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363章 不设防的长安城!

如果说前一日定下决定的时候李纯的心中还有些许的不安,那么看到太上皇亲自派人从陈仓送来的信件,一份熟悉的安全感瞬间充满了自己,这一刻李纯所有的不安都已经消失。

低下头,将书信中的内容再次看完,李纯的内心是百感交集。

自己永远都看不透的那个人,那个并不算高大的背影,终究还是替自己,替大唐抗下了一切。

人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李纯认为自家的父亲,活着的时候鞠躬尽瘁,在生命的最后把自己的死也算了进去,可谓把自己的一切都燃烧进了大唐。

闭上眼睛,彻底将情绪平复,李纯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眼前长安的局势之上,作为太上皇,李诵已经将自己所能做的做到了极限,自己绝对不可以将父亲为自己争取来的时间浪费掉。

自己现在要做的事,和郭戎进攻淮西、胶东,李诵进驻陈仓一样,都是在决战之前肃清隐患。

在脑海中复盘了一遍自己的计划,有了父亲给与的支持,李纯对于成功充满了信心。

紧接着,李纯推开殿门,缓缓的走出甘露殿,很快,李纯沐浴在了阳光之中。

感受够了阳光的温暖,李纯伸手将身边的两名作为心腹的宦官召唤到了身前。

“龚节,去敦煌长公主府,请长公主按照原有的计划代替朕观察长安城内的局势,观察重要场所,观察重要人物,必要的时候可以动手!”

“遵旨!”

“吴拓,马上去一趟禁苑,告诉高崇文、李元奕、郑勇男三位将军,按照计划行事,请韩愈韩长史调集兵马、人手、补给给予他们全力协助。”

“遵旨!”

等身边的两名宦官离开,李纯目视前方,眺望着长安城,自顾自的说道。

“还有两日就是朔日,就在朔日摊牌吧,不把那些心怀叵测之辈清除干净,如何能和吐蕃这个生死大敌决战!”

“另外,就拿这些魑魅魍魉当做父皇的祭品吧!”

八月二十八大散关失守的消息传入长安。

面对突变的局势,太上皇离去之后,当了数年傀儡的皇帝李纯明显十足无措,毫无应对之法。

主持朝政、一言九鼎的宰府们一个个缩头缩尾,默不作声,看起来变成了一个个明哲保身的缩头乌龟。

失去了朝中大佬的支持之后,朝中的主战派的文官们也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就好像被扼住咽喉的公鸡一般。

相反是那些被压制的投降派、妥协派,如今气焰嚣张,就好像吐蕃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救世主一般。

从韦贯之之后,一直保持强硬的京兆尹、长安县、万年县也收起了强硬的做派,衙役、捕快、官人一个老老实实的缩在的府衙之内,不良人、不良帅这些家伙则更是如同人间消失一般。

驻防长安城北禁苑的北衙禁军、驻防长安城南的卫军,驻防长安城中负责掌宫中以及京畿昼夜巡警的左、右金吾卫更是缩在的营地之内对外面的异常不闻不问。

在这一时刻,一个极度反常的现象,真真切切的出现在长安城之内——大唐皇帝、当朝宰府、长安朝廷、京兆尹、禁军,集体失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绝对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发生,绝对会引起聪明人的注意,然而,此时此刻,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这种反常的现象却显得极为正常。

至于原因只有一个。

那位身体虚弱到了随时可能挂掉,但是咳嗽一声就可以让长安所有宵小心惊胆战的太上皇如今不在长安!

不仅不在长安,所有人都知道那位太上皇如今就在吐蕃人首当其冲的陈仓。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位太上皇这辈子再也回不来长安了。

在这位太上皇不在的情况下,面对长安危亡的局面,极度反常的现象也就不那么显得反常了。

当然,正常归正常,为了安全起见,绝大多数逆反者们选择了小心翼翼的试探,而不是贸然的出手,不正常毕竟是不正常,如果这是那位年轻的新皇的陷阱呢?

