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65章 太上皇的逆袭

收到数千里之外的家信的时候自己还是皇上,妹妹说她想家了,李诵想都没想就派出了自己的车仗,派出了一支精干的队伍去接回自己的妹妹。

当自己想要实行的改革因为宦官和藩镇的激烈反扑濒临失败的时候,妹妹的第二封书信到了,她决定不回来了,她决定留在遥远的漠北,为大唐守候一份安宁。

她不回来了,但是她派了一个叫做郭戎的安西军校尉带领两百少年郎,护送她的衣冠,返回长安,如果今生她无缘故土,希望哥哥可以把她的衣冠葬在父亲的墓园之侧。

她要告诉自己的父亲,她体内流淌的是高祖,太宗的血液,李唐的公主永远都不会倒下,为了大唐,她九死无悔!

看完妹妹的书信,李诵泪流满面,多年储君生活以及登基之后心中的所有郁结伴随着泪水奔涌而出。

他放弃了为了皇位而准备进行的殊死一搏。

安史之乱已经让大唐元气大伤,皇位导致的冲突更是让长安城血流成河。

当了整整25年的储君,登基仅仅八个月就成为太上皇,李诵知道自己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但是他不在乎了。

李唐的公主流淌的是太宗的血液,李唐的皇帝与太子流淌的同样是太宗的血脉,他要为儿子铺路,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比自己做得更好。

放下了所有的顾虑之后,李诵发现自己无所畏惧。

从登基以来第一次拿出了大唐皇帝的气势,在朝堂之上将掌控了神策军,准备联合各地藩镇向自己逼宫的俱文珍斥责得体无完肤,震惊了所有的朝臣。

随后,李诵连续下达数条诏书,亲自将韦执谊、王叔文、王伾等改革派核心贬谪远州!

再接着,李诵下达了罪己诏,将改革导致的所有问题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最后下诏退位,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淳(李纯),自己在金吾卫的护佑下搬进了兴庆宫。

李诵主动退位了,但是朝堂上没有人是傻子!

在朝堂之上怒斥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直接将宦官和割据自立的藩镇推上了风口浪尖!

痛斥了宦官和藩镇之后,又单独下旨,坐镇剑南二十一载,为朝廷立下无数战功,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大唐与吐蕃局势的韦皋进太子太师,在原本铁板一块的反对势力上埋下了一道裂痕!

主动自己揽下所有过错,让所有野心家的失去了攻击的目标,阴谋被粉碎!

主动退位禅让,避免了可能爆发的冲突,使得皇权平稳过渡,避免了德宗驾崩以来的政局动荡!

主动将变法的干将贬谪,实际上既保护了着这些忠于自己的臣子,又为朝廷保留了干练的人才,如果愿意自己的儿子李纯甚至可以在这些人离开京城之前直接启用。

短短几天之内,李诵将自己储君二十五载的政治智慧发挥到了极致,这一系列操作,获得了世家、将门、寒门、庶民的一致称赞。

虽然从皇帝退位成为了太上皇,但是李诵的在朝堂和民间的威望却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一招以退为进,使得宦官与割据了地方的各位节度使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处境,拥立新皇的功劳没有了,但是逼迫皇帝退位的骂名却天下传扬!

逼宫一位皇帝可以说是自保,但是连续逼宫两位皇帝,所有人的反应都会是一样的,谋朝篡位!

野心家们蠢蠢欲动,但是此时距离开元盛世的巅峰刚刚过去50年,大唐的荣耀尚在,任何敢于正面对抗大唐荣耀的行为,都将成为其他野心家最好的战利品!

只要李纯继位之后,不像自己一样走最极端的对抗,无论是宦官还是藩镇都绝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此等于为自己的儿子试探出了改革的路径,探明了改革的底线,肃清了改革的阻碍!

搬入兴庆宫之后,太上皇李诵更是闭门不出,让他“慈孝宽大,仁而善断”的声名得到了跟大范围的传扬,虽然没有主动干涉朝政,但是无论李纯还是朝臣宰辅没有人敢于轻视李诵的任何一个意见。

到这一时刻,所有人发现,他们低估了这位当了25年储君太上皇!

一言以蔽之,从被迫退位到主动出击,如今的太上皇李诵,在大唐政治版图中的举足轻重!

不过9月的一天,天还没亮的时候,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悄驶出了已经紧闭了一个月的大门的兴庆宫,一队金吾卫静默无声地跟随在马车的后面。

离开兴庆宫,马车及随行的金吾卫直奔春明门,看到金吾卫以及那辆独一无二的马车,春明门守将立刻打开城门,所有守城官兵目送马车而去。

“校尉,难道这就是圣人的……”

“闭嘴,知道就好,若不是圣人悲天悯人,主动……,长安城说不定就要面临一场浩劫,到时候你们还有没有命在这尚未可知!”

“那些该死的宦官,所有人嘴巴都给我闭紧了,今天日出之前春明门安然无事!明白了吗!”

“遵命!”

离开春明门之后,在金吾卫的护送下,马车向北方前行,抵达通化门之后向东转向,一路前行越过了通化门以东七里的长乐驿。

随后车队继续向东北方向,沿着前往临潼的官道前行。

大约十里之后,太阳开始升起的时候,马车在官道旁一处没有名字的小亭子旁止步。

“陛下,已经到了!”

整整一路都没有发出声音的马车,传出一声呼唤。

“取义,扶我下车吧!”

听闻声音,带队的金吾卫郎将张取义翻身下马,将车内的中年男子搀扶了出来,随后中年男子静静地坐在了无名的亭子中,静静地看着东北方的官道出神。

“取义,你是什么时候跟在我身边的?”

“陛下,建中四年(783)泾原兵之变之时我就跟随在陛下身边了。”

“泾原兵之变,我还记得我那时候还可以仗剑御敌,为父皇殿后,如今……建中四年,到现在整整22年了,我听你伯父张亚夫说过,你是最像张中丞的,考虑过独领一军吗?”

“陛下,臣此生只愿护佑陛下!”

“你啊,我有种预感,你不会在我身边停留太久了……”

“陛下!”

“取义啊,你还记得安西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