雾霾天气的就是大规模的燃煤。

通常情况下,冬季取暖燃煤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问题就出在唐人积极进取的性格以及长安的规模上。

积极的性格没什么好说的,蒸汽机虽然是大唐的绝密,但是煤并没有保密。

不仅没有保密,在通过了太上皇李诵的默许指挥,郭戎专门给自己的挚友,掌管发展和改革部兼任了京兆尹的韦贯之地写了一封信,建议他在长安以及京畿地带推广民间用煤取代木炭和柴薪。

说实话,煤这东西在关中,在陕北、在渭南并不算稀罕物,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而已。

一直在长安城内任职的韦贯之不了解水土流失是什么鬼,但是他是了解长安市民的,也了解长安市民的疾苦,作为发改部的老大,他自然也知道煤是什么东西。

在信中,除了他已经知道的关于冶炼、蒸汽机等方面的用途,郭戎还给出了比柴薪便宜太多,比柴薪占地面积小,而且更容易取暖,可以给长安的百姓多一门养活自己的营生……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和好处。

本着亲身体验的原则,韦贯之在自家尝试了一下,然后韦贯之发现,除了烟尘稍微大了点,其他和郭戎说得一毛一样。

之后,韦贯之毫不犹豫地在整个京兆尹之内推广,同时向留守长安的皇帝李诵大范围的修建从府谷到长安的道路,同时建议在关中、陕北、河东、陇西、汉中等地大规模的勘探。

当然了,郭戎所提醒的东西,民间使用的时候需要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信息也在试验之后推广。

在官府的推广之下,发现了煤无论是做饭、生火、取暖都要碾压柴薪之后,长安的市民们果断抛弃了柴薪,改用了煤炭。

郭戎的想法是好的,韦贯之的目的是好的,朝廷的方略是好的,煤炭本身也是好的,只不过,长安是这个时代有且只有的一座人口以百万计算的城市。

众所周知的是,人口越多,规模越大,所能够形成的问题也就越大,比如一个小问题扩展到十三亿这个数字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天大的问题。

长安没有十三亿人口,但是长安有百万的人口……

关于长安的这个空气,上一次收到的来自阎卿信中,小十四用到了雾蒙蒙,灰蒙蒙的字眼,郭戎的俩娃也经常性的会打喷嚏,以至于阎卿已经决定和古丽娜从长安城内的长公主府,搬到长安城东南三十里的玉山的庄园居住。

雾蒙蒙,灰蒙蒙,看到这几个后世常常看到的字眼,也是非常无语,没办法,烧煤肯定会带来烟尘,长安这平原地形还不利用污染扩散,人用得多了不产生雾霾才怪。

长安还算好的,后世的带嘤帝国的首都都直接成雾都了。

在断气被冻死的威胁之下,动物联盟的汉斯喵、高卢鸡、约翰牛更是连碳中这里子和面子都占着的华丽外衣撕掉了,也没见他们能解决这东西带来的问题,自己就更百搭了。

当然郭戎还是长了个记性,等找机会提醒一下李诵、李纯或者韦贯之,以后如果在京畿建什么工场/工厂,一定要建在长安城外,而且要避开东南和西北的风向,要不然雾都这名头提前一千年就能挂长安脑门上。

郭戎的思绪飞散到治理长安污染的时候,斟酌了半天的张嘉轩也开口了。

“不过也无妨,相比较而言还是先返回长安更好一些,如果长安不适合陛下调养,长安附近有的是地方,玉山、终南山对于比下来说都是不错的疗养地点。”

从张嘉轩这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郭戎也算放心了,毕竟,从出征到现在,离开长安已经整整两年了。

这已经大大地超出的最初预期的时间,就算太上皇不能长途跋涉也就算了,但是现在既然能走,那就没必要拖延了。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安达显带着商队一路向西,但是沿着已经建立地从龟兹到长安的商路,第一批人员已经返回了长安,而他们不仅带回了龟兹的消息,更带回了一封郭昕的亲笔信。

当郭戎率部从草原进入河套之后,这封来自数千里之外郭昕的亲笔信,几经辗转,最终被送到了郭戎的手中。

看完了郭昕的信,了解了龟兹的现状,明白了郭昕的想法和布局,震惊于自己这位义父的眼界、谋略、胆略的同时,郭戎也就明白了郭昕想让自己做什么,只不过所有的行动都必须等到自己回到长安之后才能进行。

再加上如今李诵快要油尽灯枯,郭戎不得不加快速度,还是那句了,李纯很好,但是郭戎始终觉得李诵更加的亲近。

完成了对于张嘉轩的咨询,郭戎回到了太上皇李诵的身边。

“陛下,经过深思熟虑,臣已经决定提前返回长安了!”

