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247章 再见折云谷

“郭戎,别来无恙!”

听到折老头子那熟悉的声音,一股热泪从郭戎的眼眶里划过。

回头看去,折老狐狸依旧是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脸色挂着的依旧是那标志性的笑容,只不过黑了一些,瘦了一些,眼角的皱纹增加了一些,原本斑白的头发已经彻底挂上了霜色,两道深深的法令纹似乎无言地承担了一切。

“折老!”

“没想到昔日那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到现在已经成了我大唐的将军,统帅了我大唐最精锐的兵马,真的是后生可畏啊。”

“折老谬赞了,不过是中规中矩而已。”

“结硬寨,打呆仗,按部就班,看似中规中矩,但实际上守正出奇、顺势而为、上兵伐谋,与孙武子之言切合……”

“哦,与孙武子之言契合?折老将军有何高见?”

折云谷的话刚刚说到一半,突然被郭戎背后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

“陛下!”

郭戎一脸懵逼地看着背后,太上皇怎么来了,不是说好的不上战场吗?

“折老将军不必多礼,折老将军在漠北多年,劳苦功劳,朕甚为钦佩,不过关于郭戎,是否可以请折老将军为我解惑?”

卧槽,刚刚打完仗,这两位直接在这讨论自己,郭戎怎么感觉怎么都有点别扭。

“陛下,约法三章里面可是说得很清楚,您不能来战场的,还有,陛下,折老,这个,现在,恐怕,有点……不太合适吧,毕竟……,”

“仗早就打完了,难道还不允许朕出来透透气么!”不满地瞪了一眼郭戎,李诵继续说道。

“还有,收拢兵马有李锐,统计物资有刘禹锡,甄别身份有罗中文,收治伤员有医疗队,接收契必部的老弱妇孺有折老将军带来的牙帐回鹘人,又不需要你去负责!”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听爱去哪去哪,朕又不管你!折老将军,请继续吧,朕好奇得紧。”

看了看太上皇李诵,又瞅了瞅一脸无奈,惺惺然不肯离去的郭戎,环视四周,确定一切都如同李诵所说的一样有条不紊,折云谷笑着说道。

“行军、作战并非儿戏,孙武子言: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子又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有资格再去追求胜利。所谓不败之地,就是做好自己,做好防守和准备,先有立于不败,才有资格去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对手犯错。然后利用势能、引导势能、顺势而为、出奇制胜!”

“以臣的了解,郭戎的一切行动,但凡涉及战事,一定求全责备,实则与孙武子未算胜先算败原则切合,”

“充足的准备,完善的规划,完备的后勤和保障,更是对于交战双方的了解。要做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知己知彼。对于战事的态势了解越多,就越能在合适的地点与时机以逸待劳,在这一点上,郭戎在我”

“孙武子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然郭戎用军规、军纪、军阵、军械,将长缨军打造成了一支前所未见的强军,单轮战力而言,可冠绝天下,无出其右。”

“攻城原为最下,然而,郭戎另辟蹊径,走墨攻之道,巧用奇淫巧技,也就是工兵,却将攻城彻底改变。”

说到攻城战,李诵的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出了当时在武州城外的场景,整个人唏嘘不已。

“武州之战,朕当时确实在武州城外,见到了百弹齐发的场景,那岂是一句震撼可以形容,两个时辰不到,坚固的城池在朕的面前轰然倒地。”

“臣听到过武州之战的战报,据说是万炮齐鸣,没有机会见到颇为遗憾,不过臣知道,为了万炮齐名郭戎是做了无数的准备,才营造出了这样一个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氛围。”

李诵点了点头,“当然了,朕知道这也可以算作郭戎的准备,毕竟……”

说到一半,李诵突然就停了下来,回想他所了解的武州之战的前前后后,李诵异常惊讶地看向了这位老将,他似乎在一瞬间明白了佘云谷的话。

“折老将军的意思是……”

“陛下,武州之战,凭借长缨军强悍的战力,分路出击吸引……,直到最后将武州的吐蕃军控制在了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同时……,才有了那惊人的效果!

