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 第271章 河北三宝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第271章 河北三宝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22:24:11 来源:笔趣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正是!“

“刘总一直把自己当成了黄雀,他和王承宗、田季安在等待李愬带着两万精锐来送死!”

“殊不知,所谓的黄雀只不过是在他自己的眼中而已,在我的眼里,或者说在朝廷的眼里,他们其实只是捕蝉的螳螂而已!”

“大兄?朝廷?”

眼前的陈宏志可是如今这片土地上的反唐急先锋,陈宏志把自己和李唐的朝廷放在一起,给了元瑜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感觉。

“元瑜无需诧异,在这个角度上,我和李唐朝廷或者说李唐话事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刘总、王承宗、田季安就是一群十足的蠢货而已,还有那个淮西的吴少项,空有野心却没有半分胆量,反倒是平卢被李唐肢解之后,拿到了胶东的李师道是唯一一个有脑子的反贼。”

如果被点到名字的几个人此刻在这里,估计陈宏志会在第一时间被砍掉脑袋,不过此刻在这里和陈宏志对坐的只有一个渤海国的国王大元瑜。

此刻,这位渤海国的第七代国君听到陈宏志对几位手握重兵的大唐节度使评价之后,整个人的思绪有荡漾。

“大兄,这……这……这李师道为何与众不同呢?”

“呵呵,第一,李师道非常聪明,非常会保护自己,据我所知,一直到我从离开幽州的时候,李师道依旧没有暴露自己隐藏的逆贼的身份。”

“至于这第二点,李师道也在等待,不过和刘总、王承宗、田季安他们坐失良机式的等待相比,李师道是在等待援兵的抵达,他想要借助自己的援兵,成为最后的那只麻雀!”

“什么?”

李师古也相当麻雀,这相当麻雀的人也太多了一点,而且,现在的平卢不仅改了名字,实力也已经今非昔比……

“怎么吃惊么?”

“嗯……”

“其实,元瑜你不必吃惊,事实上,就算是刘总他们这些我看不上的家伙也没有把那些高句丽人当成什么主力,他们只不过是一帮没有胆量的蠢货而已。”

“在李唐决定对外扩张的时候,而李师道凭借自己在海船上的优势,就是在所有的豪门大族之前开始向外开拓,据我所知他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相对安全,相对稳定的航线。”

“而且,李师道在东瀛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正是他派出的人员扇动之下,整个倭国在大唐的巨大压力之下倾尽全力,组建起了一支十余万人的倭国大军,准备先发制人进攻李唐。”

“东瀛人虽然身高不高,很多甚至刚刚到我大唐将士的胳膊,但是那些小矬子们却异常的凶悍,战阵之上却是不弱。”

“只不过从东瀛到大唐中间并不是坦途,哪怕李师道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但是要将穿过茫茫的大海,将十几万来自东瀛的倭国兵马运送到大唐的领地,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而半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一切发酵了!”

半年,元瑜感觉今天已经听到陈宏志说了不止一次了,很显然,半年的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半年之后,就算再慢,就算再拖延,朝廷以禁军为主的平叛大军也定然已经攻入了河北,到时候战事的进展程度,也许势如破竹,也许相互焦灼,但是都不再重要,因为……”

“同样是半年入夏之后,吐蕃人费尽心机从各地集中而来的兵马也可以聚齐,到时候,至少30万至少50万吐蕃大军将从数个方向压向关中、剑南。”

“到时候,先有东北方向有三十万河北军以及二十万辽东联军,西南、西北方向有五十万吐蕃大军,纵然李唐的太上皇李诵才智无双,李唐的新编禁军精锐无比,又能如何?”

“纵然能抗住吐蕃人的进攻,可是李唐有限的禁军将被彻底分割在东西两条战线上首尾不能相顾,更重要的是,维系李唐存亡的禁军被抽调之后,李唐的心脏地带关中就彻底空虚了,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杀招所在!”

“河套的任迪简可以从丰州南下,河中的董氏可以从……如果赤苏仁谢能找到机会,吐蕃人也不是没有侧翼偷袭的机会!”

“到时候,无论哪一只人马得手,只要长安被偷袭,无论是否得手,都会对李唐造成毁灭性打击,到时候李唐的土崩瓦解只在顷刻之间。”

“当然了,李师道所盯着的就是这个机会!当然,如果没有人偷袭成功,就连这种危机李唐也能扛下来,李师道就会用他辛辛苦苦从东瀛运过来的倭国人调转枪口,以李唐的胶东防御使率军平叛!”