“哦,你的意思是陇西不去了?”

“陛下,灵武,朔方、陇西苦寒不亚于漠北,将士们经过了整整一年在草原上的征战已经非常疲惫了,而且我们离开长安已经两年了,不少军士也想家了,不瞒陛下臣也想家了……”

“啊哈哈哈哈,”李诵当即放声大笑,“也好,我们离开长安已经整整两年了,啧啧啧,这比朕当皇帝的时间都长。”

“……”

“好了,不逗你了,两年的时间确实很长了,大唐的大好河山我也基本都见到了,说实话我也累了,反倒是现在长安更让我好奇。”

“纯儿在信,还有臣子们给我的奏报中给我描述了长安的变化,我也想看看你提出的蒸汽机、海船、纺织机的样子,那就这么定吧!”

“遵旨!”

“选好回去的路径了吗?”

“根据情况应该是选择河东道,具体的臣还没有来得及选定。”

“这样啊,自从你去年夏天发现了府谷的煤炭,并且开始利用之后,府谷似乎很被纯儿和中枢的宰府们看中,不仅升级为府,大规模的开发,为了将府谷的煤炭运到长安,一条大路似乎已经开始修建了,我们就走那条路吧。”

李诵选定了道路,郭戎自然不会反对,那条路他也是清楚的。

毕竟前半段跟走河东道相同,就是沿着河道向东,非常平坦,至于后半段……

自己曾经让韩愈命令长缨军侦察营、工兵营的新兵在府谷到长安之间进行侦查和勘探,以方便日后修建运煤的道路。

只不过郭戎没想到,这条路刚刚被勘探选定好,直接就被韦贯之等人征用了,作为了未来府谷——长安的道路,根据韩愈送来的地图和自己的记忆,郭戎感觉很像是后世包茂高速的路径。

根据侦察营汇总的消息,这条路是可以让大队人马通行的,所以从一开始郭戎就把这条路当做了备选的路线之一。

虽然选定了路径依旧处于雏形的阶段,而且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但是郭戎对长缨军工兵营、侦察营的素质郭戎还是有信心的。而且根据郭戎了解的情况,韦贯之依旧组织民夫开始向长安运送原煤了。

随着返程的路径确定,长缨军的侦察营立刻出动,探查路径的同时继续绘制地图。

从草原返回丰州之后,郭戎带领北征军的一众将领,再加上早就等候在此的朔方、振武、河东三镇的主要将领开始紧锣密鼓地收拾后续事宜。

天德军和振武军完成了合并,不过此时的振武军最重要的任务从防御漠北,变成了支援朔方和膜拜,同时确保府谷——这一新兴的大唐能源重镇的安全。

随后,出征之前被从各军抽调的骑兵分别回归各自的建制,需要留守丰州以及补充给云中、呼延两个都督府的兵马进行调配。

完成了所有的补给和调动之后,完成了重新编制的禁军沿着选定的道路沿着黄河向东行军,十天之后,大军开始沿着黄河的转角这项折向南方沿着曾经走过的不太宽阔的山路前进,半个月后抵达府谷。

对府谷产生好奇的不仅仅是太上皇李诵,还有一众禁军的将领,所有人都好奇被郭戎称为煤都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根据郭戎的说法,曾经的府谷,不过是一座小城,两百驻军,两三千民众而已。

然而,当禁军穿越山路抵达府谷的时候,看到的何止两三千人,整个府谷的山坡谷底到处没密密麻麻的人堆满。

漫山遍野,人山人海确实是写实而不是修辞,这人流的密度,比起长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些人拿着某些特殊的工具进行勘探,有些在不停的劳作,还有些人用箩筐将已经被取出的煤块装好背负着前行,在郭戎的感觉里,此时的府谷,已经变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无比的工地或者矿场。

人群之中不时还会出现几个穿着官服的差人,似乎是告诉别人这里还是在大唐的治下。

当然,此时的府谷已经不再叫做府谷镇,而被升级成为了府州,大唐的煤炭重镇,府州!