“当然,正是这种效果,使得对方产生了,坚城不足以固守的错觉,而郭戎所希望的,恐怕也正是这种势带来的效果,然后在这种让对方绝望的情况下,实现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

“事实上,对方的主将并不是庸才,之所以坚守武州更是现在的吐蕃大相定下的战略,武州附近更是有近二十万吐蕃大军。”

“如果不是郭戎凭借长缨军强悍的战斗力,将对方的十余万大军调离,依靠大唐强大的国力,从整个关中征调工匠,如何能让吐蕃人俯首称臣呢。”

“郭戎虽然的青涩,指挥上也不算纯熟,整个过程更是需要大量优秀将领、官吏的配合……但是敢于如此大范围的调动兵马,更能充分利用我大唐的人力优势,打出了这样一场巅峰之作,在眼界和观念上,郭戎这小子已经不亚于我大唐任何一位第一流的统帅!”

“换做其他人,老朽或许还要担心郭戎是否会有异心,但是以郭戎的出身,老朽以为可以不必担心,不瞒陛下,当公主将武州的战报递给老朽的时候,老朽当天晚上痛饮三碗烈酒!”

看着交流之下,越发激动的李诵和折云谷,再让这俩老头子说下去,郭戎感觉自己就要天神下凡了,稍微琢磨了一下,悄悄熘走。

半刻钟之后,再次出现的时候,郭戎的身边已经跟随了一个年轻人。

看到和李诵说的正过瘾的折云谷,郭戎大步上前。

“折老爷子,送你个礼物!”

说话的同时,郭戎将身后的年轻人直接推了上前,猝不及防之下,折云谷一脸迷茫,看到来人之后,李诵微微一笑,撇着嘴瞅了一眼郭戎,但是很配合的没有说话。

正在佘云谷一脸茫然的时候,郭戎笑着说道。

“他姓折,来自府谷镇!”

“折?哪个折?”

“呵呵,老爷子,你可以猜一猜,猜对了我就告诉你……”

玩笑的话刚刚开口,看着折云谷激动的神情,郭戎老老实实的收起了玩笑的心思。

“老爷子,他是您的孙子!”

这一句话之后,折云谷的身体开始颤抖,眼神变得迷离,之前那个神采奕奕的老将似乎一下子老了二十岁一般。

郭戎原本还想再说什么,但是太上皇的脚很合时宜地踹在了他的屁股上,让郭戎明白,自己的瓦数好像有点大,随即跟李诵一同退出,将空间留给了折云谷。

离开这一小块空间,白居易以及张嘉轩两人很快跟了上来,李诵挥挥手,示意郭戎不要在意,随即开口道。

“折氏也算是满门忠烈了,折云谷的这个孙子你一定给我照顾好了,这样的忠良之后,都是我大唐的真正的财富!”

“遵旨!”

“你最早提出的在船上铺设龙骨的想法,已经被来自关中、河南、江南、平卢的船工和工匠实现了。”

原本还有些迷茫,但是听到这句话,郭戎的眼睛一下子就瞪起来了!

“十月份,第一艘实验性的船在渭水被打造了出来,因为是试验,所以船造的并不大,承载量只有一千多料,比漕运船只还要小一些,不过……”

“经过试验之后,船工们说,船舶结构强度大幅度地提升了,同时龙骨的铺设扩大了船的侧面面积,提高了船在水中的并联阻抗,防止了侧风转向,这对逆风航行尤为重要,那些来自平卢的船工说,配合船帆,在逆风的时候,或许也可以让船跑出一个相当快的速度。”

“除此之外,龙骨还对船的重量稳定有重要作用,减少了船的倾斜或是反向转动,据说这一点对于船只在大海上安全的航行尤为的重要。”

“完成了试验之后,航海监已经派人赶往了胶东,准备开春之后在即墨建造两千料以上的海船,他们咨询一下你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看着双眼冒光的郭戎,李诵呵呵一笑。

“别太着急,也不是都是好消息,你寄予希望的蒸汽机进展很不顺利,兰苗他们说好想是什么密封性不好,容易漏气,导致效率一直打不到要求,蓝苗他们在试验各种材料,不过一直到上个月,还是打不到满意的效果,我就想起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或者材料。”

“密封性?”