看着在自己的讲述之下已经彻底陷于呆滞的渤海国国君大元瑜,一直处于癫狂和兴奋状态的陈宏志会心一笑,终于彻底平静了下来。

原本挺直的腰板似乎在一瞬间就塌了下来,整个人直接躺平,瘫倒在了榻上,一边休息,一边静静的看着依旧处于呆滞状态的渤海国国君。

大约过了整整一刻钟的时间,看到眼前的元瑜渐渐的从震惊和呆滞的状态下回神,陈宏志带着满脸的笑容平静的说道。

“在现在的天下的这盘,有资格做黄雀的人很多,李唐的朝廷、吐蕃人、李师古、任迪简、包括元瑜你都有资格,但是唯独不包括河北三镇!”

一阵迷茫之后,元瑜突然回过神来,用一种不敢置信的神情看向陈宏志。

“大兄,你是说我?”

“对!就是你,或者说是你手中由大祚荣创建的渤海国!”

“这……,这……,这……这怎么可能,我渤海国……”

“哈哈,怕什么,我问你敢不敢试一试?”

“这……”元瑜陷入了巨大的疑惑和迷茫之中,成为陈宏志口中的那支黄雀,那是渤海国整整七代君王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今竟然……

就在他纠结到无以复加的时候,一个疑问闪过,然后他抬起头,认真的看向了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人。

“大兄如今的眼界和谋略已经今非昔比,大兄何不……”

话说到一半,陈宏志笑着摆了摆手。

“元瑜以为我不想么?”

“?”

“如果义父尚在,那么,哪怕残缺之身,我也会试上一试,不过,以元瑜之见我还有几天好活?”

看着虚弱的陈宏志,元瑜的脸色挂上了一抹叹息,但是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

从兴庆宫叛乱失败开始,陈宏志用了整整四年打造出来的一整套阴谋可谓是机关算尽。

如果他的计划真的得逞,左手挥向河北、辽东,右手伸向吐蕃,胸膛彻底暴露之后,大唐的危险程度远远的比安史之乱还要高。

就算靠大唐的底蕴硬扛过去,也会将安史之乱好好不容易积攒的运气彻底消耗殆尽。

短时间内,让大唐变成历史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辽东方向,深入冰天雪地里的渤海国,费尽心机,最终说服了渤海国的国君大元瑜之后,虽然正非常疲惫,但是陈宏志整个人心情舒畅。

陈宏志怀着美好的心情,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和元瑜对饮的时候,与此同时被陈宏志称尊称为蠢货的河北三镇的刘总、王承宗、田季安性情不错。

而他们心情不错的原因在沧州、景州待了两年的李愬终于率部北上了。

虽然在听说李愬率部从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走了。

事实上,李愬走的不仅突然,而且速度极快,堪称大踏步的向辽东方向进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经从沧州濒临了辽西的蓟州。

虽然陈宏志早就判断过李愬的行动轨迹,而且明确的告诉三位叛军的首领,李愬离开出城之后进军的方向能,而且只能是辽东方向。

但是,李愬率领他麾下那支兵马大举出动的时候,刘总、王承宗、田季安三个叛军头子依旧险些被吓尿。

直到确定李愬已经沿着静海方向一路北上,三个卧龙凤雏一般的节度使才缓缓放下心来,该奏乐的奏乐,该看歌舞的看歌舞,至于刘总则开始从容不迫的调整兵马。

此时此刻,在刘总的布置之下,从沧州到辽东的整个道路已经被基本肃清。

在辽东,十万来自辽东各地,在辽东烧杀劫掠了一个月,将大唐花费了百余年才在辽东繁衍出的几十万唐人屠戮殆尽的异族正在等待李愬的带来。

除此之外,刚刚复国了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两个墙头草一般的存在,再加上先期抵达的倭国前锋,三者联合组也组建了一支十万人规模的联军。

整整二十万杂牌到不能再杂牌的兵马正磨刀霍霍的等待着李愬麾下两万多大唐精锐的抵达。

而在辽西,有整整八万卢龙军的精锐在枕戈待旦,只要李愬的兵马进入辽东,他们将在第一时间将所有返回打探到路彻底封死。

等到真正动手的时候,刘总肯定还要带上部分兵马,到时候刘总准备提前感受一下三十万大军的感觉。

三十万大军,就算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足够把李愬的区区两万人淹死!