饶是如此,随着他们的试探的加深,整个长安的形势就开始往一种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八月二十八,长安城内显得格外萧条,但是总体还算平稳。

八月二十九,长安城内已经出现了小范围的骚乱,小范围的火灾,长安的局势变得极为不稳。

只不过由于这些骚乱的范围还小,虽然朝廷、官府没有出手,但是各个市坊,在坊官和里正的掌控范围之内。

八月三十日,长安城的局势继续恶化,小范围的骚乱变成了大面积的骚乱,长安城内已经有不止一坊出现了大火。

随着局势的彻底恶化,一切终于开始出现变化。

八月三十日,在宫城发呆了接近两天皇帝李纯似乎终于回神,他在太极宫紧急召见了三高官官,兵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大将军、京兆尹、太仆寺卿、卫尉,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御前会议。

相比较平时,这一次临时举行的御前会议的时间并不长,规模并不大,但是警戒和保卫的级别非常高,以至于这一次会议的内容没有半点被传出。

只不过,内容虽然没有被传出,但是那些居心叵测之辈并不担心,毕竟,他们相信突然回神的皇帝李纯绝对不是只想发泄自己的恐惧。

所有被隐藏的东西终究需要通过措施来执行。

果不其然,随着御前会议结束,兵部尚书李绛、太仆寺卿高彭、卫尉程异离开宫城之后,没有任何停留,消失在了绝大多数人的视野中。

御前结束半个时辰之后,从八月三十正午开始,在衙门口缩了两天的京兆尹、长安县、万年县衙役捕快出窝。

与此同时,负责宫城,长安城,以及京畿昼夜巡警的左、右金吾卫开始离开全副武装,成建制,成体系的离开驻地军营。

在京兆尹、长安县、万年县衙役、捕快、不良人这些地头蛇的引领之下,左、右金吾卫迅速出动,开始在长安城内巡逻,救援各处火灾,镇压各种大小规模不要的骚乱。

金吾卫们得到的命令非常简单,凡是参与骚乱和叛乱者,格杀勿论,并枭其首,悬其颅,以震慑宵小之辈。

十几处火灾已经被尽数熄灭,所有的骚乱已经被彻底平息,只不过,在各个市坊的坊门上挂上了一颗又一颗血淋漓的人头。

在长安府衙衙役、捕快、不良人等官人的协助之下,在长安各市坊坊官、市民的辅助之下,原本已经愈演愈烈的局面被迅速控制。

而控制了长安城的整体局势之后,这些金吾卫则在官府衙役、捕快、不良人的指引之下,开始搜捕来历不明的人士。

从金吾卫出动开始,短短两个时辰不到,长安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只不过,在阴暗之处,潜伏在长安城内的阴谋家、野心家、贪婪者、破坏者的谋划从未停歇。

虽然金吾卫在地头蛇们的指引下干掉了相当一部分隐藏在民间的捣乱分子,但是更多的细作、间谍、刺客、死士更是通过各种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的方式进入长安城,然后在他们各自主子的庇护下悄然的隐藏起来。

在金吾卫和京兆尹的联手突袭之下,谋逆分子的损失不可谓不大,但是这种你来我往的争斗却让他们彻底放下了心。

李纯比不上让李诵!

这在长安城,所有谋逆者心中的共识。

毕竟,无论是心机之深,还是对人心的把握,无论是做决定时候的果断迅速,还是处理反对者时候的血腥狠毒,总之,退位之后成为太上皇的李诵实在太过恐怖,而这种恐惧早就在在连番收拾之下,被深深的植入骨髓了谋逆者们的灵魂深处。

只不过,李纯虽然比不上让他们畏惧到极点的太上皇,但是也绝对不会是傻子,因为谋逆者们相信,太上皇不会留下一个傻子继承他手中的唐帝国。

从李纯回神之后的反应来看,这位年轻的皇帝显然继承了李诵的风格,只不过,这位皇帝觉醒的太晚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足够他们完成太多的准备工作,损失一部分外围的炮灰对整体的大事并不会有太大的情况。

只不过,在这些谋逆者看来,这位年轻的皇帝反应太慢了,行动太晚了,如果两天之前就这样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太晚了!