“一年前,中书省就已经将府谷镇升级为府州了,治所就是曾经的府谷堡,另外户部、工部在这里设置了监察,刑部在这里设置了衙门,发改部、将作监、海运监、科技监在这里……,兵部直接在这里成立了一军,专门守护府谷的安全。”

站在曾经府谷堡,也就是现在府州的城头,太上皇的这几句话让郭戎异常的震惊,做到这个程度,怎么说也有点过去了,毕竟只是……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他们有些小题大做了?”

“额……”

说着,李诵拿起了手中的煤块,朝向太阳认真地看了。

“朕记得你说过,正是有了这黑漆漆的东西,哪怕在冰天雪地里也能让将士们可以吃上热饭在敌军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的时候,将士们却能在温暖中入睡……”

“是的。”

“你知道吗,长安城内,贫者不会再使用柴薪、富贵之家也不会再使用木炭,柴薪和木炭都已经被眼前的煤炭代替了……”

说到一半,李诵突然停下了,看了看郭戎,然后笑着说道。

“嗨,你怎么会不知道这个,让韦贯之推广煤炭应该就是你的主意,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这是善政,如果仅仅只有蒸汽机朕不会如此地关心,可是如今这煤……已经成为关系我大唐民生的根本,不由得朕不重视。”

“其实,朕在到达之这里之前也觉得他们小题大做了,毕竟蒸汽机这东西虽然用处极大,但是用又能用多少煤……但是今天看到了所有的工匠、工人劳作的艰辛,朕知道朕错了,明白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东西。”

“你提前派人勘探的那条路很好,否则至少要浪费两年的……,两年啊,朕都不知道能不能再活两年了……,”

就在这一瞬间,郭戎突然感觉李诵一下子就苍老了,褪去了那种身上的那种属于帝王的气质之后,李诵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

“陛下……”

“好了,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今天朕不想听,今天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好好听朕说话,没有朕的命令,你不得插言!”

“……”

“之前在丰州,你说你想家了,朕不懂,直到刚刚,朕突然懂了,朕也想家了!”

“朕出生在长安,长在长安,在长安做了二十五年储君,在长安继位,又在长安被赶下了皇位,朕的家就在长安……”

“年幼天真无邪,少年如芒在册,中年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熬到了父皇仙逝,以为执掌在我的执掌之下,大唐可以重回巅峰,可没想到出道即巅峰,而巅峰仅仅只有一瞬间。”

不知不觉之间,李诵的脸上挂满了泪痕,李诵的称呼也从朕变成我,而郭戎则静静地站在旁边,把自己当成一个树洞。

“退位之前,我担心我会就此成为史书上的笑柄,却没想褪去的不仅仅是皇位,还有那一份心中的枷锁,卸掉了枷锁之后,我明白了曾经李相(李泌)的教导,明白了什么是天下,什么是大唐,什么叫做勇气,什么叫做智慧。”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是幸运的,朝闻道,人却还活着,还有机会弥补曾经的遗憾。”

“纯儿很好,睿智、聪慧、豁达,他会是一个比我更好的皇帝,虽然不太负责任,称不上榜样,但是好在我没有做逃兵,也没有像父皇一样给纯儿留下一个烂摊子……咳咳咳咳咳咳!”

“陛下……”

“朕说过,你不需插言的,欺君之罪,灭九族哦~”

“……”

“你和张嘉轩那些小心思朕都知道,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为了给朕延寿你们两个已经尽力了,有臣子愿意为朕做到这份上,朕知足了!”

“朕刚才说到哪里了?”

看着两眼直勾勾等着自己要答桉的李诵,郭戎感觉生不如死,这TM是让说还是不让说!

“陛下说没有给天子留下一个烂摊子……”

“哦,对,想起来了,好在没有给纯儿留下一个烂摊子,陵寝这东西就无所谓了,谥号这东西也无所谓,反正也只当了半年的皇帝,能留在我李唐的宗庙里,不担心被祖宗们踢出去就好……”

“当然了,如果有可能,日后评定的时候,我帮争取一个不太差的谥号吧,文成武德不敢想,至少不要是桀纣之类就好,至少我培养了一个中兴之主不是么?”

再次被李诵盯着瞅了半天,郭戎回过神来。

“陛下放心,有臣在……”

“有这份心就可以了,也不枉我费心,活到现在朕其实已经够本了,每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这句话说完,李诵只是静静地望着太阳,没有再继续的说下去,直到许久之后,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今天在府谷看了一天已经足够了,该了解的都已经了解了,再待下去没有意义了,安排一下明天就继续出发吧,沿着那条开辟出来的运煤专线,我们回家,回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