而这三位不知道的是,正是这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举动,让曾经对他们报以过希望的陈宏志彻底失望透顶,也促成了陈宏志的渤海之行。

当然,心情舒畅的不仅仅只有陈宏志以及河北三宝,此时此刻,目送着自己的船队离开登州的李师道心情相当不错。

“你们都看清楚了,那确实是禁军的主力么?”

“是绝对是,我们看的清清楚楚的,旗号是长缨军和左武卫,带队的将军是郭戎以及浑鐬!”

“整个队伍长达数里,随行的马车有数百,而且清一色是四**车,根据卑职的推算,整个队伍中仅仅战兵的人数就超过两万!”

“你怎么知道是战兵?”

“是,大帅,依卑职亲眼所见,他们的高大,魁梧、壮硕,精神饱满,杀气十足,队列极为整齐,行军途中虽然只是穿了轻甲并没有直接重甲,但陌刀、步槊、长枪、长矛、弓箭等一应俱全。”

看眼前的亲信欲言又止,李师道眉头周期,不善的说道。

“怎么?难道还有什么难言之隐么?”

“大帅,对方是难得一见的强军,若是大郎还在的时候,咱们平卢军底子厚,还不怕他这两三万人,但是,大帅,现在的平卢军已经今非昔比了,水师还算可以,但是陆师已经等同于不存在了,如果来的真的是那支禁军,咱们根本就不是对手……”

自己这两句话一出,原本已经有了愠色的李师道反倒舒展了眉头。

“还有么?光凭这些?”

“大帅,因为他们后勤和辎重太多,而战马和驮马又不太够,所有行军的途中征召了大量民夫和徭役帮助他们转运物资、装备、粮草。”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专门派人偷偷翻看过的他们的马车,里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整齐的扎甲!”

“大帅,慎重啊,稍有闪失……”

看着紧张到了极点,不停的絮絮叨叨的家伙,李师道呵呵一笑。

“老李啊,你有这份信,很好,我很高兴,但是我什么时候说要直接挑战朝廷的禁军了?”

“可是,大帅……”

“兄长吃的什么亏我太清楚了,我怎么会在这时候首先跳出去迎接朝廷的兵峰呢,这种事自然是由河北那三个家伙承担,至于最后是不是动手还要看他们的表现。”

李师道开口了,但是声音却压低了很多,几乎只有他和眼前这个五旬上下,头发半白的老者可以听到。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那个活死人的话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需要知道吐蕃人到底什么时候开始。”

“只有吐蕃人动手了,李唐才会暴露出真正的弱点,如果能抗住辽东、抗住吐蕃人的同时,还能抗住不知道会来自哪里的袭击,那么我李氏老老实实的归降有何不可?”

说完之后,李师道轻轻的自嘲了一声然而认真看向了眼前的老者。

“李福啊,你在离家多少年了?”

“二少爷,”提到名字的一瞬间,李福主动更换了对于李师道的称呼,“李福是在李家出生的,到明年就五十了!”

“嗯,不错,有些时候还是需要自己人放心,继续派人盯着禁军,死死的盯住他们,还有宣武,我总觉得韩弘那个老小子表现不太正常……”

李师道在布置自己的细作,却不知道,他派出细作的同时,长缨军侦察兵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悄悄的潜伏、渗透进了胶东防御史挥下的4个州,以及航海监的造船基地。

在此之前,郭戎、李诵、李愬,长缨军、禁军、河北节度使下下的驻军主要方向基本都河北方向,胶东反倒形成了一个灯下黑。

之前郭戎并没有对航海造船基地可以不关心,但是现在李师道的身份存在疑问,而且海船的研究也已经到了最关键的试航阶段,现在可容不得自己哟不按点疏忽了!

这些被派代胶东的,侦察兵第一目的是调查清楚现在四州的实际情况,摸清楚李世道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第二则,则是甄别北海基地的人员,确保战舰的的保密工作。

而郭戎本人,则在长缨军、左武卫主力以及宣武军声势浩大的征兵备战工作的掩护之下,带领莫灵均麾下的骑兵团、蒙乾的战兵一团在离开潼关之后就悄悄开始移动。

郭戎率领的先锋目标是胶东,但是在离开潼关之后,郭戎实际上选择的方向却是南方。

准确说先向南,行进二百里之后,从豫州开始向东沿着河南道最南端前行,从宣武军和淮西军的防区之间穿过,一路通过豫州、颍州、泗水,绕行到南部,北上突袭胶州。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总有幺蛾子在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