“对,漏气很厉害!算了,记这些东西太累了,嘉轩啊,把信拿出来,给郭戎看一下。”

“开战之前,刚刚收到来自长安的消息,你可以看一下,今天其实我过来也主要是为了这个。”

郭戎狐疑地从身边的张嘉轩道爷手中接过了一封信,看到了里面的内容之后,明白了李诵所说的东西,这帮家伙在研发道路上需要一点小的指引。

只不过,对于船,郭戎就只知道一个龙骨很重,对于蒸汽机,郭戎也只是知道大致的原理,如果再让他研究那绝对是两眼抓瞎,不过,仅仅是提一些小建议的话,问题还是不大,至少这个密封性……

“陛下,臣曾经提说过有一种东西叫做橡胶,这种东西在岭南、安南、暹罗等地似乎都有,那是一种乳白色的……,至于海船……”

苦思冥想半天,郭戎也没想出一个所以然,直到最后,想到蒸汽机距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现在还是要使用风帆作为动力,那……

“据说船帆有软帆和硬帆的不同,研究一下或许会有所帮助!”

“很好,虽然我不懂,但是我觉得你很厉害,二十二郎,记下来了吗,橡胶,还有硬帆和软帆。”

等待白居易记录完毕,李诵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将记录的内容重新交给了白居易,看向了郭戎。

“仗打完了,契必部这边你想好怎么处理了吗?”

“有了一些想法,但是还需要向折云谷老将军请教一下。”

“嗯不错,有想法就好,反正现在的局势……”

李诵的话还没有说完,折云谷有些沙哑的声音传入了两人的耳中。

“陛下!”

郭戎回头,折云谷的眼眶依旧通红,银白色的络腮胡上有一缕缕的泪渍,身体似乎句偻了一些,毕竟三个儿子全部战死,对于任何人都不是短时间能过得去的。

“折老将军不多跟孙儿交流一会?”

“家有良孙,大唐还在,我折氏来日方长,不急于一时,相反眼前的情况却必须在短时间确定,毕竟拿下契必部指挥的战略我们还没有过最直接的商讨。”

“折老将军所言极是,我也正想要询问郭戎此事,郭戎把你的想法说一下吧。”

“陛下,折老将军,入冬之后漠北已经连续两次大雪,积雪没过膝盖,这场白灾已经不可避免,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明年草原上一场大规模的南侵难以避免。”

“我原计划之一,是考虑保留契必部的绝大部分实力,扶植契必部,以契必部和药葛罗、继承了可汗的爱登里哒禄对战,而大长公主则在折老将军的支持下处于一个超然的位置,最终三方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确保北疆无恙。”

“第二个选择,则是将契必部的核心理论铲除,然后我军骑兵趁着白灾时节,突袭药葛罗、爱登里哒禄、并且将其灭族,同时以契必部的名义,突袭仆骨、同罗等所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回鹘部落。”

“最终目的是在开春之后,除了大长公主所掌握的牙帐之外,之外不存在第二个强大的实力,从而让大长公主以回鹘可敦的名义整合草原力量,暂时稳定局势。”

“但是意外之下,获得了西突厥后裔恰尔汗卢的信息之后,可以判定,契必部的首领多纳鲁马野心勃勃,大有在乱世,夺取草原的野心,如果扶植,后患无穷,所以我选择将契必部的核心力量直接覆灭。”

“眼下契必部的男丁虽然已经尽数被杀,而男丁被屠灭无意义整个部落覆灭,考虑到契必部在草原的位置和作用,契必部被灭确实消除了我们的隐患,但是也消除了药葛罗、爱登里哒禄的隐患。”

“一旦获悉,药葛罗、爱登里哒禄必定跃跃欲试。所以,我已经决定在这个冬天,要对药葛罗、爱登里哒禄进行一次精确的打击,至少要将他们的核心力量铲除,使之在两年到三年内无法兴风作浪。”

“但是在干掉药葛罗、爱登里哒禄之后,我产生了犹豫,借助大雪继续突击,肯定有用,但是经过这样一个冬天的战斗,我北征军主力能剩下多少就不好说了,北征军损失一旦过重,能够镇压中原、河北藩镇就会成为问题。”

“所以我在考虑是否要将契必部、药葛罗的残部,交给想要依靠我大唐复兴的恰尔汗卢,让他成为我大唐在草原难道走狗,作为第二个选择。”

“或者是第三个选择,在契必部、或者被铲除的药葛罗部的位置留下数千兵马,设立我大唐的安北都护府,使得漠北的部分地区成为我大唐的直属区域。以安北都护府,加上大战公主所掌握的牙帐互为依靠和支持,确保北疆暂时稳固。”

郭戎的声音落下,折云谷沉思良久才徐徐开口。

“郭戎,在没有真正地在草原上生活之前,我的很多想法跟你是一模一样的,要么挑动草原内乱,要么成为我大唐的领土,但是,现在我先问你几个问题。”

“折老请讲。”

“你知道草原上总共有多少部落吗?”