就在金吾卫精锐在平息长安城骚乱,重建长安城秩序的时候,消失了的兵部尚书李绛、太仆寺卿高彭、卫尉程异的踪迹被传回了长安城内。

李绛南下进入卫军驻地,高彭、程异北上进入禁苑。

和他们踪迹一同被传回的还有另外的一个消息,驻防长安城城南的,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已经离开驻地,从进军方向上来看,是沿着渭水南侧向西进军,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支大军的目标直指从大散关入寇的吐蕃人。

只不过,推测是推测,流言是流言,目击是目击,为了确定这一消息,一队又一队骑士从长安城东、城南的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出城,然后一骑绝尘向西而去。

这些其实离开长安的时候是如此的嚣张跋扈,但是,在表面上,这些嚣张跋扈的家伙一去不返。

这些家伙虽然一去不返,但是在临近黄昏的时候,长安城的城门马上就好关闭的时候,进入长安的人流量却比平日略微多了一些。

人虽然多了一些,但是大致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守门士卒检查没有问题之后依旧被放行入城。

随着顺利入城,离开城门之后,这些看起来没有问题的百姓渐渐的分开,看样子就是准备在宵禁之前,各回各家,然而,却不是所有人都正常的回到了他们在长安的家中,或者投宿驿站。

有相当一部分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家伙绕行之后,悄无声息的返回了他们真正主子的家门。

这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暗处,有一双双的眼睛正死死的盯着他们,盯住了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完成了完整的记录。

这些赶在黄昏城门关闭之前入城的潜伏者们,为他们真正的主子带回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消息。

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确实已经离开他们在长安的驻地西进,只不过离开了驻地的他们并没有携带辎重和军械。

按道理来说这不太正常,但是如果加上另外的一条看起来就正常了很多。

因为在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出征的同时,从禁苑的方向也开拔了不少的人员和车仗。

熟悉长缨军和禁军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从禁苑方向开拔的是禁军中负责后勤和辎重的辅兵。

两相对照之下,一切已经清晰无比,驻扎在长安城的南衙四支卫军真的已经离开了长安,他们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入寇的吐蕃人!

四卫禁军出兵的消息被确认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衙四军、南衙十二卫全部成军之后,一度让长安城内的魑魅魍魉惊恐不已,然而随着时间和局面的变化,一切已经截然不同。

长缨军跟郭戎去了山东,羽林军跟太上皇去了陈仓,神武军跟太子去了陇西。

左卫如今在萧关,右卫已经在散关全军覆没;

左、右骁卫分别驻防潼关、武关;

左武卫同样在山东,右武卫驻防了府谷煤矿;

如今随着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出征西进,长安城附近的禁军已经只剩下了左、右金吾卫以及一个孤零零的神威军。

而这一军两卫,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三万人左右!

一个偌大的长安城,竟然只有三万兵马防御,对于长安这种百万人口规模的巨型帝都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就算把长安看成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没什么问题。

看到了现在的变化,不论之前长安城内的各方势力如何作想,但是现在这些还在犹豫的家伙一下子就就激动了起来。

然后,他们就集体盯上了今天唯一一条通过正常途径,从宫中传出的消息——明日的朝会正常举行。

当传旨的宦官的袖子和衣衫里变得鼓鼓囊管的时候,他们透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皇帝李纯,明天在朔日的朝会之上将宣布某些重要的决定。

当天晚上,整个长安城内诸多豪宅之内灯火通明,数之不尽的阴谋家在今夜狂欢。

他们不约而同的将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放在了明天,九月初一,朔日的朝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