“你知道草原上有多少民族吗?”

“你知道草原上有多少势力?这些势力有多少骑兵,多少战马么?”

连续的几个问题把郭戎问得一愣一愣的,不过折云谷明显也没考虑让郭戎回答。

“数千年以来,我大唐,或者说中原一直在和北方的民族进行不懈的斗争,打来打去,忽悠胜负,但是如果换算起来,我们都是吃亏的一方!”

“我们进入草原是不合算的,因为我们的收获和付出不成很比,但是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南下,哪怕抢到一个铁锅都是赚的。”

这一点,在场的几个人都在点头。

“郭戎,我之前说过,陛下也认为你有战略眼光,那么你能不能在这个计划之外,想出衣蛾让我们占据草原,从不合算变成合算的办法吗?”

这一下,直接把郭戎问懵了,他只是想暂时让北方安宁,谁知道折云谷是想让北方永远安宁,问题是太上皇对弈折云谷的建议非常欣赏,这郭戎就难受了。

仔细想一想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就是说,从夏朝开始中原就在和北方的游牧民民族开战。

先是夏商周,然后是春秋和战国,再之后是秦汉,秦汉之后是隋唐,哪怕是南北朝与五胡十六国的年度,占据的黄河流域的其他民族也会为了比他们更靠背的游牧民族而发愁。

否则北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呢,学习汉文化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毕竟天子守国门的也只有一个大明。

从先秦夏商周开始,双方打了数千年,中原的华夏人在牌桌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草原民族,一直打到了清代,最后才由女真人,将蒙古部落收编成蒙古八旗,才算是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自己如果有这个本事,也不用坐在这里了……

“怎么样?想到了吗?”

“额,没有。”

“难不成折老将军有什么办法不成?”

问出问题的不是郭戎,而是李诵,毕竟说到底在名义上,这大唐是姓李的,他比郭戎更希望看到一个彻底安定北方的方略。

“陛下,臣没有整体的方略,但是臣可以提供一个思路,或许郭戎听了之后会有所启发。”

“好,折老将军请讲。”

“郭戎,你知道我大唐是如何稳定住河套,将漠南草原至于自己影响之下的吗?”

河套?漠南?还没等回忆河套地形的郭戎回答,折云谷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想不起来没关系,想想你来自哪里,你知道大唐是如何将西域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的吗?”

刚开始,郭戎还有点懵,但是当这几个位置组合起来的时候,郭戎明白了折云谷想说的内容,而本就更敏感的李诵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稳定住河套,是因为修筑了东、中、西三座受降城,而安西,郭戎就更清楚了,那自然是安西四镇。

这两个位置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移民戍边,屯田开垦。

河套不用说了,利用黄河水灌既,东、中、西三座受降城共有过万顷田地,虽然比不上江南,但是足够支撑边民消耗,而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更是流传千年。

至于安西,其他人不知道,郭戎是很清楚,在巅峰时期,安西、北庭两镇,安西、疏勒、焉耆、北庭、尹吾、天山六处,共五十六屯,大者五十顷,小者二十顷,加起来也是过万顷的,否则靠关中运粮,如何能支撑得起安西、北庭十余万人的生计。

郭戎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思路,而且这个思路是行之有效的。

作为穿越者的郭戎还知道一个比这两个更成功的例子,兔子家由军转民的边疆建设兵团,在稳固兔子的西北边境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只不过这个思路的代价有些大,巅峰时期的大唐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大现在的大唐根本就无力支撑移民北疆。

而且说实话,漠北草原这地方也不适合屯田。

稍稍犹豫之后,看了一眼同样有些疑惑的李诵,郭戎最终还是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折老将军,您说的是戍边,屯田吗?”

然而,面对郭戎,折云谷笑而不语弄得郭戎很是尴尬,而李诵的脸色也是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之色。

郭戎和李诵,两个人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现在的大唐正处于变革之中,等蒸汽机、良种、农具、海船都研究出来,大唐的国力恢复了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老爷子,这个方法绝对有用,但是大唐现在可没这个资本,再等几年,等……”

还没等郭戎把蒸汽机、科学技术几个词说出来,折云谷带着一抹笑容说道。

“谁跟你说我说的是屯田了?”

郭戎:!